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眼科疾病防治手册
5332900000016

第16章 视网膜疾病的防治(1)

视网膜病的共同表现是什么?

在眼内视网膜前邻玻璃体,后面为脉络膜,因此局部病变或全身性疾患均可引起视网膜病变,其病因和病理不同,但眼底征象相似,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有视网膜血管改变,可有血管变细或闭塞、动脉硬化、血管扩张纡曲、血管白鞘及异常血管形成等;其次有血一视网膜屏障改变,可有视网膜出血、渗出、水肿;最后有视网膜本身组织的改变。

什么是视网膜动脉阻塞?其症状有哪些?

视网膜动脉阻塞可分为中央动脉阻塞和分支动脉阻塞。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是指所供区域血液供应中断而急性缺血缺氧,以视功能急剧损害或丧失,后极部视网膜呈乳白色混浊,黄斑区有樱桃红点为特征的急重眼病。其发病与全身病密切相关,如高血压动脉硬化等,以中老年人多见。多因血管痉挛或血管壁疾病使管腔变窄或管壁增厚,以致形成血栓,或由于心内膜炎时,瓣膜上的赘生物脱落形成栓子而发生阻塞。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急性发作时眼底表现多不明显,数小时到数天后可见所累及血管周围的视网膜水肿。若累及后极部,则中心视力明显下降。数天后视网膜水肿消退,遗留永久性视野缺损。中医学称本病为暴盲,是因气逆、阳亢、气虚等因素致眼内血瘀络阻,目窍失养,玄府不利,神光郁遏所致。

西医治疗视网膜动脉阻塞的措施有哪些?

(1)应用血管扩张剂。

(2)按摩眼球以推动栓子进入更细小的末梢血管;或前穿刺使眼压骤降,从而引起视网膜血管被动扩张。

(3)硝酸甘油片0.6毫克,舌下含服;或妥拉苏林25毫克,球后注射,每天1次。

(4)丹参30~40克,加入10%右旋糖酐1000~40500毫升中静滴。

(5)辅助治疗,如肌注ATP、辅酶A、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

中医治疗视网膜动脉阻塞的疗方有哪些?

疗方一

活血通络汤

【成分】葛根30克,黄芪30克,丹参12克,川芎10克,红花10克,当归尾10克,赤芍10克,石菖蒲10克,郁金10克,丝瓜络10克,桃仁3克。

【用法】每日1次,水煎服。

【功效】方中葛根通络解肌;黄芪益气行血;桃仁、红花、丹参、川芎、当归、赤芍理气活血;石菖蒲、郁金、丝瓜络开窍解瘀通络。全方共奏活血化瘀,益气通络之功效。

【主治】视网膜动脉阻塞。症见突然失明,头胀头痛,胸胁胀痛,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苔薄白,脉弦。

疗方二

育阴潜阳通脉汤

【成分】生地15克,珍珠母15克,枸杞子12克,白芍12克,沙参12克,木贼10克,蝉蜕10克,盐知母9克,麦冬9克,盐黄柏9克,山药9克,生龙骨9克,生牡蛎9克,怀牛膝9克,丹参9克,赤芍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方中生地、玄参、山药、枸杞子、沙参、知母、黄柏滋阴益肾,壮水制火;珍珠母,生龙骨、生牡蛎平肝潜阳;丹参、赤芍、牛膝、蝉蜕、木贼、行血化瘀,疏通脉络。全方共奏滋阴益肾,平肝潜阳,行血化瘀之功。

【主治】视网膜静脉阻塞。症见头目眩晕,目胀耳鸣,面赤心烦,舌质绛而干,脉弦数。

疗方三

补阳还五汤

【成分】生黄芪30克,茺蔚子15克,广郁金12克,当归尾12克,赤芍12克,制桃仁9克,红花9克,石菖蒲9克,地龙6克,川芎4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本方是由王清任的补阳还五汤加石菖蒲、茺蔚子、郁金而成。方用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活血行气通络;黄芪补气而行血通络,气行则血行;地龙清热通窍活络;茺蔚子活血利水;石菖蒲、郁金解郁开窍。本方具有益气活血,通络散瘀之效。

