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零压力社交
5285500000008

第8章 因人而宜:零压力应对各种社交对象的绝招

你不可避免地要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特别是职业女性,社交是展示风采的重要方面,可能需要和重要人物交谈,在公众场合发表你的观点,出现在谈判、酒会、晚宴等各种社交场所,但是,你总是不由自主地退却,或硬着头皮去了,却因表现失态而让好机会白白溜走。你懊恼、后悔,可当下一个机会出现的时候,你又开始胆怯、犹豫、心慌、手颤,久而久之,自信心在一次次窘态中消耗殆尽。我们要学会应对各种社交对象,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轻松而精彩。

应对蛮不讲理的人,莫与他论长短

对待蛮不讲理的人,千万不可跟他讲道理,更不必与他论什么长短、谈什么是非,对待这种人,最好的办法就是置之不理。

某机关有一个女孩子,平日只是默默工作,并不多话,和人聊天,总是微微笑着。有一年,机关里来了一个好斗的人,很多同事在他主动发起的攻击之下,不是辞职就是请调,最后,矛头终于指向了这个女孩子。

某日,那个同事好似点燃的火药,劈里啪啦一阵,谁知那个女孩只是默默笑着,一句话也没说,只偶尔间一句“啊?”最后,好斗的那个同事主动鸣金收兵,但也气得满脸通红,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过了半年,这个好斗的人也自动请调他处。

你一定会说,那个沉默的女孩子“修养”实在太好了,其实不是这样,而是那位女孩子听力不大好,有点耳聋。虽然理解别人的话没有什么困难,但总是要慢半拍,而当她仔细聆听那个同事的话语并思索他话语的意思时,脸上又会出现“无辜”、“茫然”的表情。他对她发作那么久、那么卖力,她回他的却是这种表情和“啊?”的不解之声,难怪斗不下去,只好鸣金收兵了。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事实:面对“沉默”,所有的语言力量都显得微不足道了!

不讲理的人虽然都是极富个性的人,但他们也有许多共同点:第一,不讲理的人不是一般的人,他们拥有更多的不受人欢迎的缺点。第二,不讲理的人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蛮横、不讲理,无理也狡辩三分,与这种人讲理,如对牛弹琴,让你拿他没办法。第三,不讲理的人脸皮很厚,甚至不要脸,谈不上有任何尊严。他与别人发生冲突时,会马上翻脸不认人,甚至六亲不认,不管你平时对他多么友好,即使你是他的亲人或朋友,他也不买你的账。而冲突过去后,他还会恬不知耻地厚着脸皮与你套近乎,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一样。第四,不讲理的人在冲突中暴露最充分的就是一个“蛮”字。他敢在大街上破口大骂,让所有的人面面相觑却无所适从;他敢哭敢闹,专门揭人的短处,哪句话难听他就拣着哪句话说;他把握不住分寸,不就事论事,擅长扩大冲突范围,比如由你的一点而及其他,由你的现在而揭你祖宗十八代的老底,由你一个人而及其他相关的人;当他感觉理亏或者没赚到便宜时,他会立即豁出去,寻死觅活,佯装碰头撞脑、丧失理智,甚至抓破自己的脸皮,揪散自己的头发,撕开自己的衣服,一副无赖之相。

对于这种人,人们往往与他们硬碰硬,压住他们的火焰,甚至有的做丈夫的常用“揍”的办法来解决,但实际上,这种办法很少奏效,只能把事情闹大,最终还是会惹一肚子气。其实,不讲理的人也没有什么可怕的,这样的人素质低、没多大能力,在众人眼里没有地位、没有水平,与这种人站在同一水平线上计较没有什么价值。所以有点品位的人都应避开不讲理的人,避开这种不讲理的人在多数人的眼里与“怕”是两码事。

避开不讲理的人最积极的理由就是“投鼠忌器”。“投鼠忌器”语出《汉书贾谊传》,意思是用器物打老鼠怕损坏了器物,不是怕老鼠,而是为了保护器物。对不讲理的人也是这样,我们不去招惹他、不与他计较,是出于我们的正事考虑,为我们的尊严考虑,不要损害了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斗争。这已经不是新鲜事,因此你要有面对不怀善意的力量的心理准备;你可以不去攻击对方,但保护自己的“防护网”一定要有。

