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养育有出息的男孩
5255500000026

第26章 婚姻启蒙,帮儿子叩开(1)

幸福婚姻的大门

在很多人眼里,幸福婚姻主要在于恋爱阶段选对了对象,以及婚后的努力经营。其实不然,能否拥有幸福的婚姻从孩子小的时候就开始奠定基础了。我们如何对待孩子询问生命的起源问题;孩子婚姻敏感期到来的时候,我们是怎么引导的;青春期能否顺利地“试练”……都是对孩子很好的婚姻启蒙,都是在帮助他们叩开幸福婚姻的大门。

回答好“你是怎么把我生出来的”

有一个小男孩,有一天放学后,问他的妈妈:“妈妈,我到底是从哪里来的?你是怎么把我生出来的?”听到儿子这么问,妈妈断定儿子到了探寻生命起源的时候了,就跟他讲他是爸爸和妈妈生出来的。爸爸和妈妈读大学时开始恋爱,结婚后住进一个房子,当他们决定生一个小宝宝时,爸爸便把一粒种子种到妈妈的肚子里,那粒种子在妈妈的肚子里像一棵小树一样慢慢长大,长大到妈妈的肚子放不下时就开始寻找出口,这个出口就长在妈妈身上,是生命的通道,通过生命的通道孩子就从妈妈的身体里出来了。

儿子听得是一头雾水,还撩起妈妈的衣服寻找那个出口,结果看到了一条长长的刀口。儿子问妈妈:“这就是我出生的地方吗?”妈妈点点头,对他说:“你现在不理解没有关系,等你长大了,读书了,就会明白了。”

这位妈妈处理得很好,小男孩能不能听懂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从妈妈那里获得了一个态度,那就是人可以坦然地了解性知识。

隐瞒不利于男孩的性健康

可以说,上面那位妈妈回答得很好,她以科学的方式告诉了孩子生命的由来。可是,有些妈妈还是处理不好这些问题,甚至会向孩子隐瞒生命的产生。

有的妈妈告诉儿子他是父母买来的;有的妈妈告诉孩子他是父母捡来的;有的妈妈甚至对儿子说,他是父母从老家抱来的……妈妈们为了回避一些生理上的知识,就对孩子掩盖生命产生的真实过程。其实,这样做是不利于孩子成长的。

孩子对生命的拷问,客观上是与性相联系的,是孩子最初的性教育的启蒙,我们真实、坦然地告诉孩子,就在孩子心中奠定了“我的生命是有来头的,我来到这个世界是一个幸福的旅程”的安全感。同时,孩子对性也就有了初步的正当的认识,觉得性是与生命紧密相连的美好的东西,是光明的、积极的。

相反,如果我们躲躲藏藏,甚至隐瞒孩子生命的起源,那么,孩子就会隐隐地感受到那是一个不可以涉足的神秘领域,到了一定的年纪,就会有一种探秘的冲动。当有一天,孩子有了性意识以后,就不会通过自然的、光明正大的方式来寻求帮助,而会偷偷摸摸地去解决,比如通过色情网站了解性,这样了解性的方式是不利于孩子健康的。

妈妈以平静而科学的态度和孩子谈性,孩子就很自然地接受了性教育的启蒙。到了青春期,孩子因为早就有了用科学的方法搭建起性话题交流的平台的准备,就可以顺利地继续进行性话题的交流了。

巧妙地应对孩子

面对孩子这样一个涉及性的问题,家长回答得越巧妙越有利于孩子将来获得幸福的婚姻。

1.不要把孩子想邪恶了

当孩子提这个问题的时候,有的家长会觉得孩子学坏了,这么小就想这种事情,长大了还不成小流氓啊!于是,就千方百计地掩饰。有的妈妈甚至吓唬孩子:“小小的孩子,问这个干吗?一点都不听话!”还有的家长一遇到电视上两性缠绵的画面,就把孩子眼睛捂起来,殊不知,越是这样,孩子越是对父母掩饰的内容充满好奇,甚至会选择亲自试一试。

所以,当孩子提出这方面的问题的时候,我们不要把孩子想邪恶了,只要坦然地回答这个问题就好了。对于孩子来讲这是一个没有任何色彩的对出生问题的探寻,是对生命的拷问,没别的。

2.不要编故事

小孩子最会察言观色,如果我们编故事的水平不是很高,不想让自己故弄玄虚的样子被孩子怀疑,那么,我们就直接对孩子说真话好了。在我们严肃认真地和孩子谈这些事情的过程中,孩子会产生一种肃然的敬意,他们会懂得自己了解了就够了,现在不需要涉足。

更重要的是,孩子从中获得了对于生命繁衍的正确的认识,知道这不是一件可以随便做的事情,这不正是严肃婚姻态度的启蒙教育吗?

