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西部开发中的三农问题研究
5299600000046

第46章 农民问题(5)

二是要建立农产品储备制度,由国家或大型商业企业修建农产品调节的储藏冷冻设施,在某种农产品出现市场价格危机时(暴跌和暴涨),依法启动农产品保护制度,积极调节市场,保护个体农民的利益。

三是建立农业市场国家风险制度,政府应该储备建立农业风险基金,对由于各种因素给农业、农民造成严重利益损失的,进行一定程度的补偿,维护个体农户的利益。

(二)微观产业政策的对策建议

1.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不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变化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科技进步,积极调整和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大力发展优质、高效、高产农业,是我国当前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通过积极调整,把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增长切实转化到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开拓新的空间,以增加农民的收入。

在西部地区的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一是要在发展特色农业、农产品加工和畜牧业上下功夫,促进农畜产品的转化增值,这是实现农民增收的现实途径。据统计资料显示,2000年,西部地区的畜牧业产值仅占农业总产值的32.14%,按现代农业的产业结构比例,还有近20%的发展空间。大力发展畜牧业,可以促进种植业,带动加工业,对于实现粮食转化增值,缓解卖粮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二是要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步伐,这是促使农民进入市场,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的有效途径。为此,要建立优质农产品基地,实现专业化规模生产,开拓农产品市场,使农产品在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利润更多地向基地、农户回流。这对提高农业的附加值和综合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2.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扶持力度

国家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加强对农业的保护和支持,积极反哺农业。根据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要求,以及农业产业的弱势特点,经济产业政策应实现由农业支持工业向工业反哺农业的方向转变,确定以反哺农业为主的国民收入分配关系。针对西部地区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的情况,尤其是要加大这一方面的投入力度。

一是要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包括农田水利建设、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及生态保护的投入,以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少市场风险,将一部分投资通过农民出工等形式直接转化为农民的收入。

二是加大对农村公共设施建设的投入,包括乡村道路建设、农村电网改造、农村信息网络工程。这几年,对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增加较快,但直接为农村生产和生活服务的投资偏低。应该在农村修建统一标准的道路、桥梁、供电、排污、自来水等设施。有些项目,也可直接利用农村资源和农民劳动力,减少中间环节。这样既可改善农村交通、卫生和生活条件,为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又可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非农经济。

三是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在农业科技上的当务之急是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使科技成果尽快变成现实的生产力,使农民从中得到实惠。

3.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带动西部地区农民致富。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主要采取“离土不离乡”的方式,尤其是东部地区通过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吸纳了1亿多劳动力,快速地提高了农民收入。现在,由于乡镇企业也面临着结构调整的问题,吸收农村劳动力的能力已大大减弱,若无重大举措,农村剩余劳动力就有增加的可能。所以,必须在乡镇企业发展上进行新尝试,进行政策创新。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要实现农村现代化,还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进一步加大非农产业在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中的比重。乡镇企业仍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渠道,是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农民增收的主要场所。目前,乡镇企业应调整发展战略,立足农业,面向农村带动农民致富。除部分实力较强的乡镇企业应提高资本和技术含量外,大部分中小企业在现阶段仍要以劳动密集型为主,把农产品加工业和服务业作为下一步乡镇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使乡镇企业成为农业生产的“龙头”。这样既能降低成本,又能较多地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民收入增长。

在西部地区,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乡镇企业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目前,尽管西部地区的现有乡镇企业技术设备落后,但是人均耕地面积和特色农业资源相对充裕。西部乡镇企业发展的出路有两条:一是结合西部地区特有的资源优势,发展一些原料充足、产品附加值高的劳动密集型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非农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二是在发展农民自己的经纪人和销售组织的同时,发展以合作经济为主的多种经济成分的营销组织和市场中介组织,通过建设流通、服务型的龙头企业,带动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促进农民收入增长。

