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点亮智慧人生全集(白金版)
5426300000028

第28章 明哲保身,审时度势(11)

第二夜欢宴中下级军官的,酒至半酣,狄青突然站起,向众人说:“忽觉不适,稍息后再来奉陪。”过了一会儿,传出话来,说狄青有病还没好,请副将孙沔暂代敬酒。众人尽情地吃喝,闹得不亦乐乎。至深夜,还不见主人出来,谁也不敢离开。

等到天亮后,忽有军卒来报说:“元帅已攻破昆仑关,特请诸位到关上吃早饭去。”

大家听了,都大为震惊。而且怀疑是奸细造谣。经几番传报后,才得以证实是真的,于是,大家赶往昆仑关去。

原来,狄青连夜宴请将士的消息,已被敌人的间谍探知,报告了贼将,贼将大喜,也摆筵席款待部下。加上那几天,大风大雨,天气十分寒冷,狄青就趁机挑选部分精兵强将,趁敌人不备,猛然偷袭敌营,敌人一时仓皇失措,来不及抵抗,就纷纷落荒而逃,降者不计其数。就这样,狄青轻而易举地攻下了险要的昆仑关。

作为一名有智谋的将领,带兵应该神出鬼没,攻敌应该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方有胜算的把握。攻打敌人要装作不攻打,而撤退则要作出与敌军决一死战的样子,总之,要让敌人摸不透我军的真实情况与意图。其实,人生如战场,许多兵法对于实生活有许多相同之处。

宋金黄天荡之战

1129年年底,金大将兀术统率十万大军打过长江,宋军抵挡不住,连连败退。宋高宗被金军追得乘船入海。金军下海穷追,但他们大多是北方人,不习水战,又遇到狂风暴雨和南来水师的阻击,才停止追击。金兀术率军在杭州、明州一带抢劫,然后北归。

南宋大将韩世忠早在金兀术过江之后,就留驻在长江口一带,准备截断金军归路。1130年3月15日,兀术北上至镇江时,韩世忠已经在镇江的焦山、金山下占据了有利的地势,并用船只堵塞了运河入长江的地方,截断金军退路。兀术到来以后,就派人清理河道,同时亲自带领骑兵四人前去侦察宋军情况。韩世忠对金军前来察看形势,早有准备。他向诸将说:“这一带观察地势,以银山龙王庙最好,金军一定会来这儿探听我军的虚实。”于是,他就在庙里埋伏了二百人,又在庙外的岸边埋伏了二百人,并对他们说:“听到江里的击鼓声,岸边的人先冲向龙王庙,然后庙里的人再出来接应,前后夹击,一定能抓住金军。”

果然,兀术等五骑来到了龙王庙前。庙里的宋军见了非常高兴,竟一时忘记相约的规定,先击鼓向外冲出,金的五骑听到鼓声慌忙逃跑,结果,只有两名金军落网。宋军看见逃跑的三名金军里有个身穿大红袍系着玉带、骑着大白马的人,从马上跌了下来又很快飞身上马,逃走了,事后才知道那就是兀术。兀术逃回营帐,派使者至宋军,约定交战日期。宋军和金军的水师接连几天在金山脚下大战。韩世忠率军迎战,他的夫人梁红玉也亲自在山上击鼓助威。

宋军士气旺盛,战船往来如梭,多次大败金军。金军不能渡江,兀术无可奈何,只得向韩世忠要求借道,以归还掠夺的财物并献上五百匹名马为交换条件。韩世忠痛斥来使,拒绝了金的交换条件。金军无计可施,只好沿长江南岸且战且走,准备另找过江的地方。宋军也跟着金军沿长江北岸前进,最后把金军赶进了黄天荡死水港里。

