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纳兰全词
5296600000004

第4章 蓝卷 不是人间富贵花(3)

②王漏;古代用以计时的漏壶,此为美称。

③寒花:散发着清寒香味的花,多指梅花和菊花。玉箫:为人名。传说唐韦皋未仕时,寓江夏姜使君门馆,与侍婢玉箫有情,约为夫妇。韦归省,愆期不至,箫绝食而卒。后玉箫转世,终为韦侍妾。事见唐范摅《云溪友议》巷三,多借指姬妄。后世用于作为情人订盟之典。也称作玉箫侣约。

④修竹:长长的竹子。

⑤双鱼:代指书信。谢桥:指情人的住所。

【典评】

这首《采桑子》的开篇即写无聊。写完信后,仍然无聊,尽管词里没有诉及信中内容,而信是为谁而写,只从“依旧无聊”这四字就可以猜测一二。这首纳兰词看起来是自说白话,说些不着边际的话,可却营造出了引人入胜的气氛,让读者不自觉地沉沦其中。

“漏”一直都是诗词中落寞、寂寥、时间久长的意象,此处也如此。用“玉漏”来抒发漫漫长夜、难忍寂寞的无可奈何之情,纳兰想要通过这首词去表达自己无法与心上人相伴厮守的愁思。接着一句“梦里寒花隔玉箫”中,此处的“玉箫”一词代指心中想念着的情人,那么“寒花”又是什么?在寒冷季节才开放的花,多指梅花和菊花。那么纳兰是指什么呢?也许纳兰的“寒花”只不过是借用“寒”字去表达心中的凄冷吧?下片不再抒情,转而写景。“几竿修竹三更雨,叶叶萧萧”,雨后的夜景好像纳兰的心情,无奈里夹杂着几分茫然,几分萧肃。以“分付秋潮,莫误双鱼到谢桥”作结,与开篇的“拨灯书尽红笺也”首尾呼应,是一种情绪的渲泄。

“分付秋潮”里的“秋潮”表示有信。这个意象经常出现在诗词里,比如唐诗名句“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这里的“秋潮”也是这样的意境,这句“分付秋潮,莫误双鱼到谢桥”的意思是说信就要寄出去了。要把信托付给秋潮,对收信的人传达自己的心意。

全词都是词人的典故和比喻,基本上没有出现真实的场景,可读罢全词,毫不造作,浑然天成。寥寥几十字就可以将词人的心事刻画得如此到位,可谓一首相思佳作。

采桑子

凉生露气湘弦润①,暗滴花梢。帘影谁摇,燕蹴风丝上柳条。

舞鵾镜匣开频掩,檀粉慵调②。朝泪如潮,昨夜香衾③觉梦遥。

【注解】

①湘弦:湘瑟,湘妃弹奏的瑟,也代指瑟。瑟,一种弦乐器。

②檀粉:古时女子化妆所用的香粉。

③衾:被子,泛指寝具。

【典评】

这首小词写的是女子的闺中形态,可以理解为是纳兰写与心上人的情书。

夜色将至,冰凉的露珠浸湿了琴瑟,悄声滴落在花枝间。怎么帘外的疏影摇动不已,是小燕子乘微风掠上了枝头。对镜梳妆,不由地自怨自艾,镜匣打开又合上。不想梳妆,也懒得调那香粉。早晨醒来,回想昨晚美梦已去,不由地泪流满面。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情再深,也只是回忆。李商隐的诗句把失爱之痛刻画得入木三分。而在这首纳兰词里,风格更加生动鲜明,迷离的暧昧更令人心生悸动。

纳兰的怅然若失与李商隐比起来,多了几分现实的伤痛。“凉生露气湘弦润,暗滴花梢。”纳兰词有个特点就是直接铺陈,“凉”、“露气”、“花梢”,这些意象将女儿家的细腻心思展露无疑,生动而贴切。

词的篇幅较为简短,因此有许多想象的叙述。纳兰在这方面造诣颇深,怀春女子细腻地发现那露水垂落于花蕊上,然后又看到重重帘影,风儿轻拂柳枝,小燕子独自嬉戏着。

下片承接上片,“舞鹃镜匣开频掩,檀粉慵调”。反正无意相思,索性好好对镜梳妆一番,也算应衬起这美好的春光。可是几番打梳妆盒后,都没有心思去调配脂粉。

“朝泪如潮,昨夜香衾觉梦遥。”以现实开篇,又以现实收尾,读罢令人怅然若失,可词人每时每刻都在提醒着,这并不是梦,而是冰冷的现实。

采桑子

谢家庭院残更立①,燕宿雕粱。月度银墙②,不辨花丛那辨香。

此情已自成追忆,零落鸳鸯。雨歇微凉,十一年前梦一场。

【注解】

①谢家庭院:指南朝宋谢灵运家,在会稽始宁县有依山傍水的庄园,后代用于代指贵族家园,也指女子闺房。晋谢奕之女谢道蕴及唐李德裕之妄谢秋娘等都负有盛名,所以后人大多用“谢家”代指闺中女子。残更:古时把一夜分作五更,第五更时称残更。

