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海盗王传奇
5379200000005

第5章 基德船长:最富有传奇浪漫色彩的悲情海盗(2)

“奎达商贾”号是一艘500吨的亚美尼亚人的商船,由一名叫赖特的英国船长指挥。这艘船由孟加拉开往苏拉特,船上装满了丝绸、印度纱、糖、生铁、硝石、枪支和金币。这艘船被“冒险”号发现时,它正在离印度海岸30海里的科钦以北的海域遇到了坏天气。基德满帆疾驶,追了四个小时。当他迫上它时,他才喊道:“升法国旗,开火!”

该船很快也升起了法国旗,基德便命令道:“请船长上‘冒险’号上来吧。”

很快对方乘小船运送过来一个人,但是来人并不是赖特船长,而是一位年老的法国人炮长冒充船长。使法国人大吃一惊的是,基德此时竟升起了英国旗。

“哈哈,可让我逮住你们了。”基德狡诈地笑道,“你们正是我们英国要寻找的目标!”

开始,老炮长交给他一张通行证,是两星期前由孟加拉的皇家法国东印度公司总经理签署的。“奎达商贾”号带着一张法国通行证,并不说明它就是法国船。船主亚美尼亚人也在船上,他愿出将近3000英镑赎回这只船,可是基德对这个数字根本不屑一顾。

“这太少了。”他连看都不看船主一眼。

基德不要赎金,而是把一部分货物运到岸上卖了一万英镑,然后给水手们分了。他带着 “奎达商贾”号作为战利品又起航向马达加斯加驶去。在航行了五六天后,“奎达商贾”号的真船长才露面。赖特船长被带到基德面前,基德吓了一跳,发觉自己无意中已经违反了他自己定的规矩,抓到的竟是一个英国船的船长。也许就在这时,他才明白他已经把自己带上了歧途。他马上召集船上的所有水手,站在前甲板上向他们宣布:

“抢劫这条船会在英国引起轩然大波。”他告诉大家,“我认为……我们应该将‘奎达商贾’号交还给赖特船长。”

但是水手们不同意,他们异口同声地喊着:“不……不!”

因此,这三条船只好继续前进。1698年4月愚人节,这支小小的船队到达马达加斯加。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他们停靠的港口竟是海盗的天堂——圣·玛丽岛。在海上巡游了两年的海盗追捕者,第一次遇上了一艘真正的海盗船。

停在圣·玛丽岛的是“莫查快艇”号,一艘被虏获的东印度船,船长是罗伯特·卡利福德,他是从武装民船上转为海盗的。基德直到这时还在使命和命运之间受着精神上的折磨,虽然他已经当上了海盗,但是他仍然梦想着追捕海盗。他催促他手下的人去捉拿“莫查”号,可他们发出嘲弄的狂笑。他们告诉他说,他们宁愿向他开十枪,也不愿向海盗开一枪,他们并且开始瓜分“奎达商贾”号上枪来的东西。奇怪的是,这次分赃是按武装民船的规矩分的,基德分到了整整40份,而不是按海盗的规矩给船长只分两份。分完后,除了13人外,其他水手都离开基德去投靠卡利福德,其中有罗伯特·布雷汀汉姆和约瑟夫·帕尔默。这两人后来在审判基德时曾检举作证,决定了基德的可怕下场。他们爬上基德的其他两条船,见什么抢什么,枪、小武器、火药、子弹、铁锚、缆绳、手术箱,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都要。他们把基德的航海日志也烧了,好几次威胁要把他杀死,后来,若不是他把自己的船长室紧紧地锁住的话,基德完全会陷入困境,最后他只得妥协了。

基德的这次袭击在印度和英格兰同时激起愤怒,莫卧儿帝国的统治者威胁大不列颠人,要对他们在国外的分公司进行报复。而此时的基德一不做二不休,不但藏起了钻石、金子和名贵财物,干脆又把那条漂亮的三桅帆船窃为己有。这次的疯狂抢劫,惊动了英格兰国王。

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基德成了马达加斯加和马拉巴海岸线之间的“海上恶魔”。他抢掠了大量的商船,在极短的时间内,积聚了巨额的珍宝。在以后的历史资料中,甚至说他积累了价值几十亿的宝藏,当然,直到他的宝藏被找到之前,所有的数字都只是猜测。

1699年,离家三年之后的基德在拉丁美洲的伊斯帕尼奥拉岛停了下来,同年7月到达波士顿港口后,他给在波士顿的贝洛蒙特勋爵写了一封信,希望得到这位勋爵的支持,并答应为此他愿意向贝洛蒙特勋爵交付40万英镑。贝洛蒙特勋爵口头承诺,保证基德在美国享有完全的自由,但当基德和他的水手一踏上陆地,就马上被逮捕进了监狱。人们随即在他的驻地找到了价值约1000英镑的一袋金粉,以及银币和一些其他金质品。

