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挑事
5389300000007

第7章 退--“休息”是为了走更远的路(2)

以糊涂掩饰较真

郑板桥说:难得糊涂。可见,“糊涂”也是人生的一种境界。“糊涂”不是真正的糊涂、愚昧,而是一种大智慧的体现。在职场中与同事们相处,“难得糊涂”也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办法,适时的“糊涂”一下,可以有效地缓解同事之间的矛盾,避免针锋相对。看上去是糊涂,而实际上却能在“糊涂”这种貌似退让的做法中获得最后的胜利。

本来知道的道理而故意装成不知道,看得分明的事物却装着看不清,这就是以糊涂来掩饰自己的聪明。当你知道了对方的秘密而身处险境的时候,明明知道却故意装作不知道往往是明哲保身或者达到目的重要手段。

王羲之小的时候,十分聪明可爱,大将军王敦非常喜欢他,常常把他带在身边,有的时候还把他安置在帐中与自己同寝。

有一天早晨,王敦的属下钱凤前来向王敦禀告。那时王敦已经起来,可是王羲之还在床上贪睡未起。王敦屏退左右,与钱凤商量密谋叛国起事的具体计划,却忘记了王羲之还在帐中睡觉。

事实上,当时王羲之并没有睡着,他在床上全都听见了。王羲之知道自己既然已经听到他们的叛国阴谋了,如果被他们发现肯定没有存活的可能了,于是赶紧吐出口水,把被褥和自己的面颊全都涂染,继续假装熟睡。

当他们谈得正投机时,王敦突然想起帐中还有王羲之,不由得大惊说:“唉呀!咱们的计划一定被孩子听到了,看来只能除掉他了。”

他打开被子一瞧,看到王羲之口水流了一被子,脸上也是,他还仍旧做美梦呢!

看到这幅情形,王敦便放心了,于是放弃了杀他的念头。这样王羲之就保住了自己的小命,最后成为中国的一代书圣。

装糊涂要有沉稳的心理素质,遇事不慌,处变不惊,能够在紧急关头牢牢地把握住自己。会“糊涂”是一种智慧的表现,远胜于针锋相对的较真。

战国时期,魏国的西门豹出任邺都太守。到任以后,他发现这里经济萧条,百姓稀少,于是召见当地百姓询问原因,是什么疾苦造成人烟这般稀少!百姓们都说是因为河伯娶媳妇造成的。

河伯也就是漳河的神,传说河伯好美女,每年都必须要进献一个美女给他,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风调雨顺,使百姓们年年丰收。不然,河伯便会发怒,使河水泛滥,冲毁庄稼、淹没村庄。

传说归传说,其实真正捣鬼的是神巫和一班土豪衙役们。每当到了初春下种的时候,那些神巫和土豪衙役们,就开始为河伯张罗娶媳妇的事情。他们四处寻访女子,看到有几分姿色的,就说为保风调雨顺,此女要送去当河伯夫人。有的父母不愿意,就多出一些钱,让他们另外再找别人,没有钱的只能忍痛把女儿送上。接着,神巫就领这个女子来到河边的行宫住下,然后择一良辰吉日,把那个女子打扮一下,放到草垫子上漂向河中央,不久就沉下去当河伯夫人了。

结果,只要是有女孩的人家全都跑到外面避难去了,因此百姓日见稀少。他们利用河伯娶媳年年搜刮百姓的财物,除了一小部分当作河伯娶媳费用外,大部分都落入他们的钱袋了。

西门豹听了大怒,决心为民除害,又知道本地经常闹水灾旱灾,要先让民众知道真相。于是,西门豹对百姓们说再到河伯娶媳妇的时候,跟他说一声,他也要前去观礼。

到了河伯娶媳妇那天,西门豹命令全城的官绅全部参加,加上喜欢看热闹的百姓,河边挤满了人,接踵摩肩,人山人海,盛况空前。

有一位“媒人”乡绅,把主事的那位大巫请过来了。原来大巫是一位老妇女,神态十分高傲,旁边还有20多位女弟子侍候左右。

西门豹说道:“把那位河伯夫人带过来叫本官瞧瞧好不好看。”

那位大巫没有说话,只是示意弟子把河伯夫人带过去。

西门豹看了一会儿,河伯夫人穿的衣服倒是华丽,却不是如何漂亮,而且泪流满面。于是,西门豹对大巫说:“河伯是一位尊贵的神,必须配上绝色女子,这位女子如此丑陋不堪,怎么能当河伯的夫人?现在麻烦大巫前向河伯通告一声,就说本官给河伯找一位漂亮的夫人,来日再献给他。”说完以后就命令卫士们把黯然失色大巫扔到了河里去,观看的人大惊失色,西门豹从容自若,静静地等待。

等了一段时间,不见大巫回来复命,西门豹说:“这个大巫不会办事,去了这么久还没有回来,不如派一位能干的弟子去催催吧。”卫士连忙把为首的那位女弟子也丢到河里去,一会儿又连续把两个女弟子丢了下去,可是没有一个回来的。