②银墙:月色下泛着银白色的墙壁。

【典评】

开篇提及的谢家庭院,后世常用于代指贵族家园,亦指女子闺房。因此这首词是纳兰在怀念某段感情。

开篇一句“谢家庭院残更立,燕宿雕梁”,是纳兰惯常使用的意象。这首词在遣词造句上,十分华丽动人,颇为浓郁。燕子在华丽的雕梁上栖息着,寥寥十几个字,就形象地把思念者的孤苦寂寞刻画出来,并且还使人无法分辨,那立于月色的人儿,究竟是为情所困的纳兰,还是黯然神伤的自己。王维的诗词被评价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这首纳兰词更把诗画艺术发挥到了极致,对情境的刻画达到了入木三分的境界。

接着一句“月度银墙,不辨花丛那辨香”,则是纳兰化用元稹的《杂忆》,尽管只改动了一个字,可全词仍然相得益彰。原诗是这样的:

寒轻夜浅绕回廊,不辨花丛暗辨香。

忆得双文胧月下,小楼前后捉迷藏。

上片先是写景色,后又引用前人怀念的旧文。到了下片,第一句便是“此情已自成追忆”化自李商隐冒名句“此情可待成追忆”,而后接着—句“零落鸳鸯”,则是引出了最后的结局“雨歇积凉,十一年前梦一场”,纳兰心中明白,这份感情只可追忆,无法挽回,因此这一句不但道出了心中的悲伤,也说尽了世事的无常变幻。

这首《采桑子》作为爱情,有着清冷的意境:残更冷夜时分,伫立在庭院中,看着燕子在画梁上双宿双飞。月光照在了白色的墙壁上,清辉下无法分辨那园里的鲜花。眼前的一切都将化作回忆,从此以后你我天各一方,劳燕分飞。这个雨夜透着几丝凉意,而我们之间的恋情就像一场多年前的梦,不忍回首。

采桑子 居庸关

巂周声里严关峙①,匹马登登②,乱踏黄尘。听报邮签第几程③。

行人莫话前朝事,风雨诸陵。寂寞鱼灯④,天寿山头冷月横⑤。

【注解】

①巂周:古时燕的别名,亦称子规鸟。严关:险要的关口。

②登登:象声词,同蹬蹬,指马蹄声。

③邮签:古人的驿馆夜间报时的更筹。

④鱼灯:鱼形的灯。

⑤天寿山:现位于北京昌平东北部。黄土深厚,原名黄土山,明建十三陵后改名天寿山。古为军事要地。

【典评】

康熙二十一年间,纳兰被康熙大帝派赴西域“觇唆龙诸羌”,主要是为了解决西北的问题做准备。而本文《采桑子》便是作于这次离京路途上。纳兰当年就是从此路过,于戎马倥偬的间隙赋得这曲《采桑子》。

词上阕主要写景。本来杜鹃啼血这就是凄美已极的传说,再加上驿馆夜间报时的更筹声,更使人心惊。不仅是险要的关门相峙着,沉峻一如千年之前,只是这次来的是纳兰一行人。马蹄声碎、杜鹃声惨、军行报时的更筹声相互参杂,在纷纷弥漫的黄尘中若隐若现,就是一幅铺满尘埃的居庸关历史的画卷。纳兰也许是从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看到了自己的生前身后都也是风雨。纳兰的一颗心是多么的敏感,这样的思量和寂寞也是自然的。“寂寞鱼灯,天寿山头冷月横”,紧接上句,看来纳兰是一意将这冷意抒发到底了。“鱼灯”是古时帝王陵寝之灯。此时写来实在是一凄惨阴森得紧的意象。

据说纳兰死后数日,当时他侦查、安抚的诸部落都来归顺朝廷,就是前面所言“乌孙入质”,可是时候已晚,只让人觉得世事多变,如此滑稽!这究竟到底是老天对纳兰的最后惋惜,还是无情调侃?皇上的嘉赏、好友的赞誉都已经是身后旧事了,事到如今,试问独对一坟孤冢,还有何用?