【主治】视网膜动脉阻塞,全身伴气短懒言,乏力、舌质偏淡或有瘀斑,苔白,脉细弱。

疗方四

逍遥散

【成分】赤芍15克,丹参15克,香附12克,柴胡10克,川芎10克,当归尾10克,青皮10克,防风10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方中柴胡、香附、青皮疏肝理气解郁;赤芍、归尾、川芎、丹参行气活血化瘀;防风、甘草祛风解郁而缓急。具有疏肝解郁,活血化瘀之功效。

【主治】视网膜动脉阻塞。症见视力突然下降,烦躁易怒,善叹息,口苦咽干,苔薄白,脉弦细。

疗方五

通窍活血汤

【成分】葱白30克,丹参25克,赤芍25克,川芎15克,桃仁12克,红花10克,三七粉3克,麝香0.06克(冲服),黄酒500克(煎药)。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本方由王清任的活血通窍汤去姜、枣.加丹参、三七粉化裁而成。方中红花、桃仁、赤芍、川芎活血化瘀行气;丹参、三七以加强活血祛瘀之力,使目中血络通畅;葱白散达升腾,使行血之品上达头目;麝香芳香通窍走窜,引活血药达目络,以祛瘀血而消结滞。诸药合用,具有活血通窍之功。

【主治】视网膜动脉阻塞。症见视网膜动脉变细,后极部网膜乳白色水肿,出现樱桃红斑;或伴胸刺痛,舌质紫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或涩。

什么是视网膜静脉阻塞?其症状有哪些?

视网膜静脉阻塞是视网膜静脉的主干或分支阻塞,静脉血液回流被阻断,阻塞处远端的静脉扩张迂曲。管壁缺氧而渗透性增加,血细胞和血浆渗出。以视网膜静脉怒张,广泛性出血、水肿、渗出为特征。其症状表现视力减退,若累及黄斑部则视力锐减,瞳孔对光反应迟钝。急性期后,出血和视网膜水肿逐步吸收,视力可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部分患者可继续恶化,甚至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此病以中老年人多见,常伴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等全身病。属中医学暴盲范畴,与阴虚阳亢,虚火上扰,气血瘀滞等病机有关,局部水肿、渗出是痰湿内聚之象。

西医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措施有哪些?

(1)将尿激酶5000u溶于500毫升生理盐水中,每天1次,静脉滴注,10次为1疗程;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毫升,每天1次,静脉滴注,7次为1疗程;用安妥碘0.4克,每天1次,肌注,10次为1疗程;将血栓通120毫克,加入50%葡萄糖10毫升,每天1次。静脉注射,7次为1疗程。

(2)口服路丁、维生素C等。

(3)用尿激酶100u,溶于0.5毫升生理盐水中,作球后注射,每天1次,10次为1疗程。

(4)激光治疗。对黄斑水肿的格子状光凝可减轻水肿,但视力改善不明显。广泛的视网膜内出血和毛细血管无灌注是缺血型和虹膜新生血管的危险因素,应作广泛的视网膜光凝。

(5)手术治疗。对大量持续不吸收的玻璃体积血或已出现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玻璃体手术是惟一的治疗途径。

(6)其他治疗。全身疾病和眼部伴随疾病应同时治疗。

中医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疗方有哪些?

疗方一

活血利水汤

【成分】茺蔚子40克,泽兰15克,茯苓15克,泽泻12克,白术12克,当归尾10克,赤芍10克,茜草10克,车前子(包煎)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方中茺蔚子、泽兰、泽泻、车前子利水渗湿;茯苓、白术健脾利湿;归尾、赤芍活血散瘀通脉;茜草止血散瘀。本方具有活血化瘀,利水渗湿之功效。

【主治】视网膜静脉阻塞。症见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囊样水肿;伴胸闷不舒,口黏无味,纳呆便溏,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苔白腻,脉弦或涩。

疗方二

滋水凉营汤

【成分】生地15克,赤芍15克,麦冬15克,茯神15克,元参15克,白芍15克,黄芩12克,当归10克,盐知母10克,盐黄柏10克,五味子6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方中生地、元参、赤芍清热凉血:知母、黄柏、黄芩滋阴清热降火;当归、白芍、麦冬、滋阴养血;茯神、五味子益气安神;甘草和中、调和诸药。共奏滋阴清热,凉血止血之功。