金军被困在黄天荡,屡战屡败,狼狈不堪。兀术无奈,又向韩世忠哀求放行。韩世忠严词回答说:“你们归还俘去的两位皇帝,归还我们的疆土,就可以放你们走。”过了几天,兀术要求双方登岸对话,韩世忠带两个人去同兀术对话,兀术竟然劝韩世忠投降,韩世忠大怒,举起弓箭向兀术射去。兀术急忙逃跑,回去召集诸将说:“宋军使用船只如同我们使用马一样方便,怎么办?”诸将也没了主意。于是,兀术贴出榜文,悬赏招募能献计破宋水师的人。有个居住建康的福建人王某,应征前来,对兀术说:“江水涨潮的时候,在芦苇荡里凿大渠,长二十多里,与长江口相接,船就可以从这里出去。”他还献计说:“等到风停了,用火箭向宋海船的篷帆攻击。海船没有风,不能前进,篷帆着了火,宋军就会不攻自溃。”兀术觉得王某的主意可行,就连夜派人凿渠三十里,又连夜让人赶造火箭。金军于4月13日,沿大渠逃出了黄天荡。宋军及时发觉,紧追不舍,金军渡江不成,就来到建康。宋军船舰也停在建康城外的江心。

4月25日,江面无风。金军从小船上放出火箭,射向宋船的篷帆。宋军海船行动不便,篷帆又着了火,败退下来。正在这时,一支由僧人和百姓组成的民军,听说宋军败退,赶来接应。他们有一千多人,头上都裹着红巾,分乘小船,小船上竖着红旗。金兵见宋的援军来了,不敢再追,退到建康北上。

黄天荡之战,宋军最后虽然失败了。可是,韩世忠以八千将士,与金的十万大军鏖战四十天,把金军阻挡在黄天荡,这是宋金战争史上的一大奇迹。兀术回到江北,遇到亲友就诉说过江的艰险,常常掉下泪来。从此,金军不敢再轻易过江了。

金大将兀术的军队虽然人马众多,然而由于大多数都是北方人,不习水战,因此和使用船只如同使用战马一样方便的宋军在江上对抗,肯定力不从心。这充分说明了以自己的弱势去应对对手的优势,就如同以卵击石一样,必然要吃大亏。我们在处理问题时,要尽量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北京保卫战

明王朝第六帝英宗朱祁镇,因荒淫无能,政治腐败,朝纲不振,大权旁落在宦官太监王振手中。那时,蒙古族的瓦剌部落首领宁顺王也先早已企图恢复元朝的统治,下决心进犯明王朝。他先派出二千余名先遣人员,以“贡马”为名,借削马价引起纠纷,寻找战争导火线,也先以“侮辱贡使”为借口,于当年七月四日,分兵四路,发起正面进攻。

由于明王朝军事松懈,一时措手不及,猫儿庄(今山西大同北)、阳和(今山西高阳)等地相继失守。军情十分紧急,边关告急表章飞入京都。朱祁镇六神无主,只好问计于众臣。王振奏曰:“只要御驾亲征,小小瓦刺一鼓可击退……”朱祁镇一向对王振言听计从,不顾众大臣异议,在无充分准备的情况下,于七月十六日,留下皇弟威王朱祁钰镇守北京,便同王振等带领十万兵马,匆匆赶赴大同。

也先得知明军由朱祁镇御驾亲征,便设下诱兵之计,立即传令部队撤出塞外,引明军出塞后,用训练有素的骑兵,一举歼灭之。

英宗帝和王振不谙战略战术,怎知是计,当明军到达大同时,才知瓦剌北撤是阴谋,决定班师回朝。此时,已来不及,八月十三日,当朱祁镇君臣回到宣府以南,即宣府往大同驿站,名“土木堡”时,被瓦刺军包围并切断水源。可怜数万人马,两天两夜滴水不入,渴得口干舌燥,苦不堪言。狡猾的也先用欲擒故纵之计,故意放一生路,引诱明军就范。昏庸的皇帝和草包太监怎知是计,自以“皇帝天威”天无绝人之路而自慰,立即移营。正在此时,瓦剌军从四面八方冲杀过来,明军被杀得丢盔弃甲、狼狈而逃。护卫将军樊忠,平时早已恨透为虎作伥的宦官太监,故乘机杀死王振,自己也以身殉国。明朝十万兵马,全军覆灭,朱祁镇也被俘。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土木之变”。

