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眼科疾病防治手册
5332900000015

第15章 葡萄膜疾病的防治(2)

什么是交感性眼炎?其症状有哪些?

交感性眼炎是因一侧眼球穿透伤后引起双眼肉芽肿性葡萄膜炎。受伤眼称诱发眼,另一眼称交感眼。其确切病因尚不十分明确,一般认为与病毒感染和自身免疫反应有关。本病65%发生在伤后2个月内,90%发生在1年内,最危险期是4~8周,亦有10年以上者。本病如能早期发现,正确处理,预后较好,否则可致失明。其症状:诱发眼:眼前段葡萄膜炎反复或加剧,视神经乳头充血,视网膜水肿,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等。交感眼:发病隐匿,早期可无视力下降,仅表现睫状体充血、畏光、短暂远视等。以后出现全葡萄膜炎的表现。并发症有视神经萎缩、白内障、青光眼。其眼外表现,如脑膜刺激征、听力障碍、白癜风、毛发变白或脱落等。中医认为因目珠破损,风毒之邪乘隙所致。

西医治疗交感性眼炎的措施有哪些?

(1)皮质类固醇:口服泼尼松,每次60~100毫克,早餐后1次顿服,根据病情逐渐减量后改为隔日1次。炎症消退后应继续用维持量6个月以上。

(2)皮质类固醇无效,或不能继续使用者,可用免疫抑制剂,口服环磷酰胺,每次50毫克,每天2次,用药1~2周后,炎症好转减量为每天50毫克,或苯丁酸氮芥(瘤可宁)0.1毫克/千克,每天1次,早饭前1小时,或晚饭后2小时口服。约2~6周出现疗效,总量达到300~500毫克时即停药或减量。

(3)用1%阿托品滴眼液滴眼,每天3~4次。或用0.5%可的松、百力特、0.1%地塞米松滴眼液滴眼,每天3~4次。或用0.25%氯霉素、0.3%诺氟沙星、4%庆大霉素滴眼液滴眼,每天3~4次。

(4)用泼尼松龙0.5毫升,球结膜下注射,7~10天1次。地塞米松2.5毫克,球结膜下注射,隔日1次。

(5)局部热敷,每次15分钟,每天3次。

(6)注意事项:合理使用抗生素。外伤眼视力已完全丧失,应尽早摘除。已发生交感性眼炎,对无视力的刺激眼应摘除。一眼受伤后炎症长久不退,另一眼有近似改变,视网膜中央静脉怒张,视乳头充血,多为交感性眼炎的先兆,应将受伤眼摘除。

中医治疗交感性眼炎的疗方有哪些?

疗方一

陈夏六君子汤

【成分】党参15克,茯苓15克,白术12克,女贞子12克,法半夏10克,枸杞子10克,菟丝子10克,淫羊藿10克,陈皮3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方中党参、白术、茯苓健脾益气;女贞子、菟丝子、枸杞子补益肝肾;淫羊藿补肾壮阳;陈皮、半夏行气降逆,防补药腻滞;甘草调药和中。本方具有健脾补肾明目之效。

【主治】交感性眼炎脾肾两虚者。症见病程日久,缠绵不愈或反复发作,眼红痛不甚,虹膜后粘,眼前黑影飘动,视物昏朦,玻璃体混浊,视网膜陈旧性渗出;全身伴神疲,面色无华,腰膝酸软,口淡纳呆,舌淡,脉细弱。

疗方二

加减化斑汤

【成分】生百膏100克,石决明20克,青黛(有色)20克,玳瑁片20克,生地黄20克,玄参15克,紫草15克,淮山药15克,知母10克,丹皮10克,葛根10克,生甘草6克,川黄连(姜汁炒)4.5克,羚羊角尖粉(冲服)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前三味药先煎30分钟。

【功效】

方中玳瑁、川莲、紫草、生地、玄参、丹皮清血分之热;生石膏、知母清气分之热;青黛清热解毒;石决明、羚羊角清肝经之火;淮山药滋阴生津;葛根引药上行;生甘草解毒,调和诸药。此方具有清气凉血之效。