“噢,对了,”西门豹恍然大悟地说:“她们全是女流之辈,不会替河伯办事,应该请一位能干的乡绅去办!”于是命卫士们把“媒人”乡绅也丢到了河里,仍然是不见回头。

西门豹整整衣冠,朝河里深深叩拜,等了一会儿,他骂道:“这位乡绅真是废物,连这点小事都办不来,还不回来,应该请年轻的下去试一试了。”西门豹朝那班衙役一指,衙役们顿时全都吓得面无血色,叩头求饶,就如同捣蒜一样。

西门豹说:“那就再等会儿吧。”

又过了很长时间,仍然没见一个返回来。西门豹觉得戏也该收场了,感慨地说:“河水滔滔,去而不返,河伯究竟在哪里?你们这班衙役竟敢滥杀无辜,应该全部治罪!但本官姑且给你们一次活命的机会,如日后再有河伯娶媳妇的怪事,就叫他当媒人,到河伯那里报信去。”

从那以后,河伯娶媳妇的怪事就没有了。西门豹广泛发动了群众,兴修水利,把漳河水进行分流,从此河水不再泛滥,还能灌溉干旱的地方,庄稼连年丰收,逃亡在外的百姓们纷纷迁了回来。

西门豹明知河伯娶媳妇是荒诞的事情,却藏而不露,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把巫婆、恶绅以及衙役们狠狠整治了一番,假如他只是利用行政手段,老百姓可能仍然不知道事情的真相,那么事情也就不会这样顺利,河伯娶媳妇的怪事就可能会再次上演。

当你在公司里工作的时候,特别是当你置身于权力的漩涡时,要懂得适时用装糊涂的办法来保护自己,这样可以使你在各种权力的交锋中游刃有余,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以仁德化解私嫌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因利益或者感情发生矛盾是很常见的事情,大多数人都采取以强制强的方式,谁都不肯服软,然而却有极少数人,对于和自己有矛盾的人不但不针锋相对、打击报复、挖墙拆台,还用自己的高尚德行来感化对方,采取“以德报怨”的方式。能这样做的人,最终不仅化解了彼此的矛盾,也增进了双方的了解,甚至成为好朋友。

在职场里,面对同事的挑事,不予以反击,还能做到“以德报怨”的人实在很不易,要想做到这一点非有宽宏大量不可。有的人遇到不公,意气用事,为了实现泄愤的目的,竟然不惜以卑鄙手段来诬陷、打击报复对方,结果他们不但没有改变自己不公正的待遇,反而遭到了人们的责骂,使自己变得惶惶不可终日。

战国时代,秦、齐、楚、燕、韩、赵、魏,七国并立,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在这七国当中,数秦国势力最为强大。秦国常常依仗自己的强大欺侮赵国。有一次,赵王派遣一个叫蔺相如的人到秦国去交涉。蔺相如在秦王面前,凭着自己的机智和勇敢,为赵国争得了不少面子,秦王见赵国有这样的人才,就不敢再小看赵国了。赵王对蔺相如的才华颇为赏识,于是就封他为上卿。

赵王对蔺相如的偏爱惹来了赵国大将军廉颇的嫉妒。廉颇想:我为赵国征战沙场,立下了汗马功劳,难道不如蔺相如吗?蔺相如仅凭一张嘴,有什么了不起的本领,地位反倒比我还高!他越想越不服气,对外扬言道:“要是让我碰着蔺相如,一定要当面给他点儿难堪,看他能把我怎么样!”

廉颇的这些话被蔺相如知道了,蔺相如立即嘱咐他手下的人,让他们以后见着廉颇手下的人,一定要让着点儿,不要和他们争吵。他自己坐车出门,只要听说廉颇从前面来了,就立即叫马车夫绕道而行,或者把车赶到小巷子里去,等廉颇的车子过去了再走。

廉颇手下的人,看见蔺相如这么怕自己的主人,于是就更加得意忘形了,见了蔺相如的手下,就嘲笑他们。蔺相如手下的人感到很窝囊,实在受不了这个气,就跟蔺相如说:“您的地位比廉将军高,他骂您,您反而躲着他、让着他,如此下去他越发不会把您放在眼里啦!这么下去,我们可受不了。”

蔺相如心平气和地问他们:“廉将军跟秦王相比,哪一个厉害呢?”大伙儿说:“那当然是秦王厉害。”蔺相如说:“对啊!我连秦王都不怕,难道还会怕廉将军吗?要知道,现在秦国之所以不敢来攻打赵国,就是因为国内文官武将齐心协力。我们两人好比是两只老虎,如果我们两个产生了矛盾,必然会削弱国家的力量,这无疑给秦国一个绝好地进攻赵国的机会。你们想想,是国家的事儿要紧呢,还是私人的面子要紧呢?”

