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功交际心理学
5352100000016

第16章 善于洞悉人心:瞬间看透他人的心思(2)

把手背到身后,不仅可以产生一种权威的效果,还可以给自己一种“镇静”的作用。如果一个人感到焦躁不安的时候,把手背到身后可以一定程度地减少这种紧张情绪。那些接受采访、自以为受了冤枉的嫌疑犯,他们出场的时候往往会作出这种姿势,以便为自己壮胆打气。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把手背在身后可以使人感到比较坦然,碰到事情不会紧张,自己仿佛有了一种胆量和权威。

背手壮胆的方法在学生当中比较流行。譬如老师叫学生到讲台前去背书,学生往往会不由自主地把手一背走向前去。很多资料证明,这种方法的确是一种比较好的镇静剂,很多人因此变得自然起来。

很多大人物都有这种背手挺胸的习惯,由此可见这种姿势所表现出来的不可一世。

研究发现,在享有同等地位的人们里面,那些经常背着手、挺着胸的人的确有一种唯我独尊、自以为是的心态。与这样的人进行交流,如果不注意方式方法,很难与他们和平共处。

坐姿是人心灵的暗示

坐姿是心灵的暗示。从坐的方式、坐的姿态、坐的距离中,都可以窥出一个人真实的意思,了解一个人心理上的动向。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就坐时的样子千姿百态、不一而足。但是你知道吗?虽然每一种坐的姿势,看似无意,可就是这貌似随意的坐姿里却隐藏着人的性格特征。一些善于观察和熟知心理学的人可以从其坐姿探出一个人心理活动的规律。

(1)自信型的坐姿

这种人通常将左腿交叠在右腿上,双手交叉放在腿跟两侧。他们有较强的自信心,对于自己的见解深信不疑。如果他们与别人发生争论,可能他们并没有在意与别人争论的观点与内容。

他们的天资聪颖,有理想,有行动,总是能想尽一切办法并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理想。虽然也有“胜不骄、败不馁”的品性,但当他们完全沉醉在幸福之中时,也会有些得意忘形。这种人很有才气,而且协调能力很强,在他们的生活圈子里,他们总是充当着上司的角色,而他们周围的人也都心甘情愿。

(2)温顺型的坐姿

温顺型的人坐着时喜欢将两腿和两脚跟紧紧地并拢,两手放于两膝盖上,端端正正。这种人一般性格内向,为人谦逊。他们惯于封闭自己的情感世界,哪怕与自己特别倾慕的爱人在一起,他们也不会说出甜言蜜语,更看不到一丝亲热的举动;对于感情奔放的人来说,实在是欲拒难舍,欲舍难离。

这种坐姿的人常常喜欢替别人着想,他们的很多朋友对此总是感动不已。正因为如此,他们虽然性格内向,但他们的朋友却不少,因为大家尊重他们的“为人”,在互助中很容易建立起深厚的友谊。

(3)古板型的坐姿

坐着时两腿及两脚跟并拢靠在一起,双手交叉放于大腿两侧的人为人古板而自傲,他们从不愿接受别人的意见,即使明知别人说的是对的,但他们仍然不肯低下自己的脑袋。

他们明显地缺乏耐心,哪怕是只有十分钟的短会,他们也时常显得极度厌烦,甚至反感。

这种人凡事都想做得尽善尽美,干的却又是一些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他们爱夸夸其谈,而缺少求实的精神,所以在事业上他们的成功率不高。虽然这种人为人执拗,不过他们大多富有想象力。说不定他们只是经常走错门路,如果他们在艺术领域里发挥自己的潜能,或许会做得更好。

(4)羞怯型的坐姿

把两膝盖并在一起、小腿随着脚跟分开成一个“八”字样、两手掌相对放于两膝盖中间的这种人特别害羞,多说一两句话就会脸红,他们最害怕的就是让他们出入社交场合。这类人感情非常细腻,但并不温柔,因此这种类型的人经常使人觉得莫名其妙。

这种人属于保守型人群的代表,他们的思想通常比较落伍,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在工作中他们习惯于用过去成功的经验作依据,因循守旧,故步自封,结果频繁地遇到挫折。不过他们对朋友的感情是相当真诚的,每当别人有求于他们的时候,只需打个电话他们就肯定会效劳。

(5)坚毅型的坐姿

这类人喜欢将大腿分开,两脚跟并拢,两手习惯于放在肚脐部位。

这种人很有男子汉气概,有勇气,也有决断力。他们一旦考虑了某件事情,就会立即付诸行动。在爱情方面,他们一旦对某人产生好感,自然就会去积极主动地表明自己的意向;不过他们的独占欲望相当强,动不动就会干涉自己恋人的生活,时常遭到对方的讨厌。

他们敢于不断追求新生事物,也敢于承担社会责任。这类人当上司的权威来源于他们的气魄,其实很多人并不真心地尊重他们,只是受他们那种无形的力量威慑而已。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他们不会成为处理人际关系的“老手”。当他们遇到比较棘手的人际关系问题时,他们多半会不知所措。但是如果生活给他们带来什么压力的话,他们一定能够泰然处之。

