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发现水果
5264400000071

第71章 坚果、种子类(8)

榛子白莲粥去心莲子30克,粳米60克,加水同煮将熟,加入榛仁30克,同煮至熟烂,加白糖适量,拌匀服食。本品具有健脾止泻之功用,适用于脾胃虚弱、食少溏便、面黄肌瘦等症。

榛子淮山枣饼榛子250克,炒熟、研压成细末;淮山药250克,轧为细末;大枣250克,洗净、捣打成泥。将上三味混合,加白糖适量调拌均匀,加水和成面团,做成小饼,放锅内蒸熟即可。当点心或正餐食用,每日2次。本品具有补益脾胃之功能,适用于脾胃气虚所致的纳呆食少、大便不调、面黄肌瘦等症。

榛子藕粉羹榛子仁15克,炒黄研成细末,拌入藕粉内,用滚开水冲调,加白糖适量。本品具有调中开胃之功效,适用于病后体虚、食少、乏力、易倦者。

榛子赤豆汤榛子仁150克,赤小豆100克,洗净,放锅内加入适量清水,煮至烂熟,加白糖适量。本品具有补益脾胃、利水除湿之功效,适用于体倦乏力、眼花、肾炎水肿或营养不良性水肿等症。

药用效能。

中医理论认为:榛子性平、味甘,无毒;入脾、胃经。具有调中开胃、补脾益肾、补养肝血、润肠通便、杀虫之功效,适用于食欲不振、体倦乏力、病后体虚、肌体消瘦、视物模糊及小儿疳积等症。

《日华子本草》:“肥白人,止饥,调中,开胃。”

《食经》:“食之明目,去三虫。”

《开宝本草》:“主益气力,宽肠胃,令人不饥,健行。”

《农政全书》:“辽东榛子,军行食,乏当粮。榛之功亦不亚于栗。”

《随息居饮食谱》:“榛,甘平。补气,开胃,耐饥,长力,厚肠,虚人宜食。”

中医认为,榛子有天然的香气,对脾胃气虚所致的饮食减少、腹泻溏便、形体消瘦等有较好的疗效。在冬季,榛子可治疗因肝血亏虚而引起的头晕眼花、视力减退、体倦乏力、食欲不振等症。若将炒熟的榛仁拌以红糖同吃,则补气益血的作用更好。炒熟的榛子仁与栗子同嚼食,能补肾强腰,治疗食欲不振和乏力等症状。熟食或入药煎汤,有调中开胃、宽肠杀虫的作用,可治小儿疳积及病后纳食减少等症。

榛子含有人体必需的全部8种氨基酸、多种微量元素及矿物质,其中磷和钙有利于人体骨骼及牙齿的发育,锰元素对皮肤、肌腱、韧带等组织坚固有益。对增强体质抵抗疲劳及儿童的健康发育非常有益。

榛子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原、B1、B2及烟酸,有利于维持正常视力和上皮组织细胞的正常生长和神经系统的健康,促进消化系统功能,增进食欲,明目健脑,提高记忆力。榛子富含油脂,有利于其中脂溶性维生素在人体内的吸收,对体弱、病后体虚、易饥饿的人都有很好的补养作用。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榛子含有大量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的不饱和脂肪酸,其一方面可以促进机体胆固醇的代谢,另一方面可以软化血管,维护毛细血管的健康,从而调节血脂,延缓和减少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发生。

榛子里的抗癌化学成分紫杉酚,是红豆杉醇中的活跃成分。这种化学物质可以治疗卵巢癌和乳腺癌以及其他一些癌症,可延长病人的生命期。这种成分最初是从生长缓慢的太平洋红豆杉树皮中提取出来的。

食用须知。

由于榛仁含油脂较高,故不宜多食,尤其不能当饭吃,只能作为补充食物和消闲食物。胆功能严重不良者应慎食。

因榛子性滑,故泄泻溏便者不宜多食。

食用榛子,以熟食为佳,不要生食。内部多空、虫蛀及霉烂变质的榛子不能食,存放时间较长后也不宜食用。

民间验方。

1.脾虚泄泻、腹胀:榛子仁100克焙干,研末,每日取其末15~30克,空腹以红枣汤调服。

2.肝血不足、两眼昏花:榛子仁50克,枸杞子30克,菊花15克,水煎2次,每次用水350毫升煎半小时,2次汁混合,每日1剂,分2次服。

3.肝肾亏虚、视力减退:榛子仁30克,枸杞20克,水煎2次,每次用水600毫升煎半小时,2次煎液混合,去渣留汁;放入粳米100克,小火慢熬成粥,加白糖20克;每日1剂,分2次空腹服。

