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眼科疾病防治手册
5332900000001

第1章 基础常识(1)

一、眼睛的结构

什么是眼球?

眼睛近似球形,位于眼眶内。其前面较小的部分是透明的角膜,其余大部分为白色的巩膜。人正常眼球的直径出生时约为16毫米,3岁时达23毫米,成年时平均为24毫米;垂直径和水平径比前后径略小。眼球位于眼眶前部,其前面有眼睑保护,后部受眶骨壁保护。眼球向前方平视时,一般不突出于外侧眶缘12~14毫米,两眼间相差通常不超过2毫米。眼球由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所组成。

眼球壁的结构是怎样的?

眼球壁分为3层,外层为纤维膜,中层为葡萄膜,内层为视网膜。

(1)外层:由前1/6透明的角膜和后5/6白色的巩膜组成,起到保护眼内组织、维持眼球形状的作用。

(2)中层:又称葡萄膜、色素膜、血管膜。具有丰富的色素和血管,包括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3部分。

(3)内层:为视网膜,是一层透明的膜,也是视觉形成的神经信息传递的第一站,具有很精细的网络结构及丰富的代谢和生理功能。

什么是角膜?

角膜位于前极中央,稍呈椭圆形,略向前突,完全透明。横径为11.5~12毫米,垂直径为10.5~11毫米。厚度周边约1毫米,中央为0.6毫米。角膜是接受信息的入口,光线经透明的角膜射入眼球。角膜前有一层泪液膜,可以防止角膜干燥、保持角膜平滑和光学特性。角膜含丰富的神经,感觉敏锐,是全身最敏感的组织之一。

眼球的屈光力主要决定于角膜,角膜的屈光力占总屈光力的2/3。近年来热门的准分子激光手术治疗近视,手术部位就在角膜上。角膜本身不含血管,是相对免疫豁免组织,使得角膜移植术成功率较其他组织高。

什么是巩膜?

巩膜质地坚硬,不透明,呈乳白色,主要由致密的胶原纤维组成。主要起到保护眼内容物,支撑眼球的作用。

什么是虹膜?

虹膜呈圆环形,在葡萄膜的最前部分,位于晶状体前,有辐射状皱褶称纹理,表面含不平的隐窝。不同种族的人虹膜颜色不同。虹膜中央有一直径为2.5~4毫米的圆孔称瞳孔,能够调节进入眼内的光线量,在暗的环境会放人,在光线强及视近物的时候会缩小。

什么是葡萄膜?

葡萄膜是眼球壁的中层,又称血管膜,色素膜,富含黑色素和血管。葡萄膜包括3部分: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虹膜为围绕黑色瞳孔的彩色膜。瞳孔尤如照相机的光圈,可以放大和缩小。睫状体内的肌肉,可使晶状体变厚或变薄,因此远处和近处的物体都能看清楚。脉络膜衬于眼球内面,前方起于睫状体,向后延伸至眼底后极部的视神经。

什么是睫状体?

睫状体前接虹膜根部,后接脉络膜,外侧为巩膜,内侧则通过悬韧带与晶状体赤道部相连。一般可以将睫状体分为2部分,前1/3为睫状冠,后2/3为睫状体平部。睫状肌通过悬韧带调节晶状体的厚度,主要起到眼的调节作用。睫状突是分泌房水的部位。

什么是脉络膜?

脉络膜位于巩膜和视网膜之间。脉络膜的血循环营养视网膜外层,其含有的丰富色素起遮光暗房作用。

什么叫视网膜?

视网膜为一透明薄膜,起自视盘周围向前覆盖在脉络膜内面,因其前缘呈锯齿状,故名锯齿缘。视网膜后极部有一浅漏斗状小凹称中心凹,直径约1.5mm,它在死亡后会变成黄色,故称黄斑。黄斑鼻侧约3mm处有一淡红色圆盘即视乳头,又称视盘,其直径约1.5mm。视盘是视网膜神经纤维汇聚穿出眼球的部位,中央有漏斗状的生理性凹陷。视网膜本部主要由三种细胞构成:光感受器细胞、双极细胞及神经节细胞。视网膜由外往内分为10层:色素上皮层;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层;外界膜;外核层;外丛状层;内核层;内丛状层;神经节细胞层;神经纤维层;内界膜。

什么是玻璃体?

