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海盗王传奇
5379200000026

第26章 “金发王”哈拉尔德:年轻的海盗成为整个挪威的国王(2)

根据历史的记载,当哈拉尔德和他的瓦朗吉亚卫兵在西西里作战时,他使用了非常独特的计谋攻下了一座城墙坚不可摧的城池。他借用了筑巢在城中屋檐下的鸟的帮助。

因为城中的小鸟每天会飞到周围的乡村去觅食,善于观察的哈拉尔德命手下抓来许多这样的鸟,并用冷杉木的薄片捆住它们的背部,涂上混合着蜡和硫磺的易燃物。他的手下点燃了冷杉木的薄片,然后放飞这些小鸟,这些鸟飞回到城内的鸟巢中,引燃了屋顶的杉木材料,并迅速蔓延到周围的房屋。受到惊吓的城中居民不得不打开城门,而城外的哈拉尔德正率军严阵以待。于是很自然地,他几乎不战而胜。

814年,路易一世去世后,维京人还向帝国北部中防守薄弱的地方发动了大规模进攻。后来,德国汉堡和法国鲁昂、图尔、沙特尔等地也陆续受到海盗们的抢掠。

在查理三世执政时期,海盗开始有了更大的目标:拿下巴黎,沿塞纳河而上,直插法兰克的心脏。

维京海盗的大军来到了巴黎城下。巴黎当时并不是法兰克帝国的首都,却是重要的政治、军事、经济城镇。大主教曾经警告查理三世:“失去了巴黎,你就失去了一切。”

巴黎不容有失,但巴黎城内只有主教约斯兰与伯爵奥多率领的200名骑兵和少量守城士兵,而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是700艘维京战船与不下三万名维京海盗。

面对如此凶猛的敌人,巴黎人表现出坚定的信念,誓与巴黎共存亡。海盗首领也并没有轻易下令进攻,他深知巴黎坚固的城墙不是依靠刀剑就能轻易征服的。当时,因为巴黎塞纳河北边的行桥和南边的木桥控制着上游的航运,城镇居民可以从侧面进行攻击。

而丹麦海盗们劫掠的主要目标是上游的一些富饶的乡村和城镇,因为那里土地肥沃,粮食丰收,气候温暖。于是海盗便与约斯兰主教展开了谈判。

但是谈判的结果是完全没有达成什么共识。第二天,无数的海盗就开始了猛烈的向巴黎城冲来。

查理三世跟他的祖辈比起来只能算是一位碌碌无为的国王。他看到巴黎的地位如此重要,于是决定亲率大军去解围。但是查理三世在与维京海盗的几次交锋中,都以失败告终,也有人认为国王为了保存实力,可能根本只是虚张声势,并没有敢于与海盗们战斗。

面对失败,查理三世选择与海盗们进行谈判。他允诺开放塞纳河,允许维京人自由地前往上游,而且另外支付给海盗们700磅黄金换取他们的撤军。

几番讨价还价,海盗们终于同意了国王的条件,从巴黎城下撤军。

理查三世因为救援巴黎不力,被贵族们赶下台后,法兰克分裂成为许多小国,实力大为削弱, 对于海盗们的进攻更是有心无力了。而此时,北欧海盗们的黄金时代似乎来临,他们对整个欧洲发起更加猛烈的进攻。

在塞纳河口附近,有一片气候温暖、肥沃富饶的土地,这就是著名的诺曼底。

从巴黎城下撤退的海盗们发现了这个地方,开始在此居住。他们中有一位以贪婪和凶狠而著称的著名海盗,名叫罗洛。关于罗洛的传说有很多,他是挪威贵族的后裔,其父罗格瓦尔是金发王哈拉尔德手下的大臣,很受金发王的器重。

有人称呼罗洛为“工头罗夫”,之所以有这个绰号据说是因为他身材矮小,大腹便便,举止有些笨拙。也有人称呼他为“步行者”,因为他身体沉重,马匹都驮不动他。不论他的外貌如何,罗洛却是一名出色的海盗。

当他还很年轻的时候,就开始率领自己的船队四处抢劫,收获颇丰。但罗洛每次回到家乡后总喜欢炫耀自己的成绩,显示战利品,极尽招摇。

挪威的金发王哈拉尔德为了控制海盗得来的丰厚利润,下令“任何抢劫都要遵从国王的指令,否则将受到惩罚”。可是罗洛根本不把国王的禁令放在眼里。他率领手下袭击了维克湾得手后,又忍不住到处炫耀。这件事传到了哈拉尔德的耳中,他要将罗洛处死。罗洛的父亲多次苦苦哀求,国王才答应改将罗洛流放。

