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当代散文鉴赏(中国经典名作鉴赏)
5264300000072

第72章 家乡的阁楼(6)

此外,作者在论文中巧妙地运用了一个适当的比喻,把作家的过分热心于社会活动、同时却放弃了自己的社会职责的不良现象,比之于喝酒,少喝则舒筋活血,多饮则妨害键康,告诫人们(即作家)不可不喝,亦不可多喝,尤其不要酗酒,不作酒鬼,不能“三杯下肚,豪情大发,嘟嘟嘟,来个瓶底朝天”,更不能“一顿喝不上便情绪不高,颇有怨言,甚至会到处去找酒喝”。这种比喻,贴切自然,通俗易懂,又极富一种讽刺意味,辛辣诙谐,味隽而永,足以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地起到批评作用。

《快乐的死亡》一文,在语言上也体现了一种朴质无华的文风,保持了议论文所应具备的简练直白,干脆利落的语言特点,说一是一,绝无耍花头、务卖弄之嫌。这也是难能可贵的。

总之,陆文夫的这篇论文微言大义、主旨分明,不单是对作家,即对所有弃实务虚、好高骛远的人而言,都有一定的启迪与教育作用。

哀的渐进。

草雪。

恸哭。

不要问我多少岁,至今我还有恸哭的本能,哭得石破天覆,自己的灵飞了出去,无所追寻,存在的只是不绝的哭声和眼泪,良久这一切渐渐平息后,才晓得自己已经一度释放回去。恸哭是最原始的自我放逐,没有文化,没有艺术,没有常理,然而,恸哭却又是求生者最彻底的表白—我们不过都是无奈的人。

泣。

泣常是双重的难受,自己听得见泣声,看得见泪水,好像化身成两人,一人悲伤的泣,另一人苦恼的看,不知所措。惟有连自己化身的另一人也渐渐冷漠甚至麻木,于是悲伤的那个自己才停止泣声。还要垂泪多久才说罢了呢?千行泪,终究只能独自品尝每滴中错综颠簸的酸味。

无形的泪。

眼泪已经不听使唤了,连表达也觉无力的时候,我只能想象自己应该有泪水,干涸的眼,竟还有干瘪的心陪伴,二者都渴求眼泪的滋润,然而,无论如何你竟找不到眼泪时,心灵惟有泼辣辣的告诉自己,眼泪千行,也无法平衡心的沉重,我苦笑的捧住干瘪的心,回答说这心紧贴贴的不正是无形的泪。

[鉴赏]

草雪(1957年生),女,香港散文家,酷爱写作及旅游,先后做过中学教师、新闻记者、空中小姐、花店店员等工作,现于电视台任翻译审核。著有散文集《天上人间》、《七月的秃树》及诸多诗词和儿童文学译作。

悲哀之情,或大或小,人人都尝到过一些,而且在文人笔下,浅斟低唱之间,也或浓深或轻淡地写过不少文字。然在一个富于深情与慧性的女孩儿心中却是别一样的一种感觉。一个人坐于秋天的地里,又或许是独立于滂沱大雨之间,眼见的所失与彻底的悲恸在瞬间摧毁了他聊以与人平和相处的尊严,他面对他自己无限的软弱与无奈,而且全部的智慧与理智被他一下子忘却或放弃了,他便认为这世界的不幸与苦难只属于他,而他却无力承受这一切,于是便面对世界万物如对别一个自己大放悲声。这一瞬间,他赤裸裸地站在了人们面前,他的真诚使他忘却了自身的存在形式,这便是作者对于恸哭的感觉了。

而泣之哀却是自己对于自己尴尬与绝望的体验的结果。如果说痛哭之中人仅仅只是对于自己所面临苦难的关注,那哀之泣便是对于自已的心灵无所依傍的那种领会了。于是麻木之中的我与正在冷漠麻木地观望我的另一个我都同时意会到了一种不可更变的不幸。但千行泪,仿佛远逝的哭声毕竟说他尚可以想,可以说,他与那苦难毕竟是两个存在,他其实是在清醒的心里感觉着那悲哀的来临及结果。