玻璃体是无色透明的胶状体,其主要成分为水,约占99%,其余l%为透明质酸和胶原纤维等。玻璃体占据眼内4/5的眼球容积,对视网膜具有支持作用。玻璃体包括玻璃体皮质、中央玻璃体和中央管三部分。玻璃体的生理、生化特性伴有年龄性改变的特征,随年龄增长可能发生玻璃体液化、胶原纤维凝聚和玻璃体后脱离。

玻璃体的功能有哪些?

玻璃体的功能有:

(1)在胚胎期和出生后对眼球的生长发育起重要作用。

(2)保持玻璃体腔高度透明,对光线的散射极少。

(3)对晶状体、视网膜等周围组织有支持和减震作用。

(4)具有代谢作用,有主动转运过程。

(5)具有屏障作用,细胞和大分子不易侵入玻璃体。

(6)正常玻璃体成分具有对新生血管和细胞增生的抑制作用等。

眼球的内容物包括哪些?

眼球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三者均透明,与角膜一起共称为屈光介质。

(1)房水:为眼内透明的液体。由睫状突产生,从虹膜角膜角排出,处于动态循环中。有营养角膜、晶状体及玻璃体,维持眼压的作用。

(2)晶状体:为富有弹性的透明体,形如双凸透镜,位于虹膜和瞳孔之后、玻璃体之前。随着年龄增加,有的人晶状体逐渐混浊,视力随之下降,称为白内障。

(3)玻璃体:为透明的胶质体,充满眼球后4/5的空腔内。主要成分为水。玻璃体有屈光作用,也起支撑视网膜的作用。

什么是眼眶?

眼眶是由额骨、蝶骨、筛骨、腭骨、泪骨、上颌骨和颧骨7块颅骨围成,呈稍向内、向上倾斜,四边锥形的骨窝,其口向前,尖朝后,有上、下、内、外四壁。成人眶深4~5厘米。眶内除眼球、眼外肌、血管、神经、泪腺和筋膜外,各组织之间还充满脂肪,起软垫作用。

什么是眼睑?

眼睑分上睑和下睑,居眼眶前口,覆盖眼球前面。上睑以眉为界,下睑与颜面皮肤相连。上下睑间的裂隙称睑裂。两睑相连接处,分别称为内眦及外眦。内眦处有肉状隆起称为泪阜。上、下睑缘的内侧各有一有孔的乳头状突起,称泪点,为泪小管的开口。眼睑的主要功能是保护眼球。由于经常瞬目,可使泪液润湿眼球表面,使角膜保持光泽,并可清洁结膜囊内灰尘及细菌。

什么是结膜?

结膜是一层薄而透明的黏膜,覆盖在眼睑后面和眼球前面。按解剖位置可分为睑结膜、球结膜和穹隆结膜三部分。由结膜形成的囊状间隙称为结膜囊。睑结膜和睑板紧密相连,表面移动,光滑,有乳头。睑缘后3毫米处为睑板下沟,容易存留异物。球结膜是一层覆盖在眼球表面的透明薄膜,与巩膜之间有疏松的结缔组织,故可移动。在角膜缘处与眼球筋膜及巩膜紧密连接。穹隆结膜位于睑结膜和球结膜之间,呈环形,宽广而松弛,使眼球和眼睑能自由活动。

什么是泪器?

泪器包括分泌泪液的泪腺和排泄泪液的泪道。泪腺位于眼眶外上方的泪腺窝内,排出管有10~12根,开口于外侧上穹隆结膜。泪道包括上下泪小点、泪小管、泪囊和鼻泪管。鼻泪管开口于下鼻道。泪液排出到结膜囊后,经眼睑的瞬目运动分布到眼球表面,并聚集到内眦处的泪小点,通过泪小管、泪囊和鼻泪管,最后排到鼻腔,经黏膜吸收。

泪膜的结构及各层功能有哪些?

