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点亮智慧人生全集(白金版)
5426300000026

第26章 明哲保身,审时度势(9)

第二年正月,刘备也到了秭归。蜀军水陆并进,直抵夷陵(今湖北宜南东南)。刘备率领主力,进驻猇亭(今湖北宜都北)。他在长江南岸,沿路设置营寨,水军也舍舟登陆。从巫峡到夷陵的六七百里山地上,蜀军一连设置了几十处兵营,声势非常浩大。

陆逊见蜀军士气旺盛,又占据有利地形,很难攻打,就坚守阵地,不跟蜀军交锋。东吴众将都想出兵攻击,陆逊不准他们出战。他说:“刘备大军东下,锐气正盛,而且乘高守险,即使攻破,也难获全胜。如果作战不利,损害大局,就不是小事情了。如今只有奖励战士,多用计谋,静观形势变化。好在蜀军沿着山地行军,威力不易施展。如果这里是平原旷野,就危险了。等蜀军精疲力竭,我们才可反击。”诸将默然,心里不服。这时,东吴的安东中郎将孙桓在夷道(今湖北宜都西北)被蜀军包围,向陆逊求救,陆逊手下的将领,也都要求派兵救援。陆逊不肯派兵,对众将说:“孙桓很得军心,夷道城池牢固,粮草充足,不必忧虑,等我的计谋实现以后,孙桓就自然解围了。”

东吴众将见陆逊既不肯攻击蜀军,又不肯救援孙桓,以为他胆小惧怕,更加愤愤不平。这些将领有的是历经沙场的老将,有的是公室贵戚,他们有恃无恐,不愿听从陆逊的指挥。大将韩当说:“我自跟孙将军平定江南,打了上百次战役,其余各位将军,也都是出生入死的勇士。现在主公命你率军退敌,应该早早安排计划,消灭贼寇才是。怎么能坚守不战,灭自家威风,再说这样等天来杀敌吗?”于是帐下将军异口同声地说:“韩将军的话很对,我们愿意与蜀贼决一死战。”陆逊听完,拔出剑来,严厉地说:“刘备天下知名,连曹操都畏惧他。现在大军压境,是我们的劲敌,诸位深受国恩,应当同心同德,一道消灭敌人,上报国恩才是。如今不愿听从命令,实在没有道理。我虽然是个书生,但受命于主公。国家所以委屈诸位听从我的调遣,就是因为我还有可取之处,能够忍受委屈,负担重任。我既受重任,怎能推辞。军令自有常法,大家不可违犯。”陆逊这一番话,把众将都镇住了。众将领退出,敢怒而不敢言。

刘备在夷陵受阻,一直到六月还找不到和吴军决战的机会。他为了引诱吴军出战,命令吴班带领几千人马,到平地上扎营,摆出挑战的架势。另外,在附近山谷里埋伏了八千精兵,等候吴军。东吴众将以为机会来了,都想出击。陆逊阻止说:“蜀军这样做,其中一定有诡计,看看再说。”刘备见陆逊不上当,便把埋伏在山谷中的伏兵撤出。这一来,东吴诸将都佩服了。

陆逊通过观察,心中已经有数了,就向孙权上书说:“刘备多次带兵打仗,但输多赢少。开始,我很担心蜀军水陆并进,后来蜀军全部上岸安营扎寨,看他行军布阵,没有什么变化。请你高枕无忧,不要为战事担心。”于是决定进行反击。这时诸将都反对说“进攻刘备应在当初,现在蜀军已深入五六百里,相持七八个月,他们占据的要害地区都已严密固守,这时向蜀军进攻,不一定有利。”陆逊解释说:“刘备是一个非常狡猾的敌人,而且见多识广。他刚刚进攻时,思虑周密,很难打败他,现在他进驻很久,士兵疲惫,已经无计可施了。消灭敌人,正在今朝。”于是,陆逊先派一支军队连攻蜀军一处兵营。这一仗,吴军虽然打败了,但陆逊却找到了进攻蜀军的办法。

接着,陆逊命士兵,每人拿着一把茅草,冲入蜀营,顺风点火发动火攻。当时正是盛夏天气,风猛火烈,蜀军的营寨顿时陷入火海之中。陆逊率领大军,乘机反攻,一连攻破蜀军四十余座营寨杀死蜀将张南、冯刁等人。蜀军纷纷逃命,包围夷道的蜀军也都溃逃。

