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挑事
5389300000011

第11章 和--职场需要温暖(3)

小波从幼儿园到大学学业一向优秀,会计专业毕业的他一毕业就很快找到一份专业对口、待遇不菲的工作。小波工作能力很强,深得上司赏识,可以说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然而最近才知道小波辞职了,

小波辞职是在被公司总部调到一个分公司后发生的。

那是去年春天,总部派小波到一个分公司做指导。那边的账目比较混乱,而小波在这方面有很强的工作能力,于是公司派他去整理账目。

小波是个很高傲的青年,到了分公司以后仗着自己是总公司派来的,说话做事都锋芒毕露、傲气十足,像是总指挥,这让分公司管理层的人很不舒服。

市场部和客户来往非常密切,称得上是公司的窗口,相对来说办公设备也得好一些。于是销售总监张先生提出给市场部单独设一间办公室。但是,小波坚决不同意,几番商讨无果后,销售总监只得一个投诉电话打到总公司。后来总部领导立刻电话批评了小波,说这是市场部的事,财务人员不必插手。这样一来小波当然是十分尴尬的,因为他的确是超越了自己职责范围。再遇见销售总监张先生的时候,小波只得讪讪地说:“这都是误会,以后我们应该多加沟通才行。”销售总监也不得理不饶人,他并没有借此发难,反而用自己的和善感化了小波,二人后来成了朋友。

实事求是的讲,财务工作在小波的指导下,确实很有起色,总部领导给予他很高的评价。这本来是件好事,可他却有些居功自傲了,逢人就说,这个公司以前的财务是多么多么乱,而自从他来后,经过自己的一番整顿又是如何如何有条理,现在终于使一切步入正轨。只这样还不算,好大喜功的他在写年终总结的时候,又在报告里把自己的功绩大肆宣扬了一番,这些让分公司的经理自然十分不悦,因为小波这样高调宣扬自己劳苦功高,实际上说是在间接地指责分公司经理没有能力管好自己的公司。不悦归不悦,可是人家毕竟是久战职场的人,他只微笑着不咸不淡地对小波说:“如果这个地方一切都在正轨,我还用花这么高的薪水聘你过来吗?”

鉴于小波对那个分公司混乱的账务进行了有效的管理,公司总部决定任命他为公司下属几个分公司的财务总监。有些人居了高位只会更加戒骄戒躁、兢兢业业的工作,而有些人却常常被眼前的成功冲昏了头脑,而变得妄自尊大,小波就属于后一种人。任职以后,在处理某些问题时,他经常会越过分公司总经理,直接向总公司汇报,丝毫不把分公司的总经理放在眼里。

起初,分公司的那些总经理们并没有对此抱怨什么,一次两次还不足为怪,但时间一长他们就怨声载道了。这分明就是不把他们放在眼里,甚至觉得小波有架空他们权力的嫌疑。谁愿意做有名无实的“大哥大”呢?何况小波有些越位报告,给他们添了不小的麻烦,他们甚至有时会遭到总部领导的训斥。

所以,总公司机构调整时,由于分公司总经理们的联名坚持,公司总裁最后也同意由总公司财务总监全权负责下属公司的财务工作,由此,小波的职位形同虚设。

事情到了这个境地,小波只得辞职。

小波最后落得辞职的结果,不能不与他的狂妄自大有着直接关系,他如果谦虚一些就不会这样了。工作中,同事间良好的沟通是处理事情的关键,也是最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不能居高临下对他人指手画脚,应该分清哪些是自己应该料理的事,哪些是自己职权范围外,而只能委婉地提建议的事。盲目的越权瞎指挥别人,这是职场一大禁忌。

古人云:“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你得学会发现别人的长处,并真诚地献上你的赞扬。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接纳,喜欢与谦逊的人交朋友。拿出你的谦逊吧,用你的谦和去感染别人,这样你不仅能避免挑事,还可以获得别人更多的赞许,收获更多的友谊。

“给同事送上一桶蜜”

人人都喜欢赞美的言语,赞美的言语就像蜂蜜,让别人心里甜滋滋的。常常给予别人赞美能使你获得更多的友谊,与别人相处得更加和睦。

在与同事相处的时候,你可能遭到同事的拒绝,假如你想让同事与你的意见一致,那么首先你要做的是让同事确信你是他真诚的朋友。你可以用“蜂蜜”来获得他的感情,这是“征服”同事的最简便的途径。

有一则非常有趣的故事:

有一个叫斯特劳布的工程师,他想降低房租,但是他知道房东是一个非常顽固的人。在斯特劳布的日记中,他这样写道:“我写信告诉房东,租期一到我就要搬走。而事实上我并不想搬走,还想在这里继续住下去,但前提是房东可以降低房租的话。其他的房客都已经试着争取过,但是他们全失败了。房客们跟我说房东是一个非常难对付的人。可是,我自言自语说,‘我学过和人相处的课程,今天正好在房东的身上试试,看看会收到怎样的效果。’”

“房东收到了我的信,和他的秘书一起来见我。我站在门口高兴地向房东打招呼并热情地和房东讲话,一开始我并没有说房租有多高,而是说我非常喜欢他的这套房子。就是那样,我很‘真诚地表示自己的满意,并大方地给予赞扬’。我对房东管理房子的办法大加赞扬,最后我对房东说,我多想再住一年呀,只不过我已经无力承付租金了。”

“我猜想,房东肯定从来都没有接触过房客如此热情地接待,房东当时简直不知所措。”

