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沃伦·巴菲特全传
5306000000006

第6章 不光彩的撤退(3)

但是,巴菲特虽然将自己的失败剖析的很深刻,仍旧在世界百科全书公司的收购上犯了同样的错误。在其给股东的信中,他这样暗淡地写到:“伯克希尔公司最严重的问题是世界百科全书公司,目前处于一个面临来自CD—ROM光盘与在线内容提供(on—lineofferings)日益激烈竞争的产业。事实上我们仍然能够保持获利,大概没有其他印刷百科全书出版商敢这样说。但是,销售收入和利润却直线下滑。1995年底,世界百科全书决定大幅改变产品销售渠道,全力加强电子产品销售,并大幅降低总部管理成本,当然这些措施的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观察,不过我们相信这将会明显改善的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观察,不过我们相信这将会明显改善我们的生存能力”

试想,当互联网和电子光盘出版的兴起蔚然成风时,作为纸制的世界百科全书公司一定会受到新的信息技术的巨大影响,其后来的利润直线下滑是在所难免的。

虽然有这么多错误发生,巴菲特在承认的同时,又说自己未来还会犯更多错误,这一点“你可以打赌”。

是的,即使没有人跟他打赌,他的失误在之前和将来也时刻发生的。

1998年,巴菲特以很久没有出过的大手笔购买了联邦国民抵押协会,当时,他一举买下300万股,价值大约4亿美元。可是,就在他决定购买这只股票时,股票开始上涨。巴菲特脑子一热,又把这只股票卖掉了。如你所知,卖掉后不久,这只股票并没有如巴菲特想的那样下跌,这笔投资至少让巴菲特少赚了14亿美元。

如果说联邦国民抵押协会的股票只是让他懊悔,那么,得克萨斯的KXAS电视台就让他有点气愤了。当年,有人建议他以3500万美元购买得克萨斯的KXAS电视台,但他并不看好电视台,后来这家电视台利润一日千里。巴菲特气愤地说,如果当年购买了该电视台,现在它的资产总值可达8亿美元,而且这么多年的利润则达10亿美元。他气愤的其实是自己:“当时我的大脑不知道干什么去了,或许是去度假了,根本就没想到通知自己……假如我的智商再低一点,你可能每天必须叫醒我两次。”

这段话不由地让我们想到了那间杂货店,每天很早的时候,杂货店的主人就得起来,为一天的口粮开始忙碌。我们虽然不知道这间杂货店在当年创造的利润是多少,但有一点却是毋庸置疑的,从巴菲特那句评价就可以看出,这间杂货店不过是巴菲特家族创业史的一个雏形,甚至可以说,只是为日后的巴菲特在商业上的独遵勾勒了一个影子而已。

由此,我们不由地想到了巴菲特对沃尔玛,这家同样是卖杂货,但卖得全世界闻名的公司愤恨不已。他的愤恨大概有两个因素,第一,他家曾经也有过一个“勉强”养活了全家人的杂货店,第二,他自己的失误。

1999年,巴菲特购买了沃尔玛的股份,当股价涨到24美元时,巴菲特认为价格已经太高了,停止了继续购买。他低估了沃尔玛。所以,让他后悔的事情出现了,此后一年内沃尔玛的股价继续强劲上涨,一度升到70美元,可巴菲特仍旧不购买。

2002年,沃尔玛向他伸出橄榄枝,巴菲特不理,只是提供给了沃尔玛一笔1.25亿的贷款,之后,巴菲特拜访过沃尔玛。沃尔玛为了回报巴菲特,买了巴菲特旗下的通用再保险公司的保险。2005年,巴菲特终于忍不住了,购进沃尔玛的200万股票,每股花费大约47美元。可到了2007年,沃尔玛的股价刚超过48美元,巴菲特气愤不已,因为在他的投资上仅获得2%的回报。而同期的18个月,标准普尔500指数上涨21%。倘若巴菲特把买沃尔玛9.42亿美元投资到标普500指数公司,他至少能赚到近2亿美元,而不是可怜的2000万。