(6)放荡型的坐姿

这种人坐着时常常将两腿分开距离较宽,两手没有固定搁放处,这是一种开放的姿势。

这种人喜欢追求新奇,偶尔成为引导都市消费潮流的“先驱”。他们对于普通人做的事不会满足,总是想做一些其他人不能做的事,或许不如说他们喜欢标新立异更为确切。

(7)冷漠型的坐姿

这种人通常将右腿交叠在左腿上,两小腿靠拢,双手交叉放在腿上。

这种人看起来觉得非常和蔼可亲,似如菩萨,很容易让人接近。但事实却恰恰相反,别人找他谈话或办事,一副爱答不理的举动让你不由得不反思“我是否花了眼?”你没有花眼,你的感觉很正确,他们不仅个性冷漠,而且性格中还有一种“狐狸作风”。对亲人、对朋友,他们总要向人炫耀他那自以为是的各种心计,以致周围的人不得不把他们打人心理不健全的一类人。

(8)悠闲型的坐姿

这种人半躺而坐,双手抱于脑后,一看就是一副怡然自得的样子。这种人性格随和,与任何人都相处得来,也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因此能得到大家的信赖。

他们的适应能力很强,对生活也充满朝气,干任何职业好像都能得心应手,加之他们的毅力也都不弱,往往都能达到某种程度的成功。

语速体现人的个性

有人说话速度快,有人说话速度慢;有人说话语气缓和,有人说话则坚决果断。人的说话速度和语气之所以呈现出千差万别,其实都是受到他们性格的影响。

语速主要指说话的快慢,也就是上文所说的韵律或节奏问题。语速与心理活动联系密切,一般来说,当人比较懈怠或安逸时,语速较缓;当人情绪波动较大时,语速就会明显加快。人们的说话速度和语气透露出他们的真实性格,通过观察对方的说话速度和语气,我们可以将他们看得更透彻。

(1)语速稍快,说起话来仿佛在放鞭炮似的,几乎都属于外向型的人。外向型的人说话声音流畅,声音的顿挫富于变化,且能说善道,只要一想到什么事情,就会不假思索、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有时还会把自己的身体挪近对方,说到关键之处,唾沫横飞,有时甚至会随意打断对方的话语,以便贯彻自己的主张。

(2)说话速度特别快的人多性格外向,有青春活力,朝气蓬勃,总给人一种阳光般的感觉。

(3)说话速度太快的人,会给人一种非常紧张、迫切,发生了非常重大的、紧急的事情的感觉,同时也会让人觉得焦躁、混乱以及些许粗鲁。

(4)说话缓慢的人,会给人一种诚实、诚恳、深思熟虑的感觉,但也会显得犹豫不决、漫不经心,甚至是悲观消极。他们大都是性格沉稳之人,处事做人是通常所说的慢性子。

(5)说话速度较平常缓慢的人,对所谈论的话题或对谈话者有很多的不满,甚至还包含敌意,他们的谈话往往得不到满意的结果或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而说话速度较平常缓慢的人,表示此时心中存有自卑感,或者根本就是在说谎,期望借用这种方式掩饰自己的言不由衷,但这种掩饰却欲盖弥彰,恰好暴露了他们的真实想法。

(6)语速反常的人,这种人平时少言寡语、慢条斯理,突然之间夸夸其谈、口若悬河,说明他们在内心深处有不愿意被他人察知的秘密,想用快言快语作为掩饰,转移他人的注意力。或许他们还有让对方了解的愿望,仓促之间不知道该如何表达,所以在语速上出现了反常。

(7)由自信决定语速的人。自信的人多用肯定语气与别人进行对话;而没有自信心和怯懦的人,说话的节奏缓慢,多半慢慢吞吞,好像没有吃饭似的没有力气。喜欢低声说话的人,不是有女性化的倾向,就是缺乏自信。

(8)喜欢用含糊不清的语气和词语结束话题的人,非常胆小怕事,大多神经质,明哲保身,需要承担责任时常常推托搪塞。比如说“这只是个人的看法”、“不能以偏概全”、“从某种意义上讲”或“在某种形势下”等等。

(9)说话轻声细语的人,这种人生性小心谨慎,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措辞严谨适当,而且谦恭有礼。他们对人很有礼貌,别人也会尊重他们;胸襟宽阔,能够包容他人的缺点和错误,对人也很客气,不轻易责怪与怨恨他人,注重交往,能够主动与周围的人拉近距离。

(10)经常滔滔不绝谈个不休的人,一方面目中无人;另一方面好表现自己。并且,这种类型的人,一般性格外向。当话题冗长、须相当时间才能告一段落时,谈论者心中必潜在着唯恐被打断话题的不安,唯有这种人,才会以盛气凌人的方式谈个不休。至于希望尽快结束话题交谈的人,也有害怕受到反驳的心理,所以试图给予对方没有结果的错觉。

