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读禅学管理
5340200000016

第16章 乞丐买饼

马狮以福利高而着称,为推行种种福利措施所花费的代价往往使试图模仿它的其它企业望而生畏。

有一个禅宗寺院的长老,精通做大饼的技巧。他们寺院做出来的大饼又香又甜,上山来的香客都非常喜欢,纷纷花钱购买品尝,香火很是兴盛。

有一天,一个从远方来的落魄的乞丐来到寺院,吵嚷着要品尝大饼。小和尚们看他脏兮兮的邋遢样,就不让他进厨房,双方僵持不下。

这时候长老出现了,他训斥徒弟们说:“出家人慈悲为怀,你们怎么可以这样呢?”于是他亲自为这个乞丐挑选了一个大饼,恭恭敬敬送给他品尝。

乞丐非常感动,吃完后掏出惟一的三文钱说:“这是我乞讨来的全部钱,希望长老你能收下。”长老居然真收下了,双手合十道:“施主一路走好!”

徒弟们非常纳闷,问长老说:“既然是施舍给乞丐,怎么又收钱呢?”长老答道:“他不远千里而来,只为品尝这大饼,所以要免费给他品尝;难得他有这么上进的心,懂得为人处事之道,所以要收下他三文钱。有了这份尊重的激励,他将来的成就必定不可限量。”

徒弟们根本不以为然,心里暗想我们师父真是老糊涂了,大概在说梦话吧。

几十年后,一位大富大贵的商人专门上山来拜谢当年的一饭之恩。令许多老和尚大吃一惊的是,他居然就是当初那个花了三文钱吃大饼的乞丐!

施舍大饼能使乞丐免于挨饿之苦,收乞丐的饼钱却能满足他人格上的自尊。吃饱肚子只能解决一时之需,而精神上的尊重却能激励人的一生。这正是长老和尚高明之处。

自尊的员工造就尊严的企业

禅是绝对的自尊,在禅师的口中,有黄檗禅师的“不着佛求,不着法求,不着僧求”一说,有临济禅师的“既不礼佛,又不礼祖”一说,这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自尊精神,才最能与大觉世尊的禅道相应。

人想要有自尊,那么就得先尊重他人。

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了第44届国际教育大会,提出了“和平文化”的理念和培养“世界公民”的目标。在“和平文化”所体现的伦理价值及对他人的态度行为中,第一条就是“尊重生命,尊重人,尊重人的尊严和权利”。

马狮(Marks&Spencer)是英国最大且盈利能力最高的百货零售集团,而且它的出名更在于它已成为西方管理学界公认的卓越管理典范。

“经理人员必须了解员工的困难并作出反应。高管理层应该知道员工的工作环境和各项福利措施的优劣程度。”曾任马狮集团董事长的依时雷·薛福勋爵这样说道。

马狮以福利高而着称,为推行种种福利措施所花费的代价往往使试图模仿它的其它企业望而生畏。除却良好的员工分红制度、医疗保险、退休金制度等等一般性的福利措施外,还有许多显然是为员工考虑的福利措施。其中包括很多从员工的角度于细微之处的考虑。

这样,福利并不单单是福利,它表现出企业对于员工的关心。正如各门市部门管理人员都得到的指示:“如果你在处理员工问题有可能犯错时,那么宁可过于慷慨而不是相反。”

这就是马狮管理的准则:尊重所有员工;关心员工的一切问题;全面和坦诚的作双向沟通;对努力和贡献作出赞赏和鼓励;不断的训练和发展。

在如此管理下,每个员工都感觉到自己受到公司的尊重;他们得到不断的训练和不断自我发展的机会;最重要的是管理层是与员工站在一起的,而不是处于敌对地位;他们看到,管理高层所宣扬的目标和所付诸实际施行的差异极少。

结果如何呢?

“我们努力的结果是员工流失率低,随时可应付任何转变,提高了生产力和获得了对谁都有利的利润--有利于股东、员工、退休员工乃至社会大众。”薛福勋爵如是说。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以“礼仪之邦”着称。礼仪中的一个基本精神就是尊重他人。《曲礼》第一句话就是“毋不敬”,即一切行为准则都要以敬为基础。又说:“夫礼者,自卑而尊人”,就是说,礼的基本精神在于克制自己而尊重别人。

人是社会的人,人在社会中生活,必须要学会尊重他人,才能真正自立于社会。

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尊重不是给予,而是收获。尊重是一种美德,是一个人高雅情操的自然流露。尊重的核心是真诚,用真诚的心尊重他人,将得到同样真诚的尊重。要做人,先要学会尊重他人!

尊重是社会文明的招牌,尊重是人类进步的旗帜。企业中如果没有尊重,这个企业一定是一个涣散的团体;社会如果没有尊重,这个社会一定是一个病态的社会!

尊重可以产生信任,信任可以使双方互相敞开心扉,可以让不是朋友的变成朋友,让原本不可能办成的事变为可能。

尊重他人的核心是平等,是对他人人格的承认和尊敬。人来到世界上都是平等的。因此,管理者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尊重员工不是对员工的恩赐,而是员工应获得的基本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