四五岁时,男孩要结婚

如果家里有四五岁的孩子,那么,关于“结婚”这个词想必家长听到的次数都不少了吧?有的孩子会猛不丁地说:“妈妈,我最爱我们班的蒋敏敏了,我长大了要和她结婚!”“妈妈,我长大了要和你结婚!”“我们班的张磊是王丽丽的男朋友,同学们都这么说!”……

当孩子把结婚、婚姻当成话题来讲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会感到很奇怪,觉得孩子这么小,跟“结婚”这件事根本沾不上边,怎么就突然张口闭口地谈论这事了呢?其实也不用奇怪,因为孩子的婚姻敏感期到了。

婚姻的敏感期到了

孩子的成长是有规律可循的,特别是六岁之前。孩子的成长过程是按人体一定的内在秩序来发展的,这有利于孩子长成一个有秩序的人——拥有良好的独立意识、程序意识、规则意识、契约意识等。

四五岁的时候,孩子的婚姻敏感期就到来了,这个时候,孩子的内在需要认识婚姻,而我们需要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婚姻”环境。这个环境既包括现实中和谐而美好的夫妻关系,也包括对于婚姻的认识和理解。

如果父母关系好,相敬如宾、互敬互爱,那么,孩子就会默默地习得这样一种维系婚姻的方法和对婚姻的认识;如果父母关系不好,孩子也会受到不良的影响。

当孩子谈论婚姻的时候,比如他说:“我要和我们班的某某同学结婚!”这个时候,如果我们斥责孩子,那么,孩子可能就会觉得婚姻是个不好的东西。有这样一个隐性认识奠定在心底,即使孩子经历了十几年的积累和酝酿,可能都不会对婚姻有一个积极的认识。那么,当孩子真的要面对婚姻的时候,可能就不会那么顺利。

婚姻关系是一个人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一项,这种关系处理得怎么样不但关系到自己一生的幸福,还会影响到下一代的婚姻态度和婚姻选择。所以,我们要支持孩子在与小伙伴的交往中“演习”婚姻关系,从而认识婚姻关系,了解情感问题。

处理好了,能奠定一生幸福的基础

小孩子之间会有谁喜欢谁、谁不喜欢谁这种情况出现,其实,这是孩子很天然的一种情感发展,可以说是孩子对婚姻关系认识的萌芽。孩子将来的婚姻之果结得怎么样与现在的萌芽有着很重要的关系,所以,我们要处理好孩子的婚姻敏感期。

1.给孩子一段美好的经历

不管孩子强调多少次要和某个女孩结婚,我们都不要把孩子的话当真,因为这是孩子对婚姻关系的一种探索,是在完成这个阶段的成长任务,以获得对婚姻关系的认识。过一段时间,孩子就会忘记自己说过的话,甚至又找到了新的结婚对象。这是孩子在学习关于结婚对象的选择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不断地认识到,自己将来的结婚对象是可以挑选的,要选择一个各方面最适合自己、自己最爱的女孩,那样才可以结婚。虽然这样的话孩子说不出来,但是他们的内心已经有了这样的认识,这是建立婚姻道德观的基础。

这个阶段,男孩和女孩喜欢在一起玩过家家,要洗衣服、做饭,还要哄宝宝。孩子对于这个游戏的构建完全是按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观察到的情景来完成的,我们不打断孩子,充分地满足孩子的探寻心理,有助于孩子顺利度过婚姻敏感期。

2.避免情感挫败

孩子除了通过观察认识婚姻,他还要和人探讨婚姻关系,甚至要向女孩求婚。一个四岁的男孩跟一个三岁的女孩说:“你长大后能跟我结婚吗?”女孩说:“不可以,我们家都是亲戚跟亲戚结婚的,爷爷跟奶奶结婚,爸爸跟妈妈结婚,舅舅跟舅妈结婚,你又不是我家亲戚,所以我不能和你结婚。”男孩儿听后,伤心地哇哇大哭。

一旦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就要跟男孩解释一下,告诉男孩:“她不是不喜欢你,只是她还小,还不懂结婚这件事,没关系的。”这样说,孩子就不会觉得自己不能够获得与别人结婚的权利,而只是自己选择的对象还不懂结婚这件事,那么,孩子就不会有这方面的挫败感了。

处理好男孩的性好奇

曾经在微博里看到这么一段话:“升入初中了,面前的女孩一下子变了样!我好想跟女孩一起说笑、讨论学习问题,可是每次面对女孩,我都张不开嘴,更不敢直视女孩的眼睛,我想我是太紧张了。可是,我为什么要紧张呢?是不是担心被误解我早恋呢?我和男孩在一起是可以侃侃而谈的啊!”

