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你可以和他们一样有钱:福布斯40位常客的发家秘史
5266700000001

第1章 白手起家的创业精英(1)

财富精英是怎样诞生的?他们的背后又有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他们从事什么行业?运用什么策略、模式达到快速积累财富的目的?商海横流,是什么帮助他们发现了财富的蓝海?人们对此有着太多的疑问,迫切地希望找到答案,找到打开财富之门的钥匙。

财富改变命运,财富精英,演绎传奇财富人生。

当经济成为社会生活的主旋律时,财富人物的兴衰沉浮最能彰显社会变迁的方向。新的世纪,人类仍在召唤财富,大举向新的社会财富进军。时代需要创造新的财富神话,造就新的引领时代潮流的财富精英。

为财富立传,多年以后,当我们回望现在,如果还能翻看他们的杰出一面,将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在今天的时装界,CD品牌时装几乎无人不晓。克里斯汀·迪奥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品牌Christian. Dior(简称CD)的创始人。CD自1947年创始后,在时装与时尚界始终处于金字塔的顶端,是法国高级女装的代表,是华丽与高雅的代名词,这一切与克里斯汀·迪奥密不可分。

热爱艺术的青年

1905年1月21日,克里斯汀·迪奥出生在法国诺曼底格兰维尔一个富裕人家。他从小就非常喜欢毕加索、马蒂斯等大师的作品,这养成了他对艺术和设计的品位及喜好。他还喜欢独自待在起居室里,看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或佩罗的童话故事。小迪奥还在格兰维尔的娱乐场登台演出。狂欢节、茶会、儿童日场,都是令他欢欣鼓舞的快乐世界。那时,一个算命先生对小迪奥说:你将来会因女人而声名显赫。后来,迪奥的人生果真验证了这句预言。

1920年,青年迪奥想学建筑,但父亲不同意,于是他就读了政治学。那时,他喜欢看德国作家布鲁克斯的书,看俄国芭蕾舞,参加博蒙特伯爵的舞会,过着自由自在的日子。

他和朋友雅克一起在波提路38号开了家画廊。在那里他们展出现代派油画。他们的朋友主要是被人们称之为新人类和新超现实主义者的萨尔瓦多·达利等人。在诗人科利的帮助下,迪奥还免费展示艺术家们的作品。迪奥和一伙年轻人,在马克斯的宅邸里尽情享受着他们年轻的人生。

但不久,迪奥的家庭破碎了。他的哥哥患了绝症,母亲因悲伤过度而去世,父亲也破了产,所有的财产都被拍卖。

一位朋友鼓励克里斯汀·迪奥去学习时装设计。从此他走上了这条专业道路,并一直走向辉煌。不久,他的第一张设计图在菲加罗发表,并引起了罗伯特·皮盖特的注意。1938年,这位设计师邀请迪奥做他的女装设计师,并让他筹办个人时装展。

一颗闪亮的时装设计明星

在二战期间,克里斯汀·迪奥被派往贝里的耶夫尔河畔服兵役。复员后,他又回到了法国。女装设计师卢西恩·利朗聘请他做女装设计助理。在这里,迪奥明白了“织物的真正含义”。

此时经历多年战争刚刚获得解放的法国百废待兴。而马西尔·博萨克的个人事业却如日中天。他的工厂雇用了数千名工人,他的运动员在赛马中获胜。他还想找一位设计师使他的“盖斯顿”设计室更具活力。

迪奥同博萨克见面之后,博萨克欣然聘请了这位颇具实力的设计师。迪奥还鼓起勇气说服博萨克,为设计室投资了5.500万法郎。这个设计室位于蒙塔约,以迪奥的名字命名。于是,迪奥童年的预言有希望实现了。一颗闪亮的时装设计明星即将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在他的设计室里,有3个女人鼎力协助他。雷蒙德·斋耐克是主要的组织者;杰梅尼·布里卡德,一个高雅的女人,也是一位令人敬畏的顾问;而玛格丽特·卡里,是一位行家里手,迪奥的女装设计师。只要告诉她一个想法,她立即就能做出令你满意的服饰。设计室的同仁们有着共同的目标:表现法国高级女装的豪华亮丽,征服巴黎,征服美国。