聋哑之人是不会和人起争斗的,因为他听不到、说不出,别人也不会找这种人斗,因为斗了也是白斗。不过大部分人都不聋又不哑,一听到不顺耳的话就会回嘴,其实一回嘴就中了对方的计,不回嘴,他自然就觉得无趣了;他如果还一再挑衅,只会凸显他的好斗与无知罢了,因此面对你的沉默,这种人多半会在几句话之后就仓皇地“且骂且退”了。

不过,要“作哑”不难,要“装聋”才是不易,因此也要培养对他人言语“入耳而不入心”的功夫,否则心中一起波澜,要不起来回他一两句是很难的。

学会装聋作哑,除了以不战而胜之外,也可避免自己成为别人的目标,而习惯装聋作哑,也可避免自己去找人麻烦,好处真是不少。

应对阿谀奉承的人,不要与他为伍

阿谀奉承的人,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上都是不受欢迎的,他们的特点是谄媚阿谀、奉承巴结,面对这种人,不要与他为伍。真正的朋友应该交心,孔子说:“友谊,友谅,友多闻。”一个能随时指出你缺点的人才能让你不断进步。

就像铁屑被磁铁吸引,唯唯诺诺者、阿谀奉承者,都以上司为靠山。如果将磁场关闭,这类喜欢奉承的人就会像一堆没有生命的木偶一样散落在地,显得愚蠢可笑,完全散了架子。对于这样的人和事,正人君子是不屑一顾的。古人对此有这样的说法:与地位高的人交往不阿谀奉承,可谓悟到了交友的关键。那些花言巧语、察言观色的人则被认为是不讲仁义的小人。

如何识别奉承的人?主要有3种途径:动作、语言、神色,也就是他们办事的方式、说话使用的言辞、浑身上下显露出来的神情。唯唯诺诺的小人走路的架势和姿势都要学领导的样子,说话时的用词和口气也开始与领导相似,甚至连腔调也会和领导一样。

奉承拍马在程度上有轻重之别,并不都像敬佩和崇拜那样单纯。许多人是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充当了对上司唯命是从的角色,而有些人则是非常自觉的。这其中有一些比较普遍的原因,如保住工作饭碗:背靠大树好乘凉,有人做靠山总比较保险;掩盖真实意图:暗中打算跳槽,不让别人察觉;缓和紧张气氛:何苦兴风作浪,待人和气为好;着眼个人前途:赢得上司好感,有利于个人发展。

不管是有意奉承还是无意奉承,都要离奉承者远些,以免受到不必要的干扰。

赞美是一种说话的艺术,正确运用这门艺术,会使被赞美者心情愉快,而作为赞美者自己,也会从中感到快乐甚至感到幸福。

但是,在这里有必要弄清楚这样一个问题:真诚的赞美和奉承究竟有什么不同?因为弄清楚这个问题,是使那些不愿赞美他人者“赞口常开”的关键。

赞美与奉承有本质的区别。赞美是真诚、热忱的,是出于真实的感觉,绝不能掺杂任何不良的用心;赞美是对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充分肯定,是为满足别人对于尊重和友爱的需要,给别人以精神上的激励和鼓舞,而奉承他人则是宁肯牺牲自己的尊严去恭维人,是出于某种不可告人的企图,明显的是趋炎附势、巴结讨好权威。正如卡耐基所说:“奉承是从牙缝中挤出来的,而赞美是发自心灵的。”

第一个区别:是否发自内心。真诚的赞美起源于内心深处的一种“美感”、一种冲动。它反映了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认可:外表漂亮、言谈合自己的口味、行动敏捷、品格高尚……即在两个人之中,其中一个人在另一个人身上发现了符合自己理想和价值标准的可贵之处。我们认识、了解这个人的时候,已经有一种无形的力量促使自己要去赞美他的一些优点。

但是奉承却不同,它不是发自内心世界的对另一个人的认可和钦佩,而是基于内心世界早已存在的一种目的,一种对眼前或日后能够收到“回报”的投资。奉承者在“赞美”他人的时候,脸上虽眉飞色舞,但却有几分不自在;他的词语是火辣辣的,但他的内心却是一片冰冷。他在赞美一个人的时候,心里想着的只是如何顺利办完与自己利益攸关的事,如何获得自我的满足。

第二个区别:真诚的赞美是实事求是、有理有据的赞,而奉承则是凭空捏造、无理无据的捧。一个真诚的人,在赞美别人的时候,非常有针对性和分寸,他们知道哪些应该讴歌、哪些应该提醒注意、哪些应该反对。在他们看来,真正的十全十美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完美,人更不存在十全十美,因而他们对一个人的评价,根本不会用“最最”这些字眼,也不会用“他没有缺点”这些措辞去评价一个人。