像这样的对女孩特别好奇,渴望与女孩顺利交往,但是又不能顺利交往的男孩其实有很多,他们的内心很迷茫。

宝贵的性好奇

男孩的性心理发育需要一个过程。最初,也就是十一二岁的时候,孩子会有一个异性疏远期,这个时候,男孩往往是跟男孩在一起学习、玩耍,他们在一起的时候也很少讨论女孩,有的男孩甚至会远离女孩。因为这个时候,男孩的身体出现了很明显的变化,喉结变大,声音变粗,生殖器会偶尔勃起。在不能很好地解释这些现象后,一些孩子会觉得这是自己脑子里有了性意识导致的,并因此而羞愧、恐惧。他们默默地探寻生理上的这些变化,不断满足自己的性好奇。

当这份好奇渐渐消退,孩子的目光便转向了身边的异性,这个时候他们会特别留意出众的异性,很多男孩都会对年轻貌美的女老师产生崇敬和依恋之情。如果老师出于职业上的责任心对某个男孩的学习给予更多的关心,这个男孩甚至会向老师写“求爱信”,不过,如果老师处理得当,一般不会误导孩子的。

经过了异性疏远期和对年长异性的崇拜之后,男孩们就向着异性向往期迈进了。这个时候他们谈论最多的是女孩,包括女孩走路的姿势、女孩的长相、女孩的发型等等。如果男孩特别喜欢班里的哪个女孩,他们甚至会悄悄地跟在女孩后面,就是为了多看女孩几眼。有的男孩为了吸引女孩的注意力,在课堂上、业余活动中会拼命地表现自己,那些学习成绩不是特别突出的男孩,更会极尽耍宝之能事。

不管男孩是喜欢把自己的发型弄得奇形怪状,还是在穿衣服的时候不走寻常路,都带有彰显个性、吸引女孩目光的意思。我们要理解男孩的行为,因为正是此时的性好奇督促着男孩与女孩交往,才奠定了男孩了解异性的重要基础。

合理满足男孩的性好奇

既然男孩的性好奇对他们的成长非常重要,那么,我们怎么做才能充分满足孩子的性好奇呢?

1.鼓励男孩参加集体活动

很多集体活动,比如长跑、演话剧、做义工、爬山、攀岩等需要一些时间、互动性比较强的活动,有助于增进男孩和女孩的了解。这样的活动,不但增进了孩子与同学之间的交往,同时也锻炼了孩子的身体和情操。

如果我们剥夺了孩子参加这样的活动的机会,就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减慢了孩子的社会化进程。男孩要想拥有适应社会的人格,并掌握社会认可的行为方式,对女孩的了解、与女孩交往的能力是绝对不可缺少的。因为在人这个群体中,女人占了一半,她们是半个世界。青少年时期,男孩与女孩的交往只是一种纯洁的友谊,小的时候是玩耍、游戏的形式,长大了则是一起参加户外运动、策划校园活动、一起讨论学习等。

男孩在与女孩的交往中,获得了对女孩的认识,也满足了对女孩的了解的渴望。这样,男孩长大后就能平静地面对女孩,平等和谐地与女孩相处。

2.把握好尺度

在男孩进入青春期后,对女孩的好奇心会更强烈一些,这个时候他们会有自己特别喜欢的女孩。为了让自己心仪的女孩只和自己好,他们会对她们表露出特别的钟爱,有的男孩甚至会直接向女孩表白。男孩有这样的心理,作为家长不要谴责男孩,但是可以跟孩子谈一谈。

我们可以告诉男孩,有自己特别喜欢的女孩没有错,但是,这种友谊不是一对一的,也就不是专属于某个人的,而是群体的。一个男孩可以有几个比较聊得来的女孩,一个女孩也可以有几个比较聊得来的男孩,这份纯洁的友谊是可以延续一生的。如果在中学的时候就只跟某个女孩好,那么,就会很遗憾地错过一片友谊的森林。

这样,孩子就会明白,自己可以有欣赏的女孩,但是还不具备把某个女孩当成“恋人”的条件。有了这样的认识后,他们在和女孩交往的时候就会自然、大方、理智多了。

第一次手淫之后

我已经不是第一次遇到男孩和我聊遗精的问题,刚开始他们都是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当他们确定我是可以信任的时候,就都敞开了心扉。

那天,一个男孩加了几次我的QQ,我当时并不知道他是一名中学生,所以也没有搭理。在对方几次留言“阿姨加我”之后,我才加了这个男孩。凭经验,我知道这个孩子可能碰上解不开的心结了,于是,我很友好地和他打了招呼。男孩在确信我能够对他所说的话保密的情况下,跟我聊了起来。

男孩说,他现在心里很难过,因为自己犯了错误。说到这里,他欲言又止。我说:“你知道自己错了,说明是个好孩子,把错误改正就好了。”男孩说:“阿姨,您很像我上学时候的一位老师,能说到我心里,可是这位老师后来调走了。”我说:“你想说什么就说吧,我会给你解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