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保持一颗平常心
5295000000024

第24章 磨难--逆境之中心坦然(4)

20世纪80年代初,邮票厂有个工人受朋友之托帮他买了10版第一轮的生肖猴。钱是这个工人 垫付的,一共64元,这在当年来说不是小数目。但没想到那个朋友忽然又说不要了。没辙, 工人只能自认倒霉,把10版猴票拿回家压了起来。但到了1991年,邮市暴涨,猴票翻到了10 万元一版,这人因亏得福,64元一下子就变成了100万元。

世间的事情就是这么捉摸不定,吃亏之后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柳暗花明。因此,我们要用平 常心来看待名利的得失,不要刻意去追求什么便宜,更不能因为吃了亏而耿耿于怀。从 我们身边的一些所见所闻可以看出这样一个现象:越是不肯吃亏的人,越是可能吃亏,不但 吃亏,而且往往还会多吃亏,吃大亏。

台湾良机实业总公司总经理张广博,素有“水塔王”之称。念小学时,因为家境贫寒,每逢 夏日放学之后,张广博都会背上一个装有40根棒冰的木箱,沿街叫卖。有一天,他刚刚卖出 3支棒冰,暴雨突至,气温骤降,因此棒冰无人问津。眼见所剩的37支棒冰就要全部化掉了 ,张广博心想:反正就要化掉了,不吃白不吃。于是打开水箱,把所剩的37根棒冰吃得 干干净净。结果张广博患上了重感冒,在床上躺了两个多月才逐渐康复。

贪小便宜而吃大亏,吃大亏反而占大便宜,张广博将这道理演绎得很精彩。为了37根冰棍的 小便宜,却吃了一大笔医药费的大亏。不过,正是这惨痛的教训使得张广博得到了“该吃 亏的时候就得吃亏”的人生经验,才有了他后来辉煌的成就。如此看来,他最终也算是占了 大便宜。

“吃亏就是占便宜”这句古话还是很有道理的。人都有趋利的本性,自己吃点亏,让别人得 利 ,就能最大限度调动别人的积极性,使自己广结良缘。弘一法师就这样说过:“无论做什么 事情,都不要想着占便宜。因为便宜天下人都争相拥有,如果我一个人占据,则他人皆与我 结怨;我如果不占便宜而肯吃亏,那么别人对我的怨气便消除了。”欠债好还,人情难还, 当自己吃亏时,别人肯定会不好意思,会觉得亏欠了你,就会想法偿还。所以, 主动吃亏会形成一种社会存储,迟早会回报给你。

有一个年轻人,大学刚毕业就进入出版社做编辑。那时出版社正在进行一套丛书的编辑,每 个人都很忙,但老板并没有增加人手的打算,于是编辑部的人也被派到发行部、业务部帮忙 。整个编辑部,只有那个年轻人接受老板的指派,其他的都是去一两次就抗议了。而他却说 :“吃亏就是占便宜嘛。”

事实上也看不出他有什么便宜可占,因为他要帮忙包书、送书,像个苦力工一样,他真是一 个 可随意指挥的员工。后来他又去业务部,参与直销的工作。此外,连取稿、跑印刷厂、邮寄 ……只要别人开口求助,他都乐意帮忙。“反正吃亏就是占便宜嘛。”当别人觉得他傻的时 候,他还是这么说。

两年过后,他自己成立了一家出版公司,生意做得红红火火。他创业的资本就是因为他肯“ 吃亏”,“吃亏”让他将出版社的策划、编辑、发行等工作都摸得很熟,而且在这过程中, 他还积累了方方面面的人缘,因此他能够获得成功。

每个人都有吃亏的时候,关键要看你如何看待吃亏。吃亏之后能够保持平常的心态,这 才是正确的做法。吃亏是福,哪怕被骗、失业、破产这些让人难以接受的挫折其实也是福份 ,因为吃一堑,长一智,这样的大亏吃多了,人就会自然而然地变得精明能干了。

盛大网络总裁唐骏在卡拉OK盛行的时候,研发了一种专门用于卡拉OK设备上的打分机,演 唱者唱完一首歌后,打分机会自动打出分数,这一设备增加了卖点。唐骏的这项专利被三星 公司以8万元的价格买断,但三星买给其竞争对手日本先锋公司的专利使用权就是150万元。 为此,很多朋友都觉得唐骏特别亏。

