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最让你坚强勤奋的励志故事
5426200000012

第12章 点燃希望(6)

请别以为使用肯定是什么神秘兮兮的过程。我们随时都在使用肯定,只是也许并不这么称它。日常生活里,得到我们想要的东西,其过程可能是这样的:我们有个念头:“有这个可能不错”,于是我们对这事愈想愈积极——这就是一种肯定了。然后,我们决定,“我要它”,并愈想愈积极——这就是更多肯定。终于,我们配得上的容器充分扩大以后,我们行动,得到我们一直在想的这东西。

“消极”的肯定,也是如此。我们想要个东西,告诉自己说我们得不到它,说尽得不到它的理由,于是我们果真没得到它。我们“肯定”我们的容器不够大,装不进这新的欲求,于是它果真不够大。

如果你对于一件事,一个东西始终说自己“不配”,那你已经否定了自己的能力。

舒缓

◆文/佚名

太多人太忙了,甚至看不见哪一头是上策。看起来、感觉起来都很忙碌,其实,他们根本没有做成多少事,他们的创意和智慧在忙碌中遗失了。

当代最出色的演员之一,汤姆·汉克斯(TomHanks)在电视上接受访问,回答一个问题时说:“多不一定就更好。”他试图传达的讯息是,忙碌会碍事。同时进行太多事,有太多计划或细节要照料,可能会使我们分心,无法发挥最佳的表现;当你的脑子装得太满时,就没有空间可以装新点子和创意。他说得对极了!

通常,在生意的关键时刻,做最佳选择所需要的只是片刻的沉思。不过,如果你太忙了,到处跑来跑去,慌慌张张的,你通常就会错过那珍贵重要的一刻。你会看到一团混乱,却看不见显而易见的答案。例如,我遇见一位房地产买家,专门收购别人尝试重新翻修以后再高价售出但失败了的房地产。他告诉我,大部分情况的失败都是出于一个忙碌心理太冲动的后果。“你瞧”,这位成功的商人指出他正在研究的一个案子。“这幢房子需要的只是一点粉饰。我的前一任屋主就是想让它尽善尽美才破产的。这幢房子的确有许多问题,可是他们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严重。他们慌慌张张地赶来赶去,根本看不见最显而易见的事。”

在某个时间里,大部分人都得到过这个信息,表面上看起来表现出忙碌是一个美德。有时候我们真的是忙得不可开交,无能为力。不过,当我们不再担心是否能够完成每件事;当我们不再表现出并告诉他人我们有多忙碌时,我们就比较能够决定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我们镇定下来,观看什么才是真正需要完成的。

不要再烦恼无法完成每一件事。你将会发现,当你给自己多一点的空间,不要那么匆忙时,许多好点子都会自动浮现。对我来说,事实证明是如此。我自己最好的点子都不是在我被忙碌淹没时出现的,而是在忙碌的空当,当我可以静静独处的时候,智慧才有机会浮现。就从今天开始,看看你是不是可以变得比较“悠闲”一点儿。结果一定会让你感到惊喜。

生活在大千世界里的人们,性格、爱好、职业、习惯等诸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别,对事物、问题的认识理解也不尽相同。

成功的关键,就是排出一段完全不必做任何事情的时间。即使你每天只能腾出几分钟出来,不要将你的会议和约会重叠,或是撞期,看看你是否可以空出一点额外的时间,创造一些空间。

刘宽是汉朝人,为人仁慈宽厚。在南阳当太守时,小吏、老百姓干了错事,他只是让差役用蒲鞭责打,表示羞辱。他的夫人为了试探他是否像人们所说的那样仁厚,便让婢女在他和下属集会办公的时候捧出肉汤,把肉汤泼在他的官服上,结果刘宽不仅没发脾气,反而问婢女:“肉汤烫了你的手吗?”还有一次,有人曾经错认了他驾车的牛,硬说牛是他的,刘宽什么也没说,叫车夫把牛解下给那人,自己步行回家。后来,那人找到自己的牛,便把牛送给刘宽,并且向他赔礼道歉,刘宽反而安慰那人。

刘宽的雅量可谓不小,有礼也让人三分。他感化了别人,赢得了人心。对待一般人是这样,对待朋友更是这样。

《菜根谭》中有句话:“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尝。此是涉世一极乐法。”在道路狭窄之处,应该停下来让别人先行一步。只要心中常有这种想法,那么人生就会快乐安详。此话也可以用在朋友之间,“人情反复,世路崎岖。行去不远,须知退一步之法;行得去远,务加让三分之功”。因此,走不过的地方不妨退一步,让对方先过,就是宽阔的道路也要给别人三分便利。

控制自己

◆文/佚名

放下沉重的包袱,不为贪婪所诱惑,择精而担,集力而行。

法国人从莫斯科撤走后,农夫和商人在街上寻找财物。他们发现了一大堆烧焦的羊毛,两个人就各分了一半捆在自己的背上。

归途中,他们又发现了一些布匹,农夫将身上沉重的羊毛扔掉,选些自己扛得动的较好的布匹。贪婪的商人将农夫所丢下的羊毛和剩余的布匹统统捡起来,重负让他气喘吁吁、缓慢前行。

