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食物排毒养生法
5332500000022

第22章 食物清理人体内毒素法(1)

食物清理大肠法

1、清理大肠的意义:

在清理大肠之前,我们要弄清为什么要对大肠进行清理:

从耶稣到印度瑜珈,都强调过应清理大肠,并指出了清理方法。我国吕祖很早以前就说过:欲要不病,肠中常清,欲要不死,肠无渣滓。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病理学家梅奇尼科夫开创了医学上独树一帜的“自身中毒”学说,其基本观点就是:大肠积聚的食物腐败之后,形成有害物质,引起自身中毒,于是发生疾病和衰老现象。

自身中毒往往到了较严重程度才为人所觉察和引起重视,这就是发生便秘之后。凡患便秘之人,都有自身中毒症状,表现为浑身乏力,容易疲倦,腰酸背疼,心烦多梦,容易发怒,头晕头疼,食欲下降,腹部不适,呼出气有恶味,失眠目赤,出现中医所说的“上火”症候。这时才觉得“该治一治”了。

可是,没患便秘的人,就不存在“自身中毒”吗?事实上不发生自身中毒的人几乎不存在,区别只在于自身中毒程度不同。这样说的根据是:根据现代医疗保健知识,到目前为止,清楚了解饮食科学真知的人实在不多,而在他们当中,能严格遵照饮食科学进行实践的人更是凤毛麟角,更何况人体大肠需进行经常性的清理保洁,在我国,这种清理尚未起步。在这种情况下,试问,能保持大肠较清洁,避免自身中毒的人,又能有多少?

自身中毒的存在具有普遍性,但不易为人感知,因而更容易忽视。日积月累,人到了中老年,慢性自身中毒累积到一定程度,疾病就会缠身了。

偶然的自身中毒,例如一次美餐吃得过饱,伤了胃,危害并不大,而一段时间的自身中毒之后如能改弦易辙,对健康或许无大碍。可惜的是,绝大多数人都在向慢性自身中毒的道路走去,不知错者在走,知错者也不肯回头。为什么“知错者也不肯回头”?这是因为,由一般的自体中毒变为慢性自体中毒,有三条难以克服的基本原因:第一是饮食原因—贪食美味,蛋白质和淀粉类食品混餐;主要食用精制加工食品及脂肪类食品,而绿色蔬菜、水果食用比重太少。第二是神经和心灵有某种不良负荷,或情绪易于波动、易于受刺激,不能迅速克服应激反应。第三,由于懒惰,不能改变运动量太少的生活方式。

对于怀疑洗肠必要性的人,这里向您介绍一下俄罗斯人体清理保健专家涅波米娅霞娅和博奇科娃的数据。这两位女专家在她们合着的《家庭综合医疗手册》一书中说:“一个自我感觉良好、身体不超重、实际上健康的人,在30~40年期间(有时甚至更年轻),肠中滞积的垃圾可达8~10公斤,而猝死的癌症患者可有25~30公斤垃圾。没有滞积垃圾的人是不存在的。”

英国伦敦一名医生切割下一死者的大肠,从中清出10公斤变得像石块一样的粪便,一些外国外科医生说,他们切割下的结肠,有70%的比例含有异类物质、肠虫以及硬如石头的滞积多年的粪便,它们沉积在大肠的内壁上。

在一般情况下,成年人每天从小肠进入大肠的食物和水分为2000克左右,经过大肠的吸收,总物量的9/10被吸收了,只剩下200~300克粪便。正常人一昼夜应有1~2次排便。正常的排便,应感到“快速、顺畅、彻底”,便后感到浑身轻松痛快。粪便形状应成形,如牙膏状,干湿适度,没有恶臭味道。如果排便不畅,便形不正常(如球状)或有恶臭味,就说明您已明显地处于自身中毒过程中了。如果在24~32小时内没有一次排便,就应被视为便秘,那就已经处于较严重的自身中毒过程中了。