(三)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具体措施

1.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在农民收入增长率下降,尤其是西部地区农民收入非常低的情况下,要对农民多给予、少索取,减轻农民负担,让农民休养生息。也可以说,减负才能增收,减负就是增收。因此,西部地区各级政府必须把减轻农民负担这件大事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好。

一是要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中央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政策,减负和增收都要抓好。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农村的法规,包括农业的各项税收政策和统筹提留政策,坚决制止各种名目的摊派收费。

二是要转变乡镇政府职能,精减机构,分流富余人员。结合机构改革,压缩乡镇机构和村干部编制,减少人头经费,从源头上减轻农民负担。

三是要逐步改革农村税费制度。从分配上理顺国家、集体、农民三者的利益关系,将农民负担管理纳入法制化、制度化的轨道,这是减轻农民负担的根本举措。

四要大幅度减免农业税。按农民收入水平分为不同类型:对富裕地区,税收不变;对次贫地区,税收大部分或部分减免;对贫困地区,免征农业税和农业附加税。减免的税收,按照前一年的实际税收数额由中央转移支付。

2.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在西部地区,要继续加大对贫困地区农民的扶贫开发力度,提高低收入人群的生存和自我发展能力。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西部农村的扶贫开发成效显著,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贫困发生率由33%下降到3.7%。但解决了温饱并不等于消灭了贫困,现在农村居民收入不高,生存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还很弱。缓解和消除贫困仍然是今后一项长期的任务。

在西部地区,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边疆地区和特困地区。中央应该集中财力、物力和人力,把扶贫的重点放在西部地区。根据国家财力和地区发展情况,在今后一个时期,进行分类扶贫。对经济实力相对较强,贫困人口相对较少的东部地区,扶贫投入应由地方财政负担,并着手建立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经济实力一般,贫困人口分布连片的中部地区,实行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扶贫投入;对相对落后,贫困人口较多,贫困地区较集中的西部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要把扶贫同西部大开发战略结合起来,扶贫投入应该由中央财政全部负担。同时,还应该改变扶贫方式,由开发扶贫为主,转变为开发和培训并重,为西部地区贫困人口进行劳动力流动,农村人口城市化创造条件。

3.推动有组织的劳务输出活动

西部地区由于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不少地方生态脆弱,农业生产条件很差,尤其是随着退耕还林还草战略的实施,人多地少的矛盾更为突出,通过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民增收的空间不大,于是,许多农民只有外出打工来增加收入。比如,宁夏的西海固地区,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当地政府部门非常重视劳务输出,鼓励农民离开贫瘠的土地去打工。目前,向东南沿海地区劳务输出已成为西海固人致富的一条捷径。据当地劳务部门介绍,最近两三年,西海固地区年均输出劳务50万人次左右,劳务纯收入达5亿元以上,全地区52%的农户有打工收入,农民总收入中三分之一以上都来自劳务输出。

因此,西部地区各级地方政府应该鼓励和组织农民有序地外出务工,以增加农民的现金收入。另外,政府还应该发挥服务职能,通过培训、信息、组织、保护等劳务输出服务,提高农民劳务输出的经济效益和工资收入。

4.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和整体素质

大力推进科技兴农,提高农民劳动素质,是西部地区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西部地区的少数民族区域和贫困山区占有一定比重,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较低。在农民增收问题上,必须重视提高农村人口的科技文化素质,加强对农民的科学技术培训,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农村中小学教育和成人教育上,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技术教育培训体系,组织农民学习先进应用技术,提高农民的知识水平、专业技能和安全生产意识,做好农村科普工作。要把培训的重点放在农作物的优质、高产、高效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技术,农产品贮藏、保鲜、包装技术,生态环境建设保护技术等方面。

