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最让你坚强勤奋的励志故事
5426200000011

第11章 点燃希望(5)

王亮原来在某公司的营销部当经理。一天突然接到人事部门调令,调他去供应部当经理。在公司,供应部的地位哪里会比得上营销部呢?王亮心想如此一调,不就是明摆着对自己不满意嘛,看来前途不妙。以前王亮从事销售工作,整天往外跑,很合乎他的个性。如今,要他整天呆在办公室里搞物资调动,和那些器材报表打交道,实在是有些受不了。开始的时候,王亮一直闷闷不乐,心灰意冷。后来他自己忽然想到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以前对自己信心十足,当上了供应部经理后没有呢?他思之再三,突然领悟过来:“这是因为我自己的期待值无形中随着部门的调动而降低了,我失去了自我上进的动力。”于是,他开始把精力投入新的工作,慢慢地发现供应部也有自己的用武之地。而且,供应部对整个公司来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是大家平时把它忽略了而已。王亮重新找到了“工作的意义”,一改以往消极拖沓的作风,变得充满自信,工作起来如鱼得水,得心应手。他的积极态度也感染了下属。

由于出色的工作成绩,供应部获得总公司颁发的两次特别奖金。不久,王亮收到一张人事调令,他被提升为公司的副总经理。

削足适履的成语故事我们大家可能都听说过,但心里会想那只是个故事而已,现实中哪会有如此愚蠢的人呢,削砍自己的脚去适应鞋子的尺码,更绝不会把它同自己联系起来。果真如此吗?

有些时候,我们不可能完全如意地挑选那些又重要又体面的工作,很可能要被动地接受一些工作安排。这时候要心中清楚:不要让自己降低标准去适应工作,而应按自己的才华提升工作标准,不要干削足适履的傻事。

在我们选择的过程中,我们太多地考虑了别人对我们的付出,而没有想到别人需要我们什么样的付出。所以我们的面前常出现一堵墙。

更多选择

◆文/佚名

做任何事情要有个计划,不一定非要落到纸面上,最起码心里也会有个安排打算。可惜的是,有些人的计划太容易变化了。

现在炒股的人越来越多,这可说是市场经济中投资理念深入人心的标志。在炒股的经历中,股民朋友们可说是尝遍了各种酸甜苦辣的滋味。不可否认的是:散户中赔钱的居多。赔钱的原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计划性太差,随意性太强。

比如说我们看好了一只股票,认为它的基本面和技术线型都不错,后市应该有较大的上升空间。不说翻番了吧,30%的空间肯定有。于是我们在现在这个价位买进,持股待涨。三天过去了,一星期过去了,一个月过去了。在这种焦急的等待中,别的股票好像都涨了不少(其实是你只注意到了千余只股票中涨的那几只而已),然后再看自己手中的这只股票,慢腾腾地一毛、两毛地浮动,别说30%了,连10%都没有,甚至可能还略赔一点。怎么办?是不是庄家不做了?是不是有什么情况发生了变化?专家都在推荐另外的股票,没人理咱们这只,又有内部消息说那一只马上就要动了,这边的损失从那边肯定能打回来……想来想去,还是改变计划,换股吧。结果多半是这边刚跑,庄家起动了,那边冲进去,接了最后一棒,被套住。然后又开始新一轮循环。

还有的时候,抢个反弹,准备打个短线,挣个5%,进去以后呢,发现势头很猛,5%太小意思了,后边应该还有,先别动了。结果这一等,股价冲高回落,刚开始还在想:短暂调整后还会上攻,专家都这么说的,而且高价都没跑,现在能跑吗?到最后又不幸成为套牢一族。做计划时多数人会很细心,也会耐心地收集信息资料,做分析研究。相对而言,计划的提出与制订都还是比较科学的,但执行时过多的随意性和临时冲动都可能会导致前功尽弃,一步错、步步错,致使全盘计划都付诸东流。

不是说做好了计划就绝对不可以改变,时势发生了变化,计划也要相应地有所变化,但绝不是说变就变,很随意地决策。我们平时的工作生活,一般没有战场上打仗那样情况万分紧急,人命关天,用不着如临大敌,随机应变。即使是改变计划,也应观察情势,慎重考虑,顾及到家庭全局。

我们平时在必须改变计划之时,也要慎重考虑,不要草率行事。

切莫钻牛角尖

◆文/佚名

事在人为,切莫钻牛角尖——幸福、快乐掌握在自己手中,你可以做出选择何乐而不为呢?记得有人曾讲过这样一件趣事:

上中学时,他们几位同学在一起边走边聊,忽然间走在前边的一位姓马的同学转过头来,愤怒地叫道:“你们叫谁马寡妇?”其实大家谈论的话题与他一点关系都没有,他就这样给自己起了个外号。

这类疑神疑鬼的“马寡妇”在生活中实在是太多了。人们常说做贼的心虚,他们没有做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但心里却常发虚,他们过分地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或态度的微小变化,其实别人并没有拿他们怎么着,但他们总会以为大家在同他们过不去。

说白了,这种貌似强烈自我意识的心理实则是一种自卑感。他们总希望自己是生活的强者,是别人心目中的优秀分子,可往往事与愿违,想象与现实之间有距离,这种距离促使他们更加敏感紧张,随时捕捉任何可能对自己不利的信号。结果很有可能会形成一种恶性的心理循环:你越紧张兮兮的,就越容易成为别人的话柄或笑料,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加剧你的猜疑与敌意,这样就把人际关系搞得一团糟。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有许多事确实是人自己找出来的,只要自己胸怀坦荡,百川能容,周围的世界也就会天高云淡,风和日丽。

应该相信,悲观失望、没有活力的人终究是没有前途和出息的。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情绪是个体受到某种刺激所产生的一种身心激动状态,一旦情绪状态发生,虽然个体能够自我体验,但对其引起的生理变化和行为反应却不易为个体所控制,因此对个体生活极具影响作用。在日常生活中,随着顺境、逆境的交替出现,人的情绪发生一定的起伏波动,确是一种无法避免的现象,每个人都有情绪高昂的时候,也都有消沉低落的时候。

人都有情绪波动的时候,但区别在于,意志力坚强的成功者能够较好地、理性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而有些人则完全听任情绪牵着自己的鼻子走,从而对正常的工作生活、人际交往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我们都会有情绪波动,但首先要控制这种波动的程度,不要大喜大悲;再者,要控制它的长度,让它尽快地过去,保持心灵的平静。

前些日子我们几位高中时的老同学见面,有位同学饭后对我说:“最近几次见到你,你好像都比较消沉,以往的斗志、上进心都不见了。而且你的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好像比别人多了几倍似的。人到中年,谁都是上有老下有小,活得很累。可总听你说不顺心的事,总见你这样消沉,让大家都觉着你没活力、没希望了。说不好听的,都不想跟你在一起了,你这种情绪会传染人的。”

听了这番话,我很感动,同时也想到了老同学没有好意思说出的另外一层含义:老朋友还会关心安慰你一下,可是换作别人,觉着像你这样悲观失望、没活力的人能有什么前途和出息呢?从功利的角度也好,从开心的角度也好,人家才懒得理你呢。

人总是要表现出一副很精神、很有活力的样子,给别人看,也是给自己打气。我还有斗志,我不会趴下,也许今天我没成功,但明天呢?

同时,受情绪影响较大的人不仅在人际交往中有问题,而且更会影响到自己的工作质量,喜怒哀乐,都会让人的判断力出现偏差,出现低水平的错误。

说一句“我配”

◆文/佚名

要有财富——尤其要享受财富——人必须觉得自己配得上财富。

我们觉得自己配得上财富,财富就会来。我们觉得配得上财富,就能享受我们现有的财富。配得上是打开财富之钥匙。

这“配”字是既定的。我们如果有个东西——一个关系、一部车子、一个事业,那我们就是配得上它。没有某个东西,我们就是不配有。我们要某种东西的话,就得下工夫使自己配得上。

“配得上”与“自尊”必须有所分别。配不配,说的是我们是什么、有什么。自尊,指我们“觉得”自己是什么、有什么。

大家经常将两者混淆。提升自己、得到更多,是使自己更配的过程。乐享我们所已有,则是提高自尊的过程。

我们稍后再多谈自尊。自尊的技巧甚为单纯:做好事,并且记住你做了好的事。这里,我们要谈“配”字,谈从内在扩大我们装这个“配”字的容器。

首先必须明白,这个容器已经多大了。你此刻是什么、有什么、做什么,点出你目前的价值。省思一番你这一生里已有的健康、幸福、充裕、财富、爱心、关心、分享、学习、知道自己要什么、机会、享受与平衡,这是你已达到的价值。记住:如果你不配这种种,你就不会有它们。

要使我们的人生有增加更多价值的余地,我们必须扩大“价值容器”。我们经由肯定来做到这些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