泪液在结膜囊内均匀地分布,形成一层液体的薄膜,在医学上叫泪膜。位于角膜前的泪膜叫角膜前泪膜。泪膜是非常薄的,在角膜前泪膜的厚度只有6~10nm,泪膜自内向外分为三层:黏液层、水样层和脂质层。黏液层厚度只有0.02~0.05nm;水样层是泪膜的主体,在角膜前,平均厚度为6~10nm,占泪膜厚度的98%,它能保持角膜、结膜的湿润,是行使泪液功能的主要成分;脂质层厚度在0.05~0.5nm之间,它的作用是防止水样的泪液直接与空气接触而减少蒸发。其实泪膜的三层并没有清晰的界线,它们都是呈渐变的。

什么是眼外肌?

眼外肌共有6条,控制眼球的运动。4条直肌是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和外直肌,2条斜肌是上斜肌和下斜肌。内、外直肌的作用是使眼球向内、外转动。上、下直肌的作用除了使眼球向上、下转动外,还使眼球向内转动。上、下斜肌的作用就更复杂了,它们的主要作用是使眼球分别向内、外旋转,其次上斜肌还可以使眼球下转、外转,下斜肌使眼球上转、外转。

什么是视路?

视路是视觉信息从视网膜光感受器开始,到大脑枕叶视中枢的传导路径。临床上通常指从视神经开始,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到枕叶视中枢的神经传导路径。其作用就是将眼睛看到的信息传递到大脑。

二、眼部及视力的检查

怎样进行眼部的附属器检查?

检查眼睑时,观察有无红肿、淤血或肿物,有无内翻或外翻,两侧眼睑是否对称,上睑提起及闭合功能是否正常。睫毛是否整齐、方向是否正常、有无变色、脱落,眼底部有无充血、脓痂或溃疡。

检查泪器时,注意泪点有无外翻或闭塞。泪囊区有无红肿压痛或瘘管,在无红肿时压挤泪囊有无泌物自泪小点溢出。

检查结膜时,将眼睑向上翻转检查睑结膜及穹窿部结膜,注意其颜色是否透明光滑,有无充血、水肿、乳头肥大、滤泡增生、疤痕、溃疡、睑球粘连,有无异物或分泌物。检查球结膜时,以拇指和食指将上下睑分开,嘱患者向上下左右方向转动眼球,观察有无充血、出血、异物、新生物。

检查眼肌时,眼球的位置及运动,注意两眼直视时角膜位置是否位于睑裂中央,高低位置是否相同,有无眼球震颤、斜视。眼球大小有无异常、有无突出或内陷。

检查眼眶时,观察两侧眼眶是否对称,眶触诊有无缺损,压痛或肿物。

怎样进行眼球前段检查?

检查眼前段常用的简单方法是斜照法,即一手持带聚光灯泡的手电筒,从眼的侧方距眼约2厘米处,照明检查部位,另一手持13D的放大镜置于眼前,检查角膜、巩膜、前房、虹膜及晶状体。

检查角膜时,观察角膜的大小、弯曲度、透明度及表面是否光滑。有无异物,新生血管及混浊,角膜后有无沉着物。

检查巩膜时,注意有无黄染、充血、结节及压痛。

检查前房时,注意前房的深、浅,房水有无混浊积血及积脓。

检查虹膜时,观察颜色、纹理,有无新生血管、色素脱落萎缩结节以及前粘连与后粘连,注意根部有无断离及缺损。

检查瞳孔时,注意两侧瞳孔是否等大、圆形,光反射是否正常。

检查晶状体时,观察晶状体有无混浊,有无脱位。

什么是前房角检查?

前房角就是角膜边的内表面和虹膜根部形成的角。前房角的主要功能是排出房水,维持眼压的动态平衡。根据房角的宽窄可以诊断青光眼和决定青光眼的术式,因此前房角检查是非常重要的。

正常人的眼压是多少?

眼压就是眼内容物对眼球壁施加的压力,眼压可以维持眼球的正常形态。眼压的正常值是1.33~2.80kPa,(10~21毫米Hg)。眼压过高过低都不好,眼压过高会发生青光眼,眼压过低会引起眼球萎缩。

如何进行眼压测量?

