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海盗王传奇
5379200000009

第9章 亨利·摩根:被称为“残暴者”的海盗之王(3)

英国政府下令把托马斯·莫迪福特和亨利·摩根押住伦敦受审。坦率地说,这次袭击巴拿马城事件,当时的牙买加总督莫迪福特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一向是海盗的后台老板,唆使和支持海盗劫掠西班牙殖民地,并与海盗坐地分赃,此次受审自然少不了他。但奇怪的是,摩根本人不但不恐惧,反而镇定自若,表示愿意回国接受任何惩罚。他坐着自己的船,一路养尊处优,舒舒服服地回到了英国。令人吃惊的是,摩根在伦敦得到了英雄般的礼遇。更令西班牙人想不到的是,回到了英国的摩根依然是自由人。抢掠了无数财宝、在巴拿马杀人放火、无恶不作的摩根,不但可以随意处置自己的财产,进行销售变卖,他和总督莫迪福特还被当做胜利者在各地受到欢迎,法庭对他们持相当容忍和友好的态度。社会舆论更是一边倒,政府的态度是一再援引德雷克、霍金斯的先例来为他们开脱。

其结果可想而知,英图政府对他们的审讯,纯粹成了应付西班才的外交抗议而走的过场。

让世人瞠目结舌的是这位江洋大盗给英国国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还毛遂自荐地建议国王授予他牙买加总督职位,由他来负责同海盗进行斗争,并保证说对西班牙人的悲剧不会重演。

而此时的英国,毕竟还需要维持同西班牙的良好关系。于是,派了一个名叫沃根的人接替了原来的牙买加总督托马斯·莫迪福特。

摩根在后来被封为男爵,再后来,这位杀人越货的海上魔王摇身一变竟成了英国政府在加勒比地区的代表。1674年,摩根终于如愿以偿,得到了朝思暮想的官位。中国人学而优则仕,这位海盗是“盗”而优则仕。受英王查理二世委派,他终于当上了牙买加的副总督。当然他也得履行先前的承诺——清剿海盗。他对海盗先是进行劝说,要他们遵守法律,不要再干这行。他的这些劝诫没有产生什么效果,于是他开始讨伐。

穿上了英国军服的摩根依然冷酷无情。为了执行国王的命令,更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官位,他对海盗们进行了残酷的镇压。海盗出身的摩根,对海盗的习性了如指掌。剿灭海盗对他来说再容易不过了。越来越多的海盗要么葬身大海,要么改邪归正,为了活命,很多海盗成了船员。此后,加勒比的贸易开始恢复正常,并逐渐繁荣起来,牙买加也逐渐断绝了与海盗的关系。罗亚尔港成了一个大的海上贸易中心,已不再是海盗们的天堂。此后,风光无限的摩根俨然成了一位受人尊敬的殖民官员,1688年死于自己在罗亚尔港的官邸。

对牙买加总督摩根来说,他对自己这段极不光彩的海盗生涯只字不提。然而,做过的事岂是能够掩盖的?他的一个随船医生写了一本书,披露了摩根残暴的行径,才使这段海盗历史得以保存了下来。

其实摩根的一生给人们留下了许多传奇的故事,只是这些故事的真真假假谁又能知道呢?

巴拿马废墟:曾经被“残暴者”肆虐过的古城

在巴拿马的三处世界遗产中,有两处都和英国海盗“残暴者”亨利·摩根有关。

1502年哥伦布第四次远航美洲时曾到达巴拿马,从今天的波托韦洛登陆后,在那里建起了圣玛丽亚·德贝伦城作为殖民据点。科隆市就是以哥伦布的西班牙语名字命名的。

1509年,巴拿马成为西班牙人的殖民地,即使在今天,许多地方还留有明显的历史“痕迹”。

巴拿马长久以来一直是使用美元,但他们也有自己出的一种货币,即一元硬币。硬币上的图案是中古时代的西班牙士兵,从这种钱币上,外国的游客一目了然就可以看出巴拿马国家的历史来由。

还比如,在巴拿马的城市居民人口中,黑人及混血的比例很高。这些黑人和混血儿都是由于在十六七世纪,欧洲的列强把非洲黑人当做奴隶,大量殖民于此地。而19世纪后半期,法美两国修建运河时,又先后引渡了许多安的列斯群岛及牙买加地区的黑人前来工作。这些不同地区来的人,通过多年的繁衍,使得今天的巴拿马国内超过65%以上是黑人及混血儿。

一般来说,大多数城市的历史都分为旧城和新城。而巴拿马政府却把他们的首都巴拿马城分为古城、旧城和新城,尽管其古城区在几百年前已成了废墟。

那么,他们的古城区呢?

提到巴拿马的古城区,就要提到“残暴者”亨利·摩根了,就是这位后来成为牙买加总督的英国海盗所放的一把大火,把巴拿马古城区烧成了一片废墟。

这是怎么回事呢?

