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功交际心理学
5352100000014

第14章 端正交际心理:让别人从心里接受你(4)

学会坦诚,不仅是为人处世的起码道德品格,也是立论、立言、立学、立身的基本素质。这种传统美德在无产阶级革命家身上,又有了新的升华。德高望重的彭德怀,令世人仰慕,其主要原因就是他具有坦诚的品格。在蒙受不白之冤时,他还教育自己的侄女,“茄子不开虚花,小孩不讲假话。”邓小平当年面对“四人帮”的迫害,面对着第二次被罢官的危险,面对着当时国家经济濒临崩溃边缘,他力挽狂澜,挺身而出,正确地分析形势,提出了一系列整顿措施。邓小平的坦诚无私,世人有口皆碑,其品格犹如光风霁月,光彩照人。

学会坦诚,是美好的品德。有了坦诚,就可以牵系出许多优秀品德来,失去了它也就失去了许多美德。一个人如果失去了坦诚,就失去了人性;失去了坦诚,就失去了光明。有了坦诚,我们才有真正的人性;有了坦诚,人才无愧为万物之灵。这样的人,才能勇于面对现实,能于正视自己的过错,更勇于对抗外来的一切横逆、诬蔑、诱惑、冷视。诚能耐久,经得住时间的考验。一切虚伪矫饰的东西都必定被历史的大浪涤荡净尽。只有坦诚、真实,才能经历岁月的磨砺而光彩熠熠。

学会坦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一种敢于牺牲自我的精神。它需要襟怀坦白,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它需要当朋友的“诤友”,敢于直言相见;它需要出以公心、成人之美,而不是“气人有笑人无”,心怀嫉妒;它需要是非分明,当别人受到不公正待遇,或集体、国家、人民的利益受到损失时,敢于挺身而出,坚持原则;它需要平等对待顶头“上司”和“一般”群众,实事求是,直言不讳。

学会坦诚,是处世的方式,并不等于处世的艺术。坦诚待人也要讲究表达方式,区分不同对象,讲究了解、理解他人的心理,才能使坦诚待人的动机和效果达到统一。

学会坦诚,是力量的一种象征,它显示了一种高度自重和内心的安全感和尊严感。应当说坦诚待人得益的不只是他人,而且也增长了自己人格的魅力、吸引力和凝聚力。坦诚待人能使你活得坦然潇洒,至少不必为一句谎言而费尽心机,也不必为掩饰自己的某些破绽而装模作样,搔首弄姿。

应当说坦诚是玉,虽有瑕也不掩其彩;坦诚是冰,虽冷净却晶莹透明。坦诚的人如皎皎皓月之真纯,如幽幽白云之高洁。让我们永远对自己说:做一个坦诚的人吧。

平和待人留余地

平和是一种心态,是一种美德,秉持平和的心态做人,自然能妥善地对待世间的人和事,既尊重自己,又能赢得别人的尊敬,这也是低调做人的要义。

古代有个叫韩琦的人,曾同范仲淹一道推行新政,北宋时长期担任宰相职位。韩琦在定武统帅部队时,夜间伏案办公,一名侍卫拿着蜡烛为他照明。那个侍卫不小心一走神,蜡烛烧了韩琦鬓角的头发,韩琦没说什么,只是急忙用袖子蹭了蹭,又低头写字。过了一会儿一回头,发现拿蜡烛的侍卫换人了,韩琦怕主管侍卫的长官鞭打那个侍卫,就赶快把他们召来,当着他们的面说:“不要替换他,因为他已经懂得怎样拿蜡烛了。”军中的将士们知道此事后,无不感动佩服。按理说,侍卫拿蜡烛照明时不全神贯注,把统帅的头发烧了,本身就是失职,韩琦责备一句也是应该的,即使不责备,挨烧时“哎呀”一声也难免。可他不但忍着疼没吱声,还怕侍卫受到鞭打责罚,极力替其开脱。他这种容忍比批评和责罚更能让士兵改正缺点、尽职尽责,而且韩琦统帅的是一个大部队,事情虽小,影响却大,上上下下一知晓,谁不愿意为这样的统帅卖命呢?