而欲哭无泪,干瘪的眼,枯琐的心,冀望能看得见那悲哀却不可得时,这悲哀与他便是一个整体了,而此时辰一切的经验都不足以作参照物而使他得以解脱,悲哀不仅大于理智,而且已大于情感,哀之极便只有剩下这种不自禁的苦笑了。这种哀绝便是一种深重绝对的大孤独,而这样的孤独使心灵自觉到与一切存在相绝缘,甚至是超越于一切存在之上的,这便是那种万念俱灰的哀之境界。

这样的感觉几乎是仅仅属于那些富于思想与艺术性灵的女性的。深入情愫便是这篇文字的感觉的缘起,而揭示出的天地事理却又是这一感觉的目的所在了。作者是那种富于行动精神的女孩子,她的文字便如同她那些生动的阅历,虽然多情善感,但却不能算作是那种浪漫化的文字。她面对河水与云霓,盘膝坐于千万鸽子之中,也偶然望着棵七月的秃树以及斜阳的晖光,但她又总是认真而且质朴实在的,这其中没有什么玩味的悠闲逸趣。一个孤孤单单的女孩独立于荒村之央,眼中的世界都不过是些表象而已,对这人人都见识过的哀情作这番郑重的深想,而且又得出如此确当微妙的层次来,这实在已是一种极谨严结实的生存形式了。想起我们匆匆从我们自己那些驳杂纷乱的故事一边走过而缺乏自我注视,就会让我们知道这种顺乎惯性而缺乏存在意识的人生黯淡无光。试想我们人人都在心灵里体悟着这天地万物的真意,这世界的气氛便不会因浮华而失去智慧、因艰难而失去和平了。

第一线微芒(外四篇)

草雪。

从没有看过日出的人,实在是枉过此生了。如一粒种子在黑暗中酝酿、挣扎,以致毅然地长出嫩芽,旭日也是这样突破出来,又如毛虫在艰辛复杂的过程中蜕变为蝴蝶,太阳也同样经历很久的奋斗、摸索,才将黑夜化为黎明。

儿时痴恋日落,只爱感伤地看夕阳沉下去,唯有长大了始知道日出的诗意是丝毫不比日落逊色的。在万簌无声的黑夜里,带着无限的忍耐和希冀,等待第一线宇宙的微芒,终于日出了!昨天过得不好,今天仍然可以再来,人岂不幸福?

假如,一个父亲要等到自己的孩子出生很久之后,甚至已经几岁大了才和他首次见面,又怎及得上亲自迎接孩子出生的父亲那样对孩子一往情深呢?同样地,每天日上三竿才起床,以为白天是应得的、不足稀奇的,这种人不懂生命在永恒中的壮美。

当日头和盘托出,朝晖全然倾泻大地时,就已如盛放的花一般,失去了许多的吸引力;不过,太阳是有灵之物,你愈珍贵它,便愈能对它有奇异的感应。一次在日本成田的一间酒店里,我整夜无眠,忽然有所感触,莫名地拉开紧闭的窗帘,后来又是那一股殷红的朝霞,伴着半出的红日,我有莫名的激动,真想流泪。

朝晖。

我想他是同一个人—那个用一双手掌和一对膝盖爬行的男子,我以往遇见他很多次,也许你也曾遇过他,是吗?

我从不会用纳罕的眼光看他,只是每次遇见他,我都不禁自省一次,因为他的生命力是何等顽强!

在尖沙嘴行人路上,当各人腰挺背直地走路时,他只能缓缓的在别人脚下穿插。繁荣的世界,对他不过是灰尘扑扑的地面,他不能仰着面做人,但谁又比他更面对人世呢?