刘备逃到夷陵西北的马鞍山,围绕自己部署兵力,进行防守。陆逊督促大军四面围攻,又杀死蜀军一万多人。刘备乘夜冲出重围,逃归白帝城(今四川奉节东)吴军得胜以后。东吴诸将纷纷要求乘胜追击,包围白帝城,生擒刘备,但陆逊不许,命令撤兵。后来孙权问起这事,陆逊说:“曹丕广招天下豪杰,养精蓄锐,如今乘我们两虎相斗,正在集结人马,准备坐收渔人之利。留下刘备牵制他,可使魏军不能专一对付我们。”孙权对陆逊这种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大加赞赏。

这次战争跟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一样,也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着名战例,史称夷陵之战,又称为獍亭之战。

陆逊这一仗打得非常精彩,章法井然,从容镇定,并且能够出奇制胜。首先,陆逊能够认清敌我力量,知道敌强我弱,不宜强攻。其次,陆逊沉得住气,以守为攻,坚守阵地大半年,等待战机,以逸待劳,以不变应万变。最后,陆逊能够根据形势,果断出,把握了战争主动权。这些作战方法,如果运用到生活中来,也是非常有价值的。

东西魏沙苑、渭曲之战

534年,统一了我国北方的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两个政权。西魏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丞相宇文泰把持政权。东魏建都邺(今河北漳南),丞相高欢把持政权。双方政权为吞并对方,进行过多次的战争。

东魏依仗地广人多,军事上占有相对的优势,便出动军队企图占领西魏重要关口潼关,但被西魏击退没有成功。此后,东魏二次出军攻战潼关未成。对于高欢多次袭击西魏要地宇文泰愤愤不平,便于537年8月率军东进,攻占了东晋的军事要地恒农(今河南三门峡市西)。没过多久,东魏高欢就命大将军高敖曹领兵3万,由洛阳向西反击恒农;同时自率主力20万,由太原、临汾南下,从蒲坂(今山西永济西)西渡黄河,进袭关中。

从高欢行动的趋向来分析,他是想分二路向安安方向推进。一路由高敖曹军从洛阳至恒农,夺回恒农后向潼关、渭南方向推进;另一路由高欢亲自带领,从薄坂西渡黄河,战领军事要道华州,然后向前推进,与高敖曹军会合。

宇文泰得知高欢西进的消息,决定尽全力阻止敌军西进。他一面命大将卞熊坚华州(今陕西大荔),阻止魏军西进;一面派人到各地征调兵马,并从恒农抽调出近万人回救关中。东魏高敖曹趁势包围了恒农;高欢军渡过黄河后,攻华州城,但是华州城坚难攻,于是高欢命军队在距华州北30余里的许原驻扎。

宇文泰军回到渭南后,便欲攻打高欢。部将们认为,各地征调的兵马还未赶到。敌我兵力悬殊较大,还是暂不迎战为好。宇文泰坚持己见。他解释说:现在东魏军远道而来,首攻华州不下,便屯兵许原观望,说明他们军队人数虽多,但没战斗力,也没有苦战克敌的精神,我们趁他立足未稳,地理不熟,趁机迎击。如果让其站稳脚跟,继续西进,逼近长安,那样形势对西魏将更为不利。宇文泰的解释打消了部将的疑虑。西魏军抓紧做好北渡渭水的准备。

9月底,西魏军在渭水上搭好浮桥。宇文泰亲率轻骑7000,携带3天的粮秣,北渡渭水。10月1日,宇文泰军进至距东魏军60里处的沙苑(今陕西大荔南)驻扎下来。立即派人化装成许原一带的居民,潜入东魏兵营附近活动,侦察高欢军队的情况。经过侦察,宇文泰证实了自己的判断。在人数的对比上,敌军确实强于自己,但东魏军骄傲轻敌战斗力不强。这时,宇文泰部将李弼建议利用10里渭曲(渭河弯曲部分)沙兵起伏、沼泽纵横、芦苇丛生的有利地形,采取预先埋伏,布设口袋,诱敌深入的伏击之计,一举消灭敌人。宇文泰采纳这个建议,决定利用渭曲复杂的地形环境打一场歼灭战。

