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法律虚假信息识别36招
5286900000012

第12章 公开实情

大凡诚实的人想用真实的信息挣钱,是不怕公开与挣钱产品有关的信息。特别是那些实力雄厚、在市场上绝对有竞争力的人和单位,不但不怕公开,还主动自己出费用,邀请顾客亲眼观看本单位和产品的实际,以便使顾客更好地了解产品,增加销售量。

如一化工研究所推销该所研究出来的除草剂,每到一个新的推广地区,他们怕农民不相信,就用汽车拉农民到自己研究所看研究设备,看挂在墙上研究所拥有的农业科学家和化工工程师的相片和介绍,甚至可隔着窗户看这些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日常工作,给农民看国家有关部门的鉴定结论和地方政府农业科技部门建议农民使用的文件。看除草剂生产的流程和实际,还看研究所的中间试验基地。给农民提供各地已有用户的地址电话,让农民自己打电话询问已购买用户使用后的效果。在介绍产品时,他们不但讲明产品的优点,还讲明产品还不够完善的地方,如农民若不按要求操作,在哪种情况下将杀不死野草,导致重杀,造成经济损失等。农民看后都感到信得过,于是就纷纷购买,使用后效果确实和研究所说的一样。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农民购买这种除草剂的越来越多,于是研究所很快就打开了市场,赚到了利润。

而大凡不良分子企图用虚假信息牟取不义之财,是不愿意甚至不敢向谋财对象公开信息的相关实际的。这是由他们伪造事实、夸大事实来诓人的性质决定的。如果他们对诓骗对象公开实际,诓骗对象就有可能识破真相,就减少了诓骗成功的概率,至少也会减少诓骗的得利率。

如有一帮不良分子卖猪饲料添加剂,其做法是,由一个有点钱又总想走歪门邪道更快地得到更多的钱的人投资当老板,招来学畜牧和化工的个把大学生加部分中专生,注册成立一家农业化工公司,由于表面上在注册资金、人才资质等方面都符合国家规定,工商部门批准了他们。然后他们就在城市的远郊区租农民的房子,这一是租金低,二是能更方便地躲避有关部门的监督,因为离市区远,有关部门来检查的可能性小,而村里陌生人少,他们在村头设个观察哨,看见有生人来,特别是有穿执法部门衣服的人来,就打电话通知公司,掩盖好非法生产的痕迹,装作依法生产的样子。

公司以生产一些简单的农业化工产品作幌子,这种简单产品由于生产的条件要求不高,生产者多,竞争非常激烈,利润很薄。实际上他们是在这一合法的幌子下,生产其他产品,其中一种是猪饲料添加剂。

优质猪饲料添加剂生产所用的设备很贵,他们不买。而是买一套最差劲的近乎淘汰的二手设备,并用该设备生产的猪饲料体添加剂加上自己的商标。实际上,他们生产猪饲料添加剂的做法是,将名牌猪饲料添加剂按出厂价买来,装入标有自己商标的袋子,冒充自己的产品,这也赚不了多少钱,主要是用来应付上边检查。更多的是将这些名牌猪饲料添加剂倒出来,加一些无害的原料进去,混合起来装入自己商标的袋子卖。猪吃了这种饲料后也不会死,并且对人、对猪没有毒副作用,最根本的问题只是养猪效果差。他们首先将自己的商标袋子印得非常精美,使农民看后有精品的感觉,然后到基层大量散发广告,在广告里吹嘘自己的企业实力如何雄厚,如有大量的大中专毕业生,设备如何先进,服务如何优良,采取低价出售并由大学生指导养猪的战略。公司的畜牧专业中专生坐在宣传台前回答农民咨询,由于他们能讲得出养猪的科学知识,农民不能不信他们是大学生。