从布料到成品,从工人到超级名模,迪奥的设计室正在一步一步地创造奇迹。

在电影界声名远扬

1947年2月12日,巴黎,世界各地的记者和皇室成员都在等待。舞台四周座无虚席。迪奥显得有些坐立不安。10点13分,第一位模特出场了。台下开始响起为这些时装喝彩的掌声。人们评价:“这些服装的确很有新意。”温莎公爵夫人及可汗王子阿里也高度赞赏这些服装,这使得迪奥的名声不胫而走。他的第一次时装发布会大获成功。

此后,他每一次新作的推出,都在时装界掀起波澜,引起传媒的关注。他的新线条、新理念、新形象、突出女性特征的时装,曾被认为下流,束腰、露肩、短下摆的设计,也被视为有伤风化。但克里斯汀·迪奥自信地将以往的观念弃之脑后,始终坚持个人的设计风格。

克里斯汀·迪奥的CD品牌,终于成为绚丽的高级女装时代(1947年~1957年)的领头羊。在战后巴黎重建世界时装中心过程中,迪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那至今仍让人记忆犹新的大V领的卡马莱晚礼裙,多层次兼可自由搭配的皮草等,均出自于这位天才设计大师之手;其优雅的窄长裙,兼有实用功能与艺术魅力。他的服装除选用高档上乘面料,如绸缎、传统大衣呢、精纺羊毛、塔夫绸、华丽的刺绣品,更以做工精细见长。

美国的服装设计师们仍在设计长裙,但迪奥的时装使他们的作品没出工作室就已过时。

迪奥的设计在美国引起了轩然大波。美国设计师们不愿意接受迪奥的短裙。迪奥的设计师甚至还收到了恐吓信。但随着迪奥设计室的订单潮水般从世界各地涌来,美国人不得不承认了这个现实,并将一项奥斯卡服装设计奖颁给了迪奥。

迪奥从来相信世界是一体的,尤其是在服装世界。他的时尚大使周游世界各地,不断扩大着迪奥品牌时装的影响力。

这一时期,迪奥常去米利拉弗莱特附近的磨坊独居,以便寻找创作灵感。在这里,他的才思如泉水般涌出,化作了一张张充满新意的时装设计图样。

1948年,战后的困难时期过去了,法国人又聚到了一起。当人们在雪坡上尽情欢乐时,迪奥再次举办了他的春夏时装秀。看,宽边帽上装饰了一只红色的鸟,长裙曳地;一套黑白交错的“阿万提”款式:黑色毛裙,小小的钟形女帽和黑色波纹绸垂饰……他设计发布的每种款式都至少流行一个季节。

随着迪奥的名声日盛,王室家族成员也常邀请他设计服装。著名电影导演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也邀请迪奥为玛琳·黛德丽在电影《怯场》中的形象设计服装。随着他的服饰不断被明星们搬上银幕,迪奥在电影界也声名远扬了。在为马克·罗宾逊的电影《小屋》设计了女主角的服饰之后,充满魅力和诱惑力的迪奥女人形象愈发大放光彩。

1953年,迪奥又一次举办春季时装秀,这次时装秀表现出了他所追求的高雅品位。那一套套灰色法兰绒套装、黑色天鹅绒套装……将女性优美的身材、流畅的线条和无与伦比的剪裁融为了一体。他从喜爱的花朵中汲取灵感。这就有了“黑郁金香”套裙中的卷边帽和带斑点的面纱。模特戴安妮身穿“海德公园”套裙:深红色织物配以棕色貂皮领;模特安博莉身着“开克提尔”套装:深灰色驼呢裙,配象牙色绸短上衣;模特安博莉展示的“迪奥拉玛”款式:镶边黑色毛料皱纹裙,头戴铃鼓帽,上插羽毛。每一款式的设计都是迪奥的灵感和勤奋的结晶。