4.气血不足、病后体虚:榛子仁50克炒熟研末,加入适量白糖或红糖,用沸水冲调成糊状,每日1剂,温热食服。

5.脾胃虚弱、气短乏力:榛子仁60克,党参15克,淮山药30克,陈皮6克,莲子15克,加水煎汁,调入砂仁3克,每日1剂,温服。

6.肠道蛔虫、蛲虫病、钩虫病、绦虫病:榛子仁30克,使君子、苦楝根皮、槟榔各15克,雷丸12克,加水煎汁,每晚睡前顿服,连用2日。

7.病后体虚、食欲不振:榛子仁、党参各30克,当归9克,白术10克,茯苓20克,加水适量煎汁,每日1剂,分2次温热服食。

8.小儿疳积:榛子仁15克,麦芽、山楂、槟榔、山药、茯苓各10克,加水适量煎汁,每日1剂,分2次服。

9.气管炎:榛子仁15克,桔梗、前胡各9克,水煎代茶饮。

10.食欲不振:榛子仁25克,鸡内金、焦白术各9克,水煎汤,温热饮服。

相关链接。

我国的杂交大果榛子。

榛树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干果经济林树种,其坚果榛仁营养丰富、品味佳、市场前景好,当前供不应求。在国外,榛树人工栽培已有悠久的历史,在土耳其、意大利、西班牙和美国等国家,其人工栽培已实现了集约化经营,产量高、个大、皮薄。国外的优良品种虽已引种我国北方,但不耐寒,冬季不能越冬,北方不能栽培。

为改变我国榛子生产的野生状态,辽宁省林业科研部门经10年的引种试验栽培,对杂交大果榛子的引种试验获得成功。在30多个杂交大果榛子品系中,大部分品系均可安全越冬,生长发育正常,开花结果正常。

杂交大果榛子具有欧榛个大、丰产、皮薄的特点,克服了欧榛不耐寒的弱点,又具有野生榛子抗寒、耐旱、有野生榛子香味的特点,克服了野生榛子个小、皮厚、产量低、虫口多的弱点。杂交大果榛子亩产量是野生平榛的6~7倍,杂交大果榛子单果重是野生平榛的2~2.5倍。杂交大果榛子还是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好树种。

2002年,杂交大果榛子在吉林通化县基地栽培,现已开花结果。2003年又在辽源、蛟河栽培成功。杂交大果榛子亩栽植密度110~166株。栽培杂交榛子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并且一次性苗木投入,可持续30~50年稳定收益。在土质中等条件下,3年开始有一定产量,7~9年亩产可达74~148千克,以后可持续地取得经济效益。从长远角度看,是一项投资少、效益高的稳定项目。

奇木之果—香榧。

香榧为红豆杉科植物,亦称榧子。据《本草纲目》载:“榧亦作排,其木名文木,斐然章采,故谓之榧。”其树如杉木,又名野杉。唐朝宰相李德裕在他的宰相府曾移栽过香榧,称香榧为“奇木”:“木之奇者,有天台之金松奇树,会稽之海棠榧桧。”北宋诗人苏轼任杭州刺史时,曾为香榧赋诗:“彼美玉山果,灿为金盘实。”诗中的玉山果即香榧的古称。宋代寇宗奭说:“榧实大如橄榄,壳色紫褐而脆,其中子有一重黑粗衣,其仁黄白色,嚼久渐甘美也。”寥寥数语,将香榧从外到内、从形到色写得惟妙惟肖。

香榧原产我国,据《名医别录》记载,香榧在我国已有1400多年的栽培历史了。榧属树木,按品种可分为6种,即香榧(包括厚壳和薄壳)、米榧、圆榧、雄榧、芝麻榧等。其中有2种在北美,1种在日本,有3种在我国。香榧是其中最优良的品种,它只产在我国。20世纪50年代以后,前苏联、罗马尼亚、越南等国从我国引种试种。

榧树主要产于长江以南、南岭以北及西南地区,浙江、江苏、安徽、福建、江西、湖南等地均有栽培。特别是浙江的诸暨,盛产榧子,诸暨也是西施的故乡,因此,榧子和西施给诸暨带来了名望。有趣的是,榧子只有生长在诸暨枫桥东溪一带的才结子,若是移栽别处,榧树虽然长得枝叶茂盛但不结子。当地人说:“榧离老窝不做娘。”

