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马上就办
5294900000007

第7章 为什么问题在你哪儿?(4)

据说当巴顿将军要提拔人时,他喜欢把所有的候选人排到一起,给他们提一个他想要他们解决的问题。他说:“伙计们,我要在仓库后面挖一条战壕,8英尺长,3英尺宽,6英寸深。”他就告诉他们那么多。他有一个有窗户或有孔洞的仓库。候选人正在检查工具时,他走进仓库,通过窗户或孔洞观察他们。他看到伙计们把锹和镐都放到仓库后面的地上。他们休息几分钟后开始议论他为什么要他们挖这么浅的战壕。他们有的说6英寸深还不够当火炮掩体。其他人争论说,这样的战壕太热或太冷。如果伙计们是军官,他们会抱怨他们不该干挖战壕这么普通的体力劳动。最后,有个伙计对其他人说:“让我们把战壕挖好吧,至于那个老畜生想用战壕干什么是他的事。”

最后,巴顿说:“那个伙计得到了提拔。我必须挑选不找任何借口、不折不扣地完成任务的人。”

老板都需要这种不找借口不打折扣去执行命令的人。不要用任何借口来为自己开脱或搪塞,完美的执行是不需要任何借口的。

无论你在公司的职位有多高,只要你不是老板或董事长,你就要谨记一点:老板的决定,哪怕不如你意,甚至与你的意见完全相反时,你只有建议的权利;而当你的建议无效时,你应该完全放弃自己的意见,全心全力去执行老板的决定。诚然,老板的决策也有错误的时候,但这需要他自己尝到苦果时他才会承认。你既不能事先加以肯定或指责,也不要事后加以抱怨或轻视他的决定。你只能在执行时,尽可能地使这项错误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这才是你应有的态度。

刘备领兵伐吴,遭到“火烧连营七百里”的大惨败,这一军事行动的决策,是一项极为严重的错误,当时身为军师的诸葛亮,对刘备的这一决策,极不赞成,曾向刘备说明利害关系,希望刘备打消这一项决策。但是,刘备认为自己有非出兵伐吴不可的理由,本来他对诸葛亮一向都言听计从的,但这次他却坚持自己的决定,非出兵不可。

诸葛亮一看改变不了“老板”的决定,只得调兵遣将,做周详的安排,希望这次用兵能够虽无大功,至少不要使损失太大。诸葛亮没有因为刘备不听他的劝告,而大闹情绪,袖手旁观。

刘备大败后,诸葛亮到白帝城去见他,只说这是“天意”,没有一点抱怨的意思。这种态度和做法,值得你好好地去体会一番。

在执行时不但要把借口全部抛弃,同时,心中也不要有对立情绪。因为,这种对立的情绪势必影响你执行的结果。

从人性的角度出发,谋求个人利益、自我实现是天经地义的。在此认识之下,许多年轻人以玩世不恭的姿态对待工作,他们频繁跳槽,觉得自己工作是在出卖劳动力;他们蔑视敬业精神,嘲讽忠诚,将其视为老板盘剥、愚弄下属的手段。他们认为自己之所以工作,不过是迫于生计的需要。这些人不知道,个性解放、自我实现与忠诚和敬业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对于老板而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下属的敬业和服从;对于员工来说,需要的是丰厚的物质报酬和精神上的成就感。从表面上看,彼此之间存在着对立性,但是在更高的层面,两者又是和谐统一的。公司需要忠诚和有能力的员工业务才能进行;员工必须依赖公司的业务平台才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记住,每天多付出一点点

一位成功人士曾说:“成功其实并不难,只需要你每天再多付出一点点。

全心全意专注工作、尽职尽责完成任务对于获取成功来说,还是不够的。你还应该比自己分内的工作多做一点,每天多付出一点,比别人期待的更多一点,如此可以吸引更多的注意,给自我的提升创造更多的机会。

“每天多付出一点点”的工作态度能使你的工作逐渐变得更加出色而从竞争中脱颖而出。你的老板、顾客甚至是竞争者会关注你、依赖你,从而给你更多的机会。

每天多付出一点,也许会占用你的时间,但是,你的工作会获得很大的不同,因为你会比别人积累更多的东西,如经验、技能、工作效率等。更为重要的是,你的行为会使你赢得良好的声誉,并增加他人对你的需要。对于成功来讲,它是一个过程,是将努力和勤奋融入每天生活中的过程。