但唐骏在谈到这段经历时,却没有一丝遗憾,相反对当年的吃亏心怀感激。唐骏说:“应该 感谢三星公司,如果没有三星来买这项专利,就没有我创业之初的8万元启动资金,也许后 来的事业就不会有现在这么顺利。最重要的是,这件事教会了我如何将专利变成商品,使我 从一个学者型的人变成一个事业型的人。”

国内软件行业的旗帜型人物求伯君做的第一桩买卖更亏。他编写的西山打印驱动程序以2000 元的价格卖给了四通公司后,四通公司则将该程序以500元一套的价格卖了好几百套。对此 ,求伯君则认为,吃这大亏也有好处,因为四通录用他做了一段时间的专职软件技术员,从 而为他后来步入金山公司、开发WPS软件奠定了基础。更重要的是,这次买卖让他明白了经 营在软件行业中的重要性。所以,后来他把金山公司总裁的位置让给了有经营头脑的雷军, 自己专心搞软件开发,金山公司迅速腾飞,而求伯君也因此成为IT行业的巨富。

吃亏虽然意味着失去与痛苦,也不失为一种胸怀、一种胆识。大凡有作为的人,都是像唐骏 这样,是在不断吃亏中成熟和成长起来的。吃亏还是一种处世哲学,能培养自己的宽厚与大 度,赢得众人的口碑与尊重;吃亏更是一种做人的境界,愿意吃亏的人会在一种平和自由的 心境中感受到人生的幸福。

一切顺其自然

1945年,一位21岁的匈牙利青年,身上只带了5美元到美国闯天下,20年后,他成为百万富 翁。他曾经非常自豪地说:“我没有做过一笔赔钱的交易,也没有一次失败的经营。”他就 是罗·道密尔,一个在美国工艺品和玩具业富有传奇性的人物。那么,他是怎样取得成功 的呢?我们从一件小事上来分析一下。

20世纪50年代,道密尔买下了一家濒临倒闭的玩具公司。当时他发现成本太高是这家玩具工 厂失 败的主要原因,于是他决定提高工作产量以降低成本。道密尔规定:凡是制作工人所用的工 具、材 料,一定都要放在最顺手的地方,要用时,一伸手就可以拿到。这样一来,操作机器的工人 ,不必再为等材料、找工具耽搁时间,无形中节省了很多时间。节省了时间就能让产品增产 并节约成本,因此玩具公司在道密尔的手下起死回生了。

道密尔的成功之道就是顺其自然。同样,我们在设计自己的人生道路的时候,也要顺其自然 ,而不要刻意去追求什么。饿了就吃,困了就睡,有机会就争取,没把握就放弃,该干嘛就 干嘛,如此随心所欲、任其自然,这日子就是快乐的,这人生就是舒服的。

一位病人问大夫:“我有冠心病、糖尿病,您看吃什么好呀?”大夫问他:“您爱吃什么? ”病人说:“我就爱吃东坡肘子、红烧肉。可是听说东坡肘子、红烧肉动物脂肪多,所以不 能吃,甚至连香蕉、桃子、西瓜都不能吃。” 大夫说:“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人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啊!你想吃什么就吃什么,爱吃 什 么就吃什么,因为营养是互补的,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食物能满足人的各种需要。你既然你 喜 欢吃这些,就说明你身体需要它。何况,人体自身有很强大的代偿能力和调节能力。只要适 可而止,吃这些东西是不会有什么危害的。”

做人要有一颗平常心,这个平常心就是要顺应自然之理,对人、做事不要太强求、太执着, 要顺其自然。如果挖空心思去追逐、千方百计去攀求,就会丧失平常心的和谐性和平衡性, 成 为反常心、异常心,做起事情来就感觉很别扭,即使成功也毫无快乐的感觉。当然,顺其自 然不是守株待兔地消极等待,而是顺应客观实际去做,没条件、没能力做、不适合自己做的 事情,就不要去做。反之,就要认真做好。

唐朝有个姓郭的人,因为脊背隆起,弯着腰走路,好像骆驼的样子,同乡的人就叫他“骆驼 ”。他听了并不生气,反舍了自己的原名,自称“橐驼”。他以种树为业,种的树木或者 移栽的树木没有不成活的,而且高大茂盛,果实结得又早又多,其他种树的人虽然观察效仿 ,可总是不及他。

