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发现水果
5264400000061

第61章 瓜果类(3)

28.中暑烦渴,不思饮食:每日饮西瓜汁600毫升;或鲜西瓜皮250克,鲜荷叶30克,鲜竹叶20克,水煎,每日分4~6次饮用。

29.慢性肾炎、浮肿:鲜西瓜皮250克或干品60克,鲜白茅根、鲜芦根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或葫芦壳50克,冬瓜皮、西瓜皮各30克,红枣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30.产后小便不通:鲜西瓜皮500克或干品60克,白茯苓30克,煎水一大碗,1次服之。

31.遍身肿满、皮肤光泽如莹、小便不利、诸药不能疗者:西瓜皮、赤小豆各60克,冬瓜子、西瓜子、猪苓、茯苓各50克,大腹皮、冬瓜皮各45克,海金沙25克,水煎温服,每日2次。

32.感冒:西瓜皮100克,白茅根30克,生姜3片,水煎服,每日2次;或芦根30克,加适量水煎,冲西瓜汁100毫升服用,每日1~2次。

33.发热:西瓜皮60克,赤小豆20克,绿豆30克,水煎服,每日2~3次。

34.急性肝炎:西瓜皮200克,鲜车前草100克,水煎,加蜂蜜适量调服,每日2~3次。

35.肝硬化:西瓜皮100克,猪肝30克,入锅加适量水煎汤,即成,饮汤吃猪肝,每日1~2次。

36.胆囊炎:西瓜皮100克,白芥子3克,白萝卜子5克,水煎服,每日2次。

37.心力衰竭:冬瓜皮、西瓜皮各30克,葫芦壳30~60克,水煎代茶饮。

38.糖尿病:西瓜皮60克,枸杞子15克,天花粉12克,乌梅10克,水煎服,每日2~3次;或番茄20克,大枣50克,西瓜皮、冬瓜皮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但脾胃寒者,不宜久服。

39.淋巴结炎:西瓜皮、冬瓜皮、黄瓜皮、绿豆各100克,水煎代茶饮,每日1剂。

40.湿热蕴结型急性前列腺炎:蒲公英、紫花地丁各12克,西瓜皮10克,水煎代茶饮,每日1剂。

41.声音嘶哑:西瓜皮60克,白菊花、冰糖各20克,水煎服,每日2次。

42.夜盲症:西瓜皮60克,玉米须、酸枣仁20克,水煎服,每日2次。

43.月经过多:西瓜子仁9克,研末用水调服,每日2次。

44.孕妇或老年便秘:西瓜子仁20克,捣烂,加蜜糖30克,水适量,炖半小时后服用,每日1次,连服3日。

45.病后体弱或产后手足无力:西瓜子仁、黑芝麻各15克,大米、红糖各20克,加水适量煮粥食用,每日1次,连食10天为1疗程,以愈为止。

46.百日咳:花生米、西瓜子仁各15克,大枣90克,红花15克,将上4味烘干,与冰糖200克一起制成糖块即可,每日3次,每次2~6块。

47.高血脂:西瓜叶60克,花生皮30克,水煎服,每日2~3次。

48.萎缩性鼻炎:西瓜藤30克,加水适量,煎服,每日1剂。

49.急、慢性鼻窦炎:西瓜藤30克,焙干研末,开水冲服,每日2~4次;或西瓜藤60克,艾叶20克,共研细末,每次2克,日服3次。

50.伤寒、副伤寒:西瓜藤60克,金银花3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2次。

51.高血压:西瓜藤、黄瓜藤各30克,竹叶10克,水煎服,每日2次;或西瓜皮、冬瓜皮各30克,牛膝15克,水煎服,每日2~3次;或西瓜子仁15克,水煎服。

52.子宫脱垂:西瓜秧30克,五倍子,山茱萸各10克,入锅,加适量水煎汤即可,每日1~2次。

53.急性结膜炎:西瓜藤100克,南瓜花6克,杏仁10克,水煎服,每日2次。

54.白喉、口疮:西瓜霜20克,人中白(中药名)5克(煅),辰砂10克,雄黄1克,冰片5克,研末制成瓜霜散,吹患处。

相关链接。

选瓜有妙法。

如何挑选成熟的西瓜?综合各行家的经验,可用如下方法来识别:

察颜观色泽。生长发育良好的成熟西瓜,外表上有3个特征:一是瓜背筋条隆起,表皮稍有凹凸不平的波浪纹,瓜肚泛老黄色,瓜蒂和瓜脐收得紧密,略为缩入,称为饱满老结。二是瓜藤粗状藤向下卷,瓜藤3厘米左右处自然萎缩,即“瓜熟蒂落”。三是瓜皮上茸毛和白粉消失,透出黑油油的光泽。

