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放空,就能过得轻松
5266900000004

第4章 静慧躁昏——宁静生发慧根,急躁催生昏晕(1)

宁静并不是指在这个地方没有嗓音、没有烦扰、没有辛勤的劳作。宁静意味着当你置身于所有这些干扰之中时,而你的心依然能保持安宁。这才是宁静的真谛。

——佚名

能从容处事,得自在人生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如果你能从容处事,镇定而沉着的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那么,自在逍遥的人生也许便不再只是你的梦,而是你正在经历的人生。

从容,是因内心镇静而沉着地面对人生。哲人说,从容,是一种聪明的糊涂。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存在状态,不必问其究竟。雨有雨的润泽,雪有雪的悠然,冰有冰的晶莹;春有春的生机,夏有夏的炽热,秋有秋的丰实,冬有冬的冷峻……

面对宇宙的浩瀚,星空的无限,纷杂的万物,芸芸众生,我们真的不必要事事弄清楚,凡事问个究竟?其实,苦累与哀怨都是自我寻找的烦恼,在能力范围内的努力是积极的,而超乎能力的只是一种臆想和渴望。因此,我们只有以平和的心态面对世界,才能摆脱纷纷扰扰所谓的“烦心事”,善待自己,善待人生。

从容是一种稳健的进取。我们难得糊涂,但不能因此借口而一味束缚自己的想象空间和创造潜力,应该以平常的心,用理性思维明辨是非,克服局限,完善自我,抛弃痛苦,乐观面对人生。

从容是个性发挥的最好表现。我们应该在保留个性的同时学会适应环境,以适应环境的状态保护个性。这是获得从容的基本条件,也是保证自我取得成功的重要的助推力。其实,现实生活中的人们,不妨把许多事情换一种思维方式来思考,这样可以给自己打开一扇窗或一扇门,这也许就是大家常说的另一种境界。

从容不是故作姿态的镇定,不是矫情刻意的悠然,不是为表现而表现。真正的从容是疾管繁玹里飘逸出的袅袅低吟,是处惊不变,临危不乱的自如应变,是青山绿水间信然渡步的流溢的生命柔情。

人们或许认为从容过于自在与无为,缺乏动感的能量。其实真正的从容无不蕴涵长河激浪的力度与大漠落日的气概。从容是一种“度”的把握,是人性的收敛与张扬合理平衡。

从容看似处事中的简单情态,其实是人的深度和厚度自然流露。没有文化的积累,情操和熏陶,修养的升华,就没有一个自然的你,优雅的你,张弛有度的你,从容也就无法谈起。

从容并不意味着对速度的放弃和对激情的违悖。追求一种对急遽局势的从容处理,追求一种对焦灼心态的从容间离,获得的往往是更有效的速度与更合理的心态。从容反映出你对进与退,拥有与放弃的理解与把握。

从容结缘的是理性。理性是从容的基石。一个从容的人,不会没有困难,但他不会困窘;一个从容的人,不会没有危急,但他不会急躁。学会用从容的步履走漫漫人生路,总有春风拂面,总会一身轻松。从容是一种成熟。从容就是人生舒缓而美丽的心境。

李未是一位成功的职场人士。当他的老同学还在为饭碗苦苦挣扎时,他已顺利地完成了由低级白领到高级白领到金领的过渡。事业、金钱、美女,一样不缺,而最让人羡慕的是,这一切似乎他并没有像有些人那样牺牲健康和情趣孜孜以求,而是从容淡定不哼不哈的就尽收囊中了。

有人欲探得其中奥妙,李未说,其实挺简单,换来这份从容的,也就是半小时。

李未说他刚参加工作时,和许多人一样,总觉得手头的事情做不完,业余爱好也丢了,人疲乏得要命,到头来还没落得个好效果。后来有一天,做了一辈子管理工作的父亲对他说:“你能不能试一试,每天早出门半个小时?”他看了父亲一眼,对父亲的话并未十分理解,但他决定试一试了。