英宗帝被俘的消息,传人北京,满朝文武大臣乱作一团,平时养尊处优的臣子们,没有一个能拿出好主意,有人主张向南撤退,走为上策。朝中你一言,我一语,吵吵嚷嚷,毫无结果。古人云:“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正在关键时刻,兵部侍郎于谦,挺身而出,他主张说:京都是国之根本,一动百扰,大势去矣!他列举前朝南迁的前车之鉴。他的铿锵有力的言辞,得到诸多大臣的赞同。皇太后和朱祁钰眼看在这关节眼中,能站出一位力挽狂澜的忠臣于谦,当然满心欢喜,立即同意他的所奏,委以兵部尚书的重任。

于谦得到太后和威王的准许,立即把京中老弱兵马加以整顿后,部署守城。一面十万火急调遣山东、河南军队增援,使得京中人心安定,后方巩固,奠定了下一步战略部署的基础。

俗语云:国不可一日无君。这是涉及领导班子核心问题,是政权能否巩固的关键。一日,威王朱祁钰临朝理事,众臣早已憎恨王振党羽,提出族诛。谁知王振死党马顺,不识时务,还气势汹汹地斥责众人,众臣们不服,一气之下,把马顺打死朝堂,把庄严的金銮殿闹得一塌糊涂,朱祁钰惊恐万状,想一走了之。于谦眼见此状,立即从班中挤出,赶到威王面前,口称:“殿下!请留步坐下。”接下奏曰:“马顺等人助桀为虐,罪该当死,不杀不平民愤,望殿下以国家社稷为重,下令惩办王振死党,局面就会好转。”威王见于谦说的有道理,立即采纳他的意见。面向众大臣们宣布曰:“王振一伙罪恶滔天、马顺等人死有余辜。锦衣卫王心(王振侄儿)也应凌迟,死者皆陈尸东门外示众,王振众党要继续查办!”这一顺乎民意的决定,得到众大臣的拥护。很快把局面稳定下来。

朝中,由于观点不同,事实上已分成主战和主和两派,兼之英宗帝一时尚不能回朝,长此下去不是办法。于谦等人,为了拯救国家存亡,向皇太后提出请求,立威王朱祁钰为皇帝。太后考虑再三后,赞成此议。九月,朱祁钰即位号代宗皇帝,年号改为景泰,元年(1450),尊英宗为“太上皇”。

景泰元年九月,代宗即位不久,瓦剌军逼宣府城下。于谦面对敌我兵力悬殊的态势,一手抓防卫,一手抓备战,大力征募新兵,调运粮草,赶制兵器。不到一个月,征集二十万人马,做好一切迎敌的准备。

十月,也先带被俘皇帝朱祁镇攻破紫荆关,兵逼北京城。于谦主张先打掉也先的嚣张气焰,鼓舞士气,立即调集二十二万军队,作好迎战的周密部署:都督王通、副都御史杨善率部守城,兵分九个城门外,列阵待敌。总兵石亨等列阵德胜门外,挡住也先来路;陶谨驻安定门;刘安东直门;朱瑛朝阳门;刘聚西直门;顾兴祖阜成门;李瑞正阳门;刘德崇文门;汤节宣武门。九路兵力统受石亨调遣。于谦布置毕,严格宣布军队行兵纪律:临阵将领不顾部队先退者,斩其将;部队不顾将领先退者,后队斩前队,晓谕全军,鼓舞士气。

十月十一日,明军副总兵高礼等,在彰义门外首战告捷。歼敌数百,夺回民众千人,狡猾的也先,眼看明军有于谦等将领有力指挥,阵容强大,硬攻不能取胜,故意变换手法,以送还朱祁镇为名,行诱杀于谦等主战派之阴谋。于谦早已识破也先的诡计,严词拒绝之。