听声掂轻重。一手托瓜,一手轻轻拍瓜,瓜声砰砰响,托瓜的手感觉颤动是熟瓜(发出“卟卟”声的为过熟);瓜体沉重,击之噔噔响的是生瓜;用手掂瓜时,同样大小的瓜,分量轻的,有空飘感的是熟瓜,有下沉感的是生瓜。如果瓜皮柔软、淤黑,敲声太沉,瓜身太轻,甚至摇瓜闻响,那又会是倒瓤烂瓜,不堪食用。

民间还有一种感观鉴定熟西瓜的方法:一看西瓜外壳,瓜体周正匀称,皮毛透亮,瓜柄细干、花萼凹陷;二摸瓜皮滑而硬;三敲西瓜发出“嘭嘭”闷声;四掬在耳边,瓜发出“嗞嗞”声。将“看、摸、敲、听”四者同时应用,识别的把握就更大了。

此外,在挑选西瓜时还应注意的是,一些施用了膨大剂的西瓜,一般可达6~10千克(4千克左右的西瓜是正常的),这种西瓜瓜皮上的黄绿条纹不均匀,切开后瓜瓤特别鲜艳,但瓜子却是白的,吃起来没有甜味;施用过激素的西瓜,由于喷洒农药和吸收不均匀,易出现歪瓜畸果,如两头不对称、中间凹陷、头尾膨大等,表面有色斑或色差大。正常的西瓜的外形应该是球形或椭圆形的,且表面平整光滑。

切瓜有讲究。

西瓜,清热解渴,清暑利水,可以说众所周知;至于西瓜的切法却不一定人人皆晓。虽称不上什么文化,然而,吃瓜离不开切瓜,这却是老幼皆知的事实。切西瓜,一般的切法,都是去掉瓜蒂,从中间横着切开,一分为二,然后竖切,大者六块,小者八块十块不等;或者竖着从中间切开,亦成两半,每半再切成四块六块……有一种名曰“打瓜”的西瓜,个头不大,一切两半,即可用勺挖着吃。

其实,切瓜,考诸历史,大约在3000年以前,还有严格的礼制规定和森严的等级制度。据《礼记·曲礼》记载:为天子切瓜,先剖成四瓣,再横切为八,用细葛巾覆盖;为诸侯国君切瓜,中剖为二,再横切为四,用粗葛巾覆盖;为大夫切瓜,亦如君主,但不用葛巾覆盖;为士人切瓜,横断两半,去掉瓜蒂;庶人食瓜,只去掉瓜蒂,切瓣啃着吃。

到了清代,皇宫里吃西瓜的切法与民间就不同了,不仅切得要美,而且吃得要文雅,还要体现出一定的礼仪来。瓜由御膳房切送,御膳房切瓜,先切掉瓜的两头,使瓜呈鼓状。再用特制的铜制长筒插进瓜心,取出瓜瓤。然后,切成片,去掉子,整齐地码放在瓜碟里呈进宫中。铜筒的形状不一,有桃形的,有梅花形的,瓜瓤切成片后也仍呈各种不同的花形,非常美观。皇上和后妃进食时,既不见瓜皮,也不见瓜子。

清代百姓切瓜,也不像今天这样简单,有些也是很讲究的。或切成“莲瓣”形,或如“驼峰”状。只是这种古老的风俗,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节奏的加快,今天已不多见了。不过,现在北京城里的一些老北京人卖瓜,仍有将样西瓜切成莲花形状,展示在瓜摊上,以招徕顾客。

贮藏不谓难。

将七至八成熟的西瓜,放在浓度为15%~20%的食盐溶液中浸泡30分钟,使食盐溶液掺入西瓜表皮,形成防腐保护层。然后把西瓜涝出来擦干,密封在聚乙烯塑料袋里,存入6~10℃的地窖里。可在地窖里设置木板做的集装箱两层,节省地方,多放西瓜。

地窖上应设置通气孔,通气孔大小可根据贮存西瓜的多少而定。通气孔每昼夜打开两次,早晚低温时进行。平时不能打开,以防热空气进入地窖。这样贮藏可使西瓜保鲜达一年左右。

佳果良药—甜瓜。

甜瓜为葫芦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因味甜而得名。由于它有清香袭人的特点,元代王祯《农书》曾一言以蔽之:“不出乎甘香而已。”所以甜瓜又称“甘瓜”、“香瓜”,还有“果瓜”、“熟瓜”等称呼。甜瓜品种甚多成为一大特色,《本草纲目》记载:“其类甚繁,有团有长,有尖有扁,大或径尺,小或一捻……”王祯《农书》云:“以状得名,则有龙肝、虎掌、兔头、狸首、羊髓、蜜筒之称;以色得名,则有乌瓜、自团、黄、白、小青、大斑之别。”

