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点亮智慧人生全集(白金版)
5426300000027

第27章 明哲保身,审时度势(10)

万马军中,赵子龙单骑救出幼主阿斗,直穿曹兵重围,砍倒曹军大旗两面,夺槊三条,前后枪刺剑砍,杀死曹营名将50余员,离开大陈,望长坂桥而走。忽听后面又喊声大起,原来是曹将文聘率军赶来。赵云来到桥边,已是人困马乏。始见张飞挺矛立于桥上,赵云大呼:“翼德快快救我!”

张飞高呼:“子龙快走,追兵由我对付。”

原来,张飞为接应赵云,带领20余骑,来到长坂桥。张飞见曹军成千上万的兵马杀将过来,他心生一计,命所有兵士到桥东的树林内砍下树枝,拴在马尾巴上,然后策马在树林内往来驰骋,冲起尘土,使人以为有重兵埋伏。而张飞则亲自横矛立马于桥上,向西而望。

曹将文聘带领大军追赵云到长坂桥,只见张飞倒竖虎须,圆睁环眼,手持蛇矛,立马桥上。又见桥东树林之后,尘土大起,疑有伏兵,便勒住马,不敢近前。不一会儿,曹仁、李典、张辽、许褚都来到长坂桥,见张飞怒目横矛,立马于桥上,都怕是诸葛亮用计,谁也不敢向前。只好扎住阵脚,一字摆在桥面,派人向后军飞报曹操。

曹操得到报告,赶紧催马由后军来到桥头。张飞站于桥上,隐隐约约见后军有青罗伞盖、仪仗旌旗来到,料到是曹操疑心,亲自来阵前查看。

张飞等得心急,大声喝道:“我乃燕人张益德,谁敢来与我决一死战!”声音犹如巨雷一般。吓得曹兵两腿发抖。

曹操赶紧命左右撤去伞盖,环视左右将领,说:“我以前曾听关云长说过,张飞能于百万军中,取上将头颅如在囊中取物那么容易。今天遇见,大家千万不可轻敌。”

曹操话音刚落,张飞又圆睁双目大声喊起来:“燕人张益德在此,谁敢来决一死战!”

曹操见张飞如此气概,自己已是心虚,准备退军。

张飞看到曹操后军阵脚移动,又在桥上大声猛喝道:“战又不战,退又不退,却是何故?”喊声未绝,曹操身边一员大将夏侯杰惊得胆肝碎裂,从马上栽到地下,身亡而死。曹操赶紧调转马头,回身便跑。于是,曹军众将一起往西奔逃而去。一时弃枪丢盔者,不计其数,人如潮涌,马似山崩,自相践踏。

张飞见曹军一拥而退,不敢追赶,急忙唤回二十余骑士兵,解去马尾树枝,扳断长坂桥,回营交令去了。

张飞素来以勇猛着称,然而,在这场战斗中不但体现了他的虎胆龙威,更体现了他临危不乱的智谋。真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如果我们也能有如此风范。则无论做什么事,都能成功!

诸葛亮智取南郡

赤壁大战,曹操大败。为了防止孙权北进,曹操派大将曹仁驻守南郡(今湖北公安县西北)。这时,孙权、刘备都在打南郡的主意。周瑜因赤壁大战,气势如虹,下令进兵,攻取南郡。刘备也把部队调到油江口驻扎,眼睛死死地盯住南郡。

周瑜说:“为了攻打南郡,我东吴花了多大的代价,南郡垂手可得。刘备休想做夺取南郡的美梦!”刘备为了稳住周瑜,首先派人到周瑜营中祝贺。周瑜心想,我一定要见见刘备,看他有何打算。

第二天,周瑜亲自到刘备营中回谢。在酒席之中,周瑜单刀直入问刘备驻扎油江口(今湖北公安县北),是不是要取南郡?刘备说:听说都督要攻打南郡,特来相助。如果都督不取,那我就去占领。周瑜大笑,说南郡指日可下,如何不取?刘备说:都督不可轻敌,曹仁勇不可挡,能不能攻下南郡,话还不敢说。