在大多数情况下,自体中毒并无自觉症状,所以难以觉察。只要不讲饮食科学,摄入的食物在一定的时间内不能被全部消化和吸收,就一定有一部分会发酵和腐败。腐烂、酸臭、充满毒素的液态肠溶物在大肠内被吸收,通过肠壁渗入方式并通过血液及淋巴进入全身,毒害整个肌体。这种自身中毒是慢性的,经过多年,就会使人发病。

清理大肠的意义是:

清理大肠的必要性还表现在对肠道癌症预防的巨大意义上。医学博士梅奇尼科夫在他撰写的《人之天性研究》一书中说,在他诊治过的1148名肠癌患者中,有1022名即89%的患者的癌变出现在大肠上。

关于清理大肠与人体健康的巨大意义,这里特别介绍一下大肠的一项鲜为人知的功能—刺激人体相应器官的功能。

不少人都知道,刺激身体某一局部,就会对身体其他器官产生影响,例如,刺激(按摩、针灸)腿上的足三里穴会改善人的胃肠道状况,刺激脚底涌泉穴会对全身有较广泛的功能调整;另外,人体某一器官常常布有与全身器官相连结的点,如耳朵、鼻腔、足部只要刺激其中某一点,就会治疗该点所代表的身体其他部位或器官的疾病。俄罗斯医学家库林诺夫也是基于类似的道理,在他编着的《俄罗斯人民医疗手册》一书中指出:大肠的每一段位,分别与人体的其他器官有一定关联,对相应器官具有刺激作用,这种刺激是这样形成的:当肠憩室(向外膨胀,鼓出的袋状突起)内充满了掺有消化液的细碎食物后,微生物便在其中大量繁殖,于是产生原生质形式的能量。这种能量对肠的该部位形成刺激,从而通过该部位刺激与其相关的体内其他器官。

由此,清除掉大肠中的垃圾,就能恢复大肠对体内其他对应器官的刺激功能,对人体保健具有另一层特殊的意义。

2、清理大肠的准备工作

清理大肠,有人称为洗肠,即清洗肠中垃圾。怎样清洗大肠?最有效、最简便而又花钱少的方法,就是自己给自己灌肠。有人一听说“灌肠”,就以为只有医院才能做,其实不然,只要掌握一定的基本知识,人人都可以做到自己给自己灌肠。它是一项安全的方法,其禁忌症也是很少的,当然,初次灌肠,最好是请有实践经验的人在给予以辅导。

在灌肠之前,需做以下准备工作:

(1)准备好灌肠用具

到医疗器械用品商店买现成的一般医用的灌肠器—高度为19厘米、直径为14厘米,容积为2升的搪瓷缸,也称下口杯,还称“吊桶”,其内有容积刻度,外侧靠近底部有一能套上软管的出水小嘴儿。再买一条与灌肠器出水口相匹配的橡胶软管就行了。这种软管,长度一般为110厘米,也应在医疗器械用品商店买,这样有质量保证。如果商店卖的软管上配有带开关的硬质插管,可卸下不用。

灌肠器上部有一孔儿,可利用又粗又长的螺丝钉穿过此孔将灌肠器牢固地挂在墙上(但灌肠器应能自由摘下,以便用后清洗),或者将灌肠器置于桌上备用,灌肠器放置的高度,距离地面80~120厘米左右为宜,选择这一高度,首先是因为可以使灌肠液保持一定压力,以便自然地灌入肠中。另一方面,这一高度刚好能达到使软管往肛门内插入所要求的深度(15~25厘米)。

(2)准备好灌肠液

使用什么样的灌肠液,对于能否取得良好的清理功效至关重要。医院出于治疗便秘目的使用的灌肠液,多为硫酸镁、高锰酸钾、山梨醇、肥皂液或其他药品性质的溶液。但是,任何化学性质的物质都不是我们的选择。我们始终遵循对人体健康无毒、无副作用的天然疗法原则。

灌肠液的主体部分是温开水。但是,要想清除掉长期滞积在肠憩室中及黏附在肠壁上的积垢和硬粪块,只用一般的温开水,作用力是不够的。这样,通常要往水中添加比例适当的其他物质,制成以清除肠中垃圾为目的的灌肠液。

