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老子的管理智慧
5398400000021

第21章 老子近与远和老板缘商(2)

郭隗又说:“你要招揽人才,首先要从招纳我郭隗开始,像我郭隗这种才疏学浅的人都能被国君采用,那些比我本事更强的人,必然会闻风千里迢迢赶来。”

燕昭王采纳了郭隗的建议,拜郭隗为师,为他建造了宫殿,后来没多久就引发了“士争凑燕”的局面。投奔而来的有魏国的军事家乐毅,有齐国的阴阳家邹衍,还有赵国的游说家剧辛等等。落后的燕国一下子便人才济济了。从此以后一个内乱外祸、满目疮痍的弱国,逐渐成为一个富裕兴旺的强国。接着,燕昭王又兴兵报仇,将齐国打得只剩下两个小城。

老子的旗帜是道、德,依道而德,德即得也。

老子曰: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也,故能为百谷王。《道德经?第六十六章》

别人留不住的人才,像源头的活水,流下来了,怎样才能接得住呢?水往低处流,你的盆子的位置必须放得更低,你的盆子必须要大。大海的位置低,大海的胸怀大,所以大海留住了百川之水。

为了聚集人才,老板必须像大海一样,把自己的位置放得低些,把自己的胸怀扩得大些,想见到贤人而不以礼相待,等于是将其拒之门外。因此,想得到贤人,必须待人以礼,待人以尊。

自己要想建功立业,则要帮助别人建功立业;自己要想发达,则要帮助别人发达。对待员工,就像是对待自己的子弟一样,一心希望他们能够发达,能够建功立业。这样,他们就知道感恩戴德了。

道家提倡的慈爱,其实并不只是用人的计谋,而是具有深远的旨意。

老子曰:

真正的“圣人”(老板)应当做到“生之畜也;生而弗有;为而弗恃;长而弗宰;是谓玄德”。 《道德经?第十章》

老板风格应当是:催生万物,辅助他们发展而不私自占有他们,成就事业而不依仗权势,盛气凌人,作为长官而不宰割员工,损人利己。由于老板的仁爱,被老板就会被感化。

老子曰: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道德经?第五十七章》

这就是道家博大慈爱的伟大。然而,老板也须知道“过犹不及”道理,老板也不可过度的仁慈,过度的仁慈会导致组织松弛,纪律涣散,缺乏活力。怎么寻求严厉和仁慈之间的均衡,是老板艺术的要谛。

一些眼光短浅的老板说,我们的企业是工作单位,不是培训单位。他们忘了,培训的目的正是为了工作。所以,他们的招聘启示上必有一条硬条件:实践工作两年以上。相当多的企业拒绝应届毕业生加盟,因为应届毕业生刚离开校门,没有实践工作的年限。只注重员工队伍的“上手快”“前劲足”,不重视员工队伍的“后劲”,常常会使员工队伍整体素质低下,且后继无人。

民生航运公司创始人卢作孚在用人方面就很有长远眼光。抗日战争爆发后,沿海航运停顿,一批从事海运方面的专门人才撤退到四川,卢作孚趁此机会把他们招揽到民生公司。民生公司当时从事长江的河运,海运人才用不上,卢作孚着眼长远,一一把他们留下,养了起来。公司中有人反对,认为这是得不偿失。但卢作孚却认为,抗战胜利后,海运事业将会出现繁荣的局面,到那时,民生公司就可凭借这批海运人才,由河运扩大到海运。卢作孚不但留下了这批暂时的“闲人”,而且还给予他们特殊的待遇。果然,抗日战争胜利后,海运业发展很快。其他一些航运公司由于缺乏经济、技术、人才的实力,不能应付海运业的发展,而民生公司则利用抗战时期聚养的“闲人”,捷足先登。

眼光眼力 天下观天

老子曰: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奚以知天下然哉?以此。《道德经?第五十四章》

东海的一只大甲鱼,偶然爬过一口井边,听到井里边传来悠闲小调,伸头向里一看,一只青蛙正在井里得意洋洋。

甲鱼问道:“你在井里过得舒服吗?”

青蛙夸耀说:“我生活在这里真快乐!我独霸一口井,像是一个国王一样,怎会不舒服?高兴时,跃出井外,攀援栏杆,尽情地蹦跳;疲倦了,回到井中,躲在壁窟,安然休息。我一跳到井里,水就来扶着我的两腋,托着我的腮帮子。我一钻入水底,泥巴就赶快来按摩我的脚,绵软舒适。环顾井里的一些小螃蟹、小蝌蚪,它们就没有我快乐了。怎么样,你是不是进来玩一番呢?”