甜瓜原产世界文明古国之一的巴比伦,我国栽培甜瓜的历史比西瓜还要悠久,远在二三千年前,我国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就已有种植。从《诗经》“绵绵瓜瓞”、“七月食瓜”的记载推算,甜瓜在我国落户已有3000多年。1972年,我国考古学家在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未腐烂的女尸胃肠内发现有百余枚甜瓜子,由此说明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甜瓜就已是人们爱吃的夏令果品了。

传说古代有一位公主突然染病,不思茶食,日渐枯瘦,太医们束手无策。一天,有位大臣向皇帝进献了一篮甜瓜,公主闻到诱人的瓜香,顿时胃口大开,一口气连皮带蒂地吃了好几个,病居然痊愈。皇帝大喜,令地方官年年进贡。从此,甜瓜被列为贡品而名扬天下。

民间还有一个传说:北宋时期,江西九江有一章姓瓜农,在野外看瓜,因天热而中暑,拉带脓血痢疾多日,疼痛难忍,多方医治无效。回到瓜栅,因饥饿吃下一个甜瓜,不久,腹痛减轻,复吃几个,痢疾停止,腹痛消失。

甜瓜性喜高温、干燥和充足的阳光。少雨地区产的瓜,香甜味浓;潮湿地区产的瓜,水分多,味稍淡。我国著名的产区有新疆的吐鲁番、鄯善和哈密,甘肃的兰州,山东的济南和益都,浙江的萧山,江苏和上海等地。

甜瓜的种类很多,且大小不一。按肉质可分为脆瓜和绵瓜两种。品质以脆瓜为好,肉质脆,水分多,甜度高;绵瓜肉质绵,水分少,但香气较浓。常见的甜瓜,通常按皮色区分,大致可以分为3个品系。

黄皮品系有:十条筋、淡水黄、金鹅蛋、老虎黄、江阴黄、枣子瓜、黄狼瓜、金棒槌以及从日本引进的伊丽莎白等品种。其中以十条筋(即七宝黄金瓜,又名十棱黄金瓜)最享盛名。其果呈圆锥形或椭圆形,重约200~500克,皮色金黄,有10条明显的白色纵沟,肉白色,质坚脆,味较甜,有香气,品质上等。

白皮品系有:白梨瓜、雪瓜、亭林雪瓜、蜜瓜、白洋瓜、小蜜瓜、雪团瓜、苹果瓜、唐家甜瓜、八棱瓜、十棱瓜、银瓜、白金瓜和从国外引进的西莫洛托等品种。其中以亭林雪瓜和益都银瓜最为著名。产于山东的益都银瓜,别名“一筒蜜”,其果实呈长圆筒形,柄部稍瘦,果面有纵沟,中部凸起成棱,脐部稍大;果皮银白色,肉纯白色,肉质脆嫩,汁液中等,味极甜,品质上等。

青皮品系主要有:海冬青、鸭绷瓜、太仓青、茅柴青、芝麻瓜、黑羊毛脆等品种。其中闻名遐迩的有海冬青和兰州醉瓜。海冬青,又名“碧玉瓜”,果实短筒形,脐部稍大;果面深绿色,较粗糙,有不明显纵棱;果肉绿色,肉质脆嫩,汁多味甜,且甜昧中带有酒香,皮薄肉多,品质极上。

选购甜瓜一般以果个大而圆整、色泽鲜艳、果质坚实、香气较浓、无痘斑、无损伤、无烂疤、味甜者为好。

营养食用。

甜瓜的营养成分,见表53。

表53甜瓜的营养成分(每100克食部)

成分含量成分含量成分含量。

水分(克)92.4灰分(克)0.7钙(毫克)19.0。

蛋白质(克)0.4胡萝卜素(毫克)0.03磷(毫克)22.0。

脂肪(克)0.5硫胺素(毫克)0.02铁(毫克)0.3。

碳水化合物(克)5.6核黄素(毫克)0.01锰(毫克)0.04。

热量(千焦)121.4尼克酸(毫克)0.4锌(毫克)0.09。

膳食纤维(克)0.4抗坏血酸(毫克)15.0镁(毫克)11.0。

此外,尚含可将不溶性蛋白质转变成可溶性蛋白质的转化酶。甜瓜子含脂肪油27%,其中有亚油酸、油酸、棕榈酸、肉豆蔻酸和甘油酯、卵磷脂、脂甾醇等,还含球蛋白及谷蛋白约5.78%,另含半乳聚糖、葡萄糖、树胶、树脂等。甜瓜蒂含甜瓜素及葫芦素B、E等结晶性苦味质。

