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胜任才是硬道理
5313000000013

第13章 一板一眼,踏踏实实(2)

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德国人就是如此认真。一个认真的民族是最有希望的民族。

中国驻德国汉堡的副总领事曾讲过他刚到汉堡时的一个故事:

有一次,他在限速的公路上超速了几秒钟,为的是越过前面德国人开的一辆车去转弯。转弯后,他发现被越过的这辆德国人开的车在他后面紧追不舍,一直追了一个半小时。到了总领事馆下车后,他问这个德国人为何一直跟着他。这个德国人说:“我追了你一个半小时就是想问你一句话:你为什么要超速?”

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德国人就是如此认真。一个认真的民族是最有希望的民族。

1944年冬,盟军完成了对德国的合围,法西斯德国败亡在即。德国百姓的生活陷入困境,食物短缺、燃料匮乏。由于德国地处中欧,冬季非常寒冷,缺少燃料可能导致许多居民被冻死。不得已,各地市政府只得让市民上山砍树,解燃料短缺之急。

据战前留学德国的季羡林回忆,德国人是这样砍树的:林业人员先在茫茫林海中搜寻,寻找老弱树或劣质树,找到后,则在上面画一个红圈。砍伐没有红圈的树,要受到政府的处罚。

问题的关键是,谁来执行处罚呢?当时德国政府的行政管理部门已经名存实亡,公务员尽数抽调到前线去了,市内找不到警察,全国近乎处于政权的真空状态。

但直到战争结束,全德国没有发生过一起居民乱砍滥伐的事,他们全部忠实地执行了规定。事隔五十多年,季羡林老人提起这事仍感叹不已:“德国人‘具备了无政府的条件却没有无政府的现象’。”

如果有人说德国人在自己的国家做事认真是一种氛围的话,那么下面的故事则告诉你,德国人的认真是一成不变的,是一种很深的责任感,不管他在那,也不管他做什么事情。

1984年,武汉柴油机厂聘请德国退休老人格里希任厂长。

在这以前,中国制造的柴油机噪声远播几公里,油迹溅洒数米外。而德国人生产的柴油机可以放在办公室的红地毯上工作,且不影响隔壁房间的人们办公。

武汉柴油机厂聘请格里希时,气缸杂质长期徘徊在5000毫克。格里希上任后的第一个会议,只讲了两句话。一是:“清洁度是产品寿命的关键!”二是当着市机械局长的面,把几个气缸放在会议桌上,然后从气缸中抓出一大把铁砂,脸色铁青地说:“这绝对不是技术问题,而是责任心问题!”

格里希治厂两年,将武汉柴油机厂的气缸杂质由5000毫克降到100毫克左右。即使卸职(因种种原因)后,每次去武汉柴油机厂探望,他还念念不忘质量问题。当他拿出磁头检查棒伸进缸体孔道探测,发现有未清除干净的铁粉;当他拿出放大镜检查齿轮上的光洁度,发现有些波纹时,竟忘记了自己已不是厂长,火气又上来了……在“认真”上能与德国人“比拼”的,我想该是日本人了。

为了学英语,我在念大学的时候买过好几个国产的小型随身听,每个用一两个月都出现同一个毛病:电机转速下降。

找人修理后,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层出不穷。后来下决心买了一个日本的产品,却有一次不小心把外壳压破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外观越来越不像样子。直至后来使用了十年,外壳完全散了架,准备丢弃的时候,电机仍在正常地工作。

日本人做事会认真到“愚蠢”的地步,比如日本人观看体育比赛,几万人离场,地上不留一根烟蒂、一片纸屑、一丝痰迹,这都不算什么。日本餐馆洗盘子一定要洗七遍,一个中国留学生投机取巧只洗三遍,结果这个留学生再也找不到工作了,最后只好离开日本。

抗日战争结束时,国民党第三十二集团军总司令李默庵上将担任中国战区(国民党战区)日军的受降工作。作为一名参加过抗战,对日军血腥暴行仍记忆犹新的中国军人,李默庵的心情是复杂的。一方面是切齿痛恨,另一方面伴随着受降过程,李默庵渐渐增添了一丝感叹。

被俘日军回国途中始终以正规军人队列行走,毫无紊乱现象,也无事故发生。在缴械之时,日军将所有武器包括重机枪、车辆及自佩武器都擦拭得干干净净,并将其人员、马匹、武器、弹药、被服、袋具、车辆等物资登记造册,数字清楚得让人感到与其说是缴械投降,还不如说是在办移交手续。

李默庵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对当时的这一切我至今印象深刻,并颇有感受。透过日军交缴武器这个细节,可以看到日军平素的军队管理和训练是严格的,由此也可以看到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当时我就想,他们的纪律如此严整,行动如此一致,将来如果领导正确,必是一个可以发挥无限潜力的国家。”