走了不远,他们又发现了一些银质的餐具,农夫将布匹扔掉,捡了些较好的银器背上,商人却因沉重的羊毛和布匹压得他无法弯腰而作罢。

突降大雨,饥寒交迫的商人身上的羊毛和布匹被雨水淋湿了,他踉跄着摔倒在泥泞当中;而农夫却一身轻松地迎着凉爽的雨回家了,他变卖了银餐具,生活富足起来。

人生之旅前头就是机遇,希望正在前行的过程中和平常心一样能成大事。贪欲要控制,胆怯也要控制。

面对带枪的强盗,反抗或立即逃跑必然是无济于事的。

一天深夜,卓别林带了一笔钱回家。在经过一段小路时树后突然闪出一个彪形大汉,拿着手枪逼他交出所有财物。

卓别林看着黑洞洞的枪口,装作浑身发抖,战战兢兢地说:“我是有点儿钱,可全是老板的,帮个小忙吧,在我帽子上打两枪,我回去好交待。”

强盗没有说话,但把他的帽子接了过去,“砰砰”地打了两枪。

卓别林又央求再朝他的裤脚打两枪:“这样不更逼真了,主人就不会不相信了。”

强盗不耐烦地拉起裤脚打了几枪。

卓别林又说:“请再朝衣襟上打几个洞吧。”

强盗骂着:“你这个胆小鬼,他妈的……”

强盗扣着扳机,但不见枪响。

卓别林一看,知道子弹没了,便飞也似的跑了。

情绪是自己的,控制好它,会带来无穷益处。

狮子的哲学

◆文/佚名

你是狮子,你就要选择好你的对手,对于老鼠的挑战,你要懂得放弃比赛。

有一次,一只鼬鼠向狮子挑战,要同它决一雌雄。狮子果断地拒绝了。“怎么,”鼬鼠说,“你害怕吗?”

“非常害怕,”狮子说,“如果答应你,你就可以得到曾与狮子比武的殊荣。而我呢,以后所有的动物都会耻笑我竟和鼬鼠打架。”

你如果与一个不是同一重量级的人争执不休,就会浪费自己的很多资源,降低人们对你的期望,并无意中提升了对方的层面。同样的,一个人对琐事的兴趣越大,对大事的兴趣就会越小。而非做不可的事越少,越少遭遇到真正问题,人们就越关心琐事。

威廉·詹姆斯说过:“明智的艺术就是清醒地知道该忽略什么的艺术。”不要被不重要的人和事过多打搅,因为成功的秘诀就是抓住目标不放,而不是把时间浪费在无谓的牺牲上。

心中的贼

◆文/佚名

有这样一则故事:“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韩非子·说难》)这就是众所周知的“智子疑邻”的故事。由此看出,猜疑使友善被曲解为恶意,好心被认为歹心,扭曲了事情的本来面目。

猜疑,就是无中生有地起疑心,对人对事不放心,加小心。有了猜疑之心,对待朋友,看待事物,就不能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合乎逻辑的判断、推理,而是凭借一点表面现象,主观臆断,随意夸大,进而扭曲事物,得出一个不切实际的结论,或者先人为主,先设框框,然后察言观色,甚至无中生有,把幻觉当真,把一些毫无关系的现象也当做事实材料,生拉硬拽来当做证据。猜疑使人际交往中本来小小的疙瘩发展成长期的不和。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人因为猜疑疏远了朋友,中断了友谊,甚至断送江山。猜疑实在是害己又殃人,具体归纳有如下的不良后果:

猜疑使人失去公正的态度。正像上面引用的“智子疑邻”的故事,同样是忠诚的劝告,富人对儿子称赞,因为亲近,忠告便显得聪明;对邻人之父非亲非故,结果“信而被疑,忠而被谤”。显然失去公正的态度。

猜疑危及国家安全。历史告诉我们,君臣相互猜疑则天下就会动乱。因而贤明的君主和精明的大臣,都把猜疑视为相处的一大祸害加以避免。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一向被认为能选贤任能、精明能干。但也有一定偏颇之处,就是过于明察,反生疑人之心,对人不信任。大事小事无不亲自过问,出将人相,茕茕孑立。诸葛亮对受降之将魏延始终用而不信,怀疑他有反叛之心,致使军事上失去“股肱”之助,诸葛亮死之后,又发生魏延的冤案,蜀汉元气大伤,造成“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不利局面。

猜疑又是自己折磨自己。杯弓蛇影的典故就是很好的例证。弓影投映在盛酒的杯中,好像小蛇在游动,饮者以为真的把“蛇”吞下去了,越想越恶心,结果害得自己重病一场。这才是天下本无事,庸人自疑之,疑心太重,到头来自讨苦吃。

信人者不疑人,疑人者不信人。对别人无端地猜疑,貌似无端,实在有端,猜疑源于褊狭的私心。“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疑心太重的人,总怕别人争夺自己的所爱、所求、所得,怕别人损害自己的利益,终日疑神疑鬼,顾虑重重。古人曰:“善疑人者,人亦疑之,善防人者,人亦防之。”你对别人不放心,别人能对你坚信不疑吗?虽说防人之心不可无,但是时时提防,处处疑心,还会有知心朋友吗?

“疑行无名,疑事无功”,猜疑是一块为人处世的绊脚石,应将它尽早从心中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