制备清洗大肠的灌肠液,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要能有力地洗涮、荡涤肠壁上的积垢;第二,有助于使人体内环境的pH值(酸碱度)保持正常;第三,能抑制肠内使人致病的微生物群落,而又不影响甚至有利于对人体有益的微生物区系。

目前,各国人体清理专家们最常用并且符合上述三项原则的灌肠液,就是在温开水中添加一定比例的天然柠檬汁,或食用柠檬酸、苹果醋、大蒜汁、酸奶乳清,在某此情况下也使用甘菊液或药食同源、无毒副作用的植物汁。外国有些有名望的人体清理专家还主张用人尿或浓缩的人尿。关于灌肠液的具体选择和配制,我们在下文中结合不同的灌肠方法再另行一一介绍。

(3)灌肠时应采取的姿势

以彻底清除肠中垃圾为目的的灌肠,在对“患者”身体姿势的要求上与医院灌肠不同。医院灌肠要求患者躺在床上取侧卧位进行,而我们提出的以清除肠中滞积垃圾为目的的灌肠是深位灌肠,力求做到将灌肠液引入大肠更深的部位,故要求患者采取下面这种肘膝跪式:

灌肠时,下身需裸着,故需单独进行,有条件者最好在卫生间进行,总而言之,需在厕所旁边进行。首先应瞧好一个方便地方,参考上面的灌肠姿势,事先在地上铺上几张纸,面积要比单人凉席小些,或准备一小块化纤地毯也可,这样做是为了在灌肠时使双肘和前膊附于其上。与此同时,还要准备好一小块厚泡沫塑料之类的软垫,以便使双膝盖跪于其上感到舒服些。

此外,还应准备好时钟或表以便掌握灌肠时间;再备好少许食用油,用作润滑剂,涂抹插人肛门的软管末端;最后,再用多层卫生纸叠成一小厚垫,以备灌肠后从肛门抽出软管时将其迅速堵敷在肛门上。

3、各种灌肠方法

(1)食物汁灌肠法

食物汁灌肠法是着名的美国天然疗法专家,活了110岁的翁科尔博士制订的方法,迄今仍广泛采用,因其灌肠液较易为大众所接受,所以,至今广大洗肠群体仍首选他的灌肠法。

灌肠的最好时间是早晨5~7时,在这一时间进行,最有利于大肠将灌入的液体连同其它肠容物(积垢、垃圾)统统排出体外。当然,如果在早晨无条件做灌肠的话,选择晚上或其他时间也无不可。在灌肠之前,最好自然排便一次,要尽量排空大便,腾空直肠,然后再做灌肠。

a灌肠液的制备:

应提前准备好温度为37℃~39℃的温开水,将其倒入搪瓷灌肠器中。初次灌肠者的温开水用量,对于成年人来说,可用1.4~1.6升,以后可增加到1.8~2.0升。注意,操作时,为使灌肠液不从软管中溢出,一定要使插入肛门一端的软管头的高度高出灌肠器中的水平面。我们的做法是,把搪瓷灌肠缸放在高度80厘米的小桌子上,在倒入温水前,先将软管这一端斜插入搪瓷灌肠器上缘侧部的大孔中,这样,灌肠液就流不出来了。

然后,将2个新鲜柠檬洗净后粉碎,用洁净白纱布挤压出2汤匙柠檬汁,将此汁加入搪瓷灌肠缸内的温水中并搅拌一下。

如果买不到新鲜柠檬,可以用苹果醋1~2汤匙代替柠檬汁。如果买不到苹果醋,可到化工商店买一斤食用柠檬酸,每次用半汤匙柠檬酸结晶物倒入灌肠缸中,令其溶化,加以搅拌。

加入柠檬酸或柠檬汁后,如果能将灌肠液的pH值调节到稍低于5.5,那就是比较理想的灌肠液了。这是因为,这样可以抑制大部分腐败细菌的繁殖。如果没有pH试剂,那么只照上述方法添加柠檬汁,也是可以的。创造酸性环境是为了抑制肠道中的腐败细菌。

