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人八堂课
5296800000020

第20章 制度课——有规矩才成方圆(1)

管理的基本作用在于维持秩序,一个企业若想正常运转,不仅需要管理者的细心掌舵,更要有一套个性化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作为基本保障。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一套合适的制度,再好的管理者也会手忙脚乱。制度可以使重复的流程简单化,节省资源和成本。让所有人都了解制度,是每个管理者都应该做到的。

一、制度不是大路货,必须量身定做

关于如何经营企业,如何管理企业中的人,以及成功的企业最需要什么样的素质的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比如有人强调要有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有人看重充足的资金和高素质的人才,还有人倚仗良好的市场大环境和国家政策的倾斜等等。这些各有侧重的看法无疑都是正确的,也是企业发展所不可或缺的。但都只是些硬件方面的要求。而对于软件方面呢?制度、文化的因素可是不容忽视的。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一个组织想要生存并且流畅地运转下去,都必须有一套切实可行的制度作为保障,企业更是如此。一套好的制度,甚至要比多用几个管理人员还顶用。

千万不要小瞧制度的作用。18世纪末,英国人来到澳洲,随即宣布澳洲为它的领地。但是怎么开发这个辽阔的大陆呢?当时几乎没有哪个英国人愿意到荒凉的澳洲去,英国政府想了一个绝妙的办法:把犯人统统发配到澳洲去。一些私人船主承包了运送犯人的工作。最初,政府以上船的人数支付船主费用,船主为了牟取暴利,尽可能多装人,却把生活标准降到最低,所以犯人的死亡率很高。英国政府因此遭受了巨大的经济和人力资源损失。

为了挽回这些损失,英国政府想了很多办法,问题却始终没有得到解决,直到后来一位议员把矛头指向制度层面。这位议员认为:这种现象之所以屡禁不止,是因为制度本身存在着缺陷。私人船主不计代价地多装人,正是因为政府付给船主的报酬是以上船人数来计算的,他们要考虑的只是怎么想办法扩大船的容量。假如换一种方式,政府以到澳洲上岸的人数来计算报酬的话,他们自然会开始变换脑筋,转而考虑怎么样让上船的人尽可能多的活着到澳洲。

政府采纳了他的建议——不论你在英国上船装多少人,到达澳洲上岸后再清点人数支付报酬。一段时间以后,英国政府又做了一个调查,发现犯人的死亡率大大降低了,有些运送几百人的船经过几个月的航行竟然没有一个人死亡。犯人还是同样的犯人,船主还是那些船主,制度的改变解决了所有的问题,所以说,管理下属离不开制度,好的制度也胜过一切说教。

制度的作用在于限定人的行为,明确地告诉人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怎么做效果好怎么做效果不好,而这些不应当成为管理者每天为之费心的事情,在这方面,管理者唯一应该费心的,就是如何让制度适合企业。

世界上没有万能制度,任何一个企业都有它独特的地方,相应的,要让制度在企业里发挥最大作用,制度本身必须也是带有企业特色的。很多管理者因为不想浪费精力而选择照搬同行业其他公司的制度,反正产品一样,市场一样,制度一样应该不会出现什么大错吧。

如果哪个管理者有这样的想法,把制度看成大路货,认为有一套摆设在那就可以,可就大错特错了。

一位年轻有为的炮兵军官上任伊始,到下属部队参观炮团演习,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一个班的士兵把大炮安装好,每个人各就各位,但其中有一个人站在旁边一动不动,直到整个演练结束,这个人也没有做任何事。军官感到奇怪:“这个人是干什么的?为什么他没做任何动作?”班长回答说:“原来在作训教材里就是讲这样编队的,一个炮班完整编制是十一个人,其中一个人站在这个地方。我们也不知道为什么。”

军官回去查阅资料后,才知道这一个人站在那里究竟是做什么的:原来,早期的大炮是用马拉的,在战场上,大炮一响,拉车的马很容易因受惊而失控,这时必须有一个士兵站在炮筒下,他的任务是拉住马的缰绳,防止由于马的动作导致炮口方向改变,减少再次瞄准的时间。到了现代战争,大炮实现了机械化运输,不再用马拉,而那个士兵却没有被减掉,仍旧站在那里,成了一个不拉马的士兵。这位军官的发现使他受到了国防部的表彰。

不拉马的士兵是怎么出现的?当然是制度的原因。无论制定什么样的制度,都必须满足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必须为企业量身定做,事前详细了解实际形态,整理分析各类问题,保证制度的每一句话都对应着实事。企业的情况各不相同,若制定了冠冕堂皇的条文,却与现实情形背道而驰,则无异于一纸空文;另外,千万不要以为制度一旦制定就可以一劳永逸,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所以任何东西都有改革的余地。况且计划永远没有变化快,想让制度持久地发挥效用,就必须与时俱进,随时适应情况的变化。