追求程序的完美

按程序办事,哪怕是程序中看起来再不起眼的一个环节也必须认真对待,不能凭着自己的想法和感觉为所欲为。

有一次,几位中国人在法兰克福向一个德国人问路,路怎么走,大概要多长时间能到。这个德国人根本不理,中国人以为这是日耳曼民族的傲慢。

没想到那几位人往前走了几步以后德国人追上来说:“大概往前走1500米,再往右拐75米是你们找的单位,时间估计需要11分半钟。”

中国人问:“为什么刚才你不答复?”德国人说:“你们刚才不光是问怎么走,还问多久能走到,我必须要看你们走路的快慢,据此我才能算出时间。”这个例子就可以说明,德国人是非常精确、严谨的。

德国人追求程序的完美。譬如,我们到火车站可以看到,大家都背着包或提着行李,来来往往找自己的车厢。而德国的火车站很安静,站台被划分成A、B、C、D 四个区,都跟车厢对号,你的车厢号在哪儿就站哪儿,用不着跑来跑去。

在国内,坐过飞机的人都知道,广播说1568航班现在可以登机,然后你就排队,排了很长时间,前面的人放行李,后面的人等着。有一位中国的外交官员初到德国,他以为德国国内的航班也这样。他从波恩乘飞机到柏林,广播一说登机,他就去排队,而机场服务人员对他说:“先生你这时还不能登机,只有航班的一区可以登机。”他一看才知道票角上写着区号,他们是按分区登机,很有秩序也很方便。

德国路边的垃圾桶共分五种颜色,每个德国人预先都把垃圾分好类,按照垃圾种类分别投进不同的垃圾桶。

很多中国人不喜欢按照程序办事,喜欢自由发挥。2003年“非典”的来临让中国人真正体会到了按程序办事的重要性,也逐渐地培养起按规则、程序办事的习惯。

2003年5月,《楚天金报》刊登了《省委书记突察发热门诊》的消息,说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对两位发热门诊专家说:“一定要严格按操作程序办事,不要怕麻烦,我最担心的是医护人员的隔离措施不到位,引起交叉感染。”“深圳的医护人员一个都没有感染,他们的经验就是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当俞正声离开医院时,护士长也要求他泡手消毒,并按规定时间泡两分钟。俞正声将手伸进消毒盆,笑着说:“这事可真得听护士长的。”

是的,听护士长的,就得严格按消毒程序办,程序规定泡两分钟,就得泡两分钟,哪怕是省委书记,也得如此。在“非典”时期,尊重程序,就是尊重科学、尊重生命,更是对他人对社会负责。在这种情况下,谁不按照预防“非典”、治疗“非典”的程序办,谁就是无视自己与他人的生命安危,谁就是有意犯罪,它带来的后果,也就是不可预料、十分严重的。

尊重程序、敬畏程序,应该说是“非典”给我们上的一堂非常重要的课。通过当时大量观看有关防治“非典”的新闻报道,许许多多的人都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依据科学制定的防治程序,不仅是超越级别的,也是超越亲情的,而且它还必须带有不容抗拒的强制性。藐视、破坏这种程序,只能让自己措手不及、饱尝苦果,并且殃及他人、危害社会。

严格按防治程序办事,不仅是有关医护人员和办事人员的责任,而且也是全体公民的责任。作为普通公民,同样必须从防治“非典”开始,就养成尊重、敬畏程序的意识与习惯,必须认识到:按程序办事,哪怕是程序中看起来再不起眼的一个环节也必须认真对待,不能凭着自己的想法和感觉为所欲为。

通过规模空前的防治“非典”的战争的锻炼与考验,让足够多的中国人加深了对严格按程序办事的重要性的认识,在自己的工作与生活中养成严格按程序办事的良好习惯。

把简单的东西量化

在量化管理中有三个要素,它们是从上到下安排任务的执行标准:时量、数量和质量。“时量”主要是指完成任务的时间;“数量”是指所完成任务的数量;“质量”则是任务要达到的标准。

麦当劳规定:在鸡腿烤出20分钟后,如果没有卖掉就一定要丢掉。对很多餐馆来说,别说20分钟,就是过了2个小时也舍不得扔掉。鸡腿烤出20分钟内就要消费,这就是标准,这就是麦当劳能够在全球迅速扩张的真正原因。

请仔细想一想,要达到这样一条看似简单的标准,背后需要做多少细致的工作啊!比如,客人太多汉堡不够卖时,现烤肯定来不及,就要让客人等,很可能会失去顾客;而客人少烤的鸡腿又太多时,只好扔掉,这会大大增加经营成本。