从第二天起,他开始比正常时间早半个小时出门。当他走到公共汽车站时,发现等车的人不多,上到车上,又发现有许多空位,比平时惬意多了。而且,由于还没到上班高峰期,路上的交通也没出现堵塞,很快就到了他的目的地。坐在车上时,他就把一天的工作理了个头绪。进到办公室后,同事们还没来,他在空旷的办公室里伸展了一下手脚,而后开始听一段音乐。

当同事们匆匆忙忙地打卡、手忙脚乱地开抽屉时,他的面前已放好了需整理的材料,并泡好了一杯热茶。接下来的工作是有条不紊的。往往不到中午的下班时间,他上午的工作计划就提前完成了。那么在剩下的时间里,他会憧憬一下午餐的丰富内容,并考虑午休时是和男同事们一起打打球呢,还是陪哪个漂亮的女同事去逛逛楼下商店———这些想法的确都让人愉快。

悠闲的午休结束后,下午的工作又开始了。由于早上在车上已有打算,头绪清楚,下午的工作又很顺手。下班铃声响之前,他把一天的工作小结了一下,看看有没有遗漏的或不周到的地方。如有赶快弥补,决不拖到下班后,占用属于自己的享乐时间。这样,到下班时,当有些人还在手忙脚乱地忙乎,另一些人在疲惫不堪地打着哈欠时,他还是那样的神清气爽。没理由不高兴啊,工作完成了,家里还有妈妈做的丰盛晚餐等着,晚上还能看到电视上的好节目呢!

从容的确是一种超然的境界。它可以把一切苦与悲看成顺其自然的常态,因为“悲欢离合”,才有了“天长地久”;因为“落残雨寒”,才有了“人间温暖”;因为“酸甜苦辣”,才有了“丰富人生”。所以,从容是筛选善恶的漏斗。讥讽、指责、嫉妒、恭维、冷漠、虚伪;关心、微笑、帮助,我们都应以良好的心态全部面对,安静地感受,从容地接纳和筛选,这样我们才会在“列车”的旅途中,真正拥有一份独具宁静的心灵和真正享受恬淡舒适的人生。

欲速则不达,躁进陷困厄

凡事都有一个过程,如果遇事躁进,急于求成,最终只能是陷进困境,走向失败。

欲速则不达,急于求成会导致最终的失败。做人做事都应放远眼光,注重知识的积累,厚积薄发,自然会水到渠成,达成自己的目标。许多事业都必须有一个痛苦挣扎、奋斗的过程,而这也是将你锻炼得坚强,使你成长、使你有力的过程。

宋国有个人,见别人家的庄稼长得很好,总觉得自己家的庄稼长得太慢,很是着急。有一天他忽然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于是便将自己地里的禾苗一棵一棵全部拔高了一些。看着自己家的庄稼一下子比别人家的庄稼长高了,感到非常高兴。回到家里他得意地对家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一个人让地里所有的庄稼都长高了一大截!”他的儿子听完他的详细介绍,立刻跑到地里去看,结果发现他们家的禾苗全都枯死了。这个拔苗助长的故事充分地说明了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急于求成、恨不能一日千里,往往事与愿违,大多数人知道这个道理,却总是与之相悖。历史上的很多名人是在犯过此类错误之后才懂得成功的真谛。宋朝的朱熹是个绝顶聪明之人,他十五六岁就开始研究禅学,然而到了中年之时才感觉到,速成不是创作良方,经过一番苦功方有所成。他以十六字真言对“欲速则不达”作了一番精彩的诠释:“宁详毋略,宁近毋远,宁下毋高,宁拙毋巧。”

无需忙乱,无需慌张,永远在不紧不慢的步调下,追寻着生活的品质和细节。记得于光远老先生曾提到,他特别欣赏《道德经》中的一句话:“多闻数穷,不若守中。”意思是说,人的心灵要保持清净,而不要旁骛太多,没了章法和智慧。因为,人一忙就容易乱,头脑不清醒;人一忙也容易烦,心情不能平和;人一忙就容易肤浅,不能研究问题,不能冷静认真思考;人一忙就容易只顾眼前,不能高瞻远瞩。