【主治】交感性眼炎。症见视物不清,双眼睫状充血,房水混浊,虹膜纹理不清,可有结节及后粘连,眼底水肿;可伴有头痛项强,皮肤白斑,舌红或有瘀斑,脉数。

疗方三

五味消毒汤

【成分】金银花15克,野菊花15克,玄参15克,水牛角15克,蒲公英12克,紫花地丁12克,连翘10克,麦冬10克,生地10克,丹参10克,竹叶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方中银花、公英、连翘、紫花地丁、野菊花清热解毒;玄参、生地、水牛角清热凉血;麦冬滋阴清热;丹参活血化瘀;竹叶清热利湿。本方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滞之效。

【主治】交感性眼炎。症见眼痛剧烈,畏光流泪,双眼视物不清,球结膜混合性充血,角膜后壁沉着物,房水混浊或积脓,虹膜纹理不清,虹膜后粘,瞳孔缩小,玻璃体混浊,视盘色红,边界不清,视网膜静脉纡曲怒张,视网膜水.肿;舌红苔黄,脉数。

疗方四

新制柴连汤

【成分】龙胆草12克,栀子12克,黄芩12克,黄连10克,荆芥10克,防风10克,蔓荆子10克,柴胡10克,赤芍10克,甘草10克,木通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方中龙胆草、栀子、黄芩、黄连清肝泻热;荆芥、防风、蔓荆子祛风散热;柴胡清肝祛风;赤芍凉血退赤;木通清热利尿;甘草解毒,调和诸药。此方具有清肝火,祛风热之效。

【主治】交感性眼炎。症见视物昏蒙,双眼睫状充血,角膜后沉着物,房水混浊,虹膜色暗。纹理模糊,视盘及视网膜水肿。全身可伴有头痛心烦,口渴便干,舌红苔黄,脉数。

什么是化脓性葡萄膜炎?其症状有哪些?

化脓性葡萄膜炎因眼外伤、角膜溃疡所致细菌、真菌、病毒侵入眼内,或体内其他部位的化脓性病灶等毒性极强的细菌进入眼内血管,引起葡萄膜化脓性炎症。本病发展迅速,炎症波及视网膜、脉络膜和玻璃体称眼内炎,进一步发展,波及巩膜、筋膜及眼外肌等称全眼球炎。本病可引起视力急剧下降,甚至完全失明。若引起颅内感染可危及生命。中医认为本病系风热火毒、湿热内蕴上攻于目所致。

西医治疗化脓性葡萄膜炎的措施有哪些?

(1)抗真菌性感染:二性霉素B为5μg加生理盐水0.1~0.2毫升,玻璃体内注射,2~7天可重复注射。

(2)用二性霉素B静脉注射(最初试验剂量1毫克,第1天总剂量为0.25~0.3毫克/千克,以后逐步增加到0.75~1毫克/(千克·d),同时口服氟胞嘧啶37.5毫克,每6小时1次。

(3)抗细菌性感染:庆大霉素200μg,先锋霉素II250μg以下,或庆大霉素100μg加先锋霉素250μg,上述药物都加生理盐水配成0.1~0.2毫升的溶液使用玻璃体内注射。

(4)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内药物注射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中医治疗化脓性葡萄膜炎的疗方有哪些?

疗方一

清营汤

【成分】金银花12克,蒲公英12克,紫背天葵12克,连翘12克,玄参12克,生地黄12克,牡丹皮12克,天花粉12克,赤芍12克,淡竹叶9克,紫花地丁9克,野菊花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方中银花、紫花地丁、公英、野菊花、紫背天葵、连翘清热解毒;玄参、生地清热凉血;丹皮、赤芍凉血散瘀;天花粉、淡竹叶清热消脓。本方具有泻火解毒,消脓散滞之效。

【主治】化脓性葡萄膜炎。症见眼痛剧烈,头痛如刺,热泪如汤,视力急降甚至失明,眼睑红肿,球结膜混合性充血、水肿,球内积脓,眼球突出,转动失灵甚至固定不动。全身伴口渴身热,烦躁不安,甚则恶心呕吐,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数。

疗方二

眼珠灌脓方

【成分】生石膏30克,银花15克,夏枯草12克,黄芩12克,花粉12克,瓜蒌仁12克,生大黄10克,枳实10克,栀子10克,玄明粉6克,竹叶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方中生大黄、玄明粉、枳实、瓜蒌仁通腑泻热,使热毒之邪从大便而去;生石膏、栀子、黄芩、夏枯草、竹叶清热降火;银花、天花粉清热解毒。本方具有清热解毒,通腑泻便之效。

