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又笑了:“如果大家都像你这样想,人类早就死光了!”年轻人不解地问:“你的遭遇如此悲惨,为什么还那么开心呢?”“因为还有比我更悲惨的人,因为我还活着。”年轻人听了老人最后一句话,恍然大悟,打消了轻生的念头。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一定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千万别去干寻短见的蠢事。既然连死都不怕,还怕活着吗?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也许你正经历着不幸,正处于无比的痛苦之中,但你在不幸之中还是万幸的,因为你还活着。对,活着就有希望,活着一切皆有可能。
英国作家威廉在成名之前,曾经窘迫得连一双袜子都买不起,甚至因为没有钱买食物,只好去山上采摘野果充饥。他的妻子终于不堪忍受寂寞和凄苦离开了他。
真是祸不单行。这时的威廉还收到一封出版社的来信,他还以为是出版社要出版他的小说了呢。结果拆开一看,既不是出版通知,也不是退稿信,而是一封道歉信。信上说,出版社不小心把他的小说原稿弄丢了,特此致歉。威廉看到这几乎要疯了,因为他根本没有留底稿,为了尽快出版,他一写完就把原稿寄出去了。那一刻,他瘫软在地,觉得整个世界都完了,命运对他太残酷了。
后来朋友劝他放弃写作,并为他找了一份工作。但威廉拒绝了,他说:“只要我还活着,我就有机会!”威廉借了朋友一笔钱,又开始了艰苦的创作。终于有一天,曾经道歉的那个出版社来信告诉他,他的小说找到了,并愿意以50000美金的价格买下它的版权,还承诺,以后威廉的任何一部作品他们都愿意出版,威廉因此红遍了英伦三岛。
在人生的长河中,顺心只是一二三,不如意常七八九,但只要活着,就是万幸的。万里长城今犹在,何曾见过秦始皇,人一旦死去,所有的一切都会烟消云散。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能保持一颗宠辱不惊的平常心,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工作、去生活,人生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德国的尤利乌斯先生是一位很不错的画家,不过却很少有人来买他的画,这使他想起来有点伤感。有一天,他的朋友劝他说:“玩玩足球彩票吧!只花两个马克就可以赢很多钱!”没想到尤利乌斯花了两马克买来的一张彩票真的赢钱了,足足赚了50万马克。
有钱之后,尤利乌斯买了一栋别墅并作了一番装修。他很有品味,买了阿富汗地毯、维也纳柜橱、佛罗伦斯小桌、迈森瓷器,以及古老的威尼斯吊灯来装饰这栋别墅。装修完毕之后,他很满足地坐下来,点燃一支香烟静静地享受着新居的美妙。忽然,他想到应该去看看朋友了,就把烟往地上一扔,马上出门了。燃烧着的香烟躺在地上,点燃了华丽的阿富汗地毯… …一个小时以后,别墅变成了火的海洋,直到完全消失在灰烬中。
朋友们很快知道了这个消息,纷纷跑来安慰尤利乌斯。“尤利乌斯,真是不幸啊!你现在什么都没有了。”尤利乌斯却笑着回答说:“什么呀?我不还活着吗?损失的不过是两马克而已。”
活着,意味着生命还在继续,这本身就是快乐与幸福的!既然我们都还活着,那还有什么好抱怨的呢?