为了更有效地抑制肠道中的致病细菌,还可用2个中等个的蒜瓣儿,切碎成末,用少许凉开水浸一会儿,过滤后去掉蒜末,将蒜汁加入灌肠缸内的温水中稍加搅拌。

加入温水中的柠檬汁和蒜汁,虽然数量要求不很严格,但切不可以主观随意加减。上述用量是基于一定科学道理制定的。它们的作用,不仅在于抑制肠道中腐败细菌和致病细菌,而且对于增加肠蠕动,洗涤肠中积垢,为肠道有益微生物保持健康的生存环境以及对于降低胆固醇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

这样,灌肠液就完全制备好了。

b灌肠的具体操作方法:

如果买的软管上安装有带开关的硬塑料制成的肛门插管,最好卸下不用,根据实践经验,只用软管直接插入肛门效果更好。要将插入肛门一端的软管开口处磨得更圆滑些,使用时,为增加润滑,应将插入肛门一端管头部分抹上少许食用油,涂抹部的长度应为15~25厘米,即相当于插入肛门的深度。

将灌肠缸置于距地面80厘米高的小桌子上,灌肠者下半身裸着,用右手(或左手)轻轻捏住抹油的软管末端,使其慢慢下降,当软管末端的高度降至与灌肠缸中的水平面相同时,会看到灌肠液出现在管口处,此时,立即用拇指、食指和中指夹紧软管,勿使灌肠液流出。下一步操作是:灌肠者取肘膝跪卧式,即双膝跪于软垫上,一只前肘和前膊扶在铺有纸的桌旁地面上,臀部要高于头部,持抹油软管末端的另一只手,要轻柔地、稍加旋转地将软管徐徐插入肛门内,深度为15~25厘米(少年儿童为5~10厘米)。对有痔疮者,插入软管时,应注意动作轻柔。然后,双前膊均以肘部支撑于地面上,令灌肠液靠本身的重力向下自由灌入大肠。当感觉到液体进入大肠后,腹部要放松,不要有任何紧张感,与此同时,要用嘴用力长时间吸气,吸满气后再用口(也可用鼻)迅速呼出。这样一吸一呼做7~8次后,稍停一会再做7~8次,用力吸气的目的是扩大腹部,使大肠放松,使灌肠液顺利进入大肠深部。

在顺利情况下,特别是在已做过若干次灌肠后,1.4升~1.6升的灌液在30秒钟灌入40秒钟内就可灌完。但是,初次做灌肠不会这样顺畅,而且也不宜将灌肠液过快地输完。这是因为,有一部分人,在灌肠液还未全部灌完时,就感到肠内疼痛。疼痛的原因是,由于灌肠液进入过快会撑开肠内原来堵塞的小孔腔,或者是撑开了肠壁与硬粪块相黏连的部位,或者是由于进水太快使大肠的某一小段过分膨胀,水通不开。遇到这种情况,不应该也没有必要担心。一定要坚持一下,一般不到1分钟,疼痛就完全缓解了。

在遇到腹内有疼感或感到难以控制住排便要求时,应马上用手指夹紧输液管,使灌肠液暂时中止输入。此时,可直起身来,但不要从肛门中抽出软管,用空闲的另一只手由下往上按摩腹部,尽全力控制住排便感,稍顷,一切“不适”都会化解,然后继续采用原来的姿势灌肠,直到全部灌完为止。

如果肠中积垢甚多或它们与肠壁粘结得较牢固,那么,有时会出现灌肠液不下流的现象,这时,可稍调节一下软管在肛门中的进深。

灌肠者感到最大的困难是,在灌肠过程中或灌完后,随时都可能出现难以控制的排便要求。但这时您千万要忍住,忍一忍很快“雨过天晴”。“胜利”往往产生在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为了医疗保健,总得有一点“付出”呀。

c灌肠后的排泻

待灌肠液全部输入大肠后,要用一只手拿好预先准备的厚纸垫,另一只手抽出插入肛门中的软管,并迅速用厚纸垫堵住肛门。

注意,一定要使灌入大肠中的灌肠液在肠中保留7~15分钟。

初次灌肠者,没有任何经验体会,不要远离坐便器,以防止控制不住排泄,造成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