今次,当我黯沉沉的心,随着车一跌一荡时,我又瞥见他一步一步地爬过铜锣湾忙碌的马路,这么急的汽车夹着他飞掠,真要为他捏一把冷汗,平常的人可否想到,过一条马路原来竟这么费事呢?是什么力量吸引着他,使他不嫌弃而生活下去?蓦地,好像有朝晖透进我心。

这世上有许多人,自己亲手轻轻一握,便取去自己的性命;偏偏又另外有人,像这陌路客,争持到底还是恋执着生命,这两类人没完没了的,却是天与地的极端。平庸的人象我,似乎在这两类人之边界上走钢丝,矛盾得毫无个性,永远有失足的危机,却不知将会掉进哪一边。

譬如今次又瞥见爬行的人,我真满心感激,就算我的生命意志依然脆解,起码他也提醒了我,世上存在的还有许多恋爱生命的人。

独处。

一生中不是依着父母,就是赖着情人或丈夫生活,从来没有勇气单独的守着家,更不敢单独的远行一次,我以为这是最没有出息的人。

与人共处时,我们在扮演着人伦中不同的身份,无论是否称职,总有轨道你跟。人的性情由是使人宁愿面对别人,也不争取单独面对自己的时候。其实独处是最自由的,人竟因为习惯了角色与名分,面对这份自由时反而显得不知所措,于是甚至有人对独处产生很直觉的联想,以为独处就等于彷徨与空虚。

疲累的身体可以一躺下来便得休息,然而,日积月累的心灵疲累是独自唯有一人时始能彻底的卸去。虽说君子不欺暗室,但独处时你既可以尊贵如君王,浪漫如仙子,或是天真幼稚得像个小孩,又可以胡闹如野马,懒惰如猪。你大可忘却自己任何的形象,任情任性地发泄,更可以静思内省,因为灵魂上的积垢,也是只有单独面对自己时最无所遁形。于是在宁谧的冥想中你怯咎的灵魂自然会得到净化。

每个人不是都要走一条自己的路吗?我们来这世上时是一个人的,去时也不可能结伴,做人毕竟是要孤单的。

专一与长久。

对于爱情,能够做到专一已经无憾。我从不妄求永久,由是我宁愿别人说:“我专一爱你。”而不是:“我永远爱你。”

能够有人专一地爱着自己,管他时间是长是短,甚至有时一瞬也是难忘的。因为这一瞬间彼此已经毫不保留地爱过,仅属两人互相奉献的爱情是完美的。

然而,对别人表示要永久的相爱,我以为是没有意义的,没有一个人可以肯定自己不变,不错,倘若你爱一个人的一刹那是永恒的,你应该有绝大的信心下这样的承诺,然而人往往就是无可奈何,不能自拔地随着环境变动。说永远去爱一个人,尤其是说要永远像此刻一般的爱一个人,只可以是美丽的谎言。

爱情如不断生长中的花,你不能强迫它永远璀璨的开,就算是一生一世都痴恋的一对恋人,他们也不能一直以来,就仅得一种滋味,他们的永恒常在于花开了又谢,谢了又开,不断更新姿态内容才是唯一令爱情常青之法。不过,对于那些爱得长久,而又说要永远爱下去的人,我又要问,究竟什么才是永恒呢?是整个青春,还是整个生命,还是连来世也算在里面,又或者是永无止境的生生世世呢?

闻一多先生诗里说:“只是你要说什么海枯,什么石烂……那便美得死我。这一口气的工夫还不够我陶醉的?还说什么‘永久’?”

