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简单快乐的人
5360600000017

第17章 找到成全自己的巧法(4)

连像登山这样激烈的活动,也不会因过度使用体力而使人感觉疲劳。明尼亚波里斯的银行家S·H·金格曼氏,可为此一事实提供佐证。1943年7月,加拿大政府函请加拿大山岳协会推荐数名导游员协助游击队实施山岳训练,金格曼氏获选为其中的一员。这批导游员年龄从42~49岁不等,已不再是年轻力壮了,而游击队员却个个是雄赳赳气昂昂的年轻小伙子。他们引导这些小伙子渡冰河、穿越雪原,利用绳索、钢缆、脚架等攀登12米的断崖,并爬遍溪谷中的所有山峰。经过6周特别训练后,登山的全程约需15小时,但那些原本体力充沛的小伙子个个都筋疲力尽,几乎不想动弹了。

他们的疲劳是否因特别训练期间未加强肌肉锻炼所致呢?这一问实在问得愚蠢,受训队员心里都有数,那实在是很激烈的特别训练。他们的疲劳其实是因厌倦登山所引起的,当感到极度疲劳时,有许多人甚至连饭都不吃就抱头大睡了。那些比队员年长二三倍的导游员又是如何呢?他们难免会感到疲劳,却不致有筋疲力竭之态,他们照常进晚餐,饭后,还要花几个小时主持讨论会。他们所以具有如此毅力,是由于他们一向对登山兴趣浓厚。

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教授桑代克博士曾就有关疲劳问题进行一种实验。他以几个青年为对象,用各种方法引发他们的兴趣,使他们约一周皆未上床睡觉。所以,他在结论中指出:“厌倦乃是工作效率减低的惟一原因。”

如果你是脑力工作者,大抵不会因工作量而造成疲劳,但若属于积压的工作,则另当别论。例如,笔者曾有过这样的经验——某一天,工作时接二连三被搅扰中断,没有时间写回信,商量不顺利,问题层出不穷。总之,一切都不顺利,什么事情都没处理,却觉得疲惫万分,回到家仍感头痛欲裂。第二天刚好相反,事事得心应手,无往不利,处理的工作量比前一天多40倍,但下班时仍觉神清气爽,精力充沛。所以,我们应该得到的教训是:我们的疲劳大多非因工作所产生,而是由于烦恼、挫折、懊悔。

有人说:“能够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就是简单和快乐的人。”其中道理至为浅显,如果干劲十足心情愉快,烦恼和疲劳即无隙可乘。再者,当涌出兴味时也会产生工作意愿。相信任何人都不会否认,陪着一个可厌的人散步1公里,一定比与热恋情侣散步10公里更感疲倦。

话说回来,如果你对自己的工作存有倦怠感,那该怎么办?这里有一个速记员的实例:她在奥克拉荷马石油公司服务,每天必须在一大堆的借贷契约书上填写一些数字并加以统计,工作性质极其单调,使她颇感厌倦。为自我防卫起见,她决心设法使它趣味化——每天跟自己竞争。当结束上午的工作时,她就统计一下所做成的数量,该天下午即以超过上午的成绩为目标。然后,再统计出全天的工作量,第二天则以超过前一天为目标而努力。结果,她的工作绩效名列全组第一。这给她带来什么好处呢?嘉奖?感谢?升迁?加薪?都没有。然而,她从此不再对工作感到疲劳厌烦了。那是因为具有目标的努力,给予她一种精神刺激,使她涌出更大的活力和热忱,此后也让她能够享受更闲暇。