如果快得有意义,就快;需要慢,则慢。应该寻求以音乐家们所说的恰当的节拍生活。放慢节奏意味着控制自己的生活。如果我们的节奏更合理,生活就可以更美好。

古语讲,欲速则不达。急功近利是成就大事业的绊脚石。急功近利者是戴着功利名位近视眼镜的目光短浅者。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只闻到了芝麻的香,而忘却了西瓜的甜。只看到目前的境况,只看到暂时的贫富盈亏。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是急功近利者一贯的行为方式。为了治好头而不顾脚,为了治好脚又可以不顾头了。为了摆脱眼前的状况,可以不顾未来的利益,为了求得一时的痛快,而以长远的痛苦为砝码。其实这往往是得不偿失的。

一个人如果患上了急功近利的毛病,就会心胸狭窄,胸无大志,总是盲从世俗,脑袋长在人家的脖子上。别人说军人时髦,便想法穿上军装。别人说文凭重要,便马上去混文凭。别人下海捞钱去了,自己就如同热锅上的蚂蚁,马上削尖脑袋下海去。然而这世间的事情也真怪,越是急功近利者越不容易得到功利,没有一个不顾廉耻,出卖灵魂的人能够得到真正的快乐。

无论什么样的急功近利者,总是瞪着一对贪得无厌的眼睛,死死地盯着名利二字。然而名利之对于你好似一个西方哲学家打过的一个比喻一样,如同吊在车把面前的一块肉对于拉着车的车夫一样。车夫总想抓住那块肉,却总是抓不到。无论你把车拉得多么快,那块肉始终在你的车把前面,始终抓不到。你成天绞尽脑汁,时刻伺机着投机取巧,而且忙忙碌碌、大汗淋淋、辛辛苦苦,到头来仍然一无所有。你仍然功未成、名未就、利未得。

大凡急功近利者,虽与好高骛远者殊途,却是同归。同归处有二:一同于一事无成,二同于无幸福可言,只有空忙一场。急功近利者不可能成就什么事业,因为你本来就没有什么长远追求,没有成就什么事业的志向,你的全部精力、全部时间和全部生命都无形地消耗在你的短期行为之中,消耗在你虚浮浅薄的劳作之中。你也许一时得利,可是你付出的太多,得到的终归微不足道。而且你活得太累。所以,你不可能有真正的快乐和幸福。所有急功近利者,无论年轻人的急躁、中年人的急进、老年人的急迫,莫不如此:无功无利无幸福。

遇事不回避,应事接物随自在

在这个世界上,凡事不可能一帆风顺,事事如意,总会有烦恼和忧愁。当不顺心的事时常萦绕着我们的时候,我们该如何面对呢?

“坦然自适,烦恼即去”。其实,坦然是一种进取,是智者的行为,愚者的借口。坦然,是顺其自然,不怨恨,不躁进,不过度,不强求;随不是随便,是把握机缘,不悲观,不刻板,不慌乱,不忘形;随是一种达观,是一种洒脱,是一份人生的成熟,一份人情的练达。

不担心,不害怕,坦然面对,是一种胸怀,是一种成熟,是对自我内心的一种自信和把握。坦然面对的人,总能在风云变幻、艰难坎坷的生活中,收放自如、游刃有余;总能在逆境中,找寻到前行的方向,保持坦然愉快的心情。坦然,是对现实正确、清醒的认识,是对人生彻悟之后的精神自由,是“聚散离合本是缘”的达观,“得即高歌失即休”的超然,更是“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从容。拥有一份无忧无惧之心,你就会发现,天空中无论是阴云密布,还是阳光灿烂;生活的道路上无论是坎坷还是畅达,心中总是会拥有一份平静和恬淡。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步行的人,因为路不平而摔了一跤,他爬了起来,可是没走几步,一不小心又摔了一跤,于是他便趴在地上不再起来了。有人问他:“你怎么不爬起来继续走呢?”那人说:“既然爬起来还会跌倒,我干嘛还要起来,不如就这样趴着,就不会再被摔了。” 这样的人就是在回避,所以不敢再起来继续往前走,因而他也就永远无法到达他的目的地。