(11)讲话时窃窃私语,或者仿佛耳语一般小声嗫嚅的人,声音不知不觉中变小者一定是属于内向型的人。内向型的人往往会在无意识之中跟对方保持一定的距离,而且还会采取内闭式的姿势。他们对别人的戒心非常强烈,而且认为不必让对方知道多余的事情。正因为如此,他们连自己应该说的话也懒得说出来,一心想“隐藏”自己,声音当然就会变成嗫嚅了。这种情况不仅是在一对一的聊天时如此。在会议上的发言亦如此,因为他们并不想积极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以至欲言又止,变成了喃喃自语似的,声音很小,又很缓慢。说话时,往往不是明确而直截了当地说出来,总是喜欢绕着圈子,使听的人感到焦躁不安。这种人即使是对于询问也不会做明确的答复,态度优柔寡断,给人一种索然无味的感觉。

这种人对别人的戒备心理固然很强烈,但是内心几乎都很温和,为了使自己的发言不伤害到别人,总是经过慎重的考虑之后再说话;同时又担心自己发表的意见将造成自己跟他人的对立。因为胆怯又容易受到伤害,而且过度害怕错误以及失败,只好以较微弱的声音娓娓而谈。也许他们认为这种说话方式最安全。不过,对于能够推心置腹的亲友以及家属就不一样了。对于这一类特别亲近的人,他们都会解除戒心,彼此间的距离也被拉近了,因此能够以爽朗的大嗓门以及毫不掩饰的态度跟对方交谈,能够很自然地露出笑容。

从言语中辨析人的品德情操

一个人的言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人的一些实际情况,从言语中可以辨析人的品德情操。

古人的名言,对我们正确地知人识人很有启示。我们可以通过辨析考察的言语来了解和掌握他们的德才行为,因此,言语辨析法不失为知人识人的有效方法。

使用言语辨析法知人,需要有言语做基础,没有言语,辨析也就成为一句空话。从人们生活实践看,获取考察对象言语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一是直接交谈法。就是通过与被考察对象直接交谈来辨别他的德才行为。这种方法是人们在知人识人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实践也证明,这是获取被考察者言语并能正确判断其德行较好的一种方法。

日本名古屋商工会议所主席土川元夫有一次接待一位要求到他那里工作的人。谈了20分钟,便作出决定:不能留用。当推荐者问他为什么这么短的时间就能决定取舍的时候,土川元夫说:“这个人和我一见面就滔滔不绝地说个没完,根本不让我有说话的余地,我在说话时他又满不在乎地不注意听,这是他的第一个缺点。其次,他很得意地宣传他的人事背景,说某某达官贵人是他要好的朋友,另一位名人也是常常和他一起喝酒的酒友,沾沾自喜地炫耀出来故意让我知道;第三,我想听的话,他又没有说出来,真令人担心,这种人怎么能做同事呢?”听了这番分析,推荐人也佩服得直点头。

二是耳听八方。就是在与被考察者广泛接触中,做善听他们言谈的有心人。对被考察者的话,在正式场合下说的要听;日常生活中说的也要听;顺耳的话要听,逆耳的话也要听;正确的话要听,错误的话也要听。从被考察对象者的各种闲言碎语中知人识人。譬如一个人在正式场合说话的内容是满口的政治套话,很进步,而在“自由市场”上却说话不负责任,甚至散布一些不满的言论,说一些极为消极的话。这时,我们就可以判断出此人心口不一,不可信其言语。

三是委托传输法。就是通过第三者来获取被考察对象的言语。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制约,被考察者说话也有一定的选择和掩饰性。比如有的人在场时不敢说,有的脾气不投的不愿说,还有的性格内向的不善说。这时,我们可以通过与被考察对象合得来的第三者与其谈话,来获取真实的言语。但是,领导者选择的第三者应当是为人正直,有责任心的可靠的人,这样才能保证传输言语媒介的“保真度”。

经过多种渠道,获得了考察对象的大量言语信息后,从这些言语信息中去辨析考察者的一些实际情况。在知人的实践中,最难辨析的还是奉承和吹捧自己的言语。善听顺耳之言是人的天性。奉承吹捧者把错的说成对的,黑的说成白的,以致有的人就闻“顺言”而放弃原则。我们在实践中要注意掌握识别吹拍之徒的方法,常见的识别方法主要有三种:

一是自省法。就是当听到奉承赞美之言时,要客观地分析自己与“美言”之间是否名副其实,以便找出赞美者的动机。知人者在听到赞扬之言的时候,不要自我陶醉,飘飘然、昏昏然。首先要用镜子照一照自己,比较一下,检查一下,看看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赞扬相符不相符。如果不相符,就要认真分析一下赞扬人的动机,是出于偏爱,还是出于惧怕,出于有求于自己。

二是反证法。是指听到过头的赞美之言,就可以初步断定对方的不良德行。听到“美言”,就可以对被认知者怀疑有不善之心,其做法虽有些偏激,但它仍不失为一种观察人的有效方法。

三是明技法。就是了解和掌握善谀者的常用技法,以便更好地识别其不良动机。从实践看,善谀者最常用的技法,就是根据“人心向善”的心理,把被说服者的优点吹得天花乱坠,把其缺点或问题圆滑得天衣无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