当某一种不良现象在公司中出现,管理者首先要考虑的不是处罚员工,而是从制度层面找出事情发生的原因,修改制度,从根本上杜绝不良现象,这比在员工犯了错之后惩罚要有效得多。从这个角度上讲,一套好的企业管理制度,既是死的,又是活的。说它死,是因为制度一旦制定,员工就必须按照制度行事,有违者,罚;说它活,是由于规则本身又在不断发展不断改进,因为企业在变,社会环境在变。

一个能把管理做到位的人,首先就要善于为企业量身订做制度,至于灵活运用制度管理下属,那是有了适合的制度之后才要考虑的事情,没有适合的制度,制度管人又从何谈起呢?

二、制度的执行力是关键

管理者常常会头疼这样一个问题:制度很明确,也就那么显眼地挂在墙上,员工却偏偏视而不见。这种事情在大企业可能少见一点,但在中小企业,尤其是在那种有很多下属是与管理者同乡甚至沾亲带故的企业里,时有发生。

“潜规则”不是演艺圈的专利,职场同样存在。比如公司规定上班的时间是早上9点,可是准时到的人大概只有一两成,到9点10分左右,才到一半,全体到齐总是在9点20分。很明显,在这个公司已经有了一条“潜规则”——只要在9点20分以前上班就可以。

有一些公司,虽然9点员工基本来上班,但是一上班并不着手工作,而是泡一杯浓茶,浏览一番报纸,或者谈几条隔日新闻,然后再慢慢腾腾地开始工作。

还有的公司,管理者如果提出本月份的业务指标是十,大家私下就会嘀咕:“领导总是喜欢夸大一点的,我估计能做到七成就不错了。”

出现这种情况的公司未必没有制度,但是制度的有效性就很值得怀疑。管理管理,管是控制,理是治理,这表明管理的一个很重要作用就是规定限制,让下属不能肆意行事,要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怎么样才能做到这一点?管理者不但要建立合理的规范,而且要严格地限制下属,让他们在制度范围内行事。

这方面,不妨参考一下《红楼梦》中著名的“凤辣子”的做法。王熙凤的成功在于她的聪明才干。尤其是在协理宁国府的过程中,王熙凤的管理能力得到了充分的表现与施展。

在去宁国府之前,王熙凤先对宁国府进行了管理诊断,一针见血地指出,宁国府在管理上存在五大弊病:“头一件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第二件,事无专执,临期推诿;第三件,需用过费,滥支冒领;第四件,任无大小,苦乐不均;第五件,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管束,无脸者不能上进。”针对这些弊病,王熙凤在宁国府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整顿。

有制度才好管事,王熙凤第一个整顿动作就是制定新制度。王熙凤对来升媳妇道:“既托了我,我就说不得要讨你们嫌了。我可比不得你们奶奶好性儿,由着你们去。再不要说你们‘这府里原是这样’的话,如今可要依着我行,错我半点儿,管不得谁是有脸的,谁是没脸的,一例现清白处理。”

然后,王熙凤要求管理者带头遵守规则严格管理,她对来升媳妇说道:“来升家的每日揽总查看,或有偷懒的,赌钱吃酒的,打架拌嘴的,立刻来回我,你有徇情,经我查出,三四辈子的老脸就顾不成了。如今都有定规,以后那一行乱了,只和那一行说话。”

在这里,王熙凤实实在在地执行了一把现代管理中的“火炉原则”——她把制度变成了火炉,不管是谁碰上去都一样烫手,在制度面前“有脸”的人和“没脸”的人平等。这就在最大限度上保证了制度的有效性和权威性。

接下来就是具体的要求了。为克服“人口混杂、遗失东西;事无专管,临期推诿;任无大小,苦乐不均”等管理弊病,王熙凤开始根据工作需要来定岗定编,分工清楚,责任明确,尤其是把做事与管物结合起来,把工作责任和经济责任结合起来,误了事要罚,丢了东西要赔。经过王熙凤的筹划,宁国府的管理果然面貌一新:某人管某处,某人领某物,开得十分清楚。诸如荒乱,推托,偷闲,窃取,无头绪等弊端,次日一概都没有了。

要求全部安排完毕,王熙凤也没有忘了杀鸡儆猴,让下属实实在在地体会一把犯错的严重后果。

时间意识是王熙凤管理的一大特色。为了彻底扭转宁国府纪律涣散的颓风,王熙凤一到宁国府就明确提出时间管理的要求,她对宁国府的人说:“素日跟我的人,随身自有钟表,不论大小事,我是皆有一定的时辰。横竖你们上房里也有时辰钟。”因此当王熙凤第二天“卯正二刻”正式到宁国府点卯,“那宁国府中婆娘媳妇闻得到齐”,她们的生物钟仿佛一下就被王熙凤调整过来了,只有迎亲送客上的一人未到。即命传到,那人已张皇愧惧,百般求饶。王熙凤说道:“本来要饶你,只是我头一次宽了,下次人就难管,不如现开发的好。”登时放下脸来,喝命:“带出去,打二十板子!”一面又掷下宁国府对牌:“出去说与来升,革他一月银米!”这时人们才真正见识到了凤辣子的厉害。众人不敢偷闲,自此兢兢业业,执事保全。

