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就大事的70个好习惯
5352000000013

第13章 好习惯营造好心境(5)

唐玄宗天宝年间,杨贵妃在玄宗的心目中简直就成了一件稀世珍宝,爱不释手。他对杨贵妃的情感到达了“三千宠爱于一身”,“六宫粉黛无颜色”,“从此君王不早朝”的程度。杨氏一门,也因此而显赫一时。杨贵妃的堂哥杨国忠,原本是个不学无术的庸人,又是个横行一方的恶霸,利用表妹的裙带关系,才混上了宰相的职位。杨国忠做了宰相后,无所不为。一次,杨贵妃还提出要收胡人安禄山作为养子。可笑的是,杨贵妃的年纪比安禄山小二十多岁,可安禄山很清楚杨贵妃在唐玄宗心目中的地位,所以竟恬不知耻地拜杨贵妃为干娘,杨贵妃让他装扮成小孩模样,经常出入后宫。渐渐地,安禄山与杨贵妃搞熟了,只要一见面,总亲亲热热地叫声“干娘”,宫女、太监听了,都觉得刺耳,可他却寡廉鲜耻,照叫不误,而且总是显得从容自如的样子。一次,他被唐玄宗召到宫中去,见贵妃娘娘在场,便先喊“干娘”,同时跪拜下去,然后才喊“陛下”,再跪拜下去。顿时,唐玄宗觉得不合情理,生气地问道:“为什么不先拜皇上!”安禄山赶忙吞了一口口水,解释道:“我们胡人的风俗,都是先拜母亲后拜父亲的。”

唐玄宗听后,更觉得安禄山憨厚可爱了,而安禄山则抓住每一次朝拜的机会,使出他的浑身解数,来讨唐玄宗和贵妃娘娘的欢心。当然,安禄山处心积虑的讨好终于有了结果。到了天宝九年(公元750年),唐玄宗在任命安禄山为营州都督兼范阳节度使,掌握北方兵权之后,又封他为东平郡王。这是唐以来给胡人的最高爵位。他统率15万叛军从范阳出发,一路上军旗猎猎、战马长嘶,势不可挡。因为从天宝年间以来,唐朝的统治已经腐朽不堪,军队措手不及,缺乏战斗力,所以叛军几乎没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就轻易占领了黄河以北24郡的大片土地。

旋即,安禄山的叛军便渡过了黄河,攻克洛阳。随后又长驱直进,席卷中原,很快攻下长安。唐玄宗如惊弓之鸟,仓皇向大西南逃去。逃到马巍驿地方,随从士兵哗变,杀死杨国忠。唐玄宗被迫处死杨贵妃,才得以脱险。经过安史之乱,唐朝大势已去,唐玄宗的皇位也失去了。

后人评论说,唐玄宗沉迷于杨贵妃的美色。每天,唐玄宗与贵妃纵情声色之欢,不早朝,不理政务。当时的有识之士偷偷讥评杨贵妃是“祸水”,然而唐玄宗不识危机,依然沉湎女色,我行我素,没有限度,这样安史之乱便不可避免,唐朝的国运就一度中绝了,唐玄宗也因此郁闷而死,实为纵欲而亡。可见,在人的一生中,不论职位多高、权力多大,一旦失去了“度”,对钱财、美色等的占有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就会走向追求目标的反面,必会酿成大错。所以,要戒贪,要讲究“度”。读懂世间万物皆有“度”,人生才能快乐永久。

28.知足者常乐

“汝等比丘,若欲脱诸苦恼,当观知足。知足常乐,即是福乐安稳之处。知足之人,中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居天堂,亦不称意。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不知足者,常为五欲所牵。”

这是佛教经典《佛遗教经解》中记载修“八功德”之一的“知足功德”里所提出的功戒,这也可以成为们的处世原则。

《智慧书--永恒的处世经典》的作者巴尔塔沙·葛拉西安从人的需要角度,也劝戒人们要功成身退,见好就收,切不可过于贪心,踏着欲望攀升的阶梯,无止境地被欲壑所累。他写道:“所有高明的赌徒均行此策。退得妙恰如进得巧。一旦获得足够的成功--即使尚有更多的成功,都要见好就收。联袂而来的好运总是可疑的,最好的是好运和厄运交错而来,这样还可以使人享受苦中带甜之乐。当运气来得太猛烈时,它很可能会扩倒并把什么东西都撞得七零八落。幸运女神有时候也给我们补偿,拿持续性来换取我们的紧张感。如果她必须把某个人长期背在背上,她一定会感到疲倦不堪。”

