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中国造联想无限
5413500000001

第1章 绪论领导而非管理(1)

领导者成功的秘诀,在于你能驾驭你四周的人。未来的领导人,必须有对市场敏锐的洞察力以及独到的战略见解,让别人真心喜欢和信服,而不是以权威的方式使下属惟命是从。过时的组织动作方式,宛如老旧的城墙正逐渐倒塌。

--汤姆·彼得斯

一、开创“柳传志时代”

在IT圈子里,人们推崇柳传志,不仅视他为成功的企业家,更是把他看作是一位天生的谋略家。在联想发迹崛起的过程中,柳传志以他对大环境特有的敏感度,总能掌握运用政府在不同时期、不同政策下释出的资源,做出对联想最有利的发展策略。每个阶段,他都有不同的商业模式(BusinessModel),而且调整应变的速度也很快,随时都可以大转弯。

1.联想的精神教父

在中国,谈企业管理不能不谈到柳传志,因为柳传志正在成为中国企业管理的一种符号,从某种程度上讲,柳传志这位中关村最有影响力的知识英雄,已经成为联想集团的代名词。颇有影响力的《中国企业家》杂志这样评价他:“完美的战略家生涯使其自然不自然地成为中国企业的‘教父’。”显然,对于退休后的柳传志这更为中肯。这些并非是对柳传志的溢美之词,作为市场中的另一支感知力量,记者的眼光是敏锐的,他们更早地发现了柳传志在市场上的力量以及价值;而对于柳传志来说,这些评价并不过分,他完全有资格享受这些。

实践已经证明,柳传志在联想开创了一个“柳传志时代”,尽管前一段时间曾有“没有柳传志,联想会怎样”的讨论话题,但是这足以说明柳传志对联想起了如此重要的掌舵作用,说明柳传志的影响力之大,同时也意味着联想在一个特定时代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柳传志。大家会明显地看到这样一个事实,即总是在描述联想掌舵人--柳传志的经营理念,这是因为联想每一步发展都与柳传志分不开。在这种毋庸置疑的事实中,人们能够看到一位杰出的企业家对于企业发展的“掌舵作用”是多么的重要,不是只会想一些干瘪的“理论空壳”,而是从市场中找决策、从目标中找动力、从现实中看未来。在某种程度上讲,柳传志这位中关村最有影响力的知识英雄,已经成为联想集团的代名词。

柳传志与联想的发展总是同命运共呼吸的,从1984年底开始创业到1999年制定世界500强的目标,都可以看到柳传志总是在不停地思考,总是在找出问题,然后去解决问题,力求准确地给联想以现实的定位和启动联想运作的策略,例如:“一手托两头”的两点论、“瞎子背瘸子”的优势组合、“田忌赛马”的竞争方式、“步步逼近”的战术手段、“抢棒子”的市场意识等都会主宰联想发展方法和方向的重要经营理念;再如柳传志对联想产权、上市、转型等重大问题的把握和决策都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他的管理哲学的博大。当柳传志的生命和联想联系在一起的时候,这是历史的机遇,也是一种庆幸。世上之理有必然和偶然,并非难以捉摸,不可认知。令人惊喜的是:柳传志的印迹是通过理念物质化了,即把从实践中得来的理念又在实践中得以实现,使联想从小到大、从弱到强。

柳传志作为联想集团总裁,功绩显赫。他领导的联想,从初始的11个人、20万元人民币资金的小公司到现在1万余人、准备冲刺100亿美元,挺进世界500强的国际公司,就是成功的最好标志,是一个传奇。柳传志是从40岁起家的,其履历和业绩简要如下:1944年4月29日出生,祖籍江苏镇江;1961~1967年,在西安军事电讯工程学院学习;1967~1968年,在国防科委成都十院十所工作;1968~1970年,在广东珠海白藤农场劳动锻炼;在1970~1983年,在中科院计算所工作;1983~1984年,在中科院干部局工作;1984年至今,任联想集团总裁;1988年,获首届全国科技实业家创业奖银奖;1990年,获第二届全国科技实业家创业奖金奖;1993年,被国家科委评为“火炬计划先进工作者”;1994年,获北京市第二届“科技之光”优秀企业家奖,被评选为北京电子行业优秀企业家,当选“中国改革风云人物”;1995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996年,当选为“全国商界十大风云人物”;1997年当选全国工商联副主席;1998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2000年,入选《财富》周刊亚洲商业之星和亚洲风云人物。2001年1月在国内被100名权威经济学家、财经记者评选为“CCTV年度经济风云人物”;在2001年末被《时代》周刊评选为“全球25位最有影响力的商界领袖”之一。

这些荣誉虽然是柳传志个人所得,却是联想的骄傲,是联想成功的标志。莎士比亚说过:“个人的荣誉是群体合作的体现,确立个人价值的目的在于证明人的集合作用,同时个人之所以成为有价值的个人,就在于被群体的认可和社会的公认。因此,个人是成功的信号。”同样,人们也能从柳传志身上看到联想成功的信号。

