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李嘉诚谈商录
5413600000036

第36章 附录(12)

李嘉诚:以往,中国人做生意时常会有这个想法。对员工太好,他自己有积蓄,便会向外闯,开拓个人事业。若有这个想法,就只适合经营家庭式的小型企业;要经营大企业,必须知道大企业本身要有很完善的组织,一位员工的离开,自有其他人补上。例如公司曾有员工被邀请往其他公司任高职,但当中也有不少人回流,原因是公司待遇好,大家合作愉快,最重要的是双方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我认为,最重要是员工能以公司为荣,及觉得在工作上有前途。

学生:李先生做生意的手法及宗旨比较稳健、保守,但现在有些业务是需要以较进取的手法进行,并需承受风险。若有些业务需承受风险,即与你的宗旨违背,你如何作出取舍?若你的工作伙伴很进取,喜欢冒取,在合作上会否出现问题?

李嘉诚:我本身是一个很进取的人,从我从事行业之多便可看到。不过,我注重的是在进取中不忘稳健,原因是有不少人把积蓄投资于我们公司,我们要对他负责任,故在策略上讲求稳健,但并非不进了,相反在进攻时我们要考虑风险及公司的承担责任。事实上,我们现在有很多进取的业务正在进行中,只是未向外宣布。

反观欧美的新兴科技,平均来说,股价跌下百分之八十;有的互联网科技,甚至跌下百分之九十。所以,在开拓业务方面,我要求是收入与支出平衡,甚至要有赢利,我讲求的是于稳健与进取中取得平衡。船要行得快,但所面对的风浪一定要捱得住。

我在二十八个国家都有业务,可见我的进取心。在过去一年,我奉行的原则是保持现金储备多于负债,可以起到平衡作用。

学生:中国人的公司较注重感情,美国公司较注重科学化的管理,你在管理的过程中,两者之间如何取得平衡?

李嘉诚:美国科学化的管理有它的优点,可以应付急速的经济转变,但没有感情,在业绩不好时进行大规模裁员,我们做不出,因会令员工没有安全感,及导致很多人突然失业。我们融合两者的优点,以外国人的管理方式,加上中国人的管理哲学,以保存员工的干劲及热忱,我相信可以无往而不利。

学生:在课余期间,当我们一谈及香港的工商业领袖,不约而同大家都想到李先生。其实大家都知道要成为领袖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包括要有目光、理想、勤劳及奋斗精神,但又怎样才能做得比他人好?李先生是否有很大的压力,又怎样去缓解自己的压力呢?

李嘉诚:要成为领袖,你提到的基本质素一定要有,小企业每样事情都要亲身处理,所谓“力不到、不为财”;至于中型大型企业,则一定要有组织。而最难做到的就是要建立一个良好的信誉,建立主要行政人员对公司的信任,使他们知道在公司会有更好的前途及工资。同时,也要使同事明白他们工资与花红愈来愈多时,也要清楚知道他们的生产能力要同时配合,这样公司才能够维持,只做一个好先生是没有用的,如果只会乱花钱,公司迟早一定会出现问题。

最难做到的是赚钱之余,又要使公司内外对我有信心,所以要清楚无论从事什么行业,都要比竞争者做得好一点,就如奥运赛跑一样,只要快十分之一秒就会赢。就以我自己来说,我年轻打工时一般人每天工作八至九小时,而我则工作十六小时,除了对公司有好处外,我个人得益更大,这就可以比人赢少许。对于香港今日竞争这样剧烈的社会来说,这更加重要。

我自己没有什么压力。起初未到二十岁时便要负担家庭,一心想向上,每到晚上便想着明天的事,因此我知道一个人的工作能力是有限的,不及两三个人一起做事事半功倍,但我会尽力去做,这样压力便减少。直到我做生意时,我采取稳健中大力发展,也在发展之余取得稳健的平衡。一个大企业是不可能有错的,所以最重要的是学习,要视竞争者为聪明人,只要肯努力一点,就可以赢多一点。

学生:作为一个领袖要取得员工的信任,但假如李先生作出了错误决定时,会以什么形式跟员工交待?以目前李先生管理全球这么多业务,开会前又要作好准备,时间上怎么分配?

李嘉诚:首先每一个人都会有错,错了便应勇于承认,把错的代价作教训。事实上,作出错误决定的不是我一个人,因为每一决定都经有关人员研究,要有数字的支持,而我对数字是很留意的,所以数字一定要准确。每次一开会就入正题,没有多余的话题。

到目前为止,我似乎没有大的错误,每次作决定前也作好准备,例如Orange这历史上最大的交易,我事前不认识对方,也从未见面,只听过他的名字,那次对方只是数小时逗留在香港洽谈,因我事先已熟悉cellular telephone的前途及作好准备,向对方清楚表达,所以很快便可作决定。我虽然是作最后决策的人,但事前一定听取很多方面的意见,所以做决定及执行时必定很快。可见时间的分配、消除压力要靠组织来配合。得知你(指发问者)生了一对子女,恭喜你,作为高级行政人员,你应多请个工人,哄哄太太之余,也可借此减轻压力。

学生:李先生曾经说过自己做生意的原则与伙伴合作时要留有余地,不会赚尽,但据知“长和系”每次卖楼的售价也取得很尽,外面也说跟“长和系”做生意很难赚钱,这是否有违李先生的一贯原则?