也先,见此计不成,便采取强攻,十三日,瓦剌军向德胜门攻击。于谦不以正面与敌人拼杀,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采用诱兵之计,一面派骑兵佯攻,引敌进入伏击圈之内,而明军早已在民房内埋伏好火炮,待机歼敌,此计甚妙,瓦刺军伤亡惨重,也先之弟勃罗也在炮火中丧生。

也先在德胜门受挫,转攻西直门又不得逞,只好退回原地。瓦剌军先头部队又遭到副总兵武兴等挫败,士气低落,军威不振。

瓦剌军围攻京都,屡遭挫败,进攻居庸关又遭守将罗通抵抗。也先惧怕归路被明军切断,故忙带朱祁镇向良乡(今北京房山区东)后撤。于谦见机,即令神机营炮击也先营,打死打伤瓦剌军万余人。敌兵溃不成军,狼狈逃窜。明军乘胜追击,大获全胜。也先带残兵败将逃回塞外。

北京之战,瓦剌军受此重挫,引起了内部不和,也先眼见朱祁镇留之作用不大,不如空送人情遣还明朝。遂于景泰元年八月,送朱祁镇返回京都。从此,再也不敢进犯明朝了。

只要团结一心,一致抗敌,再强大的敌人也是无所畏惧的。人生路漫漫,有许多困难在等着我们,有许多高山要逾越,有许多恶水要竞渡,面对这些,我们一定要保持自信,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以勇往直前的态度克服困难,争取人生的一个又一个胜利!

石达开重创湘军

1854年,曾国藩率湘军水师击退太平天国的本征军,企图趁西征军力量锐减之际,乘胜追击,置西征军于死地。为扭转不利局面,天王洪秀全命令石达开溯江而上,增援西征军。

曾国藩的湘军水师实力强劲咄咄逼人。太平军的将领们对迎战曾国藩都感到惴惴不安,石达开在观察了湘军水师的行动后却说:“湘军水师固然很厉害。但也有其短处:快蟹、长龙船笨重体积大,行动不便;舢板、轻舟易于行动,但不利食宿。这两种船只有相互依附才能有战斗力,如果将它们分开,则可以各个击破!”

石达开面对湘军连连获胜的现实,采取了避其锐气、层层设防、等待时机的策略,在鄱阳湖的河口设置木排宽数十丈,木排外用铁锁篾缆层层防护,又在东岸层层设立炮位严阵以待。悍勇的湘军水师在付出沉重代价之后,仍然闯过了湖口木排关。石达开早有准备,连夜将数条装有沙石的大船凿沉在江心,又故意在西岸留下一个仅容湘军舢板小舟通过的隘口。

湘军水师将领萧捷三率舢板小舟从隘口冲入鄱阳湖,一直深入到离湖15140里的姑塘才停了下来。石达开命令太平军将隘口堵塞,然后用艨艟、巨舰对付舢板、小舟。萧捷发现退路已断,方知中计,虽奋力死战,但舢板、小舟被石达开的艨艟、巨舰一撞即翻,萧捷三全军覆灭。

与此同时,石达开派出小船,向湘军水师的快蟹、长龙等大船发起火攻。一时间,数千只火箭齐发四十多艘装备精良的快蟹、长龙顿时在一片火光之中化为灰烬。

石达开趁湘军水师惊魂未定之时,又在半夜派小船潜入湘军水师设在九江的大营,突然发起火攻,大江之上,一片火海。湘军水师丧失殆尽,曾国藩本人也险些葬身火海。

石达开在湖口重创湘军水师,扭转了太平天国西征军的不利局面,使太平天军得以再度攻占湖北重镇武昌。

面对湘军水师实力强劲咄咄逼人的气势,石达开采取的是避其锐气,层层设防、等待时间的策略。这种策略是非常明智的,我们在与竞争时手决一高低时也应如此,避开他的锋芒,攻其软弱的地方,各个击破地打败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