是的,一个人如果利益熏心,将个人欲望无休止地延伸,就必然会碰到头破血流;一个人如果正确地对待人的需要和欲望,正确地埏理人的情感、欲望和现实的矛盾,并进行合理调节,就能够活得自在潇洒。

“知足为幸福快乐的源泉。”古今中外许许多多的典型事例,也证明着这个道理。

公元223年,刘备进攻东吴兵败,结果损兵折将,悔恨交加郁郁寡欢,闷闷不乐,害起病来了。起初,病势尚轻,不久便愈来愈重了,于是决定请诸葛亮到永安(东征大本营)来。接到刘备的诏书,诸诸葛亮叫益州治中从事杨洪在小心辅助太子刘禅的同时,要特别注意汉嘉那一头,不可马虎。诸多军机大事安排妥当后,他便和尚书令李严一同到永安去。

刘备见了诸葛亮,原本想隐藏内心的痛苦,不让别人看出,但是悔恨交加的泪水仍不断地沿着他的双颊涌流。他一面流着眼泪,一面对诸葛亮说:“我没能听从丞相的话,执意去东征,在虢亭打了败伏,兵将损失过半,现在后悔已晚。”说到这里,他注视诸葛亮:“近来,我时常想起我们当年在隆中初次见面的情形,好像还在眼前。想不到这次兵败,又患了重疾,我怕寿命不会久长,不能于跟卫相共事了。”说罢,禁不住恸哭流涕。

诸葛亮也难过得落下泪来,他安慰刘备说:“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切莫再去添烦恼和忧愁。请陛下好好安心休养,恢复圣体健康要紧。”

刘备点点头。但是不久后,他的病更重了。临死之前,刘备托诸葛亮帮助自己的儿子刘禅治理好天下,并且语重心长地说:“你的才能比曹丕高出十倍,必定能够把国家治理好。要是嗣子可辅,你就辅佐他;如果他没有治国的才能,就请你自己在西蜀称王。”

诸葛亮听了,汗流遍体,手足无措,泣拜于地说:“臣怎么敢不鞠躬尽瘁?我情愿拿死来报答陛下。”说罢,叩头流血,涂了一地。

刘备注视着诸葛亮,又是感激又是难过。他吩咐李严代写遗诏留给太子。遗诏上写道:

我起初得病,中是下痢,后来又加上了其他病症,就严重起来,怕不能治愈。一个人活到50岁,已不算短命,我已经60多了,还有什么可恨的呢?我只是放心不下你们几个弟兄。你们必须自己勉励自己。凡是坏事,别以为小就去做;好事,别以为小就不去做!只有德行好,才能让别人信服。你父亲德行不是很好,不能立个榜样。你跟丞相共事,要像伺候你父亲那样伺候他。你和你兄弟必须努力向上,切记切记!

刘备过世前虽把太子托付给诸葛亮,甚至明示在太子不才的情况下,允许他“在西蜀称王”,但是,刘备再胸怀宽广,再依赖诸葛亮,也不可能有把王位让给丞相的雅量吧!毕竟,太子刘禅已经17岁了,而且还有刘承和刘理两个儿子,怎么会把自己辛苦打的天下拱手让给臣子呢?当他说让诸葛亮自为主子时,其实是暗示他以后不要夺权。因此诸葛亮泪落涕零,发誓要一辈子帮助刘禅治理国家,即尽他全部精力去工作、奋斗,直至死亡。他在《前出师表》中写下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两句话,就是他忠心耿耿的表现。

诸葛亮可谓文武全才,也深知“知足,不失为幸福,快乐之本”的真谛,所以,他是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辅助刘备。刘备死后,他不仅丝毫没有凭借刘备的言语趁机称帝,而且还“竭股肱之力”辅助后主刘禅。后来,东吴的曹魏都想趁着刘备归天的机会向蜀汉进攻,诸葛亮带兵顽强抵抗,结果累垮了身体,死在五丈原(今陕西眉县西南)的军营中,当时只有54岁。一直到死,他还在为国家的事务操劳,却从未有过霸权的私心。因此为后世所称颂!所以,他活着的时候,一直受到刘备和后主刘禅的尊敬、信赖和爱戴,他死后,其言行都流传下来,其智慧和品德成了后人学习的榜样。相反,如果当时他权欲太大,有野心,那就毁了一世的英明。俗话说:“一山岂可容得二虎?”当你挖空心思玩弄诡计时,也就埋伏下深深的危机。很多聪明人在成功时见好就收,就是避免祸殃的明智之举,倘若成功后还不知足,那就会遭人之忌,甚至遭人之害了。所以,知足是诸葛亮的智慧之一。