蔺相如手下的人听了这一番话,不禁非常感动,为自己的短视而惭愧,以后看见廉颇手下的人,都小心谨慎,总是退让三分。

蔺相如的这番话,不久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感到惭愧万分,于是他脱掉一只袖子,将一根荆条绑在了露出的肩膀上,直奔蔺相如家请罪。蔺相如连忙出来迎接廉颇,廉颇双手捧着荆条,单腿向蔺相如跪了下来,请蔺相如用荆条鞭打自己。蔺相如见状,连忙把荆条拿过来扔在地上,用双手扶起廉颇,给他穿好衣服,拉着他的手请他到屋里坐下说话。

经过这次“负荆请罪”后,蔺相如和廉颇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二人一文一武,同心协力为国家效力,秦国因此更不敢欺侮赵国了。

蔺相如正是以大局为重,用自己的“仁德之心”感化了廉颇,使他明白了应以国家利益为重,蔺相如的做法,不仅保卫了赵国的安全,也收获了友谊,让“将相和”成为后世美谈。

不要让仇恨蒙盖住你的“仁德之心”,也不要让怨愤损害你的形象。要广施“仁德”,用“仁德”来替代对别人的仇怨。记得这样一句话:“心是一个容器,当爱越来越多时,仇恨就会被挤出去。”让我们学会用“仁德”来充实自己的心,善待怨恨你的人,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

在职场中,我们要和各种性格的同事打交道。或许你会遇到一位性格暴躁的同事,他常常会因为一点小事就“唠叨”个不停,尽管在事情过后你没有把这个事放在心里,可是事前他的唠唠叨叨的态度,却让你很不舒服。

面对这种脾气暴躁的人,最好的方法就是“以静制动”。

举一个例子,一个计划出了问题,一位同事暴跳如雷,粗声粗气地说程序应该如何如何,谁又应该如何如何……总之牢骚很多,让人不胜其烦。

这时你要好好想一想,此时对这位同事的牢骚不满的绝不可能只有你一个人,因此索性由着同事说下去,而你则要表现得非常从容,缄默,就算有其他同事表示了不满,你也要静观其变。等到事情的真相大白以后,那位同事的态度也缓和下来了,你再摆出自己的态度来,在他面前把事情分析一番,这时,你就能令对方心服口服。他一定会为他之前的错误分析表示歉意,这时你就可以表示一下自己的宽容,用你的不与之计较,来让对方感激你的宽宏大量。

以双赢规避风险

有一则寓言故事是这样的:有一只老虎和一条狼同时发现了一头小鹿,于是它们商量好共同去猎捕那头小鹿。它们合作得非常默契,当狼把小鹿扑倒的时候,老虎扑上去一口就把小鹿咬死了。然而,老虎这时突然起了贪念,它想独自享用这头小鹿,不愿意与狼平分了,想把狼也咬死,可是狼拼死反抗,尽管后来狼还是被老虎咬死,可是老虎也在与狼搏斗的过程中受了重伤,这时来了一只狮子,受伤的老虎敌不过它,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到嘴的猎物被狮子叼走了。

事实上,假如老虎不起贪念,肯与狼共享那只小鹿,那不就皆大欢喜了吗?也不会最后落得重伤并且失去本应属于自己的猎物的结局。

这则寓言故事就是人们经常说的“零和博弈”,就是“你死我活”式的“单赢”。两者相争,一方胜利另一方则是失败,二者的成绩和总为零。

动物世界是弱肉强食的世界,它讲究的是力量,而并非日后的长久利益,谁的力量大谁就能获得最终的胜利,这是它的生存法则;然而人类社会则不能与动物世界同日而语,人类社会要比动物世界复杂得多,人与人之间、团体与团体之间、人与团体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除了良性竞赛以外,任何“你活我死”式的“零和博弈”对人来讲都是不利的。比如说战争,不管谁获得了胜利,双方都要付出惨重的代价。再比如,派系之间的争斗,那一派不是伤痕累累呢?所以“零和”的“单赢”并非是人类社会的生存法则。

人类社会需要的是“你活我也活”式的“双赢”。而“双赢”则需要大家在可以彼此接受的范围内做出一些让步。

寓言故事里的老虎如果不咬死狼,和狼平分小鹿,那么它不会受到重伤,还能享用美味,这就叫“双赢”。

在职场中,同事之间也难免因为利益的问题而产生矛盾,要实现彼此的利益,实现双赢,就要双方做出必要的让步,不能一直坚持自己的利益不放,要尊重别人获得相同利益的权利。互相做一下让步,不但能实现各自的利益,避免矛盾的升级,还能获得好的口碑。

清朝宰相张廷玉和一位姓叶的待郎都是安徽人。两家祖宅相邻,都要重新盖新的房屋,为争地发生了争执。张老夫人给张廷玉写信,要张宰相出面干预。这位宰相看完母亲的来信,当即做了一首诗劝导母亲:“千里家书只为墙,再让三尺有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老夫人看见了信,于是听了他的话,把墙主动退让给邻居三尺,叶家看到了这个情景,感到很惭愧,于是也把墙让出了三尺。就这样,张叶两家的院墙之间,形成了六尺宽的巷道,成了有名的“六尺巷”。虽然,张廷玉失去了祖传的几分宅基地,但是,却换来了邻里和睦及流芳百世的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