榧树性喜温湿凉爽气候,适宜生长在土层深厚、向阳、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耐寒性强,在—10℃也不会冻坏。榧树雌雄异株,生长缓慢,通常要20年左右才结果实,这时树干也仅有茶杯口那样粗细。树龄长寿,有400~500岁的雌榧尚能枝繁叶茂结果良好,有的树寿命可达千年以上。民间有“一代种榧,世代得益”之誉。榧子在每年春季谷雨前后开花,从开花到果实成熟要3年时间,诸暨有一句俗语叫“千年香榧三代果”,是说当年采摘香榧时,明年的香榧已有米粒大了,而后年的果子也已孕育在枝头,一棵树同时结三代果子,可谓是“三代同堂”了。每一代香榧都要长3年才能采摘。诸暨人在嫁女儿时,习惯挑几对香榧用红纸包好,随嫁到新郎家,以视新人家老少同堂的意思。

榧子生长在深山中,有雌雄之分。冬季开黄圆花,果实与枣的大小相似。果核像橄榄核那样长,有尖和不尖之分,没有棱而壳薄,黄色。当树成年结果的时候,则要求光照充足,通风良好,以利花芽分化和风蝶传粉。榧子树在栽培30年以后,即进入盛果期,可连续结果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因此有“万年花果树”之美名。近年来,诸暨地区的枫桥榧子生产发展迅速,年产量达400余吨。一株榧子树的年产量一般在30千克左右。榧子树经济价值很高,故在诸暨有“香榧熟,衣食足”之说。

香榧品种较多,有香榧、芝麻榧、木榧、茄榧、獠牙榧、旋头榧、生榧等。市场常见的以前3种为多。香榧又称细榧,顶端尖,基部微宽,壳薄而脆,种衣深褐色微皱,味香可口,质属上品。其次为芝麻榧,果形类似香榧而略小,种衣皱入较浅,肉细腻松脆,种仁中心有几点芝麻黑点,以此而名,品质逊于香榧。木榧又称圆榧或桃榧,略具椭圆形,比香榧粗胖,香味差,不松脆,一般供作药用。

香榧为常绿乔木,树干高大,挺拔直立,侧枝发达,树姿优美,枝叶葱绿,四季常青,对烟尘的抗性较强,又极少有病虫害,极富观赏价值,是优良的绿化树种。木材耐水湿,可作造船材料。种子供食用,也可榨油或入药。

营养食用。

香榧的营养成分,见表62。

表62香榧的营养成分(每100克食部)

成分含量成分含量成分含量。

水分(克)6.4硫胺素(毫克)0.01铜(毫克)0.01。

蛋白质(克)10.0核黄素(毫克)0.02镁(毫克)8.0。

脂肪(克)44.1尼克酸(毫克)0.6锌(毫克)0.02。

碳水化合物(克)29.8生育酚(毫克)14.2硒(毫克)0.02。

热量(千焦)1771.4钙(毫克)71.0钾(毫克)12.0。

膳食纤维(克)6.8磷(毫克)275.0钠(毫克)43.6。

灰分(克)2.9铁(毫克)3.6。

其中,脂肪成分主要是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此外,尚含草酸、鞣质及挥发油等。

香榧种仁饱满,富有油脂和特有的一种香气,香脆可口,不但是一种消闲果品,还可加工制成风味独特的保健食品。

榧子饮生榧子20克切碎,加适量水煎,去渣,空腹饮汁,每日服1次,连服2~3天。本品具有杀虫止痒的功效,对蛲虫、肛痒有一定的食疗作用。

炒榧仁冰糖100克,薄荷霜50克,放入炒锅内熬成浓汁,倒入去皮榧仁500克拌炒收汁,起锅晾凉即可。本品具有清肺火、健脾气、化痰止咳的功效,适用于肺燥咳嗽,脾虚生痰等症。

椒盐香榧锅内先放入白沙炒热,然后倒入生榧子2000克,炒至半熟时,离锅筛去沙子,倒入冷水中浸泡片刻;捞出沥干后重新倒入锅中,以猛火炒至熟,筛去沙粒放入盐水中浸渍片刻,再捞出沥干,入锅内复炒至干燥即成。每日食200克左右。本品具有杀虫强体的功效,治疗钩虫病,效果良好。

榧子素羹锅中加入清水,放入榧仁50克,大米100克,大火煮沸,然后改小火熬成浓羹。本品具有健脾益气、养胃补虚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久病气虚、体倦肢软、食欲不佳者食之。