美国有一个叫亨利·瑞蒙德的人,他起初在美国《论坛报》做编辑,刚开始时的工资非常少,只能勉强糊口,但他还是每天平均工作13-14小时。往往是整个办公室的人都走了,只有他一个人在工作。“为了获得成功的机会,我必须比其他人做更扎实的工作,”在他日记中这样写道,“当我的伙伴们在剧场时,我必须在工作间里;当他们熟睡时,我必须在学习。”后来,他成为了美国《时代周刊》的总编。

人生中有一个奇妙的定律,叫付出定律。它告诉我们,只要你有付出,就-定有获得,获得不够,表示付出不够,想要得到的更多,你必须付出的更多。

一个优秀员工,光是全心全意、尽职尽责为公司工作是不够的,你还要时刻提醒自己,我可不可以为公司、为客户多付出一点点呢?其实,每天多付出一点点并不会把你累垮,相反,这种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将使你更加敏捷主动,也可以给自我的提升创造更多的机会。

每天多付出一点点,能让你在公司里脱颖而出,这个道理对于普通职员和管理阶层都是一样的。每天都能多付出一点点,上司和客户都会更加信任你,从而赋予你更多的机遇。看看你的身边,你会发现,有许多优秀的员工,这些人是公司的骄傲,是公司的财富。他们每个人都是很平凡的人,使他们显得与别人不同的原因,仅仅是他们愿意每天多付出一点点,一年365天,天天如此!每天多做一点点,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改变自己—一件事情会影响一个人的命运,也许几件事情就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只要你每天多做一点点,每一天都是一个阶梯,都是新的一步—向着既定的目标。换句话说,只有不断的要求才有不断的进步;只有不断的行动,才有不断的成就。每天多做一点点,日积月累,作为普通员工的你也会达到成功的阶梯,摘取满意的成果。

每天多做一点点,是聪明人的选择;每天少做一点点,是投机者的把戏。前者是主动掌握成功,后者利用成功;前者为长久的人生之道,后者为短暂的机会偶遇。

“多付出一点点”是你必须好好培养的一种心态,一种精神,一种良好的习惯,它是你成就每一件事的必要因素。多付出一点点,虽然要求你应不计报酬,不怕牺牲,但是,这种“多付出”的代价决不会白白流失,它最终必然会结成丰硕的成果,并给你以加倍的回报。

多付出一点点,想想一个月、一年、十年……那将会是多么可观的一大笔财富啊!

一位哲学家问他的弟子“知不知道南非树蛙”的故事。哲学家说:“你可能不知道南非树蛙的事,但如果你想知道,你可以每天花5分钟的时间来查阅资料。这样,只要你持续不断地每天花5分钟的时间查阅相关资料,5年内你就会成为最懂南非树蛙的人,成为这个领域中的权威。到时候有人就会邀请你,听你对南非树蛙的讲解。”

优秀与平庸的差距,其实并不像大多数人想象的那样有一道巨大的鸿沟横亘在面前。优秀与平庸的差距在一些小小的事情上:每天比他人多做一点点,每天花5分钟的时间查阅资料,多打一个电话,在适当的时候多一个表示,多做一些研究,或者在实验室中多实验一次……

坚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坚持每天比原来多做一点点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坚持每天多做一点、做好一点,克服拖沓、马虎、等待、推诿和懒惰,积少成多,我们就会比别人做得更好、学得更多。每天多做一点点,每天进步一点点,就离成功近了一点点。

心有有工作,眼里有事情

俗话说:不打懒的,不打勤的,就打那不长眼的。一个指一方打一方、不说就不知道干啥的人,老板不隔三差五找他的碴儿子才怪。

任何一个老板都希望自己的员工能够不用等老板交代,去做一些应该做的事情。如果你发现老板并没有要求你做这些事情,但你认为这样做会对公司有利,请务必提醒老板。哪怕你的提醒是错误的,老板也会喜欢,因为他需要这些。

事实上,每位老板心中都对员工有强烈的期望,那就是:不要只做我告诉你的事,运用你的判断力,为公司的利益,去做需要做的事。这一点每个员工都应该知道。

老板在下个月要去欧洲考察精密机床的项目,作为助手的刘先生在得知这个消息后,用工作的闲余时间搜集了大量相关资料,并经过合理的编辑做成电子文档。当刘先生在老板出发前半个月将这个文件交给老板时,老板惊喜的表情完全显露于外。老板一边在电脑上浏览一边连声赞叹:“太好了,太好了,我正准备要你做这么一个报告,想不到……”老板在考察之前一定对欧洲的市场有了一定了解,也许他真的“正准备”要刘先生做一个这样的报告,也许他忽视了这个问题—这样说只是一种自我的掩饰。不管怎么样,刘先生主动做报告的事情,一定让老板非常受用,哪怕他的报告价值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