“我说完话以后,紧接着,房东开始跟我讲话了,他抱怨房客们。他说,有一位房客曾经给他写过14封信,有些信简直就是辱骂他。还有一个房客曾经恶言恶语的对房东说,假如房东再不制止楼上的房客打鼾的话,他将不再遵守租约。说到这里,房东又接着说,‘唯一感到欣慰的就是还有像你这样理解我的房客’还没等我向房东提出来降低租金的要求时,房东就主动把我的房租降低了一些。我希望能够再降一些,接着出了我所能支付的数额,房东也欣然接受了。

我只是真诚地赞扬了房东的房子就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可见赞扬的力量。”

对别人的赞扬一定要及时,当你慷慨地给予同事赞赏与善待,事情就会真像你所期望的的方向发展了。

福克斯波罗公司创业早期的时候,急需一项至关重要的技术革新。一天深夜,有一位科学家拿着一台能够处理问题的原型机,兴冲冲地来到了总裁的办公室里。总裁看见这台原型机非常高兴,他简直不敢相信世间还有如此神奇的东西存在。总裁心想:“应该如何给予奖励?”

总裁弯下腰去把办公桌的三四个抽屉里的东西全都翻了出来,终于找到了一件东西,连忙躬身对科学家说:“这个送给你!”没有想到的是,总裁递给科学家的竟然是一只普通的香蕉,然而这是总裁当时能够拿得出的惟一物品了。

由此可见,美国的福克斯公司总裁对及时给予员工表扬是多么重视。

除了对重大的科技成果要进行及时的奖励外,领导对下属的微小成绩也要给予必要的重视和及时表扬。例如,惠普公司的市场经理,有一天,为了能够及时表示自己的感谢,随手把几斤袋装苹果送给一位推销人员,用以表彰下属的成绩。还有一家公司的经理,倡导“一分钟表扬”。意思是说:下属一旦做对了,领导就要立刻给予表扬,并且指出什么地方做得很好,这使员工们也能体会到经理为自己取得成绩而高兴,同自己站在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而这个表扬只需花一分钟时间。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那位经理坚决实行了“一分钟表扬”。这样做一共有三个意思:第一就是表扬必须是及时的;第二就是表扬要具体,不能含糊;第三,表扬是和下属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

与同事相处中,有时你只需一份小小的礼物,一个欣赏的眼神,一句感激的话,一颗爱心……许多事情就会变成另外一种局面,使事情变得非常如意。

在人的一生里,谁都有几个真诚的朋友,同样谁都有几个难以对付的敌人。任何人都期望自己多一些朋友,少一些敌人。怎样才能化敌为友呢?这是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假如可以化敌为友,那不就减少了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了吗?

你如果想要跟你的同事化敌为友,不妨采用赞美的方式。赞美能够使敌视你的同事改变对你的敌对态度,使你们的关系由紧张走向缓和,从冲突变成和平。

你的赞美会给敌视你的同事带来意想不到快乐,会使敌视你的同事十分兴奋,因为对方感受到了你的关心,这种关心能够给他留下很好的印象,改变对你固有的看法。

王莹和董菲是同事,董菲的脾气不好,王莹常常看她不顺眼。有一次,王莹实在忍无可忍,她对另一个同事祝刚说:“你去告诉董菲,我真受不了她,你让她改改她的坏脾气,否则以后我就不理她了。”

祝刚答应了王莹,说会处理好这件事的。

没过多久,董菲果然不再发脾气了,与从前比较简直判若两人。每次董菲遇到王莹时,董菲都会既合气又有礼貌地与王莹打招呼。王莹感到不可思议,好奇地问祝刚是怎么做到的,祝刚笑着说:“我对董菲说咱们同事都称赞她又温柔又善良,尤其是王莹,常常夸你。如此而已。”

听了祝刚的话,王莹也明白了许多道理,她慢慢改变了对董菲的态度。现在,王莹和董菲成了好朋友。

赞美一个人,居然可以让他有那么大的变化,可见赞美的作用实在非同寻常。身临职场,对上司施以赞美,能让他更加赏识和重用称;对同事施以赞美,能够联络同事间的感情,愉快地合作;对下属施以赞美,能激发他们更大工作热情和创造精神。

赞美是获得好人缘、避免挑事的秘诀。学会真正的赞美别人,让别人愉快,你可以按照下面几种方式去做,你会发现与人沟通真是一件无比愉快的事情。

第一,赞美别人心要诚。大多数人一般只会关注自己,而很少关注别人,即使赞美,也并非出自真心。古语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唯有真诚的赞美,才能让人感到你是在真心地关心他,而不是出于功利的目的,企图分享他的利益。

第二,多在第三者面前赞美他人。当你直接当面赞美同事时,对方很可能认为你并非出自真心,而是在敷衍他。若是通过第三者来传达,那效果就大不一样了。

第三,赞美别人注意用词。不要太露骨,用词要恰当准确,以免引起别人的反感,反而让人觉得这你是在刻意地迎逢,甚至认为你是在讥讽或挖苦他。

第四,赞美别人多从细节入手。赞美别人时,可以从细微之处入手,对方会觉得你是真心关心他,连细微之处都能够了解。这样的赞美既会让人惊喜,还可以树立你明察秋毫、体贴入微的形象。

在职场中,面对同事的敌意或者挑事,拿出你真诚的赞美,你不仅可以化解敌意,使大家相处和睦,同时还能收获友谊,如此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