药用效能。

中医理论认为:香榧性平、味甘,无毒;入肺、胃、大肠经。具有杀虫消积、润肺化痰、滑肠消痔、健脾补气、去淤生新之功效,适用于虫积腹痛、小儿疳积、肺燥咳嗽、便秘、痔疮、体虚脚弱、小儿遗尿及夜盲症等症。

《神农本草经》:“主腹中邪气,去三虫,蛇螯蛊毒。”

《食疗本草》:“消谷,助筋骨,行营卫,明目轻身,令人能食。”

《本草衍义》:“(食榧)过多则滑肠。”

《日用本草》:“杀腹间大小虫,小儿黄瘦,腹中有虫积者食之即愈。又带壳细嚼食下,消痰。”

《本草纲目》:“常食,治三痔,去三虫蛊毒,鬼疟恶毒。”

《随息居饮食谱》:“多食助火,热嗽非宜。”

《本经逢原》:“与使君子同功。”

《本草从新》:“治肺火,补脾土,补气化痰,止咳嗽,定咳喘,去淤生新。”

《物类相感志》:“榧子壳反绿豆。”

《本草备要》:“润肺,杀虫。”

《生生编》:“治咳嗽,白浊,助阳道。”

《本草新编》:“榧子杀虫最胜……凡杀虫之物,多伤气血,唯榧子不然。”

由于香榧富含油脂,味具芳香,同时兼有杀虫和润肠作用,所以自古以来就被用作驱虫药品。现代药理也证实:香榧对肠道中的绦虫、钩虫、蛲虫、蛔虫、姜片虫等各种寄生虫有驱除作用,其杀虫能力与中药使君子相当,并且具有杀虫而不伤人体正气的特点,是有效的天然驱虫食品。因此,对于体质虚弱的肠道寄生虫病患者,选用香榧驱虫最佳。

临床研究证明,香榧对微丝蚴有一定的杀灭作用,将香榧与血余炭制蜜丸服用,可使微丝蚴转阴率达45%,从而较有效地治疗丝虫病。

香榧中所含脂肪油气味微香略甜,能帮助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改善胃肠道功能状态,起到增进食欲,健脾益气,消积化谷的作用。经常食用可以润泽肌肤、延缓衰老;对眼睛干涩、易流泪、夜盲等症状也有预防和缓解的功效。

香榧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可补充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同时,香榧中大量的脂肪油具有消除疳积、润肺滑肠、化痰止咳的作用,有利于排除体内的致病毒素,达到强身健体,提高机体免疫力的效果。

据《神农本草》记载,枝子即粗榧。为三尖杉科(一名粗榧科)三尖杉属植物,是一种抗癌药,含有12种植物碱,主要为三尖杉碱、长梗粗榧碱、异长梗粗榧碱、腹痒长梗粗榧碱、高长梗粗榧碱等。福建地区用三尖杉提取的粗榧植物碱治疗淋巴肉瘤显示明显疗效。

香榧中所含的多种生物碱,能消症化积,对子宫有收缩作用,民间常用以堕胎。

榧树叶也能入药,其性味甘平,临床以榧树叶煎水,外洗,治脚湿气及足癣等。

食用须知。

香榧所含脂肪油较多,食之过多,易滑肠、助火,故大便稀溏者、素有痰热体质者慎食;香榧性偏温热,多食使人内热上火,咳嗽及咽喉痛的人最好不要食用。食用香榧易使人产生饱腹感,所以饭前不宜多食,以免影响正常进餐,尤其对儿童更要注意。另外,民间常以食香榧堕胎,故孕妇忌食。

据报道,香榧驱虫的有效成分不溶于水、醇及醚中,能溶于苯,使用时宜注意。又据苏轼《物类相感志》:“榧子壳反绿豆”,故榧子忌与绿豆同食,否则会发生腹泻。

香榧果实的皮有毒,不可食,在秋天收采榧实后,要去除肉质外皮,可将果实放入石坑中,加水使果皮和果肉腐烂,然后取出种子,晒干。香榧壳色紫褐而脆,其中种仁有一层粗黑衣,不易除去。可用猪油与榧仁同炒,黑皮自脱。

另外,选购香榧要谨防吃亏上当,品质好的香榧,其两端一头呈尖状,另一头呈尖而圆状,果实瘦长。如果果实个体较小,一头尖,而另一头圆肥,则为品质较差的木榧。

民间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