所以,既不能让客人等,又不能烤得太多而浪费,这就需要对顾客需求进行详细的记录,找到一个客人数量与烤鸡腿数量的一种合理的比例关系,这样才能保证两者不误。这还是单单烤鸡腿一项,其他食品以及服务还有相应的标准要去执行,可见这其中的细节是多么复杂了。

在量化管理中有三个要素,它们是从上到下安排任务的执行标准:时量、数量和质量。“时量”主要是指完成任务的时间;“数量”是指所完成任务的数量;“质量”则是任务要达到的标准。这三个要素相互依存,如同三维空间中确定一点位置的三个坐标,缺少任何一个都会出现偏差,影响到准确性。

为了使大家能够更细致地了解自我量化管理的方法,我们下面将把工作任务的标准做进一步的分析。

首先,我们要了解工作任务的种类。

在量化任务之前,需要对每个岗位的工作任务有一个定性的认识,明确任务属于什么类型,只有做到心中有“数”,才能进一步对任务进行操作。岗位工作任务从内容和性质上可分为管理性岗位和技术性岗位;从发生概率和频率可分为可见性任务和突发性任务。

其次,我们要分解工作任务。

在分解工作任务时,我们可以把以前的工作任务进行总结,然后再分解成多个细节。在这里有一点是应值得注意的,就是这些工作细节必须是由点组成的,它也是多个最小的细节点,直到这些点不可再分解为止。主要包括:

——工作任务名称,所反映的是“做什么”的工作特点。

——简明的内容和过程,概括说明本项工作任务的相关指标、方法和操作步骤等,要做到明白易懂。

——完成任务所要达到的标准。比如数量、时间等,这一步骤是最关键的部分,越详细越好,并要记住这些数据,以便做到心中有数。

再次,我们要做的是把细节加入到工作行动中。把分解后的工作细节一一应用到工作行动中,在行动中每一步都紧靠细节要求。

只要按照这三个步骤完成工作任务,总体来说就可以有效地避免“上级不满意”、“下级无功绩”的现象,不必让领导在安排任务时总说一些“赶快去办”、“抓紧去办”之类的催促之词。

在企业中,如果每个员工都建立一套自我量化管理法,一定会在工作中起到有效的防范作用,使工作有成绩可观。

把做完的事情系统化

只有每一件小事都以认真的态度、规范的方法去研究它,做好它,把它形成系统,才有可能做出大事业来。

厦门航空公司曾经发生过一起飞行事故,飞机升空后起落架无法收回。问题处理过后,厦门航空公司写下了第一张SOP(标准作业规范)。其中还说明了如何不要忘记起落架上面的插销,那次事故就是插销没有拔的缘故。飞机机身有任何地方在维修,都要系上一条红丝带。另外,插销要怎么拔,拔了以后要后退几步,手要怎么举起,飞行员怎么看到,大家怎么打手势等都有十分详细的标准。再出现任何问题就可以查阅SOP,找出问题的所在。

不管我们把一件事情做得怎么样,是成功还是失败,都能从中学到东西,一个懂得学习的人会进行认真总结,一个杰出的企业会把做完的事系统化。

很简单,以写产品说明书为例。微软公司的说明书非常厚,因为它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而国内企业如果生产同样的一个产品,说明书就会很薄。

我们总觉得这么简单的东西哪里需要写得这么详细,这简直就是在浪费时间。其实在一片没有路的土地上,开辟一条路是要花费很多时间的,如果我们把自己走过的路进行归纳和总结,就可以让别人踩着自己开辟的路走过去,就能给别人节省很多时间,为社会创造财富。如果每个人都想自己开一条路,不管是羊肠小道,还是崎岖山路,只要自己觉得能过去就行了,哪管后人许多,那我们的社会永远也不会进步。

我们都知道消防队员行动特别迅速,如果像我们一样慢吞吞的,一幢房子早就烧光了。可是你有所不知,在消防队里,每个消防队员所有的工具都必须非常严谨地合理放置;晚上入睡,消防队员的衣物怎么穿,怎么脱,如何摆放,也都有十分明确的规范。否则,警报响起来时,靴子找不到鞋带,裤子配不着皮带,怎么办?这都是消防员在工作中一点一点摸索出来的,他们把自己的所有经验形成了一个高效、快速的反应系统。

出于这样一种认识,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把做完的事系统化,在建立个人的工作系统之前,要坚持这样三个原则:第一要规范,第二要认真,第三要研究。只有每一件小事都以认真的态度、规范的方法去研究它,做好它,把它形成系统,才有可能做出大事业来。

把每一件做过的事都形成系统的习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把工作系统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的坚持,一个月不行,三个月,三个月再不行则更久,慢慢地就可以养成一种习惯,习惯了,就更容易坚持,偶尔不做反而会感觉少了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