高欢听说西魏军已进至沙苑,便决定与之决战。高欢取胜心切,在未作认真部署的情况下便从许原率兵前来交战。西魏国见敌军出动,便依照原计划在渭曲布设了埋伏,以击鼓为号,以突然袭击的战法,围歼东魏军于既设阵地。高欢军行进至渭曲附近,大将解律羌举见到渭曲沼泽、沙兵起伏,沼泽地深处长满茂密的芦苇,认为这苇深泥泞的地形不利野战,便向高欢建议留下部分兵力在沙苑与宇文泰相持,然后另以精骑西袭长安。高欢急于寻找宇文泰决战,没有同意他的意见。下令挥军前进,进入沼泽沙丘搜索宇文泰军。东魏军自恃兵多势众,混乱竟进深入沼泽地,而且毫无战斗队形。宇文泰等到东魏军进入伏击圈后,擂鼓出击。西魏军从左右两翼猛烈冲击东魏军,将其截为数段。东魏军遭到突然袭击,本来乱糟糟的队形更加乱成几团,在复杂而又陌生的地形中无法展开。东魏军穷于应战,互相践踏;西魏军趁热打铁杀东魏军6000余人,俘敌8万人,东魏军大败溃散,高欢逃至蒲津,渡河东撤。沙苑、渭曲之战以东魏大败西魏的胜利宣告结束。

只要团结一心,一致抗敌,再强大的敌人也是无所畏惧的,人生路漫漫,有许多困难在等着我们,有许多高山要逾越,有许多恶水要竞渡,面对这些我们一定要保持自信,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以勇往直前的态度克服困难,夺取人生的一个又一个胜利!

淝水之战

383年,前秦皇帝苻坚举行御前会议,讨论出兵攻打消灭东晋。一些惯会逢迎拍马的官员赶快奉承说:“陛下出兵去打东晋,看来一定旗开得胜,马到成功,胜利是可以预料的。”可是大臣权翼表示反对,他说:“东晋虽说偏安江南,力量薄弱,可他们内外齐心,君臣和睦,还有谢安、桓冲这些有名的将领,智勇双全。依我看,目前去攻打东晋,恐怕时机还不成熟。”苻坚一听,不由火冒三丈,怒气冲冲地说:“这有什么了不起。我有百万大军,只要每个人把马鞭扔进长江里,连江水都会被拦阻。”群臣纷纷进谏劝阻。苻坚之弟苻融说我们内部由各少数民族组成,很不稳定,万一有变,无可阻拦。太子苻宏说这样做无疑是劳民伤财,自损威名。最后,苻坚所宠爱的张夫人也说:“现在朝廷大臣几乎都说不可攻打东晋,而陛下你坚决要这样做,不知是什么原因。我们要考虑人心所向,人心既然反对,强要出师,不吉祥啊!”苻坚一概不听。反而听希望前秦崩溃的两个敌人慕容垂、姚苌的意见,他们假意说:“强大国家吞并弱小国家,是自然的道理,希望陛下乾纲独断。”苻坚只见胜,不见败,只见外,不见内,真是自取灭亡。此后苻坚亲率大军大举向江南进发。秦军前锋为30万人,由苻融等率领,先头到达颍口(今安徽颍上东面)。

东晋也建立了统帅部,文武全才的谢安与桓冲通力合作,出谋划策。谢安自任征讨大都督,命令其弟谢石负责指挥全军;以其侄谢玄为前锋,以其子谢琰和西中郎将桓伊等率北府兵8万人迎击秦军。派龙骧将军胡彬带领5000水兵援助寿阳(今安徽寿县)。这时候,秦军大兵压境,人心惶惶。谢玄亲自到谢安家里问计,谢安很坦然,说:“已别有命令。”就不再说话了,谢玄不敢再问。于是谢安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离开府邸到外面的山庄去游玩,邀集亲朋好友前来观赏风光,并与谢玄赌赢输。平时谢安常常输给谢玄,但是,这一天,谢玄由于心里害怕秦军力量强大,无心下棋,竟输给了谢安。谢安到处游逛,直至深夜才回家。最后驻守荆州的大将军桓冲,也生怕京城有失,便派了千余精锐部队入卫京师。谢安一再推却说:“朝廷的护卫已经安排得稳稳当当,万无一失,将军应该留下他们防守西方。”由于谢安的镇定,大大缓解了朝野上下的紧张气氛,稳定了民心和军心。

