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挑事
5389300000010

第10章 和--职场需要温暖(2)

从前,有两个在荒野里饥肠辘辘的人,上帝可怜他们,于是恩赐给他们一根鱼竿和一篓活蹦乱跳的鲜鱼。其中一个人选择了一篓鲜鱼,另一个人则选择了那根鱼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选择鱼的人立刻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转瞬间,就把一篓鱼吃得干干净净,连鱼带汤也喝了个精光。于是,他又忍饥挨饿向前行走,不久,便饿死在寻找希望的路上。另一个人则继续忍受饥饿,提着鱼竿一步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可当他已经看到不远处那片蔚蓝色的海洋时,他用尽了全身最后一点力气,也只能绝望地看着那片蔚蓝撒手人间。

上帝看见他们的命运,不禁叹息,于是让他们复活,给了他们一次重来的机会。这次,他们同样得到了上帝恩赐的一根鱼竿和一篓鲜鱼,只是他们并没有像上次那样各奔东西,而是商定共同去找寻大海。他们在前进的过程中,每次只煮一条鱼,尽管还是很饿,至少不会因饥饿而死。他们经过一番长途的跋涉,终于来到了海边,从此,两人靠着这根鱼竿,开始了以捕鱼为生的日子。几年后,他们盖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也有了自己建造的渔船,从此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同样的两个人,因为选择的不同而导致了命运的差别。第一次,他们不懂得合作,所以他们最后都死掉了,而第二次,他们能互相合作,最终走出了荒野,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一个人,如果只顾眼前的利益,那么,得到的也终将是短暂的欢愉;而一个人目标高远,也同样要面对现实的生活。只有把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之人。

虽然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一块儿蛋糕,分享的人越多,那么每个人分到嘴里的就越少。可是如果你与竞争者合作制作一块新的蛋糕,只要保证这块蛋糕足够大,那么彼此之间的矛盾不就减小了吗?这样满足了竞争者的需要,同时自己的需要也得到了满足。面对职场竞争者,即那些挑事的人,我们就可以采取联手制蛋糕的方法,这样既满足了他的利益,还能避免分歧的扩大,矛盾的加深。

与同事合作还要遵循一些基本准则,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人与人之间也是千差万别,每个人的家庭背景都不一样,所受到的教育各不相同,人生经历也是大相径庭,这都决定了每个人具有独特的情感、性格和思想。

职场中,面对挑事,不要急于反击,而应该懂得求同存异没有什么事是不能商量和解决的事情,即使是竞争者。也可以把他变成自己的伙伴,当然也不能无原则地一味投同事所好,这样很容易失去自己。

合作的前提是你和合作者的目标一致,只有这样大家才能为了一个目标而共同奋斗,所获得的成果也要由大家来共享。竞争有输有赢,胜利的一方在热烈欢呼,而失败的一方则在悄悄呻吟。竞争的结果总是一种喜悦建立在一种痛苦之上。

然而,合作却与竞争截然不同,合作是以寻求双方共同获利为目标的。合作比竞争更有意义,也更加人性化。与同事合作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既能消除分歧,又可以共同获利。

“合则两利,分则两伤”,以“和”的精神代替竞争,加强彼此之间的合作,把敌人变成朋友,把竞争者变成或作伙伴,进而实现共赢,才是我们每个人应该追求的人生目标,也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

记住:“双赢才是赢”。

“团结就是力量”

人的成功离不开团队的团结互助,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只有投入到集体中,才能被集体这条大船带上成功的彼岸。

蜜獾和导蜜鸟是一对好搭档,它们互相团结,共同合作捣毁蜂巢,各取所需。野蜂通常把自己的巢穴建在高高的树上,蜜獾很难找到它,而目光敏锐的导蜜鸟却能发现野蜂的蜂巢,找到后,它便去寻找蜜獾,引蜂獾去捣毁蜂巢。为了引起蜜獾的注意,导蜜鸟做出特殊的动作,挥动着翅膀,并发出“嗒嗒”的声音,蜜獾得到了导蜂鸟的信号,便跟随它找到野蜂巢,咬碎蜂巢,吃掉蜂蜜。导蜜鸟则站在一旁等候,蜜獾美餐一顿离开后,它再去独自享用蜂房里的蜂蜡。

鳄鱼和千鸟之间的配合也非常有趣。千鸟不但在凶猛的鳄鱼身上寻找小虫吃,还会进入鳄鱼的嘴里,啄食鳄鱼口腔里残留的动物的肉屑和寄生在里面的寄生虫,帮助鳄鱼清洁口腔。有时鳄鱼会把大口一闭,使千鸟被关在嘴里。但是你不必为千鸟担心,只要它轻轻用喙击打鳄鱼的上下颚,鳄鱼便会张开大嘴,让千鸟飞出来。

“团结就是力量”,显而易见,这是一个无可辩驳的真理。在职场里,同事之间只有良好的相处,才能在工作中很好的配合,才会把工作做好。如果闹意见搞分裂,不但会影响自己的工作,还会给自己的前途受蒙上一层阴影。能够以大局为重的人,面对同事的挑事,在一些非原则问题上能做出相应的让步,并最终能化解敌意,很好的把同事团结起来。

有一位美国教授,曾经对2000名具有杰出成就的人物进行了调查和研究,调查研究的结果出人意料的相似:他们都善于和同事们相处,能很好地处理同事之间的矛盾,与同事们和平相处、团结同事,而不是展开竞争。