采桑子

明月多情应笑我,笑我如今。孤负春心①,独自闲行独自吟。

近来怕说当时事,结遍兰襟②。月浅③灯深,梦里云归何处寻?

【注解】

①春心:由春景而引起的兴致或者情怀。

②兰襟:芬芳的衣襟,用来比喻知己好友。《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襟,连襟,彼此心连心。

③月浅:月色惨淡。

【典评】

纳兰在词里感叹:假如明月有感情,肯定会笑我,笑我直到如今都未结春心,一个人在这春色里沉思徘徊。近来非常害怕说起往事,那时高朋满座,相互间惺惺相惜。现在月夜幽凉,只好在梦中寻找过去的美好时光。他想让不美好的赶紧过去,从前的朋友还可以惺惺相惜,就像这首词的结尾—样:“梦里云归何处寻?”好像这一切都是梦,无处寻觅,是否真的只有在那云归深处,才可以寻回美好的从前。

纳兰曾经在一方闲章中刻下了“白伤多情”四字,可见他也会自己的多情而烦恼着,在他看来,就连那天上的明月都在笑话他的多情,笑话他在那么美妙的春光下,却不解风情,自寻悲苦。

这首《采桑子》感情细腻,上片写纳兰黯然沉重的心情,同时也烘托出了他怅然若失的情绪。从“辜负”、“闲行”、“独自”这些词语的运用看来,就能感受到他内心的寂寥与孤独,谁会懂他的心?

行至下片,他解释自己为何沉郁,害怕追忆从前,因为往事不堪回首。不管这首词是纳兰为谁而写,都是他发自肺腑的感叹,细腻真挚。

采桑子

谁翻乐府凄凉曲①?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萦怀抱②,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③。

【注解】

①翻:在众人面前唱或者吹奏。

②怀抱:胸怀。

③谢桥:谢娘桥,古时将至爱的女子(或者妓女)称为“谢娘”,将其居住的地方称作“谢桥”。

【典评】

纳兰借着这首爱情词深深地抒发了自己对情人的相思之情:何人在唱那悲凄哀婉的乐歌,在这寂寞的雨夜中,耳中尽是风雨声,看着一点点灯花渐渐燃尽,令人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在这寂静无声的夜里,说不清有什么事情压在心中,使人无论醒着还是睡着都无聊透顶,梦里追寻的快乐也一点点破灭了。

纳兰的词有个明显特征,尽管刚读时平平淡淡,可仔细回想时,心中却是五味杂阵。正像梁启超评价的那样,纳兰所作的词“眼界大而感慨深”。确实是这样,纳兰将一个个汉字谱写成了最美妙的乐章,可见他深谙词之大义。

“谁翻乐府凄凉曲?”这也是纳兰词比较有名的一句,读来平白无奇,可却暗自蕴含着汹涌四起的哀愁。何人在唱那些凄艳动听的歌,萧索悲切,竟然将“风也萧萧,雨也萧萧”也沾染了。辗转反侧,终夜无眠,“瘦尽灯花又一宵”了。古人的蜡烛通常是用羊油制成的,当烛芯燃烧时,就会发出细微的爆炸声,如同烟火的噼咧声。

因此,纳兰在此用“灯花”烧尽来描写时间的消逝,使整首词都笼罩在了美丽而凄切的意境中。每个人的相思也不尽相同,而纳兰的相思好比这燃烧着的灯芯,将深深的相思烧成了死灰。

上片描写了思念的悲伤,下片就转到了此时此刻无奈的境况。“不知何事萦怀抱”,太深沉的思念令人无法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内心的思绪,纷乱复杂,却不知道到底哪一缕愁才令自己终夜无眠。在这寂寞无眠的夜里,思乡之情和对亡妻的相思之情令纳兰“醒也无聊,醉也无聊”。

至此这首词已经接近尾声了。不过让读者不太明白的是,是哪位女子令纳兰如此悲苦的深深挂念着?纳兰的最后一句“梦也何曾到谢桥”,也许是为了给读者一个明了的解释,或者也是他内心中最深的无奈。

收尾之笔好像有意透露了这位无名女子的踪影。“谢桥”指的就是谢娘桥,古人称自己心仪的女子为“谢娘”,而佳人的住处就用“谢桥”代指,这也是由旷世才女谢娘而衍生出的美妙词语。

东风齐 著力

电急流光①,天生薄命,有泪如潮。勉为欢谑②,到底总无聊。欲谱频年离限,言已尽,恨未曾消。凭谁把,一天愁绪,按出琼萧③。

往事水迢迢,窗前月、几番空照魂销。旧欢新梦,雁齿小红桥④。最是烧灯时候,宜春髻、酒暖蒲萄⑤。凄凉煞,五枝青玉⑥,风雨飘飘。

【注解】

①电急流光:形容时间过得好像电光水流般飞快。

②欢谑:欢乐戏谑。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谐隐》:“怨怒之情不一,欢谑之言无方。