有人问他诀窍,他说道:“我不过是依照树木生长的自然规律而使它按自己的习性成长罢了 。”别人不懂,他就解释说:“一般来说,种植的方法是:根要舒展,培土要平,应保留一 些 原土,种好后周围的土要砸结实。做到这些,就不要再去动它,不要再为它担心,离开它, 不必再去照管它了。移栽时像抚育亲生子女,种好后就像扔掉一样,那么树木的生长规律就 能得以保全,从而适应它们的习性了。因此,我只是不妨碍树木的成长而已,并没有什么 能使它们高大繁茂的本领;我只是不抑制不损伤它们的果实罢了,并没有让它们早结果实的 秘诀。”

别人又说:“我们也差不多就是这样做的呀?而且更精心呢!”驼子笑笑说:“你们种树时 树 根还拳曲着而土却要换成新的,培土时不是多就是少,即使有人能够不那样做,却又过于爱 惜,过于担心,早晨看看,傍晚摸摸,刚刚离开又马上回来照顾,更严重的还是用指甲抓破 树皮来检查它们的死活,摇动根株来观察栽种得是松动还是结实,这样就背离了树木的生 长习性,虽然表面看来是爱护它们,实际却是在损害它们;表面看来是担心它们,实际上却 是仇视它们,因而也就不能与我比。”

这个故事就是唐代柳宗元写的《郭橐驼种树》。这个故事就是要告诉我们做人要有平常心。 保持平常心就是对人对事不要强求,不要过于追求完美,而是要顺其自然。顺其自然就是要 眠即眠,要坐就坐,热时取凉,寒时向火,以清爽、宁静、洁净的心态来对待生活。特别是 遇到十之有八九的不如意的事情时,更要顺其自然,不 要耿耿于怀、不要喋喋不休,这可是深厚的人生修养。比如范中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李嘉诚的“好景时,决不过分乐观,不好景时,也不过分悲观”,这都是顺其自然的真 实写照。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三伏天,寺院里的草地枯黄了一大片,很难看。小和尚看不过去,就对师傅说:“师傅,快 撒点种子吧!”师傅曰:“不着急,随时。”

种子到手了,师傅对小和尚说:“去种吧。”不料,一阵风起,吹走了不少。小和尚着急地 对 师傅说:“师傅,好多种子都被吹飞了。”师傅说:“没关系,吹走的净是空的,撒下去也 发不了芽,随性。”

刚撒完种子,又飞来几只小鸟,在土里一阵刨食。小和尚急着对小鸟连轰带赶,然后向师 傅报告说:“糟了,种子都被鸟吃了。”师傅说:“急什么,种子多着呢,吃不完,随遇。 ”

半夜,一阵狂风暴雨。小和尚来到师傅房间带着哭腔对师傅说:“这下全完了,种子都被雨 水冲走了。”师傅回答说:“冲就冲吧,冲到哪儿都是发芽,随缘。”

几天过去了,昔日光秃秃的地上长出了许多新绿,连没有播种到的地方也有小苗探出了头。 小和尚高兴地说:“师傅,快来看呐,都长出来了。”师傅却依然平静如昔地说:“应该是 这样吧,随喜。”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万物都是自然而然的,事物的运动发展也是自然而然的,遇到 一些麻烦事时,没有必要去怨天尤人,顺其自然就可以了。

庄子曾对他的弟子们说:“如果能顺着时令的变化而时进时退,顺任自然,主宰万物而不为 外物役使。这样怎么会有祸患呢?这是神农和黄帝的处世之道呀!有聚合就有分离,有成功 必 有毁败,贤能会被谋算,而无能也会被欺侮。怎可偏执一端呢?你们记住,处世一定要顺应 自然。”这段话揭示了老庄思想的主旨--以我转物,顺应自然。

着名画家张大千先生是个大胡子,浓密的胡须铺垂近腹。据说有一人见此,顿生好奇,问道 : “张先生睡觉时,您的胡子是放在被子上面还是搁在里头的?”大千先生一愣:“这……我 也不清楚。是啊,我怎么没在意这个呢?这样吧,明天再告诉你。”晚上就寝时,大千先生 将 胡子撂在被子外头,好像不太对头;收进被子里面,又觉不自然。折腾了半宿,都不妥当。 这一下他自己也犯愁了,以前这可不是什么问题呀,现在怎么成了件头痛的事呢?

大千先生的烦恼源于他将过去习以为常的习惯一下子变得不自然了。

老子的《道德经》虽有5000多字,其实通篇也就四个字--顺其自然!顺其自然是一种做人 的境界,就是对金钱、名利、地位、美色这些东西拿得起、放得下。顺其自然不是与世无争 ,也不是逆来顺受,而是对于成功与失败、得到与失去报以得之淡然、失之坦然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