甜瓜芳香,甜脆诱人,且味甘于诸瓜,能引人食欲,大开胃口,为夏令解暑珍品。

拔丝甜瓜甜瓜2个洗净,去皮去瓜瓤,切成条,蘸上干淀粉,备用;锅放火上,人熟猪油并烧至八成热,下入甜瓜条,待炸成金黄色时,捞出沥油;原锅置火上,留少许底油,加入少量清水、白糖,炒至浅黄色能拔出丝时,投入已炸好的瓜条,离火,颠翻均匀,撒上青红丝、芝麻,装入盘内,蘸凉开水食用。本品具有解暑生津、除烦止渴、通利小便之功效,适用于暑热伤津、烦热口渴、小便短赤及暑热痢疾等症。

甜瓜苹果甜瓜2个洗净,削皮,去瓜瓤;苹果2个洗净,削皮去子;胡萝卜1个,洗净去皮;上三味切碎,绞汁过滤,分两次饮服,连服数日。本品具有润肺健脾、护肤美容之功效,适用于粉刺、面部色斑等症。

甜瓜子煎新鲜甜瓜子30克,白糖50克。先将甜瓜子捣烂,加水200毫升,大火煮沸,加入白糖,改小火续煎10分钟,待温饮用,每日2次。本食品具有清热排脓、杀虫的功效,适用于肺痈、肠痈、蛔虫、丝虫等症。

瓜蒂绿豆散甜瓜蒂干品1克,干绿豆3克。将上两味共研细末,温开水送服,必要时,可连续用数次,直至呕吐。本散适宜于风热痰涎、宿食停滞于胃之病症以及急救时用作催吐秽物。

甜瓜还可加糯米及葡萄干、樱桃、山楂片等制成甜瓜粥,有清暑热、解烦渴、利小便、止痢疾的功用。对暑热烦渴、小便不利、暑痢及便秘有效。

药用效能。

中医理论认为:甜瓜性寒,味甘;人心、胃经。具有清暑热、解烦渴、利小便、护肝肾、催吐杀虫之功效,适用于暑热烦渴、咽干、二便不利、口鼻生疮、肺热咳嗽以及风热痰涎、宿食停滞于胃等病症。

《食疗本草》:“多食令人阴下湿痒生疮,动宿冷病,症瘕人不可食之,多食令人慑慑虚弱,脚手无力。”

《嘉祐本草》:“止渴,除烦热,利小便,通三焦壅塞气,治口鼻疮。”

《本草衍义》:“暑月食之,永不中暑。”“多食未有不下痢者,为其消损阳气故也。”

《滇南本草》:“治风湿麻木,四肢疼痛。”

《孙真人食忌》:“患脚气病人食甜瓜,其患永不除。又多食发黄疸病,动冷痰,令人虚赢。”

《本草图经》:“瓜有青白二种,入药多用青瓜蒂,七月采,阴干。方书所用,多入吹鼻及吐膈散中。肉主烦渴,除热,多食则动痼疾。”

《随息居饮食谱》:“甜瓜甘寒,涤热,利便除烦,解渴疗饥,亦治暑痢。”

现代医学研究,甜瓜瓤肉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无机盐及柠檬酸,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C,并且水分充沛,是夏令清热解暑、生津止渴、补充营养和水分的佳品。并有助于病情好转、机体恢复健康。

甜瓜中含有转化酶,可以将不溶性蛋白质转变成可溶性蛋白质,能帮助肾脏病人吸收营养,对肾病患者有益。

现代研究发现,甜瓜蒂(将绿色未熟的甜瓜蒂取下阴干,中医称“苦丁香”)含有蒂瓜素,苦寒有毒。药理试验证明服瓜蒂后可刺激胃感觉神经(但不为身体所吸收),引起呕吐中枢兴奋,致呕吐及下痢,医药上可用作催吐剂和利尿剂。

药理研究发现,甜瓜蒂含四环三萜类化合物如葫芦素B、E。具有减轻慢性肝损伤,阻止肝细胞脂肪变性和抑制肝纤维组织增生,以及改善肝功能等作用。对急性黄疸性肝炎及传染性肝炎有显著疗效。

临床实验证明,甜瓜蒂能治顽固性黄疸。方法是将甜瓜蒂研细末,由一侧鼻腔吸入鼻黏膜上(用药期间加强盐水漱口,以减轻药物对咽部的刺激),每次20毫克就可以达到治疗效果,鼻子里会排出大量黄色的分泌物。黄疸越重的人分泌物量越多,排泄物中的胆红素含量越高。一般为每周1~2次,连续2~4周,就可使黄疸接近正常。该法对于肝细胞性黄疸具有明显的疗效。各型急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经过常规治疗3周后,黄疸没有明显消退。总胆红素大于100μmol/L的患者,但没有严重心脏病及鼻咽部原发病患者,也可使用这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