奉承者无事生非。他们把只能用一般词语赞美的东西任意扩大,大事特夸、小事大夸、无事也要夸是这些人的特点。其中有些“佼佼者”,把一个人的优点能转变成缺点,把一个人的缺点又同样能转变成优点,因而他们在领导、上级面前,时常“义正色严”诋毁别人,以博取对方的欢心,而心里却打着自己的主意。他们在“赞美”一个人的时候,心里会说“这个人喜欢被人拍,我就多拍一拍他吧”,或者“他喜欢坐轿,我就抬一抬吧,总有一日要把他摔下来”,因而他们在赞美一个人的时候,会自以为聪明地向旁人挤眉弄眼,以显示自己非凡的本领。

使别人快乐和讨对方喜欢是两件不同的事。使别人快乐考虑的是别人而不是自己,讨对方喜欢则刚好相反,讨对方喜欢的人处处计较个人的得失。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把握分寸,真心地赞美周围值得赞美的人。

应对愤世嫉俗的人,不要轻易说“你错了”

在与别人沟通时,我们既要懂得中肯地批评,也要懂得热情地赞美。合适而恰当的安慰,能让人摆脱苦恼;而不当的安慰不仅不能帮助对方,反而还可能加深对方的伤痛。

一天,哈威尔特经过受他管理的美国钢铁公司的一家钢铁厂。当时正是中午,工人们正在休息抽烟,而他们的头上正好立着一块大牌子,上面写着“禁止吸烟”。如果你是哈威尔,你会怎样批评工人?是不是会直接走上前去,指着大牌子对他们说:“你们看不到不准吸烟的标语吗?”或者“你们不识字吗?”

相信很多管理者都会这样做。但是,哈威尔没有这样做。他走向那些工人,递给每人一根雪茄,然后说:“各位,如果你们可以到外面去抽这些雪茄,我将感激不尽。”工人们立刻意识到自己违反了一项规定,同时,他们也更加敬重哈威尔。

在与别人沟通时,我们既要懂得中肯地批评,也要懂得热情地赞美。批评是为了帮助对方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积极把事情做好,而不是要制伏别人或把别人一棍子打死,更不是为拿别人出气或显示自己的威风。

以下几种批评方式,也许对你与他人的沟通有所帮助。

1.启发式批评

我们批评别人,是针对他的错误而言的。要帮助对方改正错误,关键还在于“内因”,而批评者的“外因”只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要让对方从根本上改正错误还要靠自己的“内因”,所以,高明的批评者总是逐渐“敲醒”对方,启发他进行自我批评。比如“你回答得很好,如果能再举个例子说明一下就更精彩了!”“对于这个问题,通常我们应采用哪些方法解决呢?”

2.迂回式批评

作家班奇利在一篇文章里谦虚地谈到他花了15年时间才发现自己没有写作的才能,结果,一位读者来信对他说:“你现在改行还来得及。”班奇利回信说:“亲爱的,来不及了,因为我已无法放弃写作,我太有名了。”

这封信后来被刊登在报纸上,人们为之笑了很长时间。事实上,班奇利的作品闻名遐迩,但他没有直接指责那位读者,而是以令人愉悦的、迂回的方式回答了问题,既保护了读者的自尊心,也保护了自己的名誉。

3.模糊式批评

艾尔费雷德因为有诗才而闻名。一天,他给一些朋友朗诵自己的一首诗,颇受大家赞赏,但一位叫查尔斯的朋友却说:“艾尔费雷德的诗我非常感兴趣,不过,这首诗是从一本书中窃来的。”这话很快就传到了艾尔费雷德耳朵里,他非常生气,要求查尔斯赔礼道歉,查尔斯说:“我承认这一次我说错了。本来我以为你的诗是从那本书里窃来的,但我又查了一下,发现那首诗仍在那里。”

这种模棱两可的批评,让对方几乎找不出可以反驳的理由。

4.幽默式批评

幽默式批评是以不太刺激的方式点到被批评者的要害之处,含而不露,以缓解被批评者的紧张情绪,启发被批评者的思考,增进相互间的感情交流,让批评不仅能达到教育对方的目的,也能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气氛。