另外,西部地区要发挥农业科技园区的示范带动功能。科技园区的建设都有一定的区域性,对区域性示范技术具有很好的带动作用。如陕西的杨陵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针对西北地区农业土地资源丰富但又干旱缺水、水土资源流失严重、生物资源多样、有待开发的特点,探索出通过农业科技迅速促进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对带动西部区域农业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对农民增收具有直接作用。因此,西部地区各地应根据发展需要,结合当地资源状况、农业特点、发展水平等具体情况,建立相应规模的农业科技园区。通过科技园区选择适合西部各地区特点的优良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如人工种草、设施农业、生态农业、优质种苗繁育、高效栽培技术等先进农业技术,进行示范推广应用。通过技术服务、技术培训,促进区域农业发展,带动农民收入增长。

5.减少农村发展工商企业的限制

根据西部地区经济水平比较低的特点,降低个体农民创办工商企业的资金标准,为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和扩大农民就业创造机会。

2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使农村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积累了较多的财富,如果进一步降低农民经商、办企业的门坎,不但会释放大量民间投资,还会就地增加许多农民的就业机会。比如江苏省昆山市,2001年出台了加快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28条措施,放宽了注册资本等许多限制,仅当年1至8月就新增个体工商户2700多家,个体私营企业新吸纳就业人员1万人。这一做法,值得西部各地政府借鉴。

6.把农村基础教育办成真正的国家教育、全民教育

教育是国家和社会的公共产业。把农村基础教育办成真正的国家教育、全民教育,使政府成为农村基础教育的全程投资供给者。不发达的西部地区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应主要由中央和省级财政支付,不再由农民负担。教育生产的是社会“公共产品”,由农民负担是不公平的。在这一方面,西部地区应该采取如下措施。

一是农村教师工资应有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直接支付。从一些地方调查看,农村教师工资支出基本上占了乡镇财政收入的70%,如果国家能加大转移支付力度,解决部分教师的工资款,不但可以减轻农民负担,还可以减轻乡镇财政负担。

二是供给农村初中学生和小学生教科书、练习本和必要的文具,由政府集中采购分发到班级,由此可以减轻农民负担。

三是学校的建设和维护经费也应该由国家负担或社会统筹。

落实以上措施,中央政府只需要增加支出数百亿元,在全国财政支出中所占比重不大。但这些措施,对提高西部地区农民收入,扩大农村需求,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

)第十章西部农民的税费负担问题

随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我国已结束了农产品短缺的时代,进入一个战略性调整的新阶段。但是长期以来一直困扰农村社会发展的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根本解决。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农民负担日益沉重,可以说是“一重二乱”,严重影响到农业发展、农民收入、农民生活和农村稳定。农民负担沉重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和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

与全国相比,西部地区农民负担更为沉重。这主要是西部农民的收入水平低,但税费负担并不低;再加上西部农民的经济基础脆弱,抵御自然灾害、市场风险的能力非常差,这就使农民负担问题在西部地区显得更为突出。因此,关注农民负担问题,首先要重视和解决西部农民的负担问题。

一、西部地区农民负担的现状及特点

减轻农民负担是党在农村的一项基本政策,也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近年来,针对农民负担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西部地区各级政府围绕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措施,做了大量工作,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农村“三乱”屡禁不止,涉及农民负担问题的恶性案件仍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农村社会的稳定。

据悉,目前发达国家普遍对农产品进行补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国家,每年用于对农业的补贴达2500亿美元。美国对每一个玉米种植业主的补贴在3万美元左右。鉴于我国现今财力有限,要大规模地给农民提供补贴还很难,因此,必须从减税入手,下大力气减轻农民负担。

在农村调查中显示,“希望政府进一步减轻各种负担”是农民的第一愿望,选择该项的农民占被调查农民的58.9%;列在第二至第四位的分别为“农产品价格稳定”、“降低农村电价”、“村干部多为村民办实事”,选择这三项的农民分别占13.7%、10.1%和9.7%;选择“掌握一些实用农业生产知识和技术”和“子女受到良好的教育”两项的分别为5.6%和2.0%,这表明农民对现今税费负担的关心程度远高于对长远利益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