他在股东会议上说,自己几年前没有多买些象沃尔玛这样的质优股,是一大失误。但同时,他又说,后来买了沃尔玛的股票,更是大失误。

不过,巴菲特并非是一个悲观的人,总是沉在自己的失误中让自己痛苦。他曾谦卑的说:“许多人对社会的贡献和我们一样多,甚至更多,……(但自己)却获得了与贡献不成比例的巨大财富。”同样,对自己那不可原谅的失误,他也用幽默的方式来给自己做了解脱,他引用乡村歌手鲍比·博尔一首歌的歌词形容自己那些错误的投资:“我从来不和丑女人上床,但有几个早上醒来时身边就躺了一个。”

巴菲特家族的那间杂货铺的主人们恐怕永远都不会有巴菲特这样重大的失误,因为他们的成功本来就很小。

智慧锦言。

这个杂货铺在1915年搬到了奥马哈市邓迪区,巴菲特的叔叔和他的爷爷共同经营这家杂货店。在艰难中,人往往会失去高贵的品质,巴菲特家族成员同样不能避免这种人性的变化。在经营杂货铺过程中,巴菲特口中“信誉扫地的巴菲特父子”诞生了。

刻薄的爷爷。

1、资本家的卑劣本性。

巴菲特的爷爷叫欧内斯特·巴菲特,他是一个对待员工以及任何人都非常刻薄的人,并且政治观点偏激,他的员工每天要工作12个小时,并且只能得到2美元的报酬。而且,这2美元中还要扣除2美分的保险。

有员工回忆对工作环境也相当的痛苦,“我们经常在那些货车上干活。工作效率很低。人们往往打电话来要求订货,我相信我们不是把每个订单输入电脑,而是使用一支铅笔和一本订单本把它们记下来。但是,当你开始在货车周围拼命干活、卸下全部货物时,我们才达到了与别的铺子成本相同的水品。”

由上可知,这间杂货铺在欧内斯特·巴菲特的手里已经具备了小资本企业的一些特性,而欧内斯特·巴菲特本人也具备了资本家的卑劣特性,那就是把自己扮演成了一个刻薄,与人有着严重交往隔阂的人。

这当然使得他的信誉扫地,虽然人们有时候不得不去他的杂货店买东西,但对于他这个人,已经不看好了。

巴菲特说过这样一句话:“信誉可能需要花一辈子的时间才能建立,但只要五分钟便足以摧毁之。”

2、集无数美德于一身的巴菲特。

巴菲特非常善于做人,在人们的印象中,他羞涩、自谦的态度相当诚恳,他待人接物坦率、正直。通常他的这种行为举止被人们描述为和蔼可亲、淳朴的、朴素的。

曾和巴菲特一起工作过的人,对他的评价是,他永远都是一个乐观向上、乐于助人,从来没有暴躁、发脾气的人。

他在工作中虽然非常勤奋,“他可以同时思考三件事情。但是,伯克希尔公司的事情无时无刻不萦绕在他心头,”但绝对不会把自己的这种勤奋强加给别人。一位员工说,对于巴菲特来讲,工作是一种乐趣,而这种乐趣就是通过如饥似渴的阅读来研究这个商业世界。

所以,外界的一切物质都不能对他产生诱惑,比如,巴菲特始终将自己的生活放在“极普通”这三个字上。他待人相当亲切,他几乎没有晚会、没有雪茄,除了他非常喜欢的樱桃可乐外,不喝其他的饮料。他很少喝酒,更不像他爷爷那样大口大口的吸烟。

任何人都知道,巴菲特经常喝可乐,但他偶尔还会吃一块喜饴糖果公司生产的糖。他的妻子曾经开玩笑似地说:“每一个认识巴菲特的人都知道,他的血管里流淌的不是血,而是可乐;他甚至在吃早餐时也喝可乐。”

大概是可乐的缘故,巴菲特的腹部稍稍有点隆起,有时候,他会因为一些事情而头痛,可他从来不会发火。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所罗门债券交易危机的高峰期,有一次,巴菲特打电话给他的朋友,强生公司的前总裁詹姆士·伯克,他对这个人说,自己睡不着,希望伯克能帮他一下。两人在电话里聊了许久,最后,巴菲特还是没有睡着。最后,伯克说自己在强生公司陷入危机时,一天要跑3英里到5英里的路程才能入睡。巴菲特犹豫了一下,在电话里问道:“还有其他的建议吗?”

