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俄罗斯企业制度变迁
5305600000041

第41章 背景与环境(8)

俄罗斯在制度环境方面有一个致命的“坏毛病”:法律大都是“官样文章”,停留于纸上谈兵而较少执行,实践中往往“人治”大于“法治”。近10年来的实践表明,大约有2/3的法律不能切实付诸实施。其中许多法律朝令夕改,有时连执法者也昏昏然不知所以。法令不能执行的主要原因据说是资金不足和执行纪律差。实际上,法令不能执行的原因是法令本身缺乏可操作性,截至2000年大约有200个地方法规与联邦的精神相抵触。据俄罗斯总统办公厅监察局的资料表明,总统令的平均执行比例为54%,40%的委托执行时间不止一次地被变更,而主要的违令者竟是司法部、财政部、经济部、农业食品部和国有资产部!

制度环境方面的问题还以黑社会势力猖獗的形式反映出来。在俄罗斯的概念里,黑社会或黑手党是一个很宽泛的说法,概括起来,就是非法的社会力量及其从事的非法活动。作为一种势力,它大体上包括四种人:第一种是普通意义上的黑手党,他们直接从事暴力活动,征收保护费,敲诈勒索,开设妓院,兜售毒品,出售武器。第二种人是一些商贩,拥有商店或在街头摆摊出售杂货。他们被称为黑手党,一方面是因为敢在街头摆摊,一定是以团伙形式存在并与黑社会势力定期接触;另一方面他们的商品价格高到近乎敲诈,对于只把制造和生产视为有意义经济活动的老百姓来说,金融和交易都是投机倒把,不劳而获。第三种人是一些大商人,拥有轿车和保镖,行贿和逃税(否则难以做成买卖)是其基本特征。第四种人是“国家黑手党”,是一些搞贪污腐败的官员。他们的活动主要是与灰色经济势力勾结搞权钱交易。

俄罗斯黑社会的犯罪活动范围广泛,涉及商业、外贸、银行和生产领域,所从事的犯罪活动包括:(1)谋杀。在刚刚过去的20世纪90年代,尤其是90年代中期,“谋杀事件的大宗是对企业家、银行家、商界人士的残杀。”司法部长说,俄罗斯每天都有一位银行家或企业领导人被杀。外国人也常常成为犯罪势力攻击的目标,仅1993年就发生1420起针对外国人的犯罪案件。1996年,莫斯科市最大的一家美俄合资饭店——“斯拉夫”饭店的美方总经理被暗杀。(2)敲诈勒索,收取各种名目的“保护费”。据估计,俄罗斯境内有约4万家企业受黑手党的控制,80%的工商企业要向某种势力或组织定期交纳保护费,这笔钱有时占到企业收入的10%一20%,相当于利润的一半。(3)左右社会经济生活。1996年的资料表明,各类黑社会组织控制了40%的私人企业,60%的国有企业和50%—80%的银行。在私有化过程中,55%的资本和80%的有表决权的股票被犯罪集团所控制。据估计,在俄罗斯有28.3%的人口受各类黑社会组织的控制,而政府能够有效控制的人口才占21%。甚至连警方也与黑社会组织有着或明或暗的联系,以此谋求“整顿秩序”。有专家估计说,每年黑手党组织将30%—50%的收入用于收买某些政客要员。在俄罗斯,黑手党已成为一种特殊而又普遍的社会现象,连叶利钦都惊呼:“犯罪团伙正企图扼住国家的喉咙!”俄罗斯的制度环境不好,有很多的原因,比如转轨时期斗争复杂、政策多变、管理混乱、社会失控、立法落后,护法机关丧失战斗力、灰色经济膨胀、社会分配不公等等,但透过这些暂时性因素,是不是还有更深刻的原因呢?

)第二节俄罗斯的意识形态

一、意识形态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作为一系列规则是由社会认可的非正式约束(制度)、国家规定的正式约束(制度)和制度的实施机制组成的。本节要讨论的是俄罗斯的非正式约束(制度)。

非正式约束是人们在长期的交往中无意识形成的,具有持久的生命力,构成人类社会代代相传的文化的一部分。一般来说,非正式约束包括:对正式约束的扩展、细化和限制,社会公认的行为规则和内部实施的行为规则。非正式约束的具体内容有:价值信念、伦理规范、风俗习惯、意识形态等,其中意识形态处于核心地位。意识形态不仅可以蕴涵价值观念、伦理规范、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性,而且还可以在形式上构成某种正式制度安排的“先验”模式。对于一个勇于创新的民族或国家来说,意识形态有可能取得优势地位或以“指导思想”的形式构成正式制度安排的“理论基础”和最高准则。所以,本文就用意识形态来指代全部的非正式约束。

