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随身带上15个习惯
5352300000023

第23章 习惯十一:保持健康(3)

(7)觉得工作压力已超过自己能负荷的范围。

心理不健康的人总是抱怨他的工作负担太重了,总觉得自己干得多,别人干得少,他觉得自己吃了大亏,所以,就会认为自己无法承受工作的压力,他的工作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

(8)对工作环境失望。

心理上出了问题,人就会对环境作出不满的反应。首先是对自己的工作环境表示不满,总是抱怨这条件不幸,那条件不好,不是自己干不好,而是环境使自己无法干好。

(9)对生活环境不满。

抱怨生活环境的人就是自己的心理发生了问题。正常的人都能适应环境,你在某个特定的环境中生活,你无法选择,你就只能适应环境,抱怨是无济于事的。

如果明知道不可改变,还要表示不满,那就是心理不健康的原因了。

无论什么人,只要在心理方面出现障碍,尤其在意外事故、神经刺激、心理创伤、人际关系矛盾的情况下,都应及时求教于心理医生。

患有心理疾病的人,一方面要求助于心理医生,更重要的还是要靠自己给自己“减压”、“松绑”。只要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治愈自己的心理疾病,获得健康的心理。健康的心理包括如下原则:

(1)心理健康的人拥有一套解除心理困顿的私人处方,不是奢望阻止压力的攻击,而是积极面对。

(2)心理健康的人认为,承受挫折只是人生的一道关卡,人难免会有不愉快,不如意,他们会击溃忧伤反向快乐。

(3)心理健康的人懂得变通之道,改变固执的性格,让自己变的更像小草,可以在狂风暴雨中挺立。

(4)健康的人相信,人是情绪性动物,愿意接受自己的情绪,懂得如何教育情绪奔流而去。

(5)心理健康的人懂得孤芳自赏和自我陶醉,这意味着这些人知道自己好在哪里,有能力在孤独的时候仍然乐在其中。

(6)心理健康的人,不会把挫折压抑在心底,即使是最小的困顿,也习惯将它完全清理干净。

(7)心理健康的人懂得如何结交知己,知心朋友往往是心灵黑河的澄清剂。

(8)心理健康的人拥有趣味、豁达的休闲生活,善于用大自然的美景洗净心灵的悲绪。

心理健康的人应该不是完美无缺者,只是那种懂得在逆境中求生,明白如何面对挑战,适应环境的人。他们很有现实感,能在成功与失败之间找平衡点。

我们应该努力地克制自己在紧张焦虑时的情绪反应,使身心达到一种泰然的境界。让我们拥有健康的心理,以轻松、活泼、洒脱的状态投入到工作、学习、生活中,去获得成功。

6.做一个精神健康的人

良好的身体不仅包含强健的体格,还包含有健康的精神。只有精神健康的人,才会不断战胜自己,创造机遇,把自己的事业推向成功。

精神健康的人说话做事光明磊落,从不模棱两可或用谎言欺骗人,也从不欺骗自己。他们认为,要么活得轰轰烈烈,要么活得平平淡淡,无论什么样的生活,都能显示出真实来。

怎样保持精神健康·关键要学习一些心理卫生知识,掌握心理保健的方法,进行自我慰藉,及时排除心理障碍,保持心理平衡,从而心情舒畅地投入生活。在平时还应注意做到这样几点:

第一,对未来充满信心。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是青春永驻的营养剂。丢弃理想就会无所事事,失去目标,失去动力。身心屈服,万念俱灰。而坚信“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为理想的实现而不懈努力,就会深感内心踏实。

第二,对许多事情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易于接受新鲜事物。

第三,有一种满足感。感激周围的同事、朋友、家人和生活环境,感激自己现在拥有的一切。但不是消极地沉缅于满足现状的自我安慰中,而通过这种方式形成深沉的内驱动力,获得力量与勇气,以现在为新的起点,实现新的飞跃。