【主治】化脓性葡萄膜炎。症见患眼红肿疼痛,病势凶猛,球内积脓,口渴口苦,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数。

疗方三

抑阳酒连散

【成分】寒水石15克,败酱草15克,黄柏10克,黄芩10克,黄连10克,山栀10克,白芷10克,防己10克,苦参10克,茵陈10克,羌活6克,独活6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方中黄柏、黄芩、黄连清热燥湿;羌活、独活、防己祛风除湿;苦参、茵陈清热利湿;白芷、败酱草清热排脓;山栀、寒水石清热泻火;甘草解毒,调和诸药。本方具有清热除湿解毒之效。

【主治】化脓性葡萄膜炎。多见于真菌感染,发病慢,炎症反应相对较轻,头昏身重,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

疗方四

托里消毒汤

【成分】生黄芪10克,皂角刺10克,金银花10克,连翘10克,桔梗10克,陈皮10克。白芷10克,川芎10克,酒拌当归10克,白芍10克,炒白术10克,茯苓10克.人参10克,甘草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方中人参、茯苓、自术、甘草、黄芪健脾益气,扶正托毒;当归、白芍、川芎养血和营;陈皮理气行滞;银花、连翘清热解毒;白芷、桔梗清热消肿,载约上行;皂角刺托毒消肿。本方具有补益气血,清热消毒之效。

【主治】化脓性葡萄膜炎。症见患眼发红,眼压降低或眼球萎缩,眼内积脓,全身伴有神疲乏力,头晕心悸,食欲不振,舌淡红,脉虚数。

糖尿病性葡萄膜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糖尿病引起的葡萄膜组织的变化主要表现有:虹膜色素上皮肿胀、稀松、有色素颗粒游离,如烟灰散在前房内,并可沉积于角膜后面、虹膜表面以及晶状体前囊上,次之为虹膜红变。其特征为虹膜表面尤以近瞳孔缘部、虹膜根部和前房角内产生一层新生血管膜,并有比较粗大的动静脉血管。此种血管膜一般产生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第三期。即在视网膜和玻璃体内已有大量出血和积血者,它既是糖尿病损害血管系统的体征,又是葡萄膜血运障碍代偿性变化,此种变化可以导致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病毒性葡萄膜炎有何临床特征?

(1)葡萄膜炎多发生于全身症状和皮肤黏膜病之后。

(2)发病时眼部有比较明显的睫状疼痛和羞明流泪。

(3)葡萄膜炎多表现为渗出性浆液性虹膜睫状体炎,而且可引起虹膜充血,以致常发生前房出血。此外在虹膜上又可形成结节状病灶,吸收后可残留灰白褪色萎缩灶。

(4)虹膜睫状体炎可反复发作,它可单独发生或与深层角膜炎相合并。所谓内皮型病毒性角膜炎,可能属于病毒性虹膜睫状体炎的角膜合并症。

弓形体性葡萄膜炎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弓形体病是由动物传染给人类的一种全身病。它亦可以由母亲传至胎儿引起先天性脑部病变(可残留钙化灶)、尖头症、小眼球、白内障及两侧脉络膜炎病灶。在黄斑部可残留典型的局限性萎缩病灶,有时很难与先天性黄斑部缺损鉴别。后天性病例则可见在眼底后极部(黄斑部或其附近)发生渗出性脉络膜炎病灶。对此病的确诊除依靠临床表现外,尚须从视网膜、脑脊液和淋巴结中找到此种原虫并作美蓝染色试验、补体结合和皮肤试验,或用乙胺嘧啶或长效磺胺作试验治疗才能确定诊断。

脉络膜血管瘤的临床特征有哪些?

大多数在幼年或青年时发现,亦有在中年或老年才发现的。多位于视神经乳头周围,境界清楚,生长缓慢,可引起视网膜脱离,并可导致与肿瘤范围相称的象限性视野缺损。肿瘤的色泽呈淡黄带红色。眼底血管明显扩张,而且面部可并发血管瘤。肿瘤的生长特别缓慢,在晚期可因反复出血而形成绝对性青光眼,并可引起钙化病灶。此种肿瘤常与颜面部血管瘤并发,且常合并先天性青光眼,还可发现与虹膜、睫状体血管瘤、颅内血管瘤同时存在。

什么是急性视网膜坏死?如何治疗?