有位作家应邀到某校演讲,时间安排在下午的第一节课,这段时间是学生最爱打瞌睡的时间。他一上台,就声明说:“在这个闷热的午后,各位要听我这个老头儿说话,一定很想打瞌睡,不过没关系,各位可以安心地睡。但有两个原则,一是姿势要优雅,不能趴在桌子上;二是不准打呼噜,以免干扰他人。”说完,全堂哄然大笑,瞌睡虫一扫而空。

5.间接式批评

冯玉祥向来提倡廉洁简朴。他在开封时,不准部下穿绸缎衣服。一次,冯玉祥看到一个士兵穿着一双缎鞋,连忙上前深深地作了一个揖,把士兵弄得莫名其妙、呆若木鸡。最后,冯玉祥告诉他说:“我并不是给你行礼,只因为你的鞋子太漂亮了,我不敢不低头下拜哩!”那个士兵听后吓得魂飞魄散,连忙脱下新鞋,赤着脚跑回去了。

这就是用借彼喻此的间接式批评方法声东击西,让被批评者有一个思考余地,态度含蓄蕴藉,不会伤到被批评者的自尊心。

6.三明治式批评

美国著名企业家玫琳·凯在《谈人的管理》一书中说道:“不要只批评而要赞美。这是我严格遵守的一个原则。不管你要批评的是什么,都必须先找出对方的长处来赞美,批评前和批评后都要这么做。这就是我所谓的‘三明治策略’——夹在大赞美中的小批评。”

被批评者的最主要的心理障碍是担心自己没面子,损害自己的利益,为此,你在批评前,就要先帮助他打消这个顾虑。打消顾虑的方法就是将批评夹在赞美当中,也就是在肯定成绩的基础上再进行适当的批评。

应对有名有利的人,不卑不亢最坦然

与名人说话时,不要有害羞畏怯的心情,只要真正表现你内心的意思,你就能与任何名人开口说话。

与名人说话时,不要有害羞畏怯的心情,只要真正表现你内心的意思,你就能与任何名人开口说话。有些人对名人只是一味地说些奉承话及空洞话,这样是不能使对方愉快的。如果你是真诚的,那你就把深烙在内心的印象说给他听,他会深深感到愉快,但所用的措辞和说话的态度都要得体。你可以把他视为一位有血有肉的人来对待,对他提出一些能够表达感情的问题,不要把他视为什么超人。他也实实在在,他像任何人一样,敌不过疲倦,也承受不住伤害,他们可能比你更脆弱,而且与你一样害羞。

当你同时与两位名人交流时,不要只顾你所景仰的一位,而置另一位于不理,这会使他们两位都不自在。你应该说,遇见两位,真是使人兴奋,如果你想和他们继续交谈,那么你必须保证话题是他们二位都能表达意见的。换句话说,你要确保3人交谈的方式。如果你对另一位名人并不熟悉,而且在经过介绍之后,你仍想不起有关他的任何事迹,你也不能对他有所疏忽,你必须一视同仁,表现同样的热情和友善。

不喜欢说话的名人,包括外貌滑稽突出而似乎容易亲近的喜剧演员在内,他们在舞台上已经笑到了极限,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是无法再幽默的。

作家、诗人、画家、音乐家等从事创作性工作的人,虽不大喜欢说话,但这些人往往对政治乃至于宗教都有广泛的兴趣。他们在社交场合也许不活跃、不自在,但他们有启发人们思想的独见,你和他们说话必须耐心,不要轻易动怒,也不要太热切,要温和、冷静和体贴,就像应付任何敏感的人一样。

名气一般的名人,总是生活在情绪不稳定的状态,他们内心的恐惧,使他们脆弱敏感,别人稍有疏忽就会激怒他们,而且他们也容易傲慢。他们绝对需要你的尊重和顺从,他们的名气愈小,他们对于亲切、尊重的需要也就愈大。

对那些过了气的名人,最好采取迂回的战术,也即是通过第三者来了解他的问题。你的开场白应当是积极的,最好不说如“这些日子以来你是如何打发的呀”或“我们很久没有见你在公众场合露面,你去哪儿了”或“这么久不在舞台上露面,觉不觉得无聊呢”等类似的话,这些话等于当头泼他一盆凉水。