李嘉诚:“长和系”卖楼,价格以市价尽取是对的,买卖价格在今日的社会竞争激烈是无可避免的,如果一家公司把一买一卖之间take it easy,它的market capitalization只会一直下跌。我们所指的合作经营是不利益冲突的,大家一同投资,一同经营。据悉阁下是从事文具生意的,我们的Bigbox所赚的很少,在internet做sales就是靠我的服务。靠赢人家一点点,对来货的价格也要十分要紧。

学生:李先生在我心目中是一位伟人,当作总结时,李先生希望我们怎样形容这伟人?社会如果多一些聪明人,对社会发展是有好处的,所以有人愿做老师,肩负教育下一代的使命。坊间有很多著作是描述李先生的,哪一本较可信?

李嘉诚:首先,我否认自己是伟人。我搬到大厦的顶层(指长江大厦七十楼)的原意就是希望与公司管理层分隔,花多一些时间去做服务社会的事。我自己拨出了不少时间为社会、为香港及国内医疗教育不停做事。大家可能不会相信我愿意离开香港,花九至十日时间集中带领一批人员参与一些教育医疗的公益计划,还要加上之前的准备工夫及之后跟进的时间,但我认为这是很值得和有意义的。

我很感激大家今天给我的名誉,过去三四年来,人家给予我很多世界性的名誉,我绝大多数都拒绝了。而物质方面,我自己衣食住行都很简单,既然上天主宰赋予我多一些钱,我也希望多做一点事,伟人绝对称不上。

其实坊间没有一本(关于我的)著作是真的,很多事情也是以讹传讹,没法子辩清。国内出版有一本画册,其中报道是正确的,但内容并不太多,东西也没有记录。

学生:李先生及两个儿子均很成功,您如何去教育自己的孩子?

李嘉诚:我昨天刚与一个欧洲著名家族吃午饭,他们已有五代的成功历史,十分有修养、有礼貌。中国有句老话:“富不过三代”,但今天的教育、组织不同,令事业可以继续,相信这句话日后将会修正,正如这个欧洲家族今天的事业比过去任何一代都好。

过去中国有些有钱人家宁可让子弟去吸鸦片,因可避免他们沉迷赌博等不良嗜好,这是落后的思想:当年,我朋友的儿子去外地读书,买了Rolls Royce开篷车代步,我不便批评。但我两个儿子买的只是两部单车,在美国Stanford大学行走也十分方便。直至有一天,我在九楼Spartment等他们回家吃饭,看到一辆单车冒雨在车群中“之”字型穿梭,险象环生,看清楚才知是其中的一个儿子,而他到家时已浑身湿透,还背着几十磅东西。这时,我才叫他们第二天去学车考牌,买一辆坚固的、去年款式的新车。这便是父母看法的不同,对下一代的将来影响很大。

学生:但是否使孩子以为父亲不疼爱他们?李先生自己在儿子成长的过程中,又花了多少时间在他们身上?

李嘉诚:在儿子入大学前,我每周日均拒绝所有应酬,带他们到一艘绝不豪华的小游艇去,好处是跟他们说道理,他们也无处可逃。

是否疼爱不是靠金钱或物质去衡量。儿子在外地念书时,我给他们开了两个户头,一个他们绝不能动用,但已准备足够他们完成PhD课程的费用。至于使用另一个户头的金钱,他们必须写信给我报告,我会在二十四小时内答复。后来因为他们功课太多,受他们要求改用电话说明,这才是有用的疼爱,我个人认为太多物质反为有害。

学生:近年香港政治、经济环境变化很大,我们的出路如何?香港要这样才可维持竞争力?

李嘉诚:这是我与所有香港人都关心的问题。率直地说,面对今天的竞争,香港人需要抛开昔日自满的心理。如何令我们在将来与外国及国内的技术及经营方式接轨十分重要,我对香港还是充满信心的。

但今天香港的问题在于贫富悬殊日益严重。如在座各位同学,你们一直求上进,将来的收入自然向上。但部分低收入人士在过去十年却向下跌;将来香港的情形会与今天的美国一样,受教育、知识高、用功的,收入会向上,收入低者则越来越萎缩。这是社会的经济转型,我们已走进知识型经济。

现今的新移民与一九四九年的并不相同,今天的移民中,具有高专业知识水平的百分比相对较低。因此,首要希望移民政策放宽,增加香港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当然,我们对所有同胞均应一视同仁,友好相待,团聚移民也要照顾,但短期输入一些高教育水平的技术性移民对香港至为重要。而长期则要加强教育,提升香港大学生的水平,单是大学学历已不足够,希望有Matet Degree、PhD程度,经得起考验,加上香港人一贯灵活及有拼搏精神的优点,便可与外国的强者较量。