该公司老板的鬼主意是,猪的饲料添加剂的效果至少需要若干个月才能表现出来,农民不能一下子就识破他们产品的质量差。只要能销售一两年,赚一把钱的目的就达到了,到时就关门。许多农民确实上了他的当。可是,由于较低的价格能减少养猪成本,吸引来了养猪大户,他们有的人不放心,暗中跟着卖猪饲料添加剂的人来到该公司,亲眼看到了公司的造假行为,又在市场上买了样品送到质量监督部门举报,质量监督部门突然检查该公司,依法予以处罚,公司老板企图捞一大把钱的梦想落了空。

既然货真价实的人不怕人们知根知底,甚至还给人们创造条件来验证自己所说的确实不假。而制造虚假信息的人由于将雪块讲成是白银,不但不敢拿到阳光下晒,甚至人摸一下他都打哆嗦。我们在鉴别散布信息者所说信息的真实程度时,就坚持要他们公开信息的必要内容,如果他们不敢公开,就说明他们至少也是底气不足,令人无法信任。

运用这种方法时要注意:

1.要区分清楚对方可以公开和不可以公开的内容。有些内容实际上是不能公开的,如参与市场竞争的商业秘密,又如上述的化工研究所一般不向客户公开除草剂的详细配方、具体销售网络、成本和利润等,当然有时情况特殊者除外,如上市公司可公开利润,乃至公开详细的经营报表。一般来说,那些本来就应该向社会大力宣传的内容都可以公开,如国家技术监督部门抽查本企业产品合格的公告,一些在社会上较有信誉度的机构进行社会调查有利于自己的排名等。一般来说,希望生意对象了锯自己实际,以促进自己经营的企业,对不能公开的内容,在对方要求公开时,都会作出为什么不能公开的合理解释。

如果我们不分清可以公开和不可以公开的内容,将本属于不可以公开的内容要求信息散布者公开,误以为不公开就是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以之来决定自己的行动,这样也会造成判断失误。如一个商人向农民推销一种花生麸,对于做猪、牛精饲料而言,营养价值非常高,猪、牛又都很爱吃,很适合作猪和牛的催肥之用。由于商人是到偏远农村向农户直接销售,进价低,价格又很便宜。如果农民要求他公开是从哪里进货的,也有道理。但这商家死活也不肯说,因为那是他独家掌握这货源地点,他怕讲出来以后别的商家也去进货,会抬高进货价格,甚至导致货源不足。这是合理的,如果有的农民认为他不敢讲是因为货不好,不买他的货,就会自己吃亏。

2.警惕虚假信息散布者伪造事实。这种事情屡见不鲜。如辽宁省义县农民丁木方在一本商业杂志上看到一则广告,广告发布者讲他们销售一种编织机,很适合农村办小工厂。于是丁木方等几人想买来合伙办厂。按广告所说的电话号码打电话给广告发布者,接电话的人说他叫姚表宁,是生产这机器工厂的推销员,并说他们厂实力雄厚,产品质量绝对可靠,如他们有意购买,可以带他们去亲眼看看工厂的实际。于是丁木方等几人跟着他去看。到工厂门口时有几个人同姚表宁打招呼,显得很熟,说由于有外宾来参观,今后七天咱们工厂不接待国内客人参观了。姚表宁就先带丁木方几人参观了该厂的产品陈列室,一切都表明该厂产品质量确实可靠。

最后姚表宁叫丁木方等人七天后再参观工厂,丁木方等人舍不得浪费七天时间,就当面答应购买该编织机,先回村了。后来姚表宁送机器到村安装好才取了钱回去。过了不久,机器出了问题,打电话找姚表宁,电话已无人接听了。一问那工厂,厂方说本厂根本没有这个人,卖出的机器中也没有你们这个客户,这肯定是假冒产品。丁木方等人明白了,在工厂门口跟姚表宁打招呼的人可能是姚表宁的同伙,至于该厂产品展室,本来就是给外界自由参观的。姚表宁主动邀请他们去看的目的,是以此来增加丁木方等人对姚表宁的信任度,促使他们快点掏钱购买,并且使他们从决定到最终完成的购买过程中不再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