周瑜一贯骄傲自负,听刘备这么一说,很不高兴,他脱口而出:“我若攻不下南郡,就听任豫州(即刘备)去取。”刘备盼的就是这句话,马上说:“都督说得好,子敬(即鲁肃)、孔明都在场作证。我先让你去取南郡,如果取不下,我就去取。你可千万不能反悔啊!”周瑜一笑,哪里把刘备放在眼里。周瑜走后,诸葛亮建议按兵不动,让周瑜先去与曹兵厮杀。

周瑜发兵,首先攻下彝陵(今湖北宜昌)。然后乘胜攻打南郡却中曹仁诱敌之计,自己中箭而返。

曹仁见周瑜中了毒箭受伤,非常高兴,每日派人到周瑜营中叫战。周瑜只是坚守营门,不肯出战。

一天,曹仁亲自带领大军,前来挑战。周瑜带领几百骑兵冲出营门大战曹军。开战不多时,忽然周瑜大叫一声,口吐鲜血,跌于马上,被众将救回营中,原来这是周瑜定下的哄骗敌人的计谋,一时传出周瑜箭疮大发而死的消息。周瑜营中奏起哀乐,士兵们都戴了孝,曹仁闻讯,大喜过望,决定趁周瑜刚死,东吴没有准备的时机,前去劫营,割下周瑜的首级,到曹操那里去请赏。

当天晚上,曹仁亲率大军去劫营,城中只留下陈矫带少数士兵护城。曹仁大军趁着黑夜冲进周瑜大营,只见营中寂静无声,空无一人。曹仁情知中计,急忙退兵,但是已经来不及了。只听一声炮响,周瑜率兵从四面八方杀出。曹仁好不容易从包围中冲出,退返南郡,又遇东吴伏兵阻截,只得往东北逃去。

周瑜大胜曹仁,立即率兵直奔南郡。等周瑜率部赶到南郡,只见南郡城头布满旌旗。原来赵云已奉诸葛亮之命,乘周瑜、曹仁激战正酣之时,利用浑水摸鱼之计,轻易地攻取了南郡。

诸葛亮利用搜得的兵府,又连夜派人冒充曹仁救援,轻易地诈取了荆州、襄阳。

周瑜这时方知自己上了诸葛亮的大当,气得昏了过去。

诸葛亮神机妙算,坐收渔翁之利,可怜周郎一世英才,却往往败于诸葛亮之手。我们也当引以为戒,当我们冲锋陷阵的时候,也要想一想有没有人断后,这个世界上坐山观虎斗的人大有人在,应当小心防范。

李光弼智守太原

757年正月,叛将史思明统率十万大军,前来进攻太原。当时守卫太原的是宰相李光弼,他的精兵都已经奔赴朔方,剩下的团练兵不满一万人。史思明认为攻取太原城易如反掌。

太原城里的将领都很恐惧,商议修理城池等待叛军,李光弼说:“太原城周围四十里长,叛军快要到来,却大兴劳役,这样的话没见到敌人就先将自己弄疲惫了。”

李光弼率领士兵与百姓在城墙外面挖掘壕沟,坚固城池。又让士兵做了几十万块砖坯,大家都不知道有什么用处。当叛军在城外进攻时,李光弼就让士兵用砖坯加高城墙,有毁坏的地方立刻补修。

史思明派人到崤山以东取来攻城的器具,并且让胡兵三千人护送,到达广阳的时候,遭到别将慕容溢、张奏璋的截击,全都被杀死。

史思明见太原久攻不下,于是挑选骁勇善战的士兵为机动兵力,对他们说:“我进攻城北,你们就偷偷地到城南去;进攻城东,你们就到城西,见机而动。”然而李光弼军令严整,即使叛军没有进攻,巡逻警戒也不曾松懈,叛军无法攻入。

李光弼在军队里征募人才,只要是小有技能,都被选出来量才任用,人尽其才。

李光弼得到安边军的三个铸钱的工匠,善于挖掘地道。叛军士兵站在城下抬头辱骂,李光弼就派人从地道里拉住他们的脚,拉进城里,在城墙上斩首。从此叛军士兵走路的时候都低头看地。