当然,王熙凤的管理之道也不是一味的严厉,她一方面强调纪律,严格执法,同时也不忘让大家有个奔头,她鼓励大家说:“咱们大家辛苦这几日罢,事完了,你们家大爷自然赏你们。”

治大国若烹小鲜,管理公司也是一样,制度的制订要慎重对待。完全没有必要动辄把一些新要求上升到制度的高度,但是一旦形成制度,就必须让下属严格遵守。

让下属行事在制度范围内,还有几个要素必须考虑到:最基本的一条是制度本身要有可行性,必须既符合行业标准,又符合公司具体情况,保证只要员工努力就能做到,这叫有法可依;接下来就是制度的具体性,一件事怎么做,该谁去做,做到什么程度为止,犯了错误要承担什么责任,都必须明确规定,并且保证员工遵守,这叫有法必依;最后就是违法必究,用以保证制度的权威性。

当然,这里面的违法必究是有讲究的,必须兼顾下属和企业两方面。惩罚员工,不仅意味着员工要付出代价,企业同时也在担负着风险。尤其是员工犯了一个在公司有共性的错误时,管理者千万不能鲁莽地决定处罚措施。其他的员工很有可能推人及己,这样很容易造成整个公司的军心不稳。

三、管理者不能超越制度权威

管理的有效性来自制度,制度与规则能使管理有效,但必须得到管理者坚决执行的保障。而管理不能有效的主要原因,其实就在高层。管理者既是规则的制定者,也最有机会扮演规则破坏者的角色。事实上,几乎所有的规则都是被管理者首先破坏的。所以,制度的设计与遵守是促使管理有效的根本前提,是管理者本身不能破坏规则,古人说的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就是这个道理。

机构里的规章制度不能经常变动。人人都应该清楚,如他们努力工作,多少年后便可以达到职位。这样才好让大家遵守所制定的有关规定。

稍有一点违背原则,人们就会看得到,别以为可以瞒住大家。不可把重要的事当成儿戏。权力是管理者表现自己管理手段的体现,但它不代表一切。无数事实证明,过分保护和依赖权力就会存在私人欲望,就会产生滥用权力的现象,这是对权力价值的破坏。

管理者信赖墨守成规的现象在管人上体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以命令压制下属。

命令是让下属执行的措施,个别管理者往往习惯以权压人:“这是业务命令,你就按照我说的做,不然,我就把你开除。”像这种不顾下属立场,强制的命令方式,只会徒然增加下属反抗心理,只能收到相反的效果。

有些企业管理者,当下属不按己意行事时,往往不愿花点时间与下属商谈一下,而是马上搬出权力这张王牌,代以操纵下属。即使管理者不是用强硬的态度,但此时行为即明白表示,管理者不相信下属的能力。

第二,在思想上漠视下属。

每个下属都是有思想和自尊的,否则这个人就是没有个性。利用好下属的个性,使他在工作上做出成绩是高明之举。管理者千万不要盛气凌人,目空一切,应该尊重下属的意见,合理地发布命令。即使多不可靠、多么无能的下属,一旦把工作交付给他,就不可轻视他的能力。对其努力的行动应尽量给予帮助,要耐心地指导他们,给予他们意见和忠告。

第三,超权指挥。

要想管理有条不紊,就要做到有层次。现代管理有着明显的层次分别,公司中有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各层次都有与之职责相对应的权力:决策层负责企业的经营战略、规划和生产任务的布置;管理层负责计划管理和组织生产;执行层负责具体的执行操作。如果企业经理不能正确对待管理中存在的客观事实,便会在管理中不可避免地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传统的管理者大多用高压的方式领导和管理下属,认为当领导的就要对下属吆五喝六,指挥周围的人,否则做领导就失去了威信。随着时代的进步,这种高压式的管理方式已经渐渐被淘汰了。下属不再是企业管理用来赚钱的工具,现代管理在下属管理更注重加入一些人性的东西。

要想管理好下属,就要有一个好的制度,这是毫无疑问的道理。制定制度并不难,关键是在于执行,联想集团的柳传志、杨元庆迟到了也要罚站,因为这是公司的制度,任何人都没有例外。管理者决不能因为手中有权就轻视自己制定的制度,或利用权力更改制度或者超越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