究竟柳传志的领导魅力何在?他的经营秘诀又是什么?退而不休的他借着风险投资,想要与业界分享传承的是怎样的“联想经验”?凡是接触过联想员工的人都会有这样的同感:这是一个很年轻、有活力、学习能力强、经营很正派的企业,而这些特质,也充分流露在柳传志的身上。

柳传志是一个有雅量,能够做到尽弃前嫌、惟才是用的人。“他是有原则、天条不可触犯的领导者,也是关爱部属、很讲义气的一个人。”《商业周刊》曾高度评价柳传志:“柳传志已经把联想发展成中国的第一国际知名公司。联想公司目前是中国主要的电脑生产商。在市场份额的争夺中,柳传志击败了惠普、IBM、康柏等品牌,现在控制着中国国内市场的21.5%。随着电脑利润的降低,柳传志没有休息。他正忙着把联想转向互联网和电子商务领域。他已经把日常事务交给他的副手,正计划把精力集中在更远大的目标上。他说:‘我的角色将从一名电影导演转成制片人。’”

2.富有影响力的商界领袖

柳传志获得过许多“殊荣”,中国政府给予他的是“中国改革风云人物”和“全国劳动模范”;《财富》杂志称他是“亚洲最佳商业人士”,被《商业周刊》选为“亚洲之星”。被《时代》周刊评选为“全球25位最有影响力的商界领袖”之一,或许才是对他的最高评价。

接受这些“殊荣”,他从未感到不适应,即使面对《时代》周刊的评价,他也颇为豪迈地宣告:“能把我们联想放在这个位置上,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分量越来越大是一个重要原因。另外一个原因是中国企业家群体现在逐渐走向成熟,受到媒体和社会的关注。”

过去几年,柳传志对联想业务的分拆。一直是各行业企业家推崇的典范。而将公司具体经营业务交给两个下属后,柳传志升格为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虽然,已不在第一线工作,但是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仍然影响着整个电脑制造行业,以及更广阔的领域。2002年末,柳传志首次大胆地提出联想要做GE式的企业,这是继海尔、春兰之后,第三个中国大型企业集团正式将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经营模式列为学习目标。这必然涉及联想集团下一步的一系列战略转型。

几年之前,联想曾斥巨资收购网站FM365,但是没等大展拳脚就遭遇网络寒冬。这一次多元化,柳传志显然吸取了新经济的教训,转而关注传统产业。柳传志透露,联想将利用滚动投资的方式斥资30亿元人民币投入一家名为融科置地的由联想控股的公司,公司主业将是房地产。中科院也已经将位于中关村一块占地8万平方米的地皮交给联想经营。柳传志说,进军房地产是因为联想早期大规模建厂房时积累下一批建筑和房地产规划人才,相信联想激励机制能使该业务早日盈利。同时,联想亦挥师进入风险投资领域,目前投入的2000多万美元是柳传志离开总裁岗位后精心打造的项目,而联想整个投资是投入1亿美元。

多年来,联想的成功使柳传志凡乎成了半个神,联想的员工把他当作兄长和父亲,中国IT业把他当作获得世界认同和分享全球化的象征。大家对他苛刻又充满感情,政府和民众亦希望联想早日进入500强。他感受到压力,以及比这更大的来自股民的压力,但他从不妥协,亦从不对自己再次施压。他要“把做一个长期公司的路走踏实,而不要受短期的压力。”

关于联想的权力,柳传志已放手给年轻的杨元庆,郭为。为了“使用人才”,他将联想分拆,杨元庆为联想集团总裁,郭为成为神州数码总裁。分拆的结果证明他决策的正确。

从1994年联想胎换骨以来,柳传志坚强而略带深思的面容在联想愈来愈有意义。曾经为了证明自己而进行的种种努力终于获得了成果,而他亦形成了特殊的才能。创业以来,柳传志领导联想始终与世界IT行业的领袖进行直接的斗争,如今这场斗争已不再属于他个人,而成为中国IT产业的使命。杨元庆在这场斗争中“以惠普为师”,他获得了成功,也获得了联想的权力。中关村也在荒地上画下蓝图,开始了麻雀向凤凰的转变。

柳传志的确有人格魅力,但要确切地说出为什么人们忠诚于他的领导的几乎不可能,几乎每个联想员工都这么说。大家信服他的领导,与他一起创造了中国IT业的奇迹,使中国IT业获得尊严;但在联想这个高速发展的企业中,从未发生离心倾向,是多么令人不可思议。

金字塔最顶端的商业领袖们总能形成自己的一套理论,而且颇有市场。过去几年中,柳传志一直在读《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杰克·韦尔奇自传》出版后他则着迷。