李光弼作了大炮,发射大石头,一发动辄打死二十多人。叛军死了十之二三,于是把军营后退了几十步,越发严密地把城围住。

李光弼又派人假装与叛军定下日期出城投降,叛军很高兴,没有防备。李光弼让士兵在叛军的营地周围挖掘地道,然后用木头撑住。

到了约好的日期,李光弼率领士兵站在城楼上,派遣裨将率领几千人出城,假装投降的样子,叛军都在旁边观看。忽然营中地面塌陷,死了一千多人,叛军惊慌混乱,官军乘机擂鼓呐喊,出城袭击,俘虏斩首了一万多人。

在这个故事里,李光弼守太原城,充分体现了一种大将风范,首先,李光弼面对强敌并不慌张,带领将士从容应敌。其次,李光弼广纳人才,充分利用人才,这一举措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利用几个会挖地道的人屡出奇兵,杀得敌人措手不及。这两点,是值得我们用心学习的。

张守桂平定契丹之乱

唐朝开元年间,契丹叛乱,多次侵犯唐朝。朝廷派张守桂为幽州节度使,平定契丹之乱,契丹大将可突干几次攻幽州,未能攻下。可突干想探听唐军虚实,派使者到幽州,假意表示愿意重新归顺朝廷,永不进犯。张守桂知道契丹势力正旺,主动求和,必定有诈,他将计就计,客气地接待了来使。

第二天,张守桂派王悔代表朝廷到可突干营中宣抚,并命王悔一定要探明契丹内部的底细,王悔在契丹营中受到热情接待,并在招待酒宴上仔细观察契丹众将的一举一动。

他发现,契丹众将在对朝廷的态度上并不一致。他又从一个小兵口中探听到分掌分权的李过折一向与可突干有矛盾,两人貌合神离,互不服气。王悔特意去拜访李过折,装作不了解他和可突干之间的矛盾,当着李过折的面,假意大肆夸奖可突干的才干,李过折听罢,怒火中烧,说可突干主张反唐,使契丹陷于战乱,人民十分怨恨。并告诉王悔,契丹这次求和完全是假意。可突干已向突厥借兵,不日就要攻打幽州,王悔乘机劝说李过折,唐军势力浩大,可突干肯定失败。他如脱离可突干,建功立业,朝廷保证一定会重用他。李过折果然心动,表示愿意归顺朝廷。王悔完成任务,立即辞别契丹王返回幽州。

第二天晚上,李过折率领本部人马,突袭可突干的中军大帐。可突干毫无防备,被李过折斩于营中,这一下,契丹营大乱。忠于可突干的大将孔召集人马,与李过折展开激战,杀了李过折。张守桂探得消息,立即亲率人马赶来接应李过折的部队。唐军火速冲入契丹军营,契丹军内正在火并,混乱不堪,张守桂乘势发动猛攻,生擒孔,大破契丹军。从此,契丹叛乱被平息。

“堡垒最易从内部攻破”,张守桂是深谙此道的高手,这种策略,对于我们处理问题也是极为可行的。其实,每一个看似坚不可摧的对手,都会有其软弱的一面,我们在竞争的过程中,要快速地找出这一面,然后就可一举打败对手。

郭子仪单骑退敌

唐朝中期,郭子仪、李光弼和固怀恩同为三大将领,相继用兵,平定了规模巨大、时间长久的安史之乱。挽回了大唐的国运。

叛乱平定后,郭子仪、李光弼相继退隐。固怀恩倚仗自己的功劳巨大,逐渐产生了骄傲心理,后来竟然公开反叛了朝廷,并勾结回纥、吐蕃等少数民族进犯中原,然而固怀恩却突患疾病,暴死军中,但回纥、吐蕃等部仍继续进攻。