忍让不是窝囊
将军额上可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古往今来,那些最终成就大事的帝王将相,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过忍让的经历。
唐朝的娄师德为人深沉,气度宏阔,有极强的忍耐力。他的弟弟做州守被罢官免职后非常恼火,娄师德就劝他弟弟说:“你要学会忍让,不要因自己被罢官就大发雷霆。”他弟弟说:“别人把唾沫吐到我脸上,我自己擦干总算行了吧。”娄师德说:“不可以。你自己把别人吐到你脸上的唾沫擦干了,会让吐你的人更加气愤,你要让他自己干了。”娄师德就是靠这种忍让,得到了武则天的欣赏,官居宰相之位。
能包容一切、忍耐一切,必能改变一切、克服一切。当环境所迫或者与人发生矛盾和冲突时,有理智的人总会保持清醒的头脑,克制自己,忍让忍让再忍让,一直忍到苦尽甘来的时候。
诸葛亮对孟获一忍再忍,七擒七纵,终于以自己的忍让征服了人心,保住了蜀国大后方的安宁与和平。但在六出祁山时,诸葛亮却遇到了一个更能忍的司马懿。当时,司马懿深知自己的韬略不如诸葛亮,就采取拖延战术,不出兵与诸葛亮决战。无奈之下,诸葛亮派人向司马懿送去一套女人服装,并递信说:“如果你的羞耻之心还没有泯灭,还有点男子气概,便立即批回,定期作战。”司马懿的左右看后,非常气愤,纷纷请战,但司马懿却坚守不战。不久,诸葛亮因积劳成疾而死,司马懿不费一兵一将,不战而胜。
古人说,必须能忍受别人不能忍受的触犯和忤逆,才能成就别人难及的事业功名。对于做大事者来说,忍让是成就事业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能在各种困境中忍受屈辱是一种能力,而能在忍受屈辱中负重拼搏更是一种本领。
越王勾践在战败后,为了实现雪耻的宏图大志,忍气吞声地给吴王喂马,当低三下四的马夫。为了博得吴王的信任,勾践甚至多次尝吴王的粪便,因此被吴王放回越国。回国后,勾践卧薪尝胆,重整旗鼓,最终一举灭吴,杀死夫差,实现了复国雪耻的抱负。
有人认定,忍受委屈就是窝囊,承担屈辱就是没有骨气,这是不对的。苏轼就批评了这种观点: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准确地说,忍让不仅是人在困难时的必然选择,也是走出困境的一种智慧,更能彰显一个人的美德。人都会遇到许多不愉快、难堪的事情,因此会感到很气愤、很窝火,但恰恰此时此刻的所作所为,最能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和风度。
廉颇和蔺相如同是战国时的赵国大臣,由于蔺相如几次为赵国立了功,赵王便封他做上卿,位置处于廉颇之上。廉颇因此很不服气,扬言说:“我见到蔺相如,一定要羞辱他。”而蔺相如听到这话后,就一直刻意回避他。在街上遇见他的车子,也都躲避,甚至假装生病不上朝以免与廉颇同列。蔺相如手下的人很不理解。蔺相如解释说:“我连秦王也不怕,我会怕廉将军吗?秦国之所以忌惮我们赵国,就是因武有廉将军,而文有我啊。如果我们之间起了争斗,秦国就会乘虚而入。我之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赵国的利益。”廉颇听说了这件事以后,十分羞愧,就主动到蔺相如府上请罪。蔺相如的忍让使得赵国出现了将相和睦的大好局面。
人在屋檐下,岂能不低头?为人处世,谁不吃点亏,谁不受点气,所以忍让一下并不是丢脸的事情。但是,忍让是有限度的,忍让是要有原则的。对于涉及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我们应该奋起反击。因为无原则地忍让,就是在纵容坏人或者坏习惯,这样会让好人受气坏人当道,如此的忍让还有什么意义呢?所以,忍让也应掌握好原则,把握好尺度。忍无可忍之时,就无需再忍!