世间万物,各有本色。本色是生命的一种底色,做人的一种底气,从政的一种底线。人 的本色体现风格、彰显品格、展现人格。巴顿将军说:“不能以本色示人的人成不了大器。”不褪色、不染色、不变色,珍视和保持本色,“花开花落心不落,时浮时沉志不沉”,才能有所作为、有所建树。

率真是本色的底色。率真的天性,是人生最自然、最宝贵的东西。人活 得虚伪容易,活得真实难,但活得虚伪累,活得真实轻松。有的人,用假面具掩饰自己的真面目,看上去道貌岸然,内心却无比阴暗。当面客客气气,背地里费心算计,表面上宽厚仁 慈,实际上狡诈狠毒。一些笑容越来越虚伪,一些赞扬越来越廉价,一些恭维越来越离谱。保持率真的底色, 要以真为本。

“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 。"文章写到登峰造极的境界时,并没有什么特别奇妙的,只是把内心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恰到好处而己。人品修炼到炉火纯青的境界时,并没有什么特别不同的,只是使自己的精神气质回归到纯真之性而已。

偷奸耍滑,推过揽功,贬低别人、抬高自己,不琢磨事只琢磨人,不琢磨自己只琢磨别人,用“聚焦镜”看自己的优点,用“放大镜”看别人的缺点。而不显摆,取得实绩而不炫耀,确有本事而不狂傲,作出贡献 而不张扬,在任何情况下保持一颗平静的心灵、一种淡定的姿态。诗人鲁藜说,还是把自己 当作泥土吧,老是把自己当珍珠,就会有被埋没的痛苦。能够看轻自己,能够低调做人,就 会以清醒的心智和从容的步履坦然走过岁月。

杨澜最初被观众知晓,缘于主持《正大综艺》节目。当初是很偶然地得到去《正大综艺》面试的机会。当时《正大综艺》正需要一位很甜美的主持人,学校推荐,杨澜去了。

既然是要甜美型的,自然所有应征者都要往这个方向努力,即便自己并不是这样。由于杨澜长得不太漂亮,在第六次试镜时还只是在“被考虑范围之列”。

杨澜知道后,心想:“为什么非得只找一个女主持人,是不是一出场就是给男主持人作陪衬的?其实女性也可以很有头脑,所以如果能够有这个机会的话,自己就希望做一个聪明的主持人。”杨澜一向心直口快,感觉故作甜美状很别扭,便在面试过程中把自己的这些想法坦率地说了出来,也没想过这样的言辞会不会得罪人。

后来想想,或许正是自己的坦率和单纯打动了这位导演。作为一名学生,能够从应征的1000多个女孩中脱颖而出,优势大概就是那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没有因为自己是女孩子就畏畏缩缩、妄自菲薄。那种很坦率的、对人生和世界都充满了好奇和勇于尝试的心态,让杨澜忘掉了紧张和患得患失。

从这件事情杨澜总结出:一个人要真诚,不卑不亢地待人接物,展现真实的自己,反正人家早晚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你就让人家早点知道你是什么样的又怎么样?就这样,她得到了《正大综艺》的主持人。

现在,杨澜在招人面试时,觉得那些能正视杨澜的眼睛说话,不躲躲闪闪,也不逢迎别人,心态平和,真实地表达自己就是最好的人选了。

做人不浮躁,水流再急岸常静

在一些人的心灵深处,总有那么一种力量使他们茫然不安,让他们无法宁静,这种力量就是浮躁。浮躁不仅是人生最大的敌人,而且还是各种心理疾病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