此时朝廷没有得力的大将,只好请老将郭子仪再次出马,挂帅破敌。郭子仪欣然领命。

郭子仪在平定安史之乱时,曾请回纥部族助战。由于他带兵严谨,治军有方,并且从不允许手下的汉族士兵欺侮轻视少数民族士兵,因此他在回纥人中声望很高,当初固怀恩造反就是谎称郭子仪已被朝廷害死,激起民愤,借此鼓动回纥一起叛乱的。

郭子仪得知这种情况后,冷静地分析了目前的形势,派人到回纥部族劝其退兵。回纥人不相信是郭子仪派来的人,定要面见郭子仪,郭子仪毫不畏惧,坚持不带一兵一卒,单骑前往。

他的儿子郭暧担心父亲受到伤害,拉着马缰苦苦哀求说:“你一个人去,实在太危险了。回纥人诡计多端,不讲信用,这分明是想诱杀父亲。”

郭子仪摇摇头说:“我曾与回纥人进同作战,对他们有一些了解,他们这次进犯其实是受奸人蒙蔽的,有不明真相之处。我若能以诚相见,有可能消除误会,不费一兵一卒就能结束这场战争。即使我不能回来,你们仍可备兵相战,我岂能为保全自己性命而使士兵流血,使国家败亡。”说罢,打马离去。

回纥将领闻听郭子仪前来,大吃一惊。元帅药罗葛不知虚实,命令士兵作好迎战准备,但他们看到郭子仪单骑而来,并无侍卫而且不带武器,都大惑不解。这时候,有些与郭子仪熟识的将领看到后,纷纷下马前往迎接。

郭子仪拉着药罗葛的手说:“你们受了固怀恩的蒙蔽了,他虽然以前有功,但现在已成了乱臣贼子,如今他作恶多端,已死于军中。我单骑来此,为的就是讲清真相以免铸成大错,杀留听凭处置。不过,你们如果执意要与我大唐为敌,我的大军定会与你们血战到底!”

药罗葛为郭子仪的勇敢真诚所感动,说:“我们听说郭将军已被谋害,才兴兵反唐,如今将军健在,我们哪肯与您作战。”

郭子仪就在军前与药罗葛盟誓,联合进攻吐蕃。吐蕃人听到消息,立即逃跑了。老将军再为唐朝的安危,立下奇功。

带兵打仗遗在智勇双全,两者偏废其一都是不好的。我们为人处世也是如此,面对困难时,要认真分析,全面调查,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像故事中的郭子仪将军那样,单骑赴约,“不战而屈敌之兵”达到了用兵打仗的最高境界。

狄青智取昆仑关

宋仁宗皇佑四年(1052),南方的依智高叛乱,派狄青率兵征讨。

由于狄青的军纪森严,军容整肃,沿途草木不伤,秋毫不犯。所以,到了宾州(今广西宾阳县),很受民众的欢迎。

因过去的战役屡次失败,主将张忠,将偕阵亡,士兵都存在畏惧之心!狄青见此情景,便召集全体将士讲话:“若没有奉到命令,千万不要与敌人随便交锋。战斗必须有整体计划,计划妥当,自然会命令大家出战的。”

当时,有一位地方驻军将领陈曙,驻守昆仑关的前一个隘口,与敌人相持了很久,他一时误听了部下袁用的话,想冒险邀功,私下率兵攻敌,却被打得落花流水,狼狈败回。狄青立即按军法从事,把陈曙、袁用等31名将士处斩了。这样,谁也不敢再私自与敌作战了。

狄青处死了陈曙等人后,下令各将士,坚守营寨,又命令囤积10天的粮草,以备军需,此令一出,被敌人间谍得知,贼将以为狄青不会最近出战,毫不加防备。没想到,第二天清晨,狄青突然下令,立即出兵,亲自率领全军,浩浩荡荡赶到昆仑山下,直逼敌营下寨。

那天正值正月十五元宵节,老百姓家家户户悬灯结彩,欢度佳节。狄青也下令军中,大摆筵席,邀宴全体将士,事先宣布第一夜邀请高级将佐,第二夜邀请中下级军官,第三夜犒常伞体十兵。

第一夜邀宴将佐时,饮酒行令,尽情欢乐,毫不拘束,直到天亮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