这是真实的故事,因为她后来成为戴尔·卡耐基夫人。对自己的工作抱有兴趣,有时也可获得某种意外的好处,以下是伊利诺州的葛登小姐来信所述的事情:“我们公司共有4个速记员,每人平均须为公司的四五个干部整理口述信函,有时,工作会突然凑在一块儿,忙得叫人心烦。有一天,一个副组长命令我将一封长信重新打字,我一口拒绝了,我辨解说,不须全文重打,只需加以订正即可。这位副组长只丢下一句话:‘你不打,我叫别人打?’最后,我心不甘情不愿地接受了。当我开始重打时,突然想到,以前,我不是已察觉到有许多人在觊觎我这份工作吗?而且,我也是因从事这种工作拿到薪水,为何要冒着丢掉饭碗的危险顶撞上司呢?这么一想,使我心平气和了,并且,兴起一种念头:这虽是很令人心烦的工作,但我一定要装出很乐意去做的态度。这一来,我发现自己也逐渐有点喜欢它了。心情既愉快,工作效率也大为提高,所以,那以后就很少需要加班赶工了。由于这种心态上的转变,使我在公司中颇受好评。有一次,某部门主管需要一个专属秘书,即直接指名要我担任,主要理由是:每次你加班时脸上都不会出现不愉快神色——对我而言,这是极其珍贵的发现,改变心理态度居然会产生这种效果,会带来偌大的好处。”

这就是汉斯·白辛格教授所谓的“拟装幸福哲学”。他指出,只要你在举止神态上“假装”对自己的工作很感兴趣,自然就会逐渐滋生真正的兴趣,也将会逐渐减轻疲劳、紧张、烦恼。

数年前,一个名叫哈朗·A·哈瓦德的贫穷少年,痛下决心强迫自己一定要“敬业乐业”,从而使他的人生完全改观。他在一所高级的餐厅打工,工作卑微而繁琐,当其他少年兴高采烈玩棒球或与女生打情骂俏时,他却正在洗碗盘、擦桌椅,或舀冰淇淋给客人。哈瓦德很轻蔑自己的工作,然因家境所逼,又无法放弃这份工作。于是他决心研究有关冰淇淋的种种问题。诸如制造过程如何、使用何种材料、为何味道上有好坏之别等等。由于长期沉浸于冰淇淋问题的研究,使他成为高中化学课程的博学家。接着,他又转而对营养化学发生兴趣,考进麻萨诸塞州立大学,专攻食品化学。其后,纽约的可可贸易中心,曾以大学生为对象举办一项征文活动,题目为有关可可和巧克力的利用问题,哈瓦德应征入选,获得奖金100美元。毕业后他一时找不到适当的工作,便在自己住宅的地下室设立一个私人实验室。过后不久,麻省议会通过一条新法律:牛乳产品中必须标示它的活性菌数。哈瓦德恰为此道专家,他的故乡亚马斯特的14家牛奶公司纷纷聘请他担任该项工作——计算活性菌数。因应接不暇,使他必须聘用两个助手。其后25年来,他仍坚守营养化学的工作岗位,而当年许多从事该行业的同事,有的已亡故,有的则改就他为,惟独他25年如一日,一直未减其研究的热忱和创意,并不断提携青年学子,而成为此业的指导者,其盛名始终屹立不坠。反观当年被他所艳羡的那一群同学呢?如今有许多人正在失业中,他们落魄潦倒,只是不断咒骂政府和自叹时运不济。如果哈瓦德没有化厌烦为乐趣这一念之间的改变,机会以许就不会降临到他身上的。

许久以前,另有一位青年必须整天站在车床旁制造螺丝钉,他曾因单调的工作感到厌烦,曾考虑辞掉工作,另觅他职,但寄出的应征信皆如泥牛入海,毫无回音。

这位青年名叫山姆,他自忖,这份令他厌倦的工作既然非继续做下去不可,何不设法把它弄出一点趣味来呢?他的方法是跟邻座的技工比赛,一个做的是研磨粗糙的表面,另一个则将螺丝钉加工成适当的直径,互相比赛看谁的工作量多。厂长很赏识山姆快速而正确的工作表现,不久即替他调整到一个较好的工作岗位,这就是他一连串升迁的开始。30年后,他成为包德温机车制造工厂董事长——如果他不下决心使呆板的工作趣味化,终其一生他可能仍是停留在技工职位。