在新制度经济学的意义上,意识形态被定义为关于世界的一套信念,它们倾向于从道德上判定劳动分工、收入分配和社会现行制度结构。意识形态是减少提供其他制度安排的服务费用从而减少交易费用的最重要的制度安排。

从制度的角度来看,意识形态的作用主要是:(1)意识形态是个人与其环境达成“协议’’的一种节约费用的工具,它以世界观的形式出现从而简化决策过程。好的意识形态能降低社会运行的成本。(2)意识形态所包含的与公平、公正相关的道德和伦理评价明显的有助于缩减人们在相互对立的理性之间进行非此即彼的选择时所耗费的成本和时间。(3)当人们的经验与意识形态不一致时,他们便试图发展一套更适合于其经验的“合理解释”,即新的意识形态来节约认识世界和处理相互关系的费用。世界的无限复杂性与人的理性的有限性,迫使人们不得不借助于意识形态诸要素来走“捷径”,抄近道。

从经济的意义上来看,意识形态的功能是:(1)节约信息费用;(2)克服搭便车;(3)减少强制执行法律的费用和法院的费用以及实施其他制度的费用。

与意识形态相辅相成的一个重要的非正式约束是习惯。新制度经济学把习惯定义为所有的在正式规则没有定义的场合规范人们行为的惯例或被作为“标准”的行为。这种惯例通常表现为前人、多数人或年长的人的榜样式行为。所以,习惯往往被人们理解为由文化过程和个人在某时某刻以前所积累的经验所决定的标准行为。没有习惯,人就无法生活。

二、俄罗斯的意识形态

要在非常有限的篇幅里讨论俄罗斯的文化,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我们还是可以做一些最基本的概括,这是我们的论题所必需的。概括地来说,“在基本特点方面,俄罗斯的意识、文化以及价值,与6—12世纪欧洲中世纪占统治地位的体系相类似。”

(一)混乱的当代思潮

随着前苏联的旗帜在1991年12月25日的暮色中悄然飘落,一个巨大的帝国消失了,俄罗斯从历史的烟尘中显露出它的独立的身影。前苏联的一统天下的意识形态土崩瓦解,俄罗斯大地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思想观念的混乱局面。形形色色的主义和思潮令人眼花缭乱。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在《叶利钦时代的俄罗斯》(政治卷)中,作者一共介绍了在俄罗斯存在着或存在过的十一种主义或思潮。

1.自由主义思潮。俄罗斯的自由主义是引进的,人们把它作为对抗苏共正统思想的武器,将保守的自由主义(古典自由资本主义)作为俄罗斯的发展模式。在政治生活中,他们强调必须完成从。极权主义向民主的转变;在经济生活中,他们反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主张私有化、自由化和稳定化等等。盖达尔和丘拜斯是这种思潮的代表人物。

2.左翼社会主义思潮。俄罗斯的左翼社会主义派别是当局的反对派,他们坚持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以社会主义为目标,强调维护居民的社会利益,反对掠夺式的私有化政策,弘扬爱国主义,主张恢复苏联。

3.西化思想。西化思想在俄罗斯有着较长的历史。现代俄罗斯西方派奉行“欧洲——大西洋主义”,鼓吹追赶西方文明,把私有观念作为欧洲文明的基本点,认为国家只是经济生活的守夜人。在外交政策上视西方为天然盟友,渴望西方援助,力求跻身西方文明世界大家庭。

4.民族主义思潮。在当代俄罗斯,民族主义是一个内容复杂的范畴,常常夹杂有爱国主义、民族复兴主义、俄罗斯民族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种族主义)等成分。其共同点是:反对西化,认为改革践踏了俄罗斯的历史传统、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强调俄罗斯的特殊历史使命和独特的发展道路;维护民族的传统、利益和尊严。

5.欧亚主义思潮。欧亚主义认为,俄罗斯既非欧洲也非亚洲,而是处于欧亚之间,是连接欧亚文明的桥梁。他们一方面反对照搬西方,另一方面也不同意将俄罗斯的斯拉夫性特殊化。主张世界文明的多极性,认为俄罗斯可以创造出欧亚文明而成为世界文明的一极。他们主张“精神主义、人民政权和大国思想”的三位一体;宣传社会秩序和社会公正;强调国家的作用,关注道德和社会治安;关注地缘政治,维护俄罗斯的国际地位。