大甲鱼接受了井蛙的邀请,准备进去看看,但左腿尚未迈进,右腿已被绊住了。

“你的井太小了,我进不去。”海鳖为难地说。

“这么大的井,怎么会小呢?”井蛙实在不解。

海鳖慢慢退回去,给井蛙讲述了大海的奇观:“要谈大,东海才大呢。东海又大又深,用一千里的长,不足以形容它的广大,用八千尺的高,不足以形容它的深。夏禹的时候,天下十年九涝,大水泛滥成灾,海面却丝毫不见增高;商汤的时代,八年之中有七年是旱灾,可是海水并没有降低。这样的东海才大呢,你的井又算什么?生活在东海,那才是真正的快乐。”

井蛙听了,瞠目结舌,自惭形秽地呆住了。

井底之蛙,见识短浅,孤陋寡闻,却盲目自满,自我陶醉,受到海鳖的嘲笑。满足于一孔之见、一得之功的人,“缺乏老板眼光”者,应当从中吸取很好的教益。

日本老板把信息比喻为人的眼睛和耳朵,他们都极为注重从全天下获取各种信息。

三井商社是日本当今颇有名气的大企业,在它的经营活动中,最重视的一个策略就是千方百计搜猎情报信息。它率先建立起环球通讯系统,使商社对世男各地市场情况时刻了如指掌。接着,它又最早实现了一系列电脑化,形成了崭新的“字母显示信息输入通讯系统”,从东京连接着世界87个国家和地区的149个省外机构,全部用字母电传。依靠东京、纽约、伦敦、悉尼和巴黎5个电脑控制中心,分别管辖亚洲、美洲、欧洲、大洋洲和中东地区。这5个中心之间用通讯卫星连接,所有通讯线路总长度达44万公里,可绕地球11圈。

三井商社耗巨资建立信息网络是一种效益甚佳的投资。一次,它通过信息网络获悉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需要大量废钢铁,同时它的纽约信息网络又搜集到美国有大量的废钢铁需要寻找出路。于是,他们的工作人员立即进行两头接洽。没多久,三井商社与中国钢铁工业部门签订了大批废钢铁供货合同,同时又向美国有关公司签订了大批废钢铁订货合同,从中赚取差价,获得了甚丰的盈利。

三井商社的经营能稳步发展,决策准确,很关键的因素就是在于有广泛的信息采源。该商社的老板岛田一语中的:“信息实在太重要了。因此,我们整个商社人人都在搞信息。”现在,这个商社已建立了一个多层次的庞大信息网络,这个网络昼夜24小时不停地运转,信息通讯滚滚而来,每天达5万件以上,就如源源不断的美元,在流向该商社的钱柜。

20世纪80年代,辽宁一家饮料厂研制出“人参蜂蜜”新产品。成果完成后,他们在省食品卫生监察检验所接受检验时被告之:在食品中加药物违反了《食品卫生法》。人参属药类,蜂蜜属食品类,“人参蜂蜜”的制作违反了国家这一法令,不能投产。饮料厂厂长不服气,上访国家食品监察检验所,得到的仍是同样结论。饮料中搀有人参,会造成青少年大量饮用者的血压升高,有害健康。不仅我国,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明令禁止在食品中加入人参。结果,这个厂因为研究出的新产品违反了法律,虽花费了两年的心血和3万元费用,竟全部付之东流。

任何一项新产品问世之前,眼光必须盯住有关法令。例如,《环境保护法》、《专利法》、《商标法》、《食品卫生法》等。这些法令对企业和商品做了许多限制和要求,如国家对环境保护的要求,对“三废”治理的要求,对食品中农药残留量的要求,对某些化妆品中含铅量的要求等。

研制外贸商品,也应当了解国外的有关法规。例如,素有“环保大国”之称的德国,20世纪90年代通过了为减少包装垃圾的《避免包装废弃物法规》。这项法规除对本国企业起到约束作用外,对产品输往德国的外国企业也有约束。90年代,欧共体的其他成员国,也各自制定了相关的包装废弃物回收的法规。美国环保局也制定了产品的品质和环保规定。外贸商品的研制,如果不了解这些,也会使自己的努力化为灰烬。

我国某市保温瓶厂花了几年时间组织攻关,耗费上万元,呕心沥心,千辛万苦,终于解决了以镁代银的镀膜工艺,在申请专利时却被浇了一盆冷水。原来英国早在1929年就拥有了这种工艺的专利权,保温瓶厂落了个鸡飞蛋打一场空。这也是一种“缺乏老板眼光”。

信息是无价之宝,很难用金钱度量。当今世界许多成功的企业家,无一不把信息当作企业的财富。

眼观全球 时空技巧

老子曰:不出户,以知天下;不窥于牖,以知天道。《道德经?第四十七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