书城亲子家教养育有出息的男孩
5255500000017

第17章 男孩的缺点不是特点,早改早受益(2)

不管是孩子还是大人,当与人发生矛盾的时候,都会说一些诋毁对方的话,或者不停地强调自己的理由,其实,这是一种对对方和对自己的不尊重。我们每个人的时间都很宝贵,当我们与对方发生矛盾的时候,冷静下来,给双方思考的时间,然后各自做各自的事情,矛盾自然就化解了。所以,我们要从小告诉孩子,不要挑剔别人,要包容对方,不能包容就不要一起玩、一起学习。这是一种对待生命的洒脱方式,也是尊重生命的表现。

男孩为何好吹牛

最近,有两个吹牛的故事给我印象特别深刻。其中一个故事是这样的:

一个男孩去城里的亲戚家做客,在那里遇到了一个小朋友。那天,亲戚拿出饼干给他们吃,那个小朋友突然问男孩:“你们乡下有这样的奶油饼干吗?”说实在的,乡下有,但是男孩没吃过。当时在场的人很尴尬,担心男孩受刺激。谁知这个男孩扬起脖子说:“这种奶油饼干我都吃腻了,不喜欢吃了!”说着他从旁边拿起一个橘子,吃了起来。在场的人面面相觑,显然他们都知道这个孩子在吹牛。于是亲戚放了好多那样的饼干在茶几上,当其他人午睡的时候,男孩就拿来吃了。

另一个故事我是在报纸上看到的:一个房产经纪人为了留住一个买房的客户,便说自己拥有第一手房源,别的房产经纪人有的自己有,别的房产经纪人没有的自己也有,总之,自己拥有的房源最多、最全。客户相信了,于是提出要看一个小区的二手房。结果,他在电脑上找了半天就找到了一套。客户提出来去看房,却没有钥匙。客户很生气地走了,并对他的朋友说:“某个公司的房产经纪人就会吹牛,不可信!”如果当初这个房产经纪人不吹牛,一定不会有这么差的信誉。这就是吹牛付出的代价啊!

上面讲的两个故事,都是讲的男人吹牛的故事,唯一不同的是,一个是小男孩,一个是大男人。这两个吹牛的男人最后都穿帮了。那么,他们为什么要吹牛呢?

虚荣心在作怪

每个人都有虚荣心,吹牛的人,也不一定比不吹牛的人虚荣心更强,那么,为什么有的人靠着吹牛为自己加分,以博得别人对自己更高的评价,而有的人却把精力花在努力工作和学习上,靠着提升自己的实力来获得别人的认可呢?

这是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尊心,有的人的自尊心建立得很好,体现出了积极的自我尊重,他们尊重自己,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不容许别人侮辱和歧视。而有的人受成长环境的影响,可能自尊心太强、太过分了,就成了自尊心扭曲的形式——虚荣心了。

拥有积极的自尊心的人自信、自爱,他们谦逊,而又对自己的行为抱有成功的信心,且绝不允许别人侵犯、侮辱自己。在生活和学习方面,具体表现为能够积极履行个人对社会和他人应尽的义务,为人处世光明磊落,做事情有强烈责任心,具有自觉、勤奋、刻苦的精神。

而拥有消极的自尊心的人常常自卑、自负、偏激,生活中常常表现出把自己的能力看低,不能够面对现实,主观地贬低他人或过分抬高自己来确立自己在内心中的位置,较为严重的则有反社会倾向,属于自傲狂妄的那类人。

不管是自卑的人,还是自负、偏激的人,他们因为不能以客观的态度面对自己和这个世界,担心被别人瞧不起或者想把别人比下去,于是,就会吹牛。一个习惯了吹牛的人,生活在自己编织的梦幻世界里,导致他的行为都会偏离自己的实际情况,这样是非常不利于一个人的人格发展和工作学习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吹牛会使得一个人在主观世界里对自我的认识膨胀,而真实的自己却会变得越来越小,这样的人因为不真实所以不幸福。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群体里,需要一个和谐欢乐的人际环境。真诚相待是人际交往的基础,而吹牛的人因为把自己的能力、水平等夸大了,即使当时在人际交往中获得了尊重,一旦被识破,就将完全失信于人。从另一个方面来说,随意吹牛的人,一旦被别人相信了,就有承担一些责任的可能,这会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使得他的生活变得不再简单。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题客网和民意中国网,对10208人进行的调查显示,62.9%的受访者认为当下爱吹牛的风气在年轻人中严重,40.6%的人明确表示反感爱吹牛的年轻人。由此看来,从小对孩子进行“不吹牛”的教育,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培养一个“实心”孩子