此外,当丹麦和挪威的维京人大力向西方扩张,来自斯堪的纳维亚的另一个国家——瑞典的维京人则走上了与他们相反的道路,他们全力向东进军,从波罗的海沿岸出发,到达黑海及君士坦丁堡城外。

9世纪后期,瑞典维京人深入俄罗斯的腹地,在那里建立了留里克王朝,把斯拉夫城市诺大哥罗德和基辅变成了海盗们的堡垒。

维京的入侵在10世纪末期便停止了,部分原因是他们在成为基督徒后,不再听从过去异教信仰的战士价值观。另外,斯堪的那维亚分为几个王国,新的统治者将注意力集中在管理业已拥有的土地上。除此,维京的殖民者在俄罗斯、法国和不列颠等地亦被他们周围的文化所同化。

不过,因为维京人的威胁而发展出来的欧洲一些文化,却随后在地中海东部的圣地找到发挥的新出口。

幸运女神的偏向:哈拉尔德倒下了

从9世纪至11世纪,不论在任何地方,欧洲人一提到挪威海盗,就会闻风丧胆。

作为维京海盗的后代,自从“金发王”哈拉尔德一世第一次在历史上统一挪威后,挪威海盗不论在欧洲沿海还是内陆逞威,他们的龙头船和手里的战斧都是所向无敌。自从苏格兰成为他们进攻的第一个目标后,911年挪威海盗联合丹麦海盗南侵欧洲大陆,934年挪威国王奥拉夫·古思夫里特松率军攻克爱尔兰,成为爱尔兰国王,建都都柏林,至今都柏林还是爱尔兰的首都。同时他们还南下亚平宁半岛,占领了意大利东南部和西西里,建立了维京人的国家。

此后挪威维京人又远征冰岛,985年挪威海盗发现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甚至远航美洲……

可是关于“金发王”哈拉尔德的故事,是从哪里结束的呢?

彻底征服挪威之后,哈拉尔德满脑子充斥着扩张的欲望和极度的野心。继续征服了北海将势力扩展到冰岛,不久他又将炙热目光转向隔海相望的英格兰。

然而似乎命运已被注定,他无法与之抗争。作为83岁的高龄,在北欧世界确实非常罕见的。他死后,他的儿子们没去持续着他的探索与征服,而是为了获得他遗留下来的一切你争我夺。

终于在百年后,“金发王”的子孙中又诞生了一位金发雄狮哈拉尔德·哈德拉达(Harold Hardrada),他在拜占庭的服役,使其拥有着与其先祖一样的赫赫威名。他拥有着与其祖先一般的勇猛和狡诈,最重要的一点,他也拥有着同样的野心。

当时的英格兰也是一片混乱,在1016年丹麦海盗首领卡努特武力抢夺到英格兰王位,并成功统治英格兰近20年(1016-1035年)后,英格兰于1042重新恢复独立。“贤人会议”拥立先王埃塞尔列德之子“忏悔者”爱德华为王,而爱德华死后无嗣,“贤人会议”把爱德华的内兄弟哈罗德·戈德温森推上王位。

11世纪中叶,在英国的丹麦王朝王统断绝后,在英国贵族戈德温伯爵推选下,英国人又重新从诺曼底迎回当初对丹麦人大屠杀的英王埃塞尔雷德的儿子“忏悔者”爱德华,推举他为王位继承人,并于1043年为其加冕。作为回报,爱德华首先答应不与诺曼底发展关系,并娶本地贵族戈德温之女为妻。但他在朝中仍然重用诺曼人,遂使诺曼人的外来势力同以戈德温为代表的英国本土势力之间矛盾激化。

1051年,爱德华国王迫使戈德温全家出逃,并邀请其表弟、诺曼底公爵威廉访问伦敦。威廉对英国王位的觊觎由来已久,他在访问伦敦时,就与表兄英王爱德华讨论了王位继承问题。因为爱德华本人没有子女,对表弟威廉的要求没有提出异议,并许诺日后威廉可继承王位。

可到了1052年,戈德温父子纠集一支军队卷土重来,并得到英国不少民众的拥护。窘急之下,爱德华只好恢复戈德温家族的权位,但获胜的戈德温却一病不起。英国本土贵族势力虽然打败了外来势力,把诺曼权贵从宫中逐出,但不久又陷入了同诺曼底公爵威廉之间的一场生死决斗。

本来,早在1051年,爱德华就曾许诺威廉为王位的继承人,但在英国本土贵族的推选下,1066年1月,爱德华临终前又把王位让给了王后的兄弟哈罗德(英国贵族戈德温之子)。

这样,英王爱德华去世后,1066年1月6日,哈罗德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加冕称王。

