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肯定自己改变自己超越自己大全集
5274400000069

第69章 方圆有度,从青涩到成熟的超越(1)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真正成功者都是深谙世事的,他们知道处世是人生的大智慧,创业成事首要的是做人。不论年轻与年长,不论生活的哪一步,要想使人生和谐完美,都需要讲究一点艺术,学点做人与处世之道。每一个人都是上帝的宠儿,上帝不会偏爱哪一个人,没有失败的人,只有失败的为人处世方式。

有容乃大:宽容豁达是大智慧

人要安身立命,必须学会宽容和忍耐。你有多大的胸襟,你就能够拥有多大的天地。

有这样一段有趣的对白:

寒山老人问道:“当世人谤我、辱我、轻我、骗我、欺我、笑我、恶我,当如何处之?”

居士答曰:“只是忍他、让他、耐他、由他、教他、避他、不理他,过几载,你再看他。”

由于个体的差异,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会有一些磕磕绊绊,生活中也时常会有一些无法避免的过节,这时我们要多一些宽忍。

生活在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里,和别人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磕磕碰碰,出现点磨擦,再所难免。此时,如果仇恨满天,得理不饶人,后果只能是两败俱伤,鱼死网破,而如果采取忍让之道,则会“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哪个更划算,不言自明。

中国历史上,凡是显世扬名,彪炳史册的英雄豪杰,仁人志士,无不能忍。人生在世,生与死较,利与害权,福与祸衡,喜与怒称,小之一身,大之天下国家,都离不开忍。现代社会中,许多事业上非常成功的企业家、金融巨头亦将“忍”字奉为修身立本的真经。因而,忍是修养胸怀的要务,是安身立命的法宝,是人脉和谐的祥瑞,是成就大业的利器。

忍是一种宽广博大的胸怀,忍是一种包容一切的气概。忍讲究的策略,体现的是智慧。“弓过盈则弯,刀过刚则断”,能忍者追求的是大智大勇,决不做头脑发热的莽夫。

忍让是人生的一种智慧,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法宝。《寓圃杂记》中记述了杨翥的故事。

杨翥的邻居丢失了一只鸡,指骂说是被杨家偷去了。家人气愤不过,把此事告诉了杨翥,想请他去找邻居理论。可杨翥却说“此处又不是我们一家姓杨,怎知是骂的我们,随他骂去吧!”还有一邻居,每当下雨时,便把自己家院子中的积水放到杨翥家去,使杨翥家如同发水一般,遭受水灾之苦。家人告诉杨翥,他却劝家人道:“总是下雨的时候少,晴天的时候多。”久之久之,邻居们都被杨翥的宽容忍让所感动。纷纷到他家请罪。有一年,一伙贼人密谋欲抢杨翥家的财产,邻居得知此事后,主动组织起来帮杨家守夜防贼,使杨家免去了这场灾难。

忍让是智者的大度,强者的涵养。忍让并不意味着怯懦,也不意味着无能。忍让是医治痛苦的良方,是一生平安的护身符。

生活中许多事当忍则忍,能让则让。善于忍让,宽宏大量,是一种境界,一种智慧。处在这种境界的人,少了许多烦恼和急躁,能获得更加亮丽的人生。

绅士过独木桥,刚走几步便遇到一个孕妇。绅士很礼貌地转过身回到桥头让孕妇过了桥。孕妇一过桥,绅士又走上了桥。走到桥中央又遇到了一位挑柴的樵夫,绅士二话没说,回到桥头让樵夫过了桥。第三次绅士再也不贸然上桥,而是等独木桥上的人过尽后,才匆匆上了桥。眼看就到桥头了,迎面赶来一位推独轮车的农夫。绅士这次不甘心回头,摘下帽子,向农夫致敬:“亲爱的农夫先生,你看我就要到桥头了,能不能让我先过去。”农夫不干,把眼一瞪,说:“你没看我推车赶集吗?”话不投机,两人争执起来。这时河面漂来一叶小舟,舟上坐着一个胖和尚。和尚刚到桥下,两人不约而同请和尚为他们评理。

和尚双手合十,看了看农夫,问他:“你真的很急吗?”农夫答道:“我真的很急,晚了便赶不上集了。”和尚说:“你既然急着去赶集,为什么不尽快给绅士让路呢?你只要退那么几步,绅士便过去了,绅士一过,你不就可以早点过桥了吗?”

农夫一言不发,和尚便笑着问绅士:“你为什么要农夫给你让路呢,就是因为你快到桥头了吗?”

绅士争辩道:“在此之前我已给许多人让了路,如果继续让农夫的话,便过不了桥了。”

“那你现在是不是就过去了呢?”和尚反问道,“你既已经给那么多人让了路,再让农夫一次,即使过不了桥,起码保持了你的风度,何乐而不为呢?”绅士满脸涨得通红。

宽容是人生难得的佳境,是一种需要操练、需要修行才能达到的境界。适度的宽容,对于改善人际关系和身心健康都是有益的。大量事实证明,不会宽容别人,过于苛求别人或苛求自己的人,必定处于紧张的心理状态之中。而一旦宽恕别人之后,心理上便会经过一次巨大的转变和净化过程,使人际关系出现新的转机,诸多忧愁烦闷可得以避免或消除。

生活中当我们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别人时,同样也为自己开创了一片天地。

战国时期,楚庄王亲自统率大军出外讨伐,结果大获全胜。为了庆贺战功,庄王宴请群臣,与众臣同乐,并召来嫔妃和群臣同席畅饮。

不知不觉中日落西山,庄王兴犹未尽,遂命点起蜡烛夜宴,又命令宠妃许姬斟酒助兴。不料,忽然刮来一阵大风,蜡烛都被吹灭了。黑暗中,有个人趁着混乱竟拉住了许姬的衣袖,许姬恼怒,又不便声张,挣扎之中扯断了那人帽子上的缎带。