【主治】视网膜静脉阻塞。症见视网膜静脉充盈纡曲,兼见火焰状出血;伴头晕耳呜,失眠多梦,五心烦热,口干咽燥,颧赤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疗方三

血府逐瘀汤

【成分】桃仁10克,赤芍10克,当归10克,牛膝10克,生地10克,红花6克,川芎6克,柴胡6克,枳壳6克,桔梗3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方中桃仁、红花、赤芍、牛膝破血行瘀;川芎、枳壳、柴胡疏肝解郁,使气行则血行;当归、生地养血滋阴,虽破血而不伤正;桔梗载药上行;甘草调和诸药。本方具有活血祛瘀,行气化滞之效。

【主治】视网膜静脉阻塞。症见外眼端好,视力急降,眼底火焰状出血,呈放射状;全身伴精神抑郁,胸胁胀痛,食少嗳气,月经不调,舌尖边红,苔薄白,脉弦或涩。

疗方四

菊花钩藤饮

【成分】珍珠母30克,夜交藤30克,牡蛎30克,钩藤12克,菊花10克,黄芩10克,白蒺藜10克,白芍10克,川芎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方中菊花、钩藤、珍珠母、牡蛎平肝潜阳;川芎活血行气;黄芩、白蒺藜清肝明目;白芍养血柔肝;夜交藤养血安神通络。共奏平肝潜阳,活血通络之功。

【主治】视网膜静脉阻塞。全身伴头目眩晕,目胀耳鸣,面赤心烦,舌质偏红苔黄,脉弦数。

【加减】大便秘结加番泻叶10克;心悸失眠加远志10克、炒枣仁10克;胸闷气结加苏子10克、瓜蒌15克。

疗方五

生蒲黄汤

【成分】生蒲黄24克,旱莲草24克,丹参15克,郁金15克,荆芥炭12克,生地12克,丹皮12克,川芎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本方为中医眼科名家陈达夫治疗眼科血证的常用方剂。方中生蒲黄、旱莲革、生地黄、荆芥炭凉血止血;丹参、丹皮、郁金、川芎凉血活血散瘀。此方以凉血止血为主活血散瘀为辅,具有止血而不留瘀的特点。

【主治】视网膜静脉阻塞。常用于眼底出血的早期,症见血色鲜红,口渴心烦,舌质偏红或有瘀斑,脉弦。

什么是视网膜静脉周围炎?其症状有哪些?

视网膜静脉周围炎是指视网膜静脉周围间隙或血管外膜的炎症。以视网膜反复出血及玻璃体积血,障碍视力为特征。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但多见于男性年轻人,易于双眼先后受累,约90%的患者在另眼可发现相应病变。对视力危害很大,常因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而失明。本病常因大量出血而突然失明,属中医学暴盲范畴。多因阴虚火旺,灼伤目中血络所致。

西医治疗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的措施有哪些?

(1)对于结核病者,宜抗结核治疗,如雷米封0.3克,每天1次,连服3个月。

(2)口服维生素C0.2克,每天3次。对于炎症性阻塞,可用泼尼松(强的松)30毫克,上午8时1次顿服,病情控制后逐渐减量、停药,以抑制炎症和减少机化形成。

(3)适当应用止血剂,如止血敏0.5克加50%葡萄糖40毫升,每天2次,静脉注射5~7天。

(4)对于玻璃体出血多者,可用尿激酶1万u加入生理盐水500毫升,每天1次,静脉滴注连用10次。

(5)激光治疗。氩激光光凝灌注区和非灌注区交界处视网膜,可防止和消除新生血管,减少出血机会。

(6)玻璃体手术。当明显出现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或长期不吸收的大量玻璃体积血时,应进行玻璃体切割术,并结合光凝或冷凝病变血管区。

中医治疗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的疗方有哪些?