韩琦镇守大名府时,有人献给他两只出土的玉杯,这两只玉杯表里毫无瑕疵,是稀世珍宝。韩琦非常珍爱,送给献宝人许多银子。每次大宴宾客时,总要专设一桌,铺上锦缎,将那两只玉杯放在上面使用。结果有一次在劝酒时,被一个官吏不小心碰到地上摔个粉碎。在座的官员惊呆了,碰坏玉杯的官吏也吓傻了,趴在地上请求治罪。可韩琦却毫不动容,笑着对宾客说:“大凡宝物,是成是毁,都有一定的时数,该有时它献出来了,该坏时谁也保不住。”说完又转过脸对趴在地上的官吏说:“你偶然失手,并非故意的,有什么罪呢?”这番话说得十分精彩!玉杯已经打碎,无论怎样也不能复原,责骂、痛打一顿肇事者吧,徒然多了一个仇人,众位宾客也会十分尴尬,好端端的一场聚会便不欢而散,也会大大有损自己的形象。而韩琦此言一出,立刻博得了众人的赞叹,而肇事者对他更是感激涕零,恐怕给他做牛做马也心甘情愿了。

元代吴亮在谈到韩琦时说:“韩琦器量过人,生性淳朴厚道,不计较疙疙瘩瘩一类的小事。功劳天下无人能比,官位升到臣子的顶端,但不见他沾沾自喜;经常在官场的不测之祸中周旋,也不见他忧心忡忡。不管什么情况下,他都能做到泰然处之,不被别的事物牵着走,一生不弄虚作假。在处世上,被重用,就立于朝廷与士大夫们公平议事;不被重用,就回家享受天伦之乐,一切出自真诚。”韩琦一生处于危险之地,而又一直立于不败之地,这是为什么呢?正如他自己所说的:“天下之事,没有完全尽如人意的,一定要用平和的心态去对待。不这样,连一天也过不下去。即使是和小人在一起时,也要以诚相待。只不过知道他是小人,就同他少来往罢了。”这就是韩琦处世高人一筹的秘密。

由此可见,“道有道法,行有行规”,做人也不例外,用平和的心态去对待人和事,也是符合客观要求的,因为低调做人才是跨进成功之门的钥匙。

做一个有准备的人

1.动之以情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古代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说的是性格中存在着向善的先天因素。其中的“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你说的话,你设置的情境,如果能打动对方心灵深处的那根情感“弦”,就会很容易引起对方情感的共鸣,你要办的事也就顺理成章了。所以古人又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意思是情感最容易打动人心。

《红楼梦》第三十四回,标题叫《情中情因情感妹妹,错里错以错劝哥哥》,其中的经典对白向来被人们所称道。宝玉挨打后,贾府中人纷纷来看望他,安慰他。薛宝钗是托着一丸药来,先给袭人说明药的功能,再问候贾宝玉身子好不好,对贾宝玉说:“早听人说一句,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而林黛玉则不然,她听到贾宝玉被打得动弹不得,先是在自己房里痛哭了一番;然后怕人家看到笑话她,等到大家都不去了,才过去看宝玉,见贾宝玉还在睡觉,又是哭了起来,哭声把宝玉惊醒了。她只对宝玉说了八个字:“你从此可都改了罢!”可就这八个字,着实打动了宝玉,成为经世传颂的经典对白。蒙府评价说:“心血淋漓,酿成此语句。”关于这段经典对白的评论文章,多不胜数。这里只说一点。从对话中可以看出,薛宝钗虽然心疼宝玉,但含有理性的责备,有道德说教的意味;林黛玉则不然,她的话全是感性的,没有说教的成分,把自己的一颗心全部投放了进去,里面饱含着一种铭心刻骨的感情,贾宝玉能不被打动吗?