急性视网膜坏死由疱疹病毒感染引起,是一种以视网膜坏死、视网膜动脉炎、玻璃体混浊和后期视网膜脱离为特征的疾病。多单眼受累,30%为双眼先后发病。其病起病缓慢,早期主要为畏光、眼前黑影和轻度视力下降。后期病变累及黄斑,视力严重下降;眼前段可有轻至中度的炎症反应。约2周后,病程进入典型阶段,出现视网膜坏死、视网膜血管炎,以后玻璃体显着混浊,并出现纤维化;病程后期也可出现并发性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坏死区可形成多个裂孔,引起视网膜脱离。其治疗措施:(1)抗病毒治疗,静脉滴用无环鸟苷。(2)眼部治疗类似于全葡萄膜炎,使用糖皮质激素和睫状肌麻痹剂,激素须全身应用。(3)预防性激光和巩膜环扎对预防视网膜脱离可能有帮助。(4)若已发生视网膜脱离,则必须行玻璃体手术。

葡萄膜恶性黑色素瘤的种类有哪些?如何治疗?

葡萄膜黑色素瘤发生于脉络膜者约占85%,睫状体者占9%,虹膜者占6%。根据病情发展,可分为眼内增殖期、青光眼期、眼外期和转移期。其种类有:虹膜黑色素瘤、睫状体黑色素瘤和脉络膜黑色素瘤。虹膜黑色素瘤:好发于虹膜下方,其次为颞侧和上方。可分为局灶型和弥漫型。肿瘤发展到一定阶段累及房角或碎片阻塞房角可引起青光眼;睫状体黑色素瘤:早期不易被发现,多因晶状体压迫,屈光改变才就诊。肿瘤可孤立扩张或浸润生长,相应巩膜处常有扩张迂曲血管。易引起青光眼和早期转移;脉络膜黑色素瘤:早期症状不明显,肿瘤引起较大范围视网膜脱离或累及黄斑时视力显着减退和视野缺损。眼底表现为局限性扁平隆起,暗褐色,边界清楚,表面有异常血管。肿瘤进入玻璃体后发展迅速,可伴浆液性视网膜脱离。后期引起眼内出血、葡萄膜炎或青光眼,眼外转移时眼球突出固定。其治疗措施:

(1)虹膜黑色素瘤:因多为良性,可根据肿块大小做虹膜或伴小梁或睫状体局部切除术。有以下情况时行眼球摘除术:肿瘤累及虹膜房角一半以上,并有较明显增大;肿瘤累及虹膜房角一半以上,并有药物无法控制的青光眼;肿瘤累及虹膜房角1/4以上,并已失明。

(2)睫状体黑色素瘤:小或中等大小肿瘤且生长缓慢者,尤其是老人,考虑随访3~6个月。肿瘤不超过4个时限者,可局部切除。肿瘤极大,无功能可行眼球摘除术。已有眼外转移而全身未转移者做眶内容剜除术。

(3)脉络膜黑色素瘤:小或中等大小肿瘤且生长缓慢者,尤其老人,考虑随访3~4个月。对不宜光凝、肿瘤中等大小,有一定视力者,可采用钴—60放疗。肿瘤有增大或累及神经、已失明、继发性青光眼、视网膜脱离者,可摘除眼球。已有眼外转移而全身未转移者做眶内容剜除术。

什么是贝赫切特(BehCet)病?如何治疗?

贝赫切特病是一种以葡萄膜炎、口腔溃疡、皮肤损害和生殖器溃疡为特征的多系统受累的疾病。与细菌、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有关,主要通过诱发自身免疫反应致病。临床表现为:眼部主要损害:反复发作的全葡萄膜炎,25%出现前房积脓。常出现并发性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和视神经萎缩。眼部以外症状:复发性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皮肤损害。其他症状:关节炎、附睾炎,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的疾病。上述表现不一定同时或全部出现。其治疗措施有:

(1)睫状肌麻痹剂、糖皮质激素为常用的药物。若糖皮质激素效果不佳,可以使用其他免疫抑制剂。

(2)治疗出现的并发症。白内障和青光眼手术治疗均须非常慎重,须在完全控制炎症后进行。因为炎症未完全控制时,手术易诱使葡萄膜炎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