眼压测量包括指测法及眼压测量法。

指测法是最简单估计眼压的方法,测量时嘱病人两眼尽量向下注视,检查者将两手放在上睑板上缘的皮肤面,两手交替轻压眼球,像检查波动感那样借指尖感觉眼球的张力。

眼压计测量法,常用的有Schiotz眼压计、Goldmann眼压计、非接触眼压计。

Schiotz眼压计的测量方法,患者仰卧低枕,滴0.5%地卡因2~3次,一面等待充分的表面麻醉,一面准备测试眼压的摩擦力是否过大,在试板上试测时指针是否指零,并用75%的酒精棉球擦拭底板待干。测量时嘱病人举起左手伸出食指,作为注视点,使角膜恰在水平中位,检查者右手持眼压计,左手拇指及食指分开上下睑固定于眼眶上,不可使眼球受压,将眼压计底板垂直放在角膜中央,先用55砝码,读指针刻度,如读数小于3,则需更换更重的砝码测量。测量完后结膜囊内要滴用抗菌素眼药水。但它的读数受眼球硬度的影响。

Go1dmann眼压计,这是目前国际上比较准确的眼压计,它是附装在裂隙灯显微镜上。用显微镜观察,坐位观察。测量时基本上不受眼球壁的影响。

非接触眼压计它的最大的优点是彻底避免了通过眼压计引起的交叉感染,并能应用于表面麻醉药过敏的患者,缺点是所测的数值低。

什么是眼底检查?

眼底就是指眼球后部分组织,即眼球的内膜。正常眼底可以观察到视网膜、视乳头、黄斑和视网膜中央动脉和视网膜中央静脉。

眼底检查是眼科检查的一项重要内容。眼底病可以通过眼底检查来诊断。另外许多全身病,特别是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肾脏病和神经科病等病也常常请眼科查眼底。因为眼底的视网膜血管是全身唯一可看见的血管。通过查看视网膜血管的变化,可以了解一些器官的血管的改变情况。如高血压病人眼底可见到视网膜动脉硬化,糖尿病病人眼底可见小的出血点和渗出物,神经科的肿瘤有时可在眼底出现视乳头水肿。医生通过查眼底可以分析疾病的严重程度,所以眼底检查是非常重要的。

采用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的作用有哪些?

裂隙灯显微镜在眼科检查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眼科最常用的检查设备。它由两个系统组成,即供照明的光源系统及供观察的放大系统。用它在强光下放大10~16倍检查眼部病变,不仅能使浅表的病变看得十分清楚,如可用来观察角膜病变,虹膜病变以及房水、晶状体、玻璃体前部的病变,还可以附加前置镜、接触镜、前房角镜、三面镜,用来检查前房角、后部玻璃体和眼底的病变。

采用裂隙灯显微镜的检查能查出哪些病变?

(1)弥散光线照射法:利用弥散光线,低倍放大,可观察到角膜、虹膜、晶体全面的病变;

(2)直接焦点照明法:此法系将光线的焦点调到与显微镜的焦点完全一致,然后进行观察,若将光线照射在结膜、巩膜或虹膜上,可以细致地观察到该区的病变;将裂隙光线照在角膜或晶状体上,可观察到角膜的弯曲度及厚度,有无异物及角膜后沉积物,以及浸润溃疡等病变的层次和形态;将光线调成细小光柱射入前房时,可检查有无房水闪辉(对于房水中蛋白质增加,可见角膜与晶状体之间有一乳白色的光带);再将焦点后推时,可观察到晶体的浑浊部分及玻璃体前面1/3的病变情况。

(3)镜面反光照射法:可以仔细观察角膜前后及晶体前后囊的细微变化,如泪膜上的脱落细胞、角膜内皮的花纹、晶体前后囊及成人核上的花纹。

(4)后部反光照射法(后映照射法):可发现角膜上皮或内皮水肿、角膜后沉着物、新生血管、轻微瘢痕,以及晶体空泡等。

(5)角巩缘分光照明法(角巩缘照射法):可以发现角膜上极淡的浑浊,如薄翳、水泡、穿孔、伤痕等。

(6)间接照明法:可观察瞳孔括约肌、虹膜内出血、虹膜血管、角膜血管翳等。同时裂隙灯显微镜还可以附加前置镜、接触镜及三面镜等,配合检查视网膜周边部、前房角及后部玻璃体,经双目观察便可产生立体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