疗方一

活血散结方

【成分】京元参15克,生牡蛎15克,紫丹参15克,白茯苓12克,淡海藻12克,夏枯草12克,浙贝母12克,广郁金12克,全当归12克,陈皮9克,法半夏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方中元参、牡蛎、夏枯草、贝母、海藻清热化痰,软坚散结;陈皮、茯苓、半夏燥湿化痰;丹参、郁金活血化瘀,当归养血活血。本方具有活血散结,祛瘀明目之效。

【主治】视网膜静脉周围炎后期。症见眼内瘀血凝结,久不吸收,或见增殖性改变;伴头目不适,不耐久视,或视物变形,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或涩。

疗方二

滋阴解郁汤

【成分】生地15克,山药9克,枸杞子9克,女贞子9克,知母9克,白芍9克,生龙骨9克,生牡蛎9克,栀子9克,蝉蜕9克,木贼9克,黄芩9克,沙参9克,旱莲草9克,赤芍3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方中生地、白芍、沙参、知母滋阴清热;山药、枸杞子、女贞子养阴明目;生龙骨、生牡蛎镇肝潜阳;栀子、黄芩、赤芍清热凉血;旱莲草滋阴止血;木贼、蝉蜕解郁散结;甘草调和诸药。本方具有滋阴益肾,凉血解郁之效。

【主治】视网膜静脉周围炎。多见于病程较长,视网膜反复少量出血;伴头晕目眩,腰膝酸软,胸闷胁胀,情志抑郁,舌质偏红,舌润无苔或苔薄白,脉弦数或沉细数。

【加减】口渴烦躁加生石膏30克,瓜蒌15克;胃纳欠佳加青皮9克,山楂10克;出血久不吸收者加苍术、白术、银柴胡各9克。

疗方三

补肺益肾汤

【成分】旱莲草18克,熟地15克,玄参15克,生地12克,炒白芍10克,当归10克,沙参10克,麦冬10克,女贞子10克,丹皮10克,阿胶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生熟地、沙参、玄参、麦冬滋阴养肺,生津润燥;白芍、当归养血柔肝;丹皮清热凉血;女贞子滋阴明目;旱莲草、阿胶滋阴养血止血。本方具有滋水补肺,凉血止血之效。

【主治】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症见头晕目眩,咽干口渴,时或干咳、舌红少苔,脉细。

疗方四

归脾汤

【成分】旱莲草20克,白茅根20克,党参10克,黄芪10克,白术10克,龙眼肉10克,茯神10克,炒枣仁10克,广木香3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方中党参、黄芪益气健脾;白术、龙眼肉健脾养血;茯神、炒枣仁养血安神;旱莲草、自茅根凉血止血;木香理气醒脾;甘草健脾和中。本方具有补气摄血,宁心安神之效。

【主治】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症见面色萎黄,心悸怔忡,头晕失眠,舌淡苔白,脉虚数。

【加减】口干烦躁加麦冬9克,沙参9克;胃纳久佳加青皮、焦三仙各9克。

疗方五

槐花侧柏汤

【成分】小蓟30克,白茅根30克,生蒲黄15克,槐花15克,侧柏叶15克,仙鹤草15克,旱莲草15克,连翘15克,生地15克,白芍15克,茜草12克,黄芩12克,炒荆芥10克,焦栀子10克,三七粉2~3克(冲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方中黄芩、连翘、生地、栀子清热凉血泻火;生地、白芍滋阴清热平肝;槐花、小蓟、茅根、侧柏叶、仙鹤草、旱莲草凉血止血;炒荆芥散风止血;茜草、蒲黄、三七活血化瘀止血,使血止而又不留瘀。全方具有清热泻火,凉血止血之效。

【主治】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症见眼底出血量多,血色鲜红,视网膜静脉充盈纡曲,伴有白鞘;兼见口苦咽干,或口渴欲饮,大便干燥,小便黄赤,苔黄,脉弦数。

【加减】胃纳欠佳者加炒白术、炒麦芽各10克;大便秘结者加大黄15克。

糖尿病为什么会影响眼睛?

糖尿病可以引起各种各样的眼部疾病。早期的糖尿病使眼房水折射力升高,可以引起眼部屈光的改变,如近视力、远视力的减退,提早出现老视。随着病程的进展,可以引起角膜溃疡、虹膜睫状体炎、白内障、青光眼、玻璃体积血、视网膜病变和视神经病变等,最常见的是视网膜病变和白内障,而且对视力影响最大。导致眼病主要是由于血糖长期控制不好,日积月累对血管和视神经造成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