别说面对海外竞争,就是上海、深圳也在每天向上。一个和谐、有秩序、齐心向上的社会才最重要。你们便是很好的例子,若我聘请各位到我的机构任职,相信各位也会拼博,对公司有所贡献。

当然,香港的优点很多,我们的银行体制、对外通信、海陆空运都不错,很有前途,但今天还抱着急起直追、追求卓越的精神。正如我之前讲过,香港的工业很难与外地较量,我们的工资、成本都高,曾有外国伙伴想与我合作新工业,但研究后发现香港的条件不足,所指的并非一般性劳工,而是急切需要多让技术人员来港。如以色列一度全国只有六万个engineer,后来由俄罗斯吸纳了八十万人,当中二十万为engineer,足够各个工业的发展。当然不能只限教育水平高才吸纳,家庭团聚的移民也要吸纳。至于教育也要不断完善,培训自己的优秀人才,否则难与其他地方竞争。据了解,单是深圳,每年便有一万名来自全国重点大学的毕业生加入工作行列。

学生:那么香港人应维持怎样的素质呢?

李嘉诚:人才最重要,不论是服务业,旅游业,还是贸易中心等。人才包括移民及刚才提及香港需要的技术人才,这里的技术也不一定是高技术,只是要我们缺乏的,例如某种地方菜式的厨师,也要去吸纳。

当然要有一定的制度,正如当年移民潮时期加拿大的计分制,但我们的家庭团聚名额订出后便不应改变。相信特区政府已看到香港面对的竞争,幸好我们有昔日剩余的储备充足,一般人的储蓄也多,在短期内可作支持。

学生:潮州人多做小生意,依赖节俭、勤劳,与海派风格不一样。作为华人资本家领袖,如何对外竞争?

李嘉诚:几年前我去汕头大学开校董会,市领导安排在饭后会见大群记者,被问及“潮州人以你为荣,你是否以身为潮州人为荣呢?”这个问题不可犹豫作答,我在两秒内便回答道,我以身为中国人为荣。

在我心中,同事中有不同民族,会说潮州话也不会有特别好处。潮州人有其长处,也有其短处。潮州人战前多从事米铺、木材、煤炭、苦力、拉车等工作。但近几十年潮州家庭也注重第二代教育,但必须记着身为中国人,事业有成当然应该对家乡有贡献,但更要有远大理想,不只中国,甚至放眼世界。在事业上谁有贡献、有归属感,便可成为公司核心人物,自然形成大群亲信,不分国籍。

在我两个儿子加入公司前,我的机构内并未聘用亲属,我认为亲信也不等于亲人。

但我并非不爱家乡,我花了不少心血在家乡,没有任何一个生意比汕头大学更占用我的时间,最初十年我每次到汕头大学均工作直至凌晨两三点。

学生:成功领袖的模式应如何?你有何不足之处及成功必备的特点呢?

李嘉诚:我不算十分成功,我也有短处。人没有十全十美,要尽力去追求完善。作为一个领袖,第一,最重要是“责己以严,待人以宽”,第二,要使他人肯为自己办事并有归属感。

机构大必须依靠组织,在二三十人的企业,领袖走在最前端便最成功。当规模扩大至几百人,领袖还是要去参与工作,但不一定要走在前面的第一个。再大便要靠组织,否则,便迟早会撞板,这样的例子很多,百多年的银行也一朝崩溃。

还有必须紧跟时代、超越时代,有创业家的精神。这对你们读MBA重要,工作亦然。要有创造性,勇于挑战,但也须集中在从事的行业,正如清代曾国藩的家书记载他的朋友说,去挖十口井,不如集中挖一个确定有水源的重要,熟悉本行差别很大。

一九六七年我做玩具工厂时,其中一种生产机器只可从欧洲一个国家用飞机引入,但我要赶生产,结果我把自己厂房内原有机器的一部分作出修改,二十四小时后使它生产量提升了一倍。但一倍并不足够,要继续增加,终于一部机器生产多四倍,既为客人解决问题,也可多赚金钱。

中国人在十五世纪时的技术也很出色,但无人去继续创造。封建政治中,排列“士、农、工、商”,把“商”放在最后,但事实上“商”很重要。我们要有创造性,我公司内很多MD经常产生新念头,只要有五成机会成功,又只利用不多的资源,我都会支持。

学生:下属最欣赏及最怕你的是什么地方?

李嘉诚:最怕我问figure,在他们开会时没有好好准备,说不出figure,又或是figure不对。有一次,一位在香港知名度颇高的同事跟他的一位日本朋友告诉我一些figure,但我说不对,同事跟日本朋友商量后坚持没错,并说可以与我打赌。作为上司,与他们打赌金钱并不适合,终于以高尔夫球棍为赌注。后来经我解释错处后,翌日我便收到一套新的高尔夫球棍。但我最终没有接纳,因日本朋友始终是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