美国著名的新闻广播评论员H·V·卡登邦,曾告诉我他如何改变工作兴趣的经验谈。他22岁时,对海外旅游极感兴趣,却苦无财源,后来总算让他弄出一条方法:他向一艘家畜运输船主毛遂自荐,他愿在船上担任给牛群喂养饲料和给水的工作,就这样乘风破浪横渡大西洋。抵达英国后,他乘自行车到各地旅行一遭,再渡海转到巴黎时,他已是囊中如洗,必须忍饥挨饿了。他只好把照相机当掉,得了5块美金,随即在《纽约论坛报》的巴黎版登一个求职广告,找到一份推销立体幻灯机的工作。现在40岁左右的人大概还能回忆出来,那玩意儿就是可以同时观看两种像片的立体双眼镜。在当时来说可说是很奇妙的玩意儿,它的两个境头可将两种映像变成一种,而产生立体效果和距离感,有如观看实景一般。

话说回来,卡登邦并不懂法语,但仍有办法挨家挨户的推销下去,而且,他在第一年就赚了5000美元,可说是当年收入最高的推销员之一。卡登邦表示,若说为了学习成功的要诀,他当时的经验比在哈佛大学进修一年更有益处。因为这使他培养了十足的信心。他说,照当时他与客户间水乳交融的情势,即使要他向法国主妇推销“国会纪录”,大概也不会有什么困难。

由于这次经验,使他对法国人的生活具有深刻的理解。其后,才能成为广播界著名的“欧洲问题”专家。

不会说法语,如何能在当地成为第一流的推销员呢?他的方法是,先拜托雇主把推销过程中所需用的法语书写出来,他当即努力背诵。他出门推销时,按门铃后通常都是主妇出来开门,卡登邦即用他那滑稽的法语腔反复说出所背诵的文句,然后出示一张像片,对方若有什么质问,他即耸耸肩说:“美国人……美国人”。接着,他就脱下帽子用手指示贴在里侧的法语广告词。这一来,对方噗嗤地笑出声了,他也跟着笑笑,于是再取出更多的像片。卡登邦回忆说,这种推销方法,绝不是愉快的差事,支持他继续干下去的惟一原因,乃是他决心使这个工作变成有趣一点。他每早出发前,都要对着镜子,如此自我激动:“卡登邦啊!如果你不干这工作就没饭吃了。既然非做不可,为何不把它弄成愉快一点呢?当你在门口按铃时,不妨假想自己就是舞台上的演员,无数的、陌生的观众正专注地观赏你的表演。换言之,你所从事的行业亦如同滑稽的舞台剧一般,那么,为何不投入更大的热忱和兴趣呢?”

卡登邦表示,他就是每天这样策勉自己,才将原本不喜欢的工作在不知不觉间转为兴趣盎然,而且获得可观的收入。当笔者询及,对渴望成功的美国青年有何忠告时,他如此回答:“第一是在每天早上做自我鞭策。许多人都主张,起床后最好先做些肉体活动,才会使他从睡意朦胧的状态变成完全清醒。其实,比这更重要的是,每早必须促使精神或头脑运动,因为如此才可以驱策你迈向行动。”

每早自言自语地激励自己?那岂不像个蠢蛋或稚气十足的小孩?绝不,这才是健全心理学的真髓。18世纪前的马卡斯·奥雷利亚斯在《沉思录》中曾如此写道“我们的人生就是由我们的所思所想筑造出来的。”这句话在今天仍是真理。每天经常自我对话,可以引导你思考有关勇气与幸福,或权力与平和等事情。如果你将值得感谢的事情做自我对话的题材,将会使你心胸跃动、充满喜慰而想哼出歌来。

如果你有正确的见解,则不论从事任何行业皆可减少憎厌感。你的老板也希望你对工作发生兴趣,因为工作效率提高,就是增加他的利润。不过,老板如何盘算我们姑且不管,最重要的是,如你对工作发生兴趣,也许可以倍增你的人生幸福。因为在你清醒的时间中约近一半都耗费在工作上,如果你不能在工作中找到乐趣,那么,你在任何地方恐怕也很难发现快乐、幸福了。从长远的眼光来看,对工作发生兴趣,除可消除烦恼外,与加薪或升迁亦有密切关系,即使末达到那些效果,也可将疲劳减到最低程度,使你能够享受余暇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