如果不是出于应酬,巴菲特从来不去高档饭店吃饭,他经常去的地方是位于奥马哈市只供应牛排和土豆的格拉特牛排餐厅。如果你有幸见到巴菲特吃饭,你就会跟他在一起吃饭的人共同的感觉:“他点了一杯樱桃可乐作为开胃酒,又点了一些牛排,几个厚厚的多汁汉堡,根本没有考虑当时谈之色变的胆固醇恐惧症。最近的一个晚上,在格拉特牛排餐厅,这个在奥马哈市他最喜欢的饭店,在往T型牛排上厚厚地撒了一层盐后,巴菲特说,‘你知道我们的寿命长短取决于父母这件事?我认真观察过我母亲的锻炼和饮食情况。她在跑步机上已经走了4万英里。’说完他吃吃地笑了起来,把手伸向土豆煎饼和意大利式细面条。”

巴菲特喜欢高尔夫,是奥古斯塔精英高尔夫俱乐部的一员,无论如何忙碌,他始终在一个周期去打一次高尔夫。

这个在商业上是个天才的人,在高尔夫球水平上非同小可。他打球的风格是不打最后两洞,从而省掉了比赛中最后一击失败后附加一击的最后两次机会。

有一次,一个与巴菲特并不熟的人问巴菲特他是怎样达到108分的成绩时,巴菲特笑着回答他:“我3杆就把球打入到果岭内,然后轻轻击球,就把球打入18号洞。”

他同时也回答过另一个人这样的问题,他的回答是:“(想要赢得好成绩)只需要把球置于球座上,然后一杆把球打入水中。”

巴菲特喜欢读书,所以家里的藏书很多,包括满满一书架伯特兰·拉塞尔的书,从他的作品中,巴菲特能背诵大段的文章。下面是拉塞尔在1956年为《伯特兰·拉塞尔自传》所写的序言,也是巴菲特最喜欢的一篇文章,他几乎能完整地背诵下来:

三种激情,纯朴却又势不可当,已经主宰了我的生命:渴望爱情,探求知识,对于人类的困难怀着承受不了的怜悯。这些激情,犹如狂风,吹得我忽东忽西,来去不定,越过痛楚的深渊大海,濒于绝望的边缘。

我追求爱情,首先是因为它能带来狂喜—莫大的狂喜,为了得到一时的这种喜悦,我往往会牺牲生活中其他的一切。我追求爱情,其次是因为它消除寂寞—那种可怕的寂寞,陷入其中,令人战栗的意识便在世界的边缘之上洞见冷漠无底、死气沉沉的深渊。我追求爱情,最终是因为在爱情的结合之下,在神秘的缩影中,我看见了圣贤和诗人想象的天堂的预示性的景象。这就是我过去的追求所在,虽然这也许看来过于美好,超过了人生,这就是我所—终于—发现的。

怀着同样的激情,我追求知识。我希望理解芸芸众生的心灵;我希望知道星星为什么闪耀;我也力求领悟毕达哥拉斯的力量,即流变之上数支配一切。这方面小有所成,不过不算太大,我已经有所建树。

爱情和知识,在可能的情况下,引人向上,通向天堂。但是,怜悯总是把我带回尘世。痛苦的哭泣声在我的内心会回荡不已。饥饿的儿童,遭受压迫者折磨的牺牲品,成为子女负担的孤老,充满孤独、贫困、痛苦的天下,构成了对人生应有面貌的嘲讽,我渴望消除邪恶,可是我无能为力,我也在承受痛苦。

这就是我的生活。我发现值得生活下去。倘若有幸,我愿意再活一世。

这大概就是巴菲特对于人的品质的一个写照,他的祖先却做不到这一点,迄今为止,如果不是巴菲特在后来经常提到那家杂货店,甚至奥马哈邓迪区的人都不知道还有这么一个杂货店。它的存在只不过是给口渴的过路客一瓶水或者是一个西瓜而已。

而巴菲特的存在,无论是他的嗜好读书还是喜欢高尔夫,或者是他对饮食的低要求,都使得他被世人瞩目。

智慧锦言。

刻薄的爷爷用刻薄的手段大概没有赢得当时任何一个人的好感,这大概也是巴菲特在后来一提到那个杂货铺就非常生气的原因。在他看来,对待别人的态度其实正是自己内心的最真切反应。倘若你不是真切的对待他人,你的生活肯定不能如巴菲特那样有滋有味。即使生活在财富中,也得不到任何人的传诵,别说是大事件,即使是一些小事都不会被人们刻意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