其实,只要你留心,你就会发现生活中以情动人的事例几乎无处、无时不在,善于利用以情动人的谈话术,往往能够得到别人的谅解,化解矛盾,或者化险为夷。这里只说几件生活中简单的小事。

(1)小明上学迟到了,他到教室门口时,班主任正在等他。班主任:“怎么迟到了?全班就你一个人迟到!”老师的话很严厉。小明说:“昨天晚上我爸爸加班没回家,我妈妈出差了,我一个人在家,不会调闹钟,今天早上睡过了头,请老师原谅。”说着说着小明就哭了。班主任:“赶快进教室,准备一下,认真听课。”班主任原谅了他。这里,小明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他讲的理由是实实在在的,是很容易让人原谅的--毕竟是一个孩子嘛,一个人在家,确实不容易;而且他还哭了,至少认错态度很好嘛。

(2)王阿姨在服装城看中了一款衣服。她问摊主说:“多少钱?”摊主说:“100元。”王阿姨:“能不能便宜些?”摊主:“80元。”王阿姨:“能不能再便宜些?”摊主看了看她:“最低65元,少了一分钱也不能卖。”王阿姨:“再便宜些,50元钱吧。你看我是下岗工人,没挣钱的法子,身上只带了50多元钱……”摊主:“那好吧,就按进价卖给你,50元就50元吧。”王阿姨之所以成功买下这件衣服,就在于她的经历赢得了摊主的同情--下岗工人实在不容易啊,原单位好点,还有劳保,单位不好的话,一分钱也没有,生活真是很艰难啊!

(3)在一家门市前,摊主扯着嗓子喊:“大家瞧一瞧、看一看,本店亏本大甩卖,跳楼大甩卖啦。”有顾客进去,摊主说:“我们这家店铺要拆迁,这片房子再过两天就要推倒,现在实在是没有办法,只好跳水啦。怎么样,要不挑两件?”顾客在店里,仔细地挑选了一番,买了两件走了。这里,摊主在利用顾客贪小便宜的心理基础上,又晓之以情,有的顾客当然要花钱了。

(4)一所学校想方设法招进了一名姓王的博士,但王博士在单位里工作并不是很安心,刚来没几天就有要调走的想法。学校的校长找他谈话。校长:“王博士,你在这里工作觉得怎么样?”王博士:“还可以。”校长:“生活上有没有困难啊?”王博士:“也还可以吧,就是住的地方有点乱,做学问不太安静。”校长立即叫来办公室主任:“看看学校有没有空房子,给王博士换一套安静点的房子。”校长接着对王博士说:“听说你的孩子在这里上小学很不方便,你来回接送需要花很多时间,我已经跟咱们学校附近的小学联系好了,叫你孩子下周到学校报到就可以了。怎么样?”王博士已经深深地被感动了,主动说:“校长,你放心,我在这里一定会好好地工作。”这里,这位校长知道王博士工作不安心,但他没有谈这一敏感问题,而是从王博士的实际生活困难谈起,给他解决了房子、孩子上学等问题,王博士怎么还好意思提调走的事呢。

2.准备充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若能够真正做到“未雨绸缪”,个人还必须要具备以下几种基本素质或者说是能力:

(1)口齿要清楚。这是一种最基本的素质。说话吞吞吐吐,结结巴巴,给人的第一印象就不好,谈话的结果可想而知。

(2)要有一种忧患意识。忧患意识并不是患得患失,只有具有了忧患意识,才能够在谈话前进行认真的准备,才能够进行前瞻性的预测,古人所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就是这个道理。

(3)富有想像力。想像力是在谈话前进行准备工作所必需的,要对谈话的各个细节进行合理的想像,并在此基础上,对谈话进行合理的安排。

(4)思路要开阔。要想到谈话的各个方面,不要囿于一点或一个方面。否则,只能是画地为牢,对意外情况不能随机应变。

(5)要有思辨力。思考问题要有逻辑性,环环相扣,对可能发生或者不可能发生的事情,通过自己的推理做到心中有数。

(6)要有竞争精神。就是敢去想,敢去说,敢去争,要有“舍我其谁”的勇气和信心。这不只是谈话,也是做好其他任何工作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

(7)要富有才华。这是一种多年积累的能力,是一个人想做什么事情或者就能够做什么事情的基础。

总之,成功的谈话,属于未雨绸缪的人,属于有准备的人,属于会预测的人,属于善应变的人。因为他们知道这个道理:不打无准备之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