消极的开场白要尽量避免,这无论如何也无法使他表达他的真情,这样接下去的话,都会成了废话。

在多数情形下,与名人谈孩子是不会错的。你可以问对方有几个孩子、多大了、他们现在在哪儿,以及孩子读的学校好不好、学习成绩好吗……如果你也当了爸爸或妈妈,那么,你就更具备和他们谈孩子的资格了。你可以告诉他们,你的孩子已经长大,或和对方的孩子同龄,你也可以向他们表达你对孩子染头发的感觉,或孩子喜欢搜集小动物,等等,不过话题不要扯得太远,要适可而止,更不要把所有的秘密都抖出来。

应对清高傲慢的人,用你的热情去感染

热情是我们办事过程中最重要的财富之一,如果在办事的过程中,处处让人感受到你的热情,那么他也会被你的热情所感染,自然会对你亮起绿灯。

爱默生说过:“没有热情,任何伟大的业绩都不可能成功。”不管是什么样的事业,要想获得成功,首先需要的就是热情。热情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没有其他任何东西能让人勇敢、精力充沛、引起别人的好感了。

热情是我们办事过程中最重要的财富之一,如果在办事的过程中,处处让人感受到你的热情,那么他也会被你的热情所感染,自然会对你亮起绿灯。如果你总是一副拒人千里之外的模样,别人又怎么会对你产生好感呢?

有一个其貌不扬的推销员,在刚走上推销岗位时,由于没有什么经验,所以饱尝失败之苦。推销员的工作都是以业绩拿收入的活儿,没有业绩,一分钱的薪水也拿不到,他没有业绩,当然也没有收入。

为了节省开支,这位推销员只好上班不坐电车,中午不吃饭;更为要命的是,他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公园的长凳就是他的床,这也真算得上是“天做铺盖地当床”了。

然而,虽然条件艰苦,但是他却始终保持着满腔的热情,面对工作和生活中的重重困难,他并不气馁,总是用积极的心态对待。每天清晨5点左右,他就精神抖擞地从“床”上爬起来,找到一个公共洗手间梳洗之后,就从这个“家”徒步去上班。一路走得非常有精神,有时还吹吹口哨,遇到别人还热情地打个招呼。

每一天早晨,他在去公司的路上,都会遇到一个穿着体面的绅士。可能是每天清晨都碰面的缘故,日子一久,彼此间就很自然地打个招呼、道声早安。这天,他们照例打过招呼之后,那位绅士却叫住这位推销员,和他聊了起来。

“我看你整天笑嘻嘻的,全身充满干劲,日子一定过得很痛快吧!”

“托您的福,还好啦。”他回答说。

“我看你每天起得很早,是个难得的年轻人。我想请你吃早餐,有空吗?”

“谢谢您!我已经用过了。”他虽然肚子里咕咕地叫,但还是很大度地回答。

“哦!那就改天吧。请问你在哪里高就啊?”

“我是保险公司的推销员。”

“是吗?既然你没空吃早餐,那我就投你的保险好啦!”

听了这句话,这位推销员一下子愣住了,有人向自己买保险了!整整7个月时间,他没有拉到过一分钱的保险,但那一刹那,他深深地感受到了“喜从天降”这句话的滋味。

原来,这位体面的绅士是附近一家大酒楼的老板,还是一家大公司的理事长。经过他的介绍,这位推销员很快地就与许多大公司搭上了关系,获得了许多的潜在客户。于是,否极泰来,经历了最穷困潦倒、落魄到居无定所的生活后,这位推销员从这一天起彻底“转运”了。

使这位推销员转运的不是别的原因,正是他自己的热情。办同样一件事,有热情和没有热情,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前者会使你变得有活力,事情办得有声有色;而后者,则使你变得懒散,对事情冷漠处之,办事当然就不会顺利了。你不关心别人,别人也不会关心你;你自己垂头丧气,别人自然对你丧失信心。

热情代表着一种积极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不稳定的。不同的人,热情程度与表达方式不一样。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热情程度与表达方式也不一样。但总的来说,热情是人人具有的,善加利用,可以使之转化为巨大的能力。你内心充满要帮助别人的热情,你就会兴奋,你的精神振奋,也会鼓舞别人努力工作,这就是热情的感染力量。

热情是办事成功的基础,在办事过程中,必须保持热情。只有从内心发出热情,表现为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时,才能感染别人,创造出日新月异的成绩。

如何才能给别人留下热情的好印象呢?这就需要我们做到以下几点:

1.事事比别人快一步,会给人以热情积极的好感

现代社会已进入节奏感强、竞争激烈的时代,办事永远比人慢半步的人怎么也不会引起人的注意,办事也不会成功。为了给人留下工作积极的深刻印象,事事都比别人快一步是十分有效的。

2.与人办事交谈时,上半身前倾,可表现出你对所办之事的关切

通常,人们对于感兴趣的事,往往会很自然地将上半身向前倾斜着,好像努力要把所要办的事情听透和看透似的。办事时,你若想让对方产生一种热心而积极的好印象,不妨摆出倾身的姿势,表示你对所办之事项倾心关注的态度。

3.说话时借助手势,可表现出你很有热情

希特勒是一个十分成功的演说家,他的演说具有很强的煽动性,其原因之一就在于他演说时常常带有夸张的更替手势,从而有了他与众不同的风格。在办事交谈时,假如能加上一定的手势和神态,就能表现出你积极热忱的态度。

4.打招呼的声音稍微高声一点,可展示你热情开朗的性格

和人打招呼时声音太小,会给人一种冷漠的印象,而用比平时说话声音稍大一点的语调跟人打招呼或寒暄,会给人以热情开朗的感觉,从而留下积极良好的印象。

应对喋喋不休的人,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

现代社会中,我们希望人人都能勇于开口、大胆说话,但凡事都有个分寸,如果我们不会把握这个分寸,那就只能适得其反、弄巧成拙。

很多人擅长侃侃而谈,并以此为荣。不错,在很多时候,这些人奔放的思想、精彩的言辞烘托了交际氛围,使大家能交融在一起,使彼此很高兴、友善地交流沟通,但对这些人来说,如此的举止或许能为你赢来朋友,却得不到对你有用的信息。这样的方式只使你付出,却无法收获什么。

人的能力毕竟有限,肯定有许多东西是我们个人所无法了解的,通过倾听别人的谈话,我们可以获取许多有用的信息,可以分享他们的知识和经验,为我们的思考提供帮助。

现代社会中,我们希望人人都能勇于开口、大胆说话,但凡事都有个分寸,如果我们不会把握这个分寸,那就只能适得其反、弄巧成拙。

生活中有许多是非之争是因为谈话多了,话说得愈多,出毛病的机会也就愈多。教人少说废话多做实事,这是古今中外哲人学者的共识,它饱含着深刻的辩证法则。真正有学问的人一般都大智若愚,不太乱说话;相反,那些腹中空空、没有几点文墨的人却喜欢大吹大擂。我们应记住一条原则:在任何地方和场合,最好能少说话,若是到了非说不可时,那你所说的内容、意义,所选用的词句、所伴随的姿势以及说话的声音都不可不加以注意。在什么场合该说什么话、用什么方式说,都值得注意,无论是在探讨学问、接洽生意、交际应酬或娱乐消遣中,种种从我们口里说出的话,一定要有中心,要具体、生动,要十分精彩。

为保证说的每一句话为人所重视,不惹人讨厌,唯一的资本是少说话,静静地思考,耐心地听别人说话。

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要注意6个规则:

规则一:对讲话的人表示称赞。这样做会造成良好的交往气氛。对方听到你的称赞越多,他就越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相反,如果你在听话中表现出消极态度,就会引起对方的警惕,对你产生不信任感。

规则二:全身注意倾听。你可以这样做:面向说话者,同他保持目光的亲密接触,同时配合标准的姿势和手势。无论你是坐着还是站着,与对方要保持在对于双方都最适宜的距离上。我们亲身的经历是,只愿意与认真倾听、举止活泼的人交往,而不愿意与推一下转一下的石磨打交道。

规则三:以相应的行动回答对方的问题。对方和你交谈的目的,是想得到某种想得到的信息,或者想请你做某件事情,或者使你改变观点,等等。这时,你采取适当的行动就是对对方最好的回答方式。

规则四:别逃避交谈的责任。作为一个听话者,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如果你不明白对方说出的话是什么意思,你就应该用各种方法使他知道这一点。

比如,你可以向他提出问题,或者积极地表达出你听到了什么,或者让对方纠正你听错之处;如果你什么都不说,谁又能知道你是否听懂了?