③琼箫:玉箫。

④雁齿:常用于比喻桥的台阶。

⑤蒲萄:葡萄酒。

⑥五枝青玉:指灯。《西京杂记》谓,咸阳宫有青玉玉枝灯,高七尺五寸,作蟠螭以口衔灯,灯燃,鳞甲皆动。

【典评】

这首词抒发了词人痛彻心扉的感伤与悲苦:时光荏苒,人生苦短,而且天生福薄,纳兰想到这里便不由潸然泪下。就算强颜欢笑又能如何?他想要把心里的苦闷都写下,可是说尽了一切语言,还是无法消解半分愁思。

“泪”是这首词的关键。尽管后文写的都和泪无关,可词中的字里行间都溢满了眼泪。“勉为欢谑,到底总无聊。”悲伤时,欢乐就变得毫无意义了,强颜欢笑的背后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悲痛呢?

“欲谱频年离恨,言己尽、恨未曾消。”纳兰描写自己的悲伤,沉默着,什么都不说,就让两行清泪带走所有的怨怼与仇恨罢。

纳兰在上片的最后写道:“凭谁把、一天愁绪,按出琼箫。”一捧无法诉说的悲愁,只好借吹箫而排解。转至下片,纳兰更把这种痛入骨髓的愁情刻画得如泣如诉,让它们与孤独一起随风飘散。

“往事水迢迢。窗前月,几番空照魂销。”,此处声情愁苦,音韵细腻饱满,好像满腔的感慨突然爆发,读罢后让人感到一种无法承受的悲痛。

“最是烧灯时候,宜春髻、酒暖蒲萄。凄凉煞、五枝青玉,风雨飘飘。”末尾两句,情景交融,抒发了无限的哀愁。这首词以声传情,声情并茂。通篇委婉通畅,环环紧扣,跌宕起伏而不失静谧,是难得的佳作。

满江红 茅屋新成却赋①

问我何心?却构此、三楹茅屋②。可学得、海鸥无事,闲飞闲宿。百感都随流水去,一身还被浮名束。误东风迟日杏花天③,红牙曲④。

尘土梦,蕉中鹿⑤。翻覆手⑥,看棋局。且耽闲殢酒⑦,消他薄福。雪后谁遮檐角翠,雨余好种墙阴绿。有些些欲说向寒宵⑧,西窗烛。

【注解】

①却赋:再赋。却,“再”。

②三楹茅屋:泛指几间茅屋。楹,房屋一间为一楹。

③杏花天:杏花绽放的时候,指春天。

④红牙:乐器名,檀木制的拍板,用于调整乐曲的节拍。

⑤蕉中鹿:《列子·周穆王》:“郑人有薪于野者,遇骇鹿,御而击之,毙之。恐人见之也,邃而藏诸隍中,覆之以蕉,不胜其喜。俄而遗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焉。”后以此典而成“蕉中鹿”,形容世间事物真伪难辨,得失无常等。蕉,通“樵”。

⑥翻覆手:《史记·郦生陆贾列传》:“陆生因进说他曰:‘……汉诚闻之,掘烧王先人冢,夷灭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则越杀王降汉,如反覆手耳。”杜甫诗《贫交行》:“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后世将这个典故作“翻覆手”、“翻云覆雨”等,意思是反复无常、或者惯使权术手段

⑦殢酒:纵酒。宋刘过《贺新郎》词:“人道愁来须蹄酒,无奈愁深酒浅。”

⑧有些些:有一点、些许。寒宵:寒夜。

【典评】

历朝文人都向往着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适自在,也前人与陶渊明性情相合,不为五斗米折腰,终年过着“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悠然生活。尽管纳兰人在仕途,却不求功名,想要仿效陶渊明等贤人,他有诗云:“吾本落拓人,无为自拘束。倜傥寄天地,樊笼非所欲。”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顾贞观南归整整三年有余,纳兰为了招顾贞观回到京都,专门建造了几间茅屋,写下了这首词用以迎接顾贞观。

这首词的上片侧重于叙志。问我为何要建这几间茅屋,是不是想要如同海鸥那般轻松自在,没有忧愁?把心里的感叹都付诸东流,抛去这世间的一切束缚,欣赏那无限春光。

下片点出了要摆脱“浮名束”的原因。是因为这世间变幻无常,使人无可奈何,还不如和好友把酒言欢,促膝长谈,享受清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