第四,对客观环境有很强的适应性。所谓适应,一是承认接纳现实;二是调整自己,但并非消极地逆来顺受,随遇而安,而在主、客观的相互溶解与撞击中,使自我得到升华。

第五,乐于学习,注意不断调整自己,乐意学习新的知识技巧,追求耕耘,不计收获。

第六,注意保持良好的情绪。尤其是当受到挫折、损失甚至干了一件使自己后悔的事情后,能在短时间恢复自己一向乐观的情绪。

第七,敞开心扉,愿意结交新朋友。在交往中不要太势利,应着重吸取对方的优点,丰富自己的思想。

第八,心态平和,容易谅解别人,并不怎么看重金钱、功名。不怨天尤人,耿耿于怀或自哀自叹。

第九,经常参加文娱体育活动,排除郁结,驱散忧愁和紧张。

第十,进入中老年后,忘掉自己的实际年龄。不因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精神负担,限制自己的创造欲望,注意保持旺盛的青春活力。

总之,人要经常提醒自己,有什么都不要有不良的心态和情绪;没什么都不能没有信心和乐观。前者不会改变事物的本来面目,后者无益于问题的解决。

健康有赖于良好的道德修养。科学研究表明,经常做好事的人心血管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低。而那些不讲道德、损人利己的人容易损害健康。

精神健康的人是非常自尊的。他们不喜欢生活在别人的阴影之下,他们希望靠自己的奋斗,自己的能力,拼搏出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来。因此他们不断地学习,补充自己的能量,不断地超越自我,奋斗在事业的第一线。这样的人,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但决不依赖他人,他们具有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也尊重别人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精神健康的人,自立精神很强,在生活中从不处于被动地位,他们不会因为别人的鼓励而改变思想,也不会因为别人的憎恨而停止实践,他们会在自己的信念下,用自己的方式,坚定不移地完成自己的事业。

精神健康的人,休息时间似乎比别人少得多,但他们精神饱满,富于激情,任何时间都有事可干,大部分时间都在工作中度过。他们做事,从不疲倦,而且能发挥自己的能量,具有超人的毅力,也从没因工作而累坏身体。在生活中,他们也总是充满活力,永不厌倦。

精神健康的人,总是以饱满的热情来投入到生活中去,正确对待现实。用愉快的心情,积极地努力来改变现实,从中获得乐趣,享受生活。

精神健康的人,是一个心胸宽广、乐观活泼的人。在生活中,总是以风趣、幽默来代替呆板、乏味,从而激发人的活力,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他们会创造一种乐观向上的生活局面,激励人在逆境中奋进,和这样的人生活,你也会被感染上活力,会觉得生活更快乐。

精神健康的人,不怕失败。失败是成功的前奏,他们善于在失败中寻找教训,获得经验,然后再征服困难。同时他们认为,所谓的失败,只不过是别人对你的评价而已,完全不影响自己价值。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失败又是人身价值的一种体现。

精神健康的人,能正确地看待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他能把自己放在一个正确的位置上,踏踏实实,不怕吃苦,勤勤恳恳地奋斗,一步步地接近自己的目标,从不好大喜功、华而不实。

如果缺乏其应有的道德修养,遇事常斤斤计较,既要算计别人,又要防备别人对自己的暗算或报复,于是终日陷入紧张、愤怒和沮丧的精神状态。导致体内各系统功能失调,免疫力下降,各种疾病很容易就会找上门来。而一个助人为乐的人,坚持做好事,他就能够与周围的人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每天都会感到愉快,获得精神上的平静和舒适。这种美好的心境,就可以使人的神经、内分泌、心血管等等人体系统的调节处于最佳水平,从而促使人的身心健康。

美国科学家对2700个人进行了为期14年的追踪调查研究,发现心地不善、孤独寂寞的人比人际关系处理很好、随时随地都做好事的人,死亡率高出2.5倍。

健康是一个由多种因素构成,互相影响,相互制约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是:除了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外,还要加上道德健康,只有这四个方面都健康,才能算是一个完全健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