6.激进主义思潮。当代俄罗斯的激进主义具有强烈的革命性,主张以最极端的手段打碎旧秩序,抛弃过去的“包袱”,期望一举实现美好的理想。

7.新保守主义。在俄罗斯,保守主义常常被用来指称阻挠改革的反对派。他们并不追求理想,而是力图保留现有的价值观一一稳定。它不同于西方保守主义的是既有平民色彩,又有国家家长作风,具有典型的俄罗斯的、过渡的特色。

8.政治权威主义思潮。政治权威主义者对三权分立的政治改革造成的社会管理低效率不满;他们推崇权威,期望俄罗斯社会生活中出现铁腕人物。

9.平民主义思潮。俄罗斯的平民主义指的是那些迎合民众心理、放弃原则、任意许诺,以便达到某种目的的政治作风。

10.国家主义和强国思想。俄罗斯的国家主义和强国思想是作为社舍动荡的一种“反动”出现的,一些力量鼓吹“强国”,要求加强国家对经济的控制。这种力量在不断增强。

11.经济实用主义。实用主义者不反对改革,但拒绝为改革而改革,认为社会不应为革命而付出惨重代价。有人认为普利马科夫政府和斯杰帕申政府推行的就是经济实用主义。

(二)俄罗斯文化的根性

当代俄罗斯社会思潮的纷繁和杂呈,有过渡时期的各种现实原因,但那往往是一些暂时性的因素,具有根本意义的,恐怕还是这个民族固有的文化根性。

1.鲜明的两重性。20世纪俄国最重要的思想家尼.别尔嘉耶夫写到:“俄罗斯民族是最两极化的民族,它是对立面的融合……。在俄罗斯人身上可以发现矛盾的特征:专制主义、国家至上和无政府主义、自由放任;残忍、倾向暴力和善良、人道、柔顺;信守宗教仪式和追求真理;个人主义强烈的个人意识和无个性的集体主义;民族主义、自吹自擂和救世主义、全人类性……奴隶主义和造反行动。”

2.缺乏理性,过于情绪化。一方面,俄罗斯人处于东西两种文化冲突之中,灵魂受到触动,情感世界丰富,造就了令人赞叹的文学艺术;另一方面,缺少法制观念,喜欢走极端。1913年,捷克人马萨里克在《俄罗斯精神》一书里指出,俄罗斯人没有耐心的力量,俄罗斯不能经历酝酿过程,不能享受缓慢和自然的文化带来的益处。

3.强烈的宗教色彩和理想意识。俄罗斯人尤其是知识分子热衷于形而上学,沉醉于哲理和辩论,具有浓厚的思辨偏好,沉溺在理想中以求精神上的满足;另一方面又常常通过“诺言”和“拯救”的道德——宗教预期,在惩罚与报应的信念与期盼和善终将代替恶的先验期许中获得精神上的自慰。

4.公有制的传统,集体主义精神和对个性自由的否定。俄罗斯的村社制度是解释俄罗斯一切历史现象的出发点。俄国的斯拉夫派有一个著名的论点:“斯拉夫的或俄罗斯的民族精神自古就是集体主义的,具有经济集体主义的倾向,独具风格的俄国农村公社的存在就是证明。…“这种把宗法制的集体主义农村公社作为俄国民族文化和国家生活的惟一支柱的乌托邦浪漫主义理论,成了俄国保守主义的经济和国家政治的基础……”“这种政治惧怕独立的和自信的私有者……”村社制度逻辑地否定个性,这使得俄国人特别崇尚集体主义。俄罗斯人喜欢在温暖的集体中、在土壤的使人消融于其中的惬意环境中、在母亲的怀抱中生活,他们惧怕离开集体以后的孤独或争斗。同时,连年的战争又培养了俄罗斯人的集体主义观念。

5.经济无政府主义和法律虚无主义。别尔嘉耶夫称“无政府主义是俄罗斯精神内极有特色的产物”,它认为“全部罪恶来自国家”。这种元政府主义传统成了转轨以来黑社会和灰色经济泛滥的重要的历史渊源。同时,俄罗斯社会一直就是一个法律意识薄弱的国家。绵延数百年的帝国政体和70余年的苏维埃式极权政治,都是以长官意志取代法律,这是法律虚无主义的一个根源。另一个更加具有根本性的根源是俄罗斯民族文化传统中的带有极大随意性的民间法律裁决现象,它的典型形态就是当事人不经官府而自行实施报复性制裁。这种法律虚无主义的传统成了当代俄罗斯产权得不到保护的一个基本解释。可见,俄罗斯民族的文化根性才是俄罗斯建立市场经济制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企业制度需要面对的根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