著名学者杨绛先生说过,假如你是白菜,就要做一棵瓷瓷实实的包心好白菜。

1.家长不要太攀比

很多时候,孩子吹牛,是因为太在乎外在的成绩、名次,从而迁移到了服装、车子、电子产品上面。孩子之所以太在乎自己在班级里的名次,都是因为家长太在乎成绩,经常有意无意地把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作比较,当孩子取得了好成绩时就当着亲戚朋友的面夸奖,从而使得孩子变得特别在乎成绩。为了在家长面前有面子,他们抄袭、吹牛;为了在同学面前有面子,学习比不过同学,就比衣着、消费。所以,为了不让孩子有攀比心理,家长先要不攀比。

2.不要用吹牛来减压

有些人觉得吹牛是因为有压力,吹牛的人可以借此给自己减压。这样做,就像饮鸩止渴一样,丢掉的是致命的东西——个人的尊严。每个人都有压力,人生每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压力,正确对待压力,压力就会转化成动力。所以,那些不抱怨压力大的人才是真正务实的人。

吹牛的人一定是不能正确面对压力、不愿意通过辛苦战胜压力的人,于是,就用吹牛来麻痹自己,结果反倒增加了另外的压力源,让人生的压力更大。所以,我们要从小培养孩子面对现实的习惯,当困难到来,就努力去解决,解决不了就向人求助,即使向困难低头,这也是实事求是的做法,总要大大好于吹牛。

3.让孩子看到“实干出成绩”

真正的实干家是不会吹牛的,他们更不屑于吹牛。如果我们多让孩子接触这样的实干家,那么,孩子在价值观形成的过程中,就会受他们的影响,把踏实、实干、诚信、谦虚等优良的美德内化成自己进行评价和选择的原则、信念和标准,这样孩子的价值观就会是积极向上的。

那么,我们如何让孩子接触这些实干家呢?如果是大人物,可以通过阅读他们的传记、看纪录片等方式;如果是身边的励志人物,可以通过与他们接触、听他们的讲座、听身边人讲述他们的事迹等方式。这样,孩子就会把这些通过踏踏实实奋斗而获得成功的领军人物,当成激励自己前行的正面榜样,就会坚信实干一定能够获得成功,自然就会踏踏实实地去奋斗了。

儿子竟然说谎,妈妈急不急

有一天,一位妈妈对我说:“我儿子居然骗我。”我说:“怎么骗你了?”她说:“那天,儿子去找同学玩,我眼见着他出门前戴上了电子表,可是回来的时候,我问他为什么回来晚了,他却说没戴手表,在公园里玩不知道时间。我一伸手抓住了他的胳膊,谎言一下子穿帮了,他沉默了。你说,这么小的孩子就学会了撒谎,将来长大了可怎么办?太令我生气了!”

看着这位妈妈已经气得有些扭曲的脸,我敬佩她这么关注孩子的品行,同时也觉得她可能持有了一个错误的理念,那就是把儿子的撒谎与“骗子”联系到了一起。其实,两者可能是不相联系的,不是每个撒谎的人都是令人厌恶的骗子。

人为什么要撒谎

社会心理学家费尔德曼称:“我们会不自觉地向人家撒谎,有时连想也不想,甚至不承认自己在撒谎。”如果静下心来仔细想一想,还真的没有谁敢说自己没有撒过谎,即使是几岁的小孩子也撒过谎。

心理学家们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对说谎的研究,多伦多大学教授、儿童问题研究所负责人李强通过研究得出了和众多研究一致的结果,那就是,说谎标志着正常的成熟。李强说:“发现孩子说谎的父母和老师们不应该感到恐慌──他们的孩子也不会变成病态说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