1951年,印度军队越过传统习惯线向北推进,侵占了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以南大片中国领土。此后又推行“前进政策”,不断蚕食中国领土,并制造了多起流血事件。我国政府对此再三警告,但印度在前苏联和美国的双重支持下,认为中国人不敢动手。他们也不想想,在涉及国家尊严的问题上,谁会选择忍气吞声呢?面对不断升级的边境冲突,中国政府忍无可忍,于1962年10月20日发起反击。战事只进行了十多天,解放军在东、中、西三条战线上风扫残云,气吞江河。先锋部队距离印度首都只有300多公里。新德里一片惊慌,市民们争相出逃。战争使整个印度民族陷入了恐慌和心理崩溃,以解放军的大获全胜而结束。从此中印边界稳定下来。
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一些无奈:亲人、朋友、同事的误解、错怪甚至是欺凌,面对这些人民内部矛盾,最好的办法就是忍耐。因为所谓的平常心,其实就是一颗理解、宽容的心,意味着善解人意、通情达理。老话说的将心比心,现在提倡的换位思考,就是说要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遇事多为别人着想,善于体谅他人的难处,理解对方那些一时冲动的言行,这样自然就能平和地看待问题,也不会觉得自己受了多大的委屈,有了这种大度的胸襟与气度,自然就能忍耐了。
墙上草生于寸土之上,瓦砾之间,势单力薄的它们为什么还能生存?那是因为它们能逆来顺受,也就是随风摇摆。我们很多人的生存环境与墙上草差不多,没有背景,没有资源,完全是靠自己在打拼未来。所以遇到不如意的事,要忍耐忍耐再忍耐,如果为一些小事情而针锋相对、以牙还牙,结果很可能是两败俱伤。如此一来,哪来的机会实现至今的远大的志向与宏图大业呢?
宋代苏洵说:“一忍可以制百辱,一静可以制百动。”这就是忍让的巨大作用。如果我们对待非原则性的问题,能忍则忍,能让则让,肯定会让我们的心态更平和,生活更美好。
失去诚信就会失去一切
有一个年轻人背着几个背包赶路,那几个背包分别是“诚信”、“金钱”、“才华”、“英俊”等。年轻人的目的地是快乐岛,传说这个小岛美丽得像天堂。在即将摆渡去小岛的时候,船家说:“我船小,而你的背包太多,恐难以渡过,你必须甩掉一个。”年轻人想来想去,觉得只有“诚信”最不值钱,于是甩掉了“诚信”的背包,顺利地来到了快乐岛。
快乐岛果然让人心情愉快。一上岛,年轻人就看见一女孩,美丽得让人心动,他走到女孩面前,问她是否愿意和自己交个朋友,并展示了自己“金钱”、“英俊”“才华”这几个背包。但女孩问他:“你有‘诚信"吗?”看见年轻人尴尬的表情,女孩摇了摇头,说道:“虽然你很英俊,也有才华和学识,但如果没有诚信的话,就会成为一个不可靠的人。”女孩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年轻人走了一会,心想还是先买一幢房子定居下来。于是他走进了一家房产公司,底气十足地打开“金钱”的背囊。接待他的工作人员却说:“对不起,您的纸币在我们岛上无法流通,但您如果有‘诚信"的话,我们可以先把房子借给您。”然而“诚信”早被年轻人丢进了海底。于是他又去了银行,想兑换岛上的纸币。
“您的纸币我们没有见过。”银行的服务人员笑眯眯地说,“请问您是否有‘诚信’?如果有的话,我们可以借钱给您。”年轻人无奈地摇摇头。走出了银行,年轻人想还是先找一个工作再说,就来到了一家正在招聘人才的大公司。
面试时,年轻人自信地在主考官面前出示了“文凭”、“才华”、“机灵”这几个鼓鼓的背囊,主考官也非常满意这些。“那么,请问你有没有‘诚信’呢?”最后,主考官问了这样一个问题。“这很重要吗?”年轻人不解地问。“当然。”主考官认真地说,“在快乐岛上,诚信是最宝贵的财富。”无奈之下年轻人只好离开了这家公司。
接二连三地碰壁,让年轻人自信心全无,只好打道回府。摆渡时,他又遇到了送他来的那位船家。年轻人苦恼地说:“这个快乐岛上,干什么都要‘诚信",我没法待下去了。”船家拍了拍他的肩膀,意味深长地说:“年轻人,其实不管在哪里,‘诚信’都是必不可少的通行证。这个岛上,人人都有诚信,所以他们才活得快乐,这也是‘快乐岛’这个名字的由来。为什么你当初不听我的劝告,抛弃了诚信这个最宝贵的东西呢?”
年轻人沉默了。最后,他信誓旦旦地说:“我一定要将‘诚信’找回来!”
这是一个小学生都能看懂的寓言,故事虽然简单、直白,但阐述的是“失去诚信就会失去一切”的这个道理,是能警示任何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