规则五:对对方表示理解。这包括理解对方的语言和情感。有个工作人员这样说:“谢天谢地,我终于把这些信件处理完了!”这就比他简单说一句“我把这些信件处理完了”要好,因为前句充满了情感。

规则六:要观察对方的表情。交谈很多时候是通过非语言方式进行的,那么,就不仅要听对方的语言,而且要注意对方的表情,比如看对方如何同你保持目光接触、说话的语气及音调和语速等,同时还要注意对方站着或坐着时与你的距离,从中发现对方的言外之意。

在倾听对方说话的同时,还有几个方面需要努力避免:

第一,别提太多的问题。问题提得太多,容易造成对方思维混乱,谈话精力难以集中。

第二,别走神。有的人听别人说话时,习惯考虑与谈话无关的事情,对方的话其实一句也没有听进去,这样做不利于交往。

第三,别匆忙下结论。不少人喜欢对谈话的主题作出判断和评价,表示赞许和反对。这些判断和评价,容易让对方陷入防御地位,造成交际的障碍。

以下是6点令人满意的听话态度:

1.适时反问;

2.及时点头;

3.提出不清楚之处并加以确认;

4.能听出说话者对自己的期望;

5.用肢体语言辅助说话的人,或加以补充说明;

6.耐心倾听,并想深入了解说话的内容。

应对踌躇满志的人,不要吝啬

你的赞美和鼓励

大多数人并不在乎自己付出了多少辛勤劳动,但是却在乎自己付出的劳动是否得到承认。正如演员一样,很多人并不在乎戏班老板付给多少钱的出场费,却非常在意台下观众的掌声、在乎评委的议论、在乎报纸的宣传报道。如果他们付出一番努力,既无人喝彩,也无人鼓掌,那他们就没有心力继续下一场演出了。为你员工同事朋友的每一个进步鼓掌欢呼,为他们每一个成功庆贺,你的团队将获得无穷的动力,你将会获取越来越多的优质资源。

每一个教师的手下都有一批差生,然而,对付差生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其教学效果相差万里。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批评式教育”,教师们手拿教鞭,指出差生的每一缺点,督促他们前进。教师们的出发点是好的,那就是帮助差生改正错误的学习方法,帮助差生认识到自身的问题,从而克服毛病,向上进步,然而,这样教学的效果却不如教师们所愿。班级里的差生们仍然是差生,他们似乎没有抬头之日,永远在班上拖后腿。

现代式的教学方法采取“赏识教育”,教师们放下手里的教鞭,帮助学生找到他们的每一点小小的进步,而且提出来表扬。教师们忽然发现,这些差生在表扬和掌声的激励下居然前进了,他们似乎扔掉了落后的帽子,跑到了别人的前面;他们似乎改变了模样,再也不是那样背着差生的包袱,在原来的地方破罐子破摔了。

不少领导习惯于眼盯着下属的缺点,特别善于发现下属身上的问题,一旦找到他们身上的不足之后,便将其打入“冷宫”,或束之高阁。

是金子就应该让它发光,哪怕它身上沾上了污泥;是人才就该人尽其用,哪怕他身上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有高峰必有深谷,不能只看到山谷却望不到山峰。

假如你能称赞他人的每一个进步,你就会发现,过去非常难缠的人,现在却变得对你忠贞不渝;过去吊儿郎当的人,现在却热情大增;过去三心二意的人,现在却与你推心置腹。你拥有一批为你尽心出力的心腹干将,拥有一批簇拥你上阵的激情澎湃的拉拉队,你的地位将更加巩固,你前进的信心更足,事业更加红火。

正如上司不能只是用奖金来奖励下属的进步一样,称赞的方法也大有讲究。上司可以采用提职晋升、提高福利待遇、口头表扬、评选先进、发放现金、赠送实物等诸多方式奖励下级的进步,如何才能以最恰当的方式称赞对方呢?

对对方的称赞,特别是对下属的赞扬,应该避免的是“大锅饭”的方式,那样会使对方失去热情。称赞对方,不能笼统地称赞,应该就具体事、具体人进行表彰。比如说,“小王,这件事幸亏有你,不然,在星期六我们就没法完成。那几天你太累了,这两天你在家好好休息一下。”