悲情基德:我不是海盗

1700年2月16日,基德船长作为大不列颠国土陛下的犯人被带回了伦敦,他在英格兰监狱中度过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最后以海盗罪和谋杀罪被判绞刑。当局同意他的妻子到监狱,与丈夫做最后的诀别。会面中基德悄悄塞给他妻子一小块羊皮纸。然后又低声地说了些什么。在外面观察的看守们马上注意到了他们夫妻之间的秘密转交,并没收了那个小羊皮纸团。拿来一看,纸团上只写着四组数字:44-10-66-18。

就在他被处死的前一天下午,新门监狱假装虔诚、惹人讨厌的忏悔牧师保罗·洛兰来看他。这位忙忙碌碌的牧师的今世谋生之路和来世得以超脱的希望都寄托在从判处死刑的犯人口中挤出一些忏悔,并根据这些引人入胜的内容编写出版一些说教式的小册子,拿到伦敦的咖啡馆中去兜售。

面对着死刑,那种滋味是不好受的,因此,一般地说,保罗·洛兰牧师想从他所看管的这些不幸的人那里榨取忏悔并不太难。但是基德船长却与众不同。洛兰抱怨地说:“我感到他很不愿意忏悔他所犯的罪行。”这事并不奇怪,因为56岁的基德一直不相信他是犯了罪的。

“我不是海盗……”他喃喃地道,“你们不能绞死我,我是无辜的……”

不过,牧师也不轻易放过这种挑战。在临刑的那一天,牧师一早就来到基德的牢房,把基德拖到监狱的小教堂里,上午一次,下午一次。

“我害怕基德船长的铁石心肠无法软化,”他回忆说,“所以我亲自对他做了特别的规劝。”这看来起了点作用。基德“是欣然同意了,他说,他诚心诚意地宽恕了这个世界上的一切,我很希望他真能这样”。

但是这位牧师的希望落空了。就在下午3点钟,基德离开监狱的小教堂,经过各牢门走向刑场的这一段时间内,一些好心的人偷偷地给了他大量的烈性酒。当基德经新门监狱的大拱门出来的时候,他已经酩酊大醉,对于等在外面的群众对他的吼叫谩骂毫不在意。

在威风凛凛的仪仗行列的最前面,有一辆敞篷四轮马车,车上坐着海军副元帅,他肩上扛着一把银质船桨,象征着海军的权威和力量。在他的后面是头戴假发、扑着粉的奇克元帅先生,他负责安排这次行刑并处理死者尸体。最后面,在两列警察的押解下,是一辆接着黑布的死囚车,里面关着罪犯——基德和他的同船水手达比·马林斯以及另一名和他们的案子无关的海盗。

整个队伍在伦敦群众的呼声中缓慢地前进着,马蹄拍打在锡伯塞得的鹅卵石路面上,队伍经过皇家交易所和奥尔德门水泵站,右边是高踞于黑黝黝的泰晤士河上的方形的伦敦塔城堡。这种庄严壮观的行列的目的,就是要向公民们灌输尊重法律的思想。然而在伦敦,却把行刑看做节日,届时,瓦滨刽子手集市,也借此庆祝一番,举行各式各样的狂欢活动。庞大而喧闹的人群尾随着基德涌向刑场。在那些年久失修的陋屋和低级小旅馆之间,散发着臭味的狭窄小街上,沿街站着一些下等妓女和泼妇,她们紧跟在队伍后面尖叫着,人们高唱着为此而作的叙事歌谣——《基德船长向大海告别》:

我是基德船长,当我航行的时候,当我航行的时候,

我作恶多端,甚至不惧上帝的惩罚,

当我航行的时候,当我航行的时候。

我从这个海峡游荡至到那个海峡,发现了不少船只,

我把它们全部击沉或者烧毁,当我航行的时候。

我杀害了威廉·穆尔,弃他于血泊之中,

在离海岸不远的地方,当我航行的时候。

永别了,诸位老少,一切快乐、勇敢的水手,

欢迎你们来分取我的金银财宝,因为我要死了,我要死了。

永别了,卢农镇,这个到处是漂亮姑娘的地方。

我得不到宽恕,我要死了,我要死了,

永别了,因为我要死了,我要死了,

永别了,因为我要死了。

在那可怕、悲惨的永世,

我将长眠,我将长眠。

整个队伍行进了两个小时才到达位于泰晤士河泥泞河滩上的瓦滨刑场。这里的绞刑架,平时在涨潮时它的下部都淹没在水中,今天直挺挺地竖立在河滩泥泞地上。在绞刑架旁边,站着的是保罗·洛兰牧师。他先一步来到这里迎接罪犯。但是当他把眼光落到基德身上时,他以难言的苦恼看到,这位船长已醉得面红耳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