英特尔总裁葛罗夫说的一句话很有意思,他的一本书的名字说现在是偏执狂的世界,意思是成天忧心忡忡不停,老觉得在世界危机之中的人才能存活下去,也就是你要觉得世界上到处都潜伏着杀机,说就好像一个蝴蝶翅膀的振动会引起气流整体酝酿着大的风暴,以至会把整个世界卷到风之中。

柳传志也有自己的理论,最著名的一个是“企业管理屋顶图理论”,他将管理看作一间房子,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屋顶,通常指运作层的管理,包括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等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可以说这是企业间竞争的最前沿,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之所在。第二部分是围墙,指流程管理。联想把运作中的一部分进行规范化、科学化形成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管理。第三部分是地基,指企业的运行机制、文化建设等更为深层的东西。

很多同时代的巨头都像柳传志一样创造过出色的经营业绩,但是柳传志凭着极强的预知能力和制度设计能力,使自己走在了大多数人的前面,这是一个几近完美的战略家生涯。

柳传志不是技术出身,并且与联想历史上的技术灵魂人物有过针锋相对的较量;他也不是学管理的,在他早年时代,中国还根本就没有企业家的概念。实际上,柳传志在前WTO时代的核心价值在于,树立了一个中国企业如何跨越“产权”和“管理”的典范。进入WTO后,联想的所有发展均是对柳传志所创造的这个价值的合理延伸。柳传志说,这是联想迎接的第4次大挑战,前3次分别是1988年从大陆往香港打,1994年杨元庆临危成立PC事业部,1997年北京和香港的大整合。联想正循着IBM的足迹,从单纯的硬件厂商向服务型企业迈进,将服务和产品融合起来,以服务带动产品,以改善联想产品同质化和利润率偏低的弱点。这正是杨元庆接过柳传志帅印之后着手做的第一项战略规划。

沃伦·巴菲特这样评价通用电气公司前CEO杰克·韦尔奇:“杰克是管理界的‘老虎’伍兹,所有CEO都想效仿他。他们虽然赶不上他,但是如果仔细聆听他所说的话,就能更加接近他一些。”柳传志现在在中国企业界的每次“出场”正接近这样的效果。从两年前开始,他就时时从联想本身超脱出来,把谈话对象扩大到中关村企业乃至中国企业,确实有点“教父”的意味。

3.最完美的战略家

作为一位企业家,柳传志早已超脱凡念。有人形容他是“完美的”企业家,的确,对外他谦和、充满自信,从不树敌;对内他坚强、有魄力,在联想的权威不可动摇。在联想15周年的典礼上,55岁的柳传志说过:“5年后,如果我还以现在的身份做联想主题报告的话,就意味着联想发展得不好。”同样,如果柳传志一直以高票当选为一年一度的财富风云人物,可能意味着中国的企业家团队出现了严重的断层现象。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需要的不仅是更多柳传志式的财富人物,而且是能够最终引领我们触摸到整个世界的企业家。

柳传志也并不是高不可攀,现实中的他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企业家,伸手可及。为总结自己,柳传志需要经常思考。以前是拼命工作以挤出一点点时间思考,幸好现在公司的权利顺利地实现了交接,柳传志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思考问题。“现在,工作的时间比以前少了,因为我做的是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过去忙,压力大,处理的都是重要而紧急的事情,或者是不重要而紧急的事情。”

自从联想发布新的3年战略规划、杨元庆上任公司首席执行官后,柳传志明显地露面少了,无论是在媒体上,还是其他公众场合。“客观规律是应该这样的。到了年轻人往前上的时候了。”柳传志对记者说。他甚至主动放弃了中央电视台“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尽管他已经被高票选入20位候选人中。事实上,早在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颁奖现场,柳传志就当众说过:“我要坐在台下鼓掌,看着新人走上台。”如今,他果然用一种不寻常的方式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柳总并不是每事都亲自过问,他是一个能够放手的人。”联想的一位员工评价说。而这不但值得敬佩,也为联想的平稳过渡和持续发创造了空间。

当被问及何时完全退下来时,柳传志说:“我迟早要退下来的,但是要分成几步走。”柳传志告诉记者,先是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可能要过几年;然后是联想风险投资公司董事长,还需一点时间;最后是联想控股公司总裁的职务,那要等到几个子公司的领军人物完全成熟以后。

身兼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和联想投资公司董事长的柳传志,除了有20%的时间要忙于社会事务外,剩余的精力在这两个公司对半分。但是在这两个公司中,他扮演的角色却不同。

在联想集团,柳传志自称与杨元庆的关系就像是制片人和导演:自己是制片人,杨元庆是导演。“电影制片人应该做的事有四个:第一是预算和审批;第二是战略方向的制定;第三是对总裁和高级副总裁的任命和考核;第四就是重大的兼并收购等涉及股权方面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