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讲究进退有据,高低有时。当进则进,当退则退;当高则高,当低则低。
虎寺禅院中的学僧正在寺前的围墙上,临摹一幅龙争虎斗的壁画。临摹的画中龙在云端盘旋将下,虎踞山头,作势欲扑。虽然修改多次,学僧却总感觉其中动态不足。
大伙你一句我一句的评头论足,有人便说了:“色彩不对,龙身的青不够真。”另一人反驳说:“不!不!是虎的眼睛点得不传神,就差那么一点儿。”
这时碰巧无德禅师从外面回来,学僧就请教于禅师:“师父,您瞧瞧,这画是哪儿不对劲,怎么瞧总是对不上味儿呢?”
无德禅师看后说:“龙和虎的外形画得不坏,但龙与虎的特性你知道吗?龙在攻击之前,头必须向后退缩;虎要上扑时,头必自然压低。龙颈向后的屈度愈大,虎头愈贴近地面,它们也就能冲得更快、跳得更高。”
学僧恍然大悟:“老师真是一语道破天机!我们不仅将龙头画得太向前,虎头也太高了,难怪总觉得动态不足。”
无德禅师趁机启发道:“为人处事,参禅修道的道理也一样,退一步的准备之后,才能冲得更远,谦卑的反省之后才能爬得更高。”学僧不解,问:“退步的人怎能向前!谦卑的人怎能更高?”
无德禅师严肃地说道:“你们且听我的禅诗: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身心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龙虎乃为兽中之王,禅者乃人中之贤,龙虎的“以退为进”自然逃不过禅师的火眼金睛。
勃发之前须蓄势
“老虎攻击前,总是要先俯下身子,收起爪子,放轻脚步”。如果你认为它是只猫,那你就等死吧,它会闪电般的在猎物喉咙上咬下去,一击致命!
有攻有守是成功的路径,有退有进是行事的方要。进退有据,高低有时是一个企业的成功之道。
为了“进”,有的人会不顾一切地拼命向前冲,以为只有风雨兼程、永不停息地往前赶才是一种“进”,才能到达目标。然而有时候,我们必须要“停下来”或者“退几步”,目的是好让自己更好地“进”。
“退”能蓄精养锐、能蓄势待发,要知道拳头总是要先收回来,然后才能给对手致命一击。成功的管理者是愿意“退”、能够“退”、适时“退”的智者。
记得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位农夫,生活非常艰辛。不管他如何努力地劳作,他的生活情况并没有多大的改变。后来一位天使知道了这件事,动了恻隐之心。于是,她对农夫说:“只要你从这里开始跑,到太阳下山之前能跑回来,你跑过的地就全属于你。”农夫听了很高兴,拼命地往外跑。跑累了,他想停下来时,但想到妻子儿女每天过着艰辛的生活,便又鼓足力量继续跑。途中有人告诉他说:“你再不往回跑会累坏的。”但农夫不听,继续地跑呀跑。最后,他倒下了……
有的管理者不也像那农夫一样吗?为了眼前的利益,不看实力,不要策略,甚至不顾生命,一个劲地跑,只知进而忘了退,最终失去了一切。假如能在进的同时,考虑一下退,那么不是能得到更多,前进更快吗?
退,不是一种畏缩,不是一种妥协,恰恰相反,它是一种练达的生活态度,也是进的必然选择。
无德禅师的千古名句:“身心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透露出谦卑能更高、退让能更远的智慧,是成就龙虎气势、领袖格局的必须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