他创造了时装界的奇迹

连续数年的成功,使克里斯汀·迪奥变成了备受尊崇和赞誉的“迪奥先生”。而迪奥先生是个不容易满足的人。在他48岁,正是事业的鼎盛时期,迪奥却开始改变自己的风格。1954年,玛格丽特公主,他的一位皇家客户,邀请他举办时装展。时装模特们展示了他精彩纷呈的作品,这些作品几乎都是A型设计,这种款式的裙摆多呈喇叭状,上衣和裙子的组合方式相当经典。一时间,又掀起了一股新的时装潮流。

1956年,迪奥在沃尔地区买了一家老式汽车旅馆——“科莱诺尔庄园”,和他的父亲住在一起。在那里,他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创作热情。他不停地创作,他已完全找到了自己的风格,一个属于他个人的设计空间。1957年2月,迪奥和他的1.170名同事,共同庆祝了迪奥设计室创办10周年。在这10年里,他们卖出了10万套女装;用去了1.500千米的装饰织物,绘制了16.000张服装图样。

他用10年时间创造了时装界的奇迹,赢得了盛誉,也赢得了财富。

然而就在他步入辉煌之巅时,越来越严重的抑郁症也在折磨他。他接受朋友们的建议,去了佛罗伦萨附近的温泉胜地休整。但不久后,克里斯汀·迪奥却意外地死于心脏病,那是1957年10月24日。

他被葬在了“科莱沃尔庄园”附近的卡林公墓。

CD,世界驰名品牌的辉煌

克里斯汀·迪奥的助手, 21岁的年轻设计师伊夫·圣罗兰接替了他的位置。这位年轻人十分害羞,但极有天赋。他以6次成功的时装发布会,维护和颂扬了迪奥的声誉。

这以后,迪奥时装仍是华丽优雅的代名词。第二代设计师圣罗兰在1959年将迪奥推向了莫斯科,并推出迪奥的新系列——苗条系列。第三代继承人马克·博昂,首创迪奥小姐系列,延续了迪奥品牌的精神风格,并将其发扬光大。

1989年,迪奥品牌由意大利设计师费雷主持设计,此时迪奥的传统较夸张、浪漫风格融入了新的严谨与典雅。如今的迪奥公司由LVTH集团管理。1997年,年轻的英国籍设计师加里阿诺被推到了迪奥的前台。

人们评说,迪奥的设计理念新颖、时髦且十分精致。他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对颜色的选择很有独到之处。这使他的服装总是站在时代的前沿,显得前卫。他在追求时尚的同时,还很擅长从过去的事物中发掘灵感。

20世纪90年代,世界驰名的迪奥品牌时装销售额相当可观。1994年,CD服装的销售额达1.93亿美元,1996年,CD时尚女装生产的成交量达到2.35亿美元,其品类范围也从高级女装、高级成衣,扩展到香水、皮草、头巾、针织衫、内衣、化妆品、珠宝及鞋等,人们一如既往地关注CD品牌,推崇CD品牌。

克里斯汀·迪奥的一生,从一个时装秀走向另一个时装秀。他精彩的霓裳人生,创造了绚丽独特的女装时尚,创造了国际著名设计公司,也创造了世界著名服装品牌,当然也创造了大量的财富。

今天,迪奥离开我们这个世界已近半个世纪。但至今人们仍在做着这样的假设:“如果迪奥还活着,如今的时尚当是另一个样。”可见这位大师对20世纪时装领域的巨大影响。如今,迪奥辉煌的梦想仍在继续,他创立的世界名牌CD,仍是源源不断的财富源泉。

“股神”巴菲特

沃伦·巴菲特被誉为“当代最成功的投资者”。在历史上伟大的投资家中,巴菲特以他敏锐的业务评估技术引人注目。石油大王约翰·D.洛克菲勒、钢铁大王安德鲁·卡耐基和软件大王比尔·盖茨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他们的财富都来自一种产品或发明。巴菲特却是个纯粹的投资商,他从零开始,仅靠股票和企业投资,成为了20世纪世界大富豪之一。