这些成功者最关注的问题是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而不是考虑怎样击败竞争的同事。其实,在竞争中对竞争对手的过分关注,往往是一个人失败的主要原因。

在一个单位里工作,每个同事都做着相同或者近似的工作,可比性很强,最容易形成恶性竞争,谁都想别人做得更好。在许多公司里,员工之间的竞争都很激烈,导致彼此关系非常紧张,互相猜疑,人人自危,结果内耗严重,降低了工作效率。

而绝大多数成功者与此正好相反,他们会根据自己所订立的目标,竭尽全力去工作,而不是把目光集中在加薪或者升迁上。事实上,这样做更有利于自己事业的发展。

唐代有两位名相,一个叫房玄龄,另一个叫杜如晦。房玄龄擅长出谋划策,而杜如晦擅长决断,两人合作融洽,历史上称做“房谋杜断”,他们对辅佐唐太宗创立基业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唐太宗能够开创大唐盛世,除了他手下猛将如云以外,最重要的就是有谋臣房玄龄和杜如晦的大力辅佐。房玄龄知道杜如晦擅长决断,杜如晦知道房玄龄擅长出谋划策,于是他们亲密合作,各自发挥自己的专长,遇到问题共同商议。

李世民在雄霸天下的时候,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策略指导,才使李世民的军队战无不克。李世民登基皇位以后,他俩更是紧密合作,一起替李世民制定治国的方针伟略,对唐朝初期的繁荣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房杜两人的团结互助、紧密合作开创了唐朝盛世,由此可见团结的重要性。

从前一个渔夫,他一共有6个儿子。这些孩子从小就爱打打闹闹,互相争吵不休,这让他们的父亲费了不少心。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渔夫年纪越来越大了,儿子们都变成了大小伙子,可他们那吵吵闹闹的脾气一点也没改,老父亲为此非常担忧。

有一天,渔夫把他的儿子都叫到一起,然后取出一捆筷子,将筷子一根一根分别递到他们的手里,说:“你们用力能把筷子折断吗?”

“这还不容易吗?筷子这么细,一折就断,哪里还需要使劲?哈哈,真是可笑!”孩子们嘲笑地说着,同时轻轻一用力就把手里的筷子折成了两截。

这时,渔夫又取出一捆根筷子,这回他用绳子把它们紧紧地捆在了一起,说:“现在你们再试试,谁能折断这一捆筷子?”

大儿子抢先拿过了筷子,两手使劲用力折,脸都涨红了,但这捆筷子还是完好无损,连弯都没有打一下。其他的孩子也都非常不服气地一一试了试,但没人能把这捆筷子折断。

这时渔夫对儿子们说:“孩子们,通过折筷子,你们懂我的意思了吗?实际上你们每个人就相当于每一根单独的筷子,当你们整天争吵不休,都只顾自己时,就像是一根细细的筷子一样,很容易就会被折断。但是如果你们能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就会有很大的力量,那就像那一捆筷子一样,没有人能把你折断!”

渔夫的一番话让孩子们为之惭愧,同时也让他们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从此以后他们再也不争吵了,而是团结,互相谦让,亲密得像一个人。渔夫看见孩子们如此团结,高兴地笑了。

任何人的成功,都离不开自己的努力,但努力只是一方面,在和别人相处的过程中,更应该注重团结的重要性。生活在集体里,不团结就不会有集体的成功,也就不会有个人的成功,因此我们要善于团结和帮助别人,以仁和之心,化解不必要的矛盾,相互合作,共同进步,共同走向成功。

“不要事先有成见”

常常听人们讲“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句话自然无可非议,但我们应该对这句话中的“防人之心不可无”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在职场里,所谓的“防人之心”并不是说你要处处防范你的同事,无缘无故地在你和同事之间筑起一道围墙,而是说在与同事的相处中,坚持一定原则,把握自己所能忍受的挑事的底线,防止“挑事”突破自己的底线。面对“挑事”只要不违反自己的原则,没有涉及到大是大非的问题,便可以采用和的方式来面对。

不知道你是否碰到过这样的情形:你来到了一个新的工作岗位上,经验不足,觉得还很难适应。然而,有一些资深的职员,不但不帮你,还对你非常冷淡,甚至还在许多事情上,跟你做对,对你处处设防。面对这种情况之时,你应该如何去应对呢?

首先,你要放弃对方可能向你伸出援助之手的幻想。其次,你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主动延长你的工作时间,靠自己的力量提高自己。

又比如,你经常会因为工作的事和某位同事争论,可是无论你怎样都难以将他说服,他仍然是我行我素,使你感到更烦。此时,你就要从中吸取教训了,不要再跟他做无意义的争论而自找烦恼了。与其和同事据理力争,倒不如好好研究一下怎样靠自己的力量把工作单独做好。

职场专家认为,对同事最好“不要事先有成见”。在没有完全了解同事之前,应该把每个同事都当成你的合作伙伴来看待。一个对别人富于成见,而又自高自大的人,将很难获得成功。假如你想左右逢源的话,必须懂得以谦和之心来对待你的同事,即使是自己不喜欢的同事,也要基于工作的原因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有时你真的很难跟同事合作,你应该扪心自问一下,自己不能和同事合作的原因到底出在同事身上还是出在自己身上,继而找出症结所在并加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