发现对方做出了成绩,有了进步,立即进行称赞,哪怕是最微小的进步,也要给对方一个及时的微笑、点头,并表示你的谢意。比如,你当着大伙的面说:“木工工程能够及时完工,多亏了李会计提前半个月预定了木工师傅。李会计不只是做好了会计工作,还能周全地考虑到木工人手头的事,李会计的精神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大多数情况下,做出成绩、取得进步的人只是少数,而且受到表彰的也是少数人其实,真正的具体细致的工作、默默无闻的工作还是大多数人劳动的成果。对个别人大张旗鼓地表扬,可能刺伤其他人的积极性,造成“表彰人员一个,打击群众一片”的负面效果,因此,关起门来单个人进行奖励的方法比较好,它不容易挫伤其他人的积极性。比如说,数学老师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奖给一位这次考试中成绩小有进步的学生一个笔记本,在笔记本的扉页上写进鼓励的话,并签上自己的名字。得到了这样一个笔记本的奖励,那个学生会像宝贝一样将其珍藏起来。对于这个学生来说,这本子跟“三好学生”的奖状一样,鼓励他前进。

很多单位设置了定期性的奖励,如年终奖、先进个人评选等。这样的奖励,很多人都会进行预测,知道自己有没有得奖的可能。为了弥补其不足之处,可以设置一些不定期的奖励,比如小赵这次成功地送货到千里之外的目的地,当他回来时,可以为他小小地庆贺一下。

称赞对方不应该只是物质的手段,在发现对方取得进步的情况下,关心对方的生活,会让对方感觉更富有人性味。比如,“小孙,看你一天到晚忙在设计上,周日都在加班。这个大项目完工后,好好休息一下,年龄也不小了吧,该花点时间找个女朋友了。”

人们的进步并不见得每一次都是“很大的”,大多数情况下,是一些微小的进步,有时甚至要用上一把放大镜才能看得到,需要我们用上“发现”的功夫。

怎样发现对方细微的进步?“比较”是一种很实用的方法。我们可以将某一个人的今天跟他的昨天相比,将他这一个月的成绩跟上一个月相比,将本季度的成绩跟去年的同期相比,这样一比较,成绩就出来了。

除了纵向的比较外,还可以横向比较。即将他的成绩跟他的同学、同行、同事、竞争对手相比,发现他的进步,发现他的成绩。比如说,在整个行情下滑的情况下,老李的销售业绩却保持了平衡的态势,相对于竞争对手来说,就是取得了进步,就应该及时地总结经验,适时地进行表彰,让受表彰者从心底里受到鼓舞。

其实,大多数人都是幕后英雄。寻找幕后英雄,最容易深获人心。这样的人,往往很少旷工,在压力之下仍然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工作,他们为人谦逊,工作令人放心。

激励幕后英雄的方法,是对他们的工作表示出真诚的兴趣。比如说,作为企业的老板,你花点时间走到车间里去,用心地看着某一位工人在那里操作车床。即使你不说话,只是对他报之以点头、微笑这样的礼节,在他的心中,也会生出一股暖流来。

肯定和赞美要取得好的效果,必须掌握一些原则和技巧。

赞美他人首先必须真诚。每个人都珍视真心诚意,它是人际交往中最重要的尺度。如果你的赞美不是出于真心,对方就不会接受这种赞美,甚至怀疑你的意图。所谓“无功不受禄”,如果你毫无根据地赞美一个人,他不仅感到费解,还会莫名其妙,觉得你油嘴滑舌、诡诈,想利用他,进而引起他对你的防范。

赞美他人的第二个原则是必须具体,因为赞美时越具体明确,其有效性就越高。含糊其辞的赞扬会引起混乱,常使人觉得不可接受,并怀疑你的辨别力和鉴赏力;而具体的赞美会让人听起来觉得更加真诚友好。有句俗语说:“每天早晨大夸你的朋友,还不如诅咒他。”

赞美他人的第三个原则就是要符合实际,只有符合实际的赞美才能让人感到真诚。当然在赞美别人时可以略微夸张一些,但是应注意不可过分夸张,过分夸张的赞美,对方会感到不舒服,旁观者也会觉得你是另有企图。

赞美他人更是一门艺术,有着一些不可不知的技巧。真心地去欣赏别人,留心观察别人,最简单的方法,便是不做声,微微地笑,全神贯注地去观看别人,便是欣赏之道。什么时候见到这种表情呢?看看那些男女双方热恋之中,互相对望的眼神,抑或父母欣赏子女的神态。

尽量找到别人的优点。每个人都有优点,不论任何人,都有优点和缺点。成功的商人,可能是一个坏父亲或丈夫;一个失败的人,可能会是一位好父亲。文学家不会理财,商人可能会令人感觉市侩。总之,人是没有十全十美的,尽量去找出别人特别的地方,告诉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