这年十月,苻坚求胜心切,不等其他各路人马聚齐,便下令苻融进攻寿阳。这寿阳是个军事重镇,它的得失对于整个战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奉命增援寿阳的晋将胡彬,还在半路上,就接到寿阳失守的消息,只好退守硖石(今安徽寿县西北)。苻融进攻硖石,秦将梁成率众5万屯扎于洛涧(今安徽淮南市东),切断了胡彬与谢石大军的联系。谢石、谢玄等在离洛涧25里处停了下来,因为害怕梁成军而不敢前进,胡彬粮尽,暗中遣使告诉谢石说:“如今秦军势盛而我部的粮食已经吃完,恐怕再也见不到大军了!”秦军逮住了送信的人,送交苻融。苻融急令使者飞驰向苻坚报告说:“晋军兵少容易生擒,但恐怕逃走,应尽速率军来!”苻坚得信后,把大军留在项城(今河南项城),只带轻骑8000人,匆匆赶到寿阳,企图一举打垮晋军。

苻坚派尚军朱序到晋军大营去劝降。这朱序本来是东晋的将领,四年前,他在襄阳和前秦军队作战,兵败被俘,留在前秦。现在他见晋秦交战,认为自己为东晋出力赎罪的机会到了。所以他到晋营不但没有劝降,反而向谢石提出了破秦的建议。他说:“如果秦百万大军全到,难以抵挡。如今乘秦军还没集结的时候,赶快攻破秦军前锋。假若打败了它的前锋,便可摧毁秦军士气,全军可破。”于是谢玄派战斗力较强的北府兵将领刘牢之带领一支兵马,在夜晚神不知鬼不觉地来到洛涧,向秦军阵地发起突然袭击。正在睡梦中的秦将梁成,听到喊杀声,吓出了一身冷汗,慌慌张张地从床上爬起来,上马迎战,结果被刘牢之一刀砍翻,送了性命。秦军失去主将,无心再战,晋军乘胜追击。谢石带领晋军主力渡过洛涧,在离寿阳城只有四里地的八公山下,扎下营寨,与秦军主力隔淝水相持。

在寿阳城里的苻坚,接二连三地接到洛涧方面失利的消息,再也沉不住气了。他忐忑不安地和苻融登上寿阳城楼,了望晋军的动静,只见晋军阵营严整,旌旗如林,八公山上密密麻麻,不知道有多少晋军在东奔西突苦练杀敌本领,把八公山上被风吹得左右摇晃的草木都看成晋兵了。于是对苻融说:“这也是劲敌,怎能说晋军软弱呢!”开始露出了恐惧的神色。

过了几天,谢石派了一个使者来到寿阳城里,向苻融下战书,要求定期决战,条件是秦军把阵地向后移动一些,腾出一块空地作为战场,让晋军渡过淝水决战。秦诸将都反对晋军的建议,苻坚和苻融却同意说:“只引兵少却,让他们半渡,我以铁骑中途袭击,必获全胜。”于是指挥部队退却。由于秦军内部不稳,士兵都不愿开仗,一退而不可阻止。晋军渡水猛追,冲向秦军阵地。朱序看见秦军后撤,晋军渡河,就在秦军阵后大声高喊:“秦军败了,秦军败了!”正在后退的秦军,听到喊声,一时也分辨不清是真是假,都人心惶惶地逃的逃,躲的躲,整个队伍溃不成军。苻融赶快跑到阵后去阻止队伍后退,不料连人带马被挤倒在地。还没来得及从地上爬起来,就被赶上来的晋军一刀砍成了两段,苻坚见形势不妙,吓得丢下士兵,赶快只顾自己逃命。到洛阳(今河南洛阳)时,苻坚收拾溃兵,只有十几万人。从此一蹶不振。

东晋与前秦的这次战争,就是中国历史上着名的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

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在历史上并非绝无仅有,这足以说明弱者不一定没有可能战胜强者。人生就好像一个战场,每天都要与人交锋,当我们相对来说处在弱势时,一定不要消沉失望,要鼓起勇气,沉着应对,也许对手不过是一只纸老虎而已。如果我们连自己都不相信,总以为自己技不如人,那就是不战而败了。

长坂桥张飞退曹

三国时期,曹操领兵分八路进攻樊城,为保城中百姓,刘备只得弃城出走,曹操率大军紧迫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