1782年,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一些阶层和集团和领导人都认为,美国出现一位新君主的时刻已经到来,这位君主非华盛顿莫属。华盛顿是最合适的统帅和统治者,他具备君主所需要的才能和手估,是仿效英国政体--君主制的最理想君主。华盛顿统帅的军队也表示支持他,做美利坚合众国的“国王”。对此,华盛顿却不以为然,他不仅不当什么国王,还主动辞去陆军总司令职务,回到家乡蒙特维尔农庄当农夫,重新“在葡萄树和无花果树的绿荫下享受宁静的生活”。3年后,即1786年秋,在麻萨诸塞州,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果实即将被吞噬的情况下,华盛顿才不得不再度出山。1789年,他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但连任两届后,他于1796年11月发表了不搞终身制的《告别书》,再一次回到他的宁静生活。

“知足不失为幸福、快乐之本”作为一种生存策略,一种为处事态度,是许多名人伟人的座右铭,宋朝的有功之臣石守信、王审琦等人也深知其中真味,杯酒释兵权让人感慨万千。

宋太祖平了天下不久,便宴请手下的大将石守信、王审琦等。皇上请喝酒,大家都显得很高兴。三杯酒下肚,宋太祖把大后一挥,让左右侍奉的太监全部退下,然手端起酒杯,对相聚的功臣们说:“今天在座的都是我的好兄弟!各位一定要尽情吃喝。”说完,蓦地一仰脖,喝个底朝天。但谁也没有料到,正当大家一种说不出来的得意时,宋太祖却突然叹了口气,满腹心事的样子,说:“你们帮我打下天下,取代后周即了皇帝位,真是劳苦功高,快活无比,实在令人羡慕!如今,我做了皇帝,国家的事情实在太多,难处了实在太大,还不如做个节度使呢!你们知道吗?做皇帝这一年多一,我是夜甘寐啊!”石守信等人一听,感到迷惑不解,忙问:“这是为什么呢?”

宋太祖说:“这不难知道,皇帝的位置只有一个,谁不想取而代之呀,我能不担心吗?”

石守信等人听罢,都诚惶诚恐起来,立即跪在地上向宋太宜叩头道:“陛下,为何说出这样的话,如今大局已定,谁还敢对皇上起异心?”

宋太祖忧心忡忡地说:“你们虽然没有这个野心,但你们的部下将士中不一定没有一些贪图富贵的人啊!或许有一天把黄袍硬披在你们身上,你们不想干也不行啊!”石守信等人听得战战兢兢,浑身冒汗,都叩首哭泣道:“我们真是愚蠢,从来没想到这一点,请皇上怜悯我们,给我们指出一条生路吧。”

宋太祖点点头说:“人生一世,太过勿忙,稍纵即逝。所以,那些想求富贵者,不过是想多聚敛钱财,到地方上去做个节度使,惠及子孙,不受贫困之苦。你们不如放下兵权,到地方上去做个节度使,多置办些良田美宅,为子孙创立永久的基业。你们自己可以天天歌舞升平,饮酒作乐,快快活活安度晚年。我们君臣之间,彼此亲密无间,互不相疑,不是件令人愉快的事吗?”石守信等人俯首称是,异口同声道:“皇上真是为我们想得太周到了。”

第二天一上朝,石守信等一大批武将都向宋太祖递上了辞呈。他们没有被权力所奴役,篡夺王位,掌握到下,而是在辉煌时不露锋芒,不发兵闹事,甘愿退向平淡,过自己快乐的生活。这是表示自己激流勇退,免得从高处摔下来,碰得头破血流。此举,不也是实践着短足常乐的至理名言吗?

人生就像花朵一样,不可能永远怒放。当你志得意满或功成名就时,切不可欲壑难填,没有止境,不然你不当众矢之的才怪呢!所以,在自己的事业获得一定成功的时候,要适可而止,自知满足。有道是知足者,常乐。保持人生完美,得以善终之道,奥妙即在此。明智的人知道什么时候该让一匹赛马退役,他们不会坐等它在比赛的中途颓然倒下,成为众人的笑柄。千言万语一句话:“只有能够好好地把握自我,不求全,不做得陇望蜀的人,才会有幸福和快乐的人生啊!”

29.从自卑情节中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