正当哈罗德欣喜之际,一个相当不好对付的敌手也出现了---诺曼底公爵威廉。威廉是爱德华的表兄弟,在爱德华与其岳父戈德温森伯爵发生争执时曾站在爱德华一边,爱德华则许诺以继承英国王位相回报。但是,戈德温森之子哈罗德伯爵在爱德华临终前被指定为继承人,威廉感到受骗,便挥戈而来。

那么,此时的哈拉尔德又如何会放弃这个良机。

哈拉尔德趁这个混乱的机会迅速出兵,入侵了约克郡,此时哈罗德的弟弟托斯蒂格也反叛了,在斯卡伯勒抢劫烧杀之后,率领他的狭长快速战船沿着乌斯河到达李卡尔,在那里率领约一万人登陆,也向约克进军,与哈拉尔德达成同盟。

1066年9月20日,哈拉尔德在富尔福德与莫卡伯爵和埃德温伯爵率领的军队相遇,经过一整天的激战,英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

根据几次交战记录的显示,英格兰的撒克逊人确实不是哈拉尔德的对手,但幸运的天平却偷偷开始倾向于英格兰了。可哈拉尔德却懵然不知。

哈拉尔德的入侵使哈罗德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哈罗德清楚地知道威廉公爵正等待着有利的风向,随时会发动进攻,然而他又不能坐视外敌入侵北方重镇不管。

这样一来,他便开始了那可载入史册的伟大进军。他率领着他的侍卫队沿埃尔迈恩大道疾进,同时边进军边征集各郡部队。当挪威人轻松悠闲地驻扎在德文特河东岸,以为敌人还在南方时,哈罗德突然出现在他们的面前。

“汝要战便来战!”英国历史上一个决定性的战役就此发生——斯坦福桥之战开始了。

在9月25日困乏的撒克逊人表现出不可征服的意志,面对着“金发王”带领下的北欧人一轮又一轮的攻击,撒克逊人坚持着,发射着漫天的箭矢。经过6小时的苦战,他们最终击溃了北欧人。

关于这场战斗本身的史料很少。据说当时挪威人在河东,他们过分自信,后来又惊慌失措,而他们在这座关键的桥上并未布置强大的防守兵力。有一本书曾这样描述道:“双方进行了非常顽强的战斗。”

这场遭遇战也令北欧历史学家和传奇作家心血沸腾,他们编写了一个个极其动人的故事,其中充满了预兆、对抗、格言体的答辩、狂怒及丢盔弃甲,然而故事只是故事。

实际上,就人数、武器、勇气和经验各方面而言双方都旗鼓相当,并且彼此迫切需要胜利,但英格兰占了突袭和有准备的优势。

“他们苦战到底,直到败局无法挽回”,激烈的战斗应该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继续着。

只是,在战役中,哈拉尔德喉部中箭,因失血过多而死。

哈拉尔德身边的侍卫只有几个人幸存下来,其余皆因为保护国王的尸体而殉死在其身旁。在他一生中,有过无数次死里逃生的经历。他曾经骄傲地宣称:自己曾和奥丁神掰手腕,和命运赌输赢。可是这一次,伟大的哈拉尔德带着他的梦想倒下了。他输给了命运,或者换句话说他是输给自己的欲望。

“剩下的挪威人逃跑,英格兰人奋勇追击,一直把他们赶到船边,有些人被淹死,有些人被烧死,就这样以各种方式死去,幸存者甚少。”挪威人死伤惨重的军队溃逃,幸存者在血泊中跋涉了十几英里来到里卡尔,在这里哈罗德饶恕了那些可怜的残兵。

另一面,挪威人的新国王——“温和的”奥拉夫带着仅存的24只船回到斯堪的纳维亚,他一直统治到1093年,期间没有发生战争和流血。

对于胜利者哈罗德,在几天之后进行了第二次强行军。这次是进入黑斯廷,而这里也是他的终点。他在那里死于维京人的近亲诺曼人之手,因此征服者威廉获得了最终的胜利。

哈拉尔德一死,叱咤风云的北欧海盗也终于停止了暴风雨中的雷鸣,威严的北欧龙头船不再让欧洲人恐惧了。

作为最后一个带有永不知足、永无止境的探索精神,一生四处征战的真正的北欧海盗领袖,他的死标志着北欧海盗在欧洲疯狂侵略扩张年代的终结。北欧海盗英雄的荣耀从此一去不返,却永远不会磨灭。

“他未能征服英格兰,他的时代已结束,维京人离开了,但却保证他们的旁支诺曼人最终征服了英格兰。” 这就是史学家给予他的评价。还有那么一句也表达了对他的一种肯定:“在那里一头雄狮倒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