许姬走到庄王跟前,附耳禀报了实情。庄王听罢,沉吟片刻,吩咐左右先不要点烛,然后命众人摘下帽子,解开缨带,尽情畅饮,这时庄王才命人掌灯点烛,在烛光之下,但见群臣绝缨饮酒,已无法辨认谁的缨带被扯断了。庄王就像没发生过这件事一样,与群臣饮至深夜方散。后来,庄王也再没提起此事。

又过了几年,庄王出兵伐郑,命襄将军为前军统帅,其部下唐角请命,愿为大军开道。由于唐角骁勇善战,郑军被杀得落荒而逃。

庆功会上,庄王召见唐角,并当众加倍赏赐。唐角忙跪下道:“臣受君王之恩赐已经很厚了,哪敢再领赏?”庄王惊讶道:“寡人并不识卿,怎么说受过我的赏赐呢?”唐角愧色满面,低声谢罪:“绝缨夜宴上扯美人衣袖的就是罪臣,大王不究死罪,小臣感恩不忘,所以舍命相报。”

得饶人处且饶人。倘若楚庄王不能容人之过,谅人之短,而在绝缨宴上明烛治罪怎能得到唐角的拼力死战呢?

俗话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我们在生活中学会宽容,即使是对一些侵害过我们利益或伤害我们感情的人也要适当地容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宽容,我们的人生就会变得多姿多彩。

进退有度:给别人和自己留有余地

给别人留有余地,也就等于给自己留有余地。凡事不做绝,于情不偏激,于理不过头,在追求成功的路上就会进退自如。

传说太阳神阿波罗的儿子法厄同驾起装饰豪华的太阳车横冲直撞,恣意驰骋。当来到一处悬崖峭壁上时,恰好与月亮车相遇。月亮车正欲掉头退回时,法厄同依仗太阳车辕粗力大的优势,一直逼到月亮车的尾部,不给对方留下一点回旋的余地。正当法厄同眼看着难于自保的月亮车幸灾乐祸时,自己的太阳车也走到了绝路上,连掉转车头的余地也没有了,向前进一步是危险,向后退一步是灾难,最后终于万般无奈葬身火海。

我们做事要留有余地,不可把事情做绝。人生一世,万不可使某一事物沿着某一固定方向发展到极端,而应在发展过程中充分认识,冷静判断各种可能发生的事情,以便有足够的条件和回旋余地采取机动的应付措施。

某报社的主编交给新来的记者王心一个重要的采访任务,同时,主编告诉他:“这件采访工作在实施时存在一定的困难……”。正当主编要详细地向他介绍一下时,王心却拍着胸脯说:“没有问题,包您满意。”三天以后,没有听到任何动静,主编便问他采访进展得怎么样?进度如何?他才不得说:“不象想象的那么简单。”虽然主编也知道这个采访不会很轻松,但对王心当时轻易地拍胸脯表态却大有反感,从而对他这个人的能力也产生了怀疑。

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我们无法预料它的发展态势,有的也不了解事情的发生背景,切不可轻易地下断言,不留余地,使自己一点回旋都没有。

因把话讲得太满,而给自己造成窘迫的例子到处可见。一位同事与另一同事有了点摩擦,很不愉快,便对同事说:“从今天起,我们断绝所有关系,彼此毫无瓜葛……”这话说完还不到两个月,这位同事成了他的上司,而自己因讲过过重的话很尴尬,只好另谋他就。

把话说得太满,就像把杯子倒满了水一样,再也滴不进一滴水,否则就会溢出来。打满了气的气球,再充就要爆炸。

凡事总会有意外,留有余地,就是为了容纳这些“意外”。杯子留有空间,就不会因为加进其他液体而溢出来;气球留有空间便不会爆炸;人说话留有余地,便不会因为“意外”的出现而下不了台,做事留有余地从而可以从容转身。

我们可以见到一些政府官员在面对记者采访时偏爱用一些模糊语言,如:可能、尽量、研究、或许、评估、征询各方面意见……他们之所以运用这些字眼,就是想为自己留有余地。

那么,怎样才能为自己留有余地呢?做事方面,对别人的请托可以答应接受,但不要“保证”,应代以“我尽量、我试试看”的字眼;上级交办的事当然接受,但不要说“保证没问题”,应代以“应该没问题,我全力以赴”的字眼。这是为万一自己做不到留后路,而这样回答事实上又无损你的诚意,反而更显出你的审慎,别人会因此更信赖你!即使事没有做好,也不会怪罪你。

总之,办事、说话留有余地,使自己行不至于绝处,言不至于极端,有进有退,以便日后更能机动灵活地处理事务,解决复杂多变的社会问题。同时也给别人留有余地,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不要把别人推向绝路,这样一来,事情的结果对彼此都有好处。

刚柔相济:做人要方,处世要圆

方与圆、刚与柔两者的含义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圆为和谐、变通、灵活性,体现了柔韧、柔弱的一面,方则为个性、稳定、原则性,体现了刚直、刚强的一面。刚而能柔,这是用刚的方法;柔而能刚,这是用柔的方法。强而能弱,这是用强的方法;弱而能强,这是用弱的方法。在处理天下事时,有以刚取胜的,有以强取胜的;有以柔取胜的,也有以弱取胜的。做人亦同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