叶的故事。

没有叶脉相同的两片树叶,每一片叶都是一页独自的历史,虽然它在无际的青葱中总是堆以分辨,但一阵水,从树上抖落下来的却是那么清晰的一片,摇曳颠簸的似孤舟,寻着彼岸的归宿。

乘着突然强劲的风势,它想一个翻腾,重新躺靠在历久的树枝上,奈何一瞬后仍然这般无力地颤跌下来。放心安歇吧!等着你的是温暖包容的泥土,你埋在里面会觉得舒服,太阳在那方未曾死去,甘霖更要经常滋润你的身,光和水沁得你焕然一新,于是有机会时,你自然再要披上嫩绿的衣裳。

在那堆黝黑惨黄的泥土里,我隐约可见你凋残的叶形,直至你完全腐毁埋没之后,我仍知道你还是存在。于是我突然悟到枝上的绿叶,原来是污泥的再造,而一摊残垢的土壤,根本就是充沛着生命的绿色。

人的生命岂会异于叶,从新绿转为微黄,从骄矜变为软解,每一片叶,每一个人都是走着这历程,但永远没有两片树叶可以贴在一起一模一样,也没有两个人的呼吸一直是起伏一致的。你也许常关念的是一片落叶的萧萧,可曾想过新叶的来处不也正是混和在泥土里的凋叶?曾否因为源源不息,却竟是不曾重复过的生命珍重你自己?

不怕枯叶的飘零萎谢,只要还有穹苍,就有叶的地方;也不怕叶的平凡,因为每片叶都负着一个不同的故事。

[鉴赏]

这篇散文,由五个部分组成。每部分有一个意义中心。散文以优美的语言,轻柔的格调,讲述了一个个人生哲理。

《第一线微芒》,作者从日出的产生过程,悟出一个生活的哲理:任何美好事物的诞生,都要经过艰苦的历程。了解这一点,才能真正理解痛苦历程中所孕育出的事物,并领悟这种事物的美妙。

文章以日出为线索。开头:“从没有看过日出的人,实在是枉过此生了。”结尾“……后来又是那一股殷红的朝霞,伴着半出的红日,我有莫名的激动,真想流泪。”

在文章中,作者并非让人看日出之景观,而是让人体会日出所经历的过程。日出“如一粒种子在黑暗中酝酿、挣扎,以致毅然地长出嫩芽,……太阳也同样经历很久的奋斗、摸索、才将黑夜化为黎明。”

日出,是新的一天的开始,是新生活的起点,假若“昨天过得不好,今天仍然可以再来。”对于勇于进取的人,时光永远是仁慈的。

作者以“父子之情”,进一步说明“吃过苦中苦,方得甜中甜”的道理。这一例,平凡而又生动,对于全文的主旨也是一种烘托和呼应。

文章告诉读者,只有不懈的奋斗,方能成功。真正经历了艰苦拼搏的人,才能得到成功的喜悦。

《朝晖》,作者赞美了用一双手掌和一对膝盖爬行的人的顽强意志。陌路客的形象,对于不懂得珍惜生命的人来说,就是一种嘲讽。作者表明,世上懂得生活的意义的人是多数;懂得生活的价值,那便是热爱生命。

《独处》,表明每个人都要走自己的路,独处并非人们所能逃脱的事。而且独处,可以使人的个性能够任意发展,有利于人的意志的培养。

《专一与永久》,作者以对爱情的看法为例,表明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永久”是不现实的。

《叶的故事》,从叶的死亡与再生的过程中,揭示出人生的哲理:人,重要的是能够为社会有所奉献,而并非寻求在社会中的地位与影响;平凡的人并不平凡,因为普通人也对社会承担着各种不同的义务。

这五个部分,都以简洁的语言,揭示出重要的人生哲理。虽然是讲严肃的人生哲理,但语言并不死板,相反,语言优美,词汇丰富。文章虽以自然的景观(日出或一片绿叶)或以作者自身的生活体验来阐明人生哲理,但文章饱蕴着作者的强烈情感。这种情感,也感染着读者,吸引读者去仔细品味文中的寓意。

总之,这篇散文,像是一组优美的散文诗,作者以真实的情感,以亲身的经历与体验,揭示出重要的人生哲理,让人读后,不仅得到美的享受,而且能够增强生活的勇气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