迷恋数字的少年

1930年8月30日,沃伦·巴菲特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他的父亲霍华德·巴菲特是当地的证券经纪人和共和党议员。巴菲特从小就被母亲称为“很少带来麻烦的小孩”。小巴菲特对数字有着与生俱来的迷恋。他常俯瞰着繁忙的路口,记录下来来往往的车辆的牌照号码。晚上,他打开报纸,计算每个字母在上面出现的次数,在草纸上密密麻麻地写满变化的数字。

美国经济大萧条使父亲霍华德的证券经纪人工作陷入困境,致使家里的生活非常拮据。因此,少年的巴菲特就怀有一种执著的愿望,想要变得非常富有。他5岁时就在家中摆地摊兜售口香糖,稍大后他带领小伙伴到球场捡富豪用过的高尔夫球,然后转手倒卖,生意颇为红火。上中学时,除利用课余时间做报童外,他还与伙伴合伙将弹子球游戏机出租给理发店老板,挣取外快。巴菲特曾平静地对他的好友们说他将在35岁以前发财。对于有人问他为什么想赚那么多钱,巴菲特答道:“这倒不是我想要很多钱,我觉得赚钱来看着它慢慢增多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为父亲和恩师打工

巴菲特在读书期间,阅读了本·格雷厄姆的经典著作《聪明的投资者》。这本有关证券投资的著作对巴菲特而言“就像找到了上帝所在”。为此巴菲特大学一毕业就离开家乡奥马哈,只身来到纽约,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师从他敬仰的本·格雷厄姆。

1951年,在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后,巴菲特回到奥马哈,到父亲的交易部巴菲特-福尔克公司做股票经纪人。在巴菲特-福尔克公司他取得的最大进展不是在投资业上,而是在戴尔·卡耐基的公开课上。在课上,他学到了在大庭广众之下谈吐自如的本领。1954年,巴菲特前往纽约到恩师格雷厄姆的投资公司——格雷厄姆-纽曼公司任职。由于格雷厄姆的保守态度,使他拒绝对公司进行任何主观的分析,而是乐于坚持自己的教学准则。这常使投资公司出现持币待投的现象,从而丧失了许多机会。巴菲特意识到这一点并开始研究质量因素对公司内在价值的影响。1956年,格雷厄姆退休后,投资公司解散,巴菲特带着他14万美元的“赌注”重返奥马哈。

成立自己的公司

1956年5月1日,也就是他刚到奥马哈的那天,他把一帮家人和朋友们组织起来。其中有他的姐姐艾丽丝和她的丈夫,艾丽丝姑妈,多克·汤普森——他以前的室友和他的母亲,还有他的律师丹·莫内——筹集了105.000美元资金。巴菲特作为总合伙人,投入了100美元。虽然这是个很小的数目,但是巴菲特不再是为他的父亲或本·格雷厄姆挣钱了,而是为他自己的合伙公司——巴菲特有限公司挣钱。

1961年,巴菲特在登普斯特尔公司身上下了100万美元的赌注,这是他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投资。这是一家有80年历史的风车和农用工具制造厂。当时,登普斯特尔公司在停滞的销售和令人担忧的利润中苦苦挣扎,巴菲特用合伙人资产的一部分买下了达到控股的股份额,任命自己为董事会主席。可是巴菲特并没有精力使企业扭亏为盈,认识到这一点后,他请了一位真正的行家哈里·博特来管理企业。博特非常出色地做着巴菲特所不能做的工作——压缩费用清点存货,一年后原本利润平平的机械厂有了丰厚的利润。1963年巴菲特将股份卖掉,净挣230万美元,占合伙公司当年总收益38.70%。因此,巴菲特也有了借标者的恶名。

随着合伙人公司财富的不断积累,巴菲特的投资经验和独具特色的投资理论也在不断积累着,并为财富的积累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

巴菲特急流勇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