让我们先来看看巴拿马在加勒比海岸的防御工事:波多韦约——圣洛伦索。

原来,自从巴拿马这个由海港、河流、内陆和大湖小渔村建造成的城市以后,就成了西班牙人征服中南美洲及太平洋各国的前哨基地;同时这里也成为由各地巧取豪夺、搜刮金银珠宝运回西班牙本土的转运站。

在秘鲁和玻利维亚被西班牙殖民者征服之后,那里出产的黄金白银先是被他们源源不断地首先运到巴拿马沿岸,在那里经过卸船后,再用骡马运输队运过巴拿马地峡,到达大西洋沿岸的德·迪奥斯港,再从那里装上运送金银的船队返回国内,同时运来西班牙的货物。

那时,西班牙人定期驶往南美的船队分为两支。一支驶向拉丁美洲大陆(现哥伦比亚和巴拿马),另一支驶往新西班牙(墨西哥)。

波多韦约和圣洛伦索防御工事位于巴拿马北部的科隆省,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得波多韦约成为西班牙殖民地与本土之间几大贸易中心之一。

波多韦约城是在西班牙人弗朗西斯科·德巴尔韦德和梅尔卡多二人的主持下,于1597年兴建而成,后来这里成为加勒比海沿岸一个重要的航运港口和陆路中转枢纽,同时也是秘鲁来货的存放地和西班牙来货的监察站。为保护新旧大陆之间庞大的远洋贸易及政治利益,西班牙人在这里修建了一整套防御工事。

波多韦约防御工事位于波多韦约热带雨林区中,包括环海湾而建的一系列堡垒、要塞和城墙。这些堡垒和要塞分布在港口、山丘和城市的各个角落。

圣菲利普防御工事的中心是圣菲利普要塞,建于1564—1577年,是用来防御海盗袭击的。

1659年三艘法国海盗船攻克了这座堡垒,当这些人最后撤离时破坏了堡垒的一部分设施。后来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下令重建了这座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堡垒。要塞内由战壕和大型半月堡构成,岩石上架着排炮。

当年,在圣费尔南多要塞的所在地,圣菲利普·德索托马约尔有100个人和12门大炮,而圣地亚哥要塞则拥有200名驻军,还装备了32门大炮,总之,西班牙人为了保卫从南美运到的货物的安全,在此地一共修建了几处要塞来保卫巴拿马城。

这个地区建造的第一个要塞圣洛伦索要塞创建于1575年,战壕、大型半月堡、防御工事和1门架在岩石上的10管排炮构成了要塞的主体。

那时的波多韦约,在一年中最热闹的一件大事,就是持续45天的集市。在集市期间,整个波多韦约就成了巨大的交易市场。商人把在集市上用船帆缝成很大很大的帐篷,把他们的商品成堆成堆地摆放在那里。商品的品种可谓五花八门,西班牙的布料、地毯、金属工具、纸张、酒和武器装备,美洲的可可、金鸡纳霜、绿宝石、骆马毛、铜和毛粪石,还有大块大块的金锭和银锭,也被随意地摆放在帐篷前。

大海为巴拿马带来了滚滚财源,也吸引了海盗贪婪的目光,同时,也引来了“残暴者”海盗亨利·摩根。

其实,摩根对巴拿马来说,还犯下了另一宗滔天大罪。

让我们再来看看巴拿马另一处世界遗产——巴拿马历史地区。

巴拿马古城距新城中心约8公里,现仅存那座最初的巴拿马城遗迹。1671年,还是“残暴者”的摩根洗劫并放火烧毁了巴拿马古城。有着“太平洋皇后”美称的巴拿马现还有圣母大教堂、圣何塞修道院、老市政府、奴隶市场、圣胡安医院等历史遗迹,它们像一幅幅展开了的历史画卷,无声地诉说着过去的殖民历史。

假如你喜欢旅游,还可以去看看古城遗址剩下的几堵残旧的石墙与一座石塔,那是在当年的冲天大火中,侥幸被摩根留下的“耻辱柱”。如今,巴拿马政府仍然常年雇佣工人们在古城遗址周围小心除草维护,它已成为当地的一处"历史古迹"。在这座遗址旁,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们自然会“认识”残暴者——亨利·摩根。

你也可以去参观在古城遗址旁建造的博物馆。在博物馆里,可以依然看到当年巴拿马古城的模型。模型还原了17世纪巴拿马旧城的模样。博物馆里收藏着从巴拿马旧城遗址中发掘出来的若干文物。目睹着这些文物,我们仍然能够感受到这里当年的繁华和富丽,似乎每一块残砖断瓦,都镂刻进昔日的辉煌。博物馆的一些图画展示出当年巴拿马居民生活的状况。那时的巴拿马商贾往来,贸易繁忙,游客们还可以看到当时的西班牙殖民者,在巴拿马城至大西洋海岸的地峡中修筑的一条石道,把他们从美洲和太平洋沿岸国家掠夺的黄金、白银等贵重物资,通过那里运往欧洲。

据说,在摩根放火烧毁巴拿马古城时,就连巴拿马城修道院也遭遇浩劫。

1671年,巴拿马古城被摩根化为灰烬后,当时的西班牙人于1673年又重新建造了巴拿马城,即后来的巴拿马老城,老城又称殖民区。第二次重建时,他们没有在原址上重建新城,而是在旧城的附近选择了一处半岛,作为城市的新址。他们在整座新城的海边都修建了城墙,以防止海盗再次来犯。这就是如今的巴拿马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