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礼仪教材:中学生礼仪(高中版)
5436700000009

第9章 社交礼仪(3)

具体而言,中国人在其国际往中要遵守好“热情有度”这一基本原则,关键是要掌握好下列四个方面的具体的“度”。

1.关心有度

所谓关心有度,即不宜对外国友人表现得过于关心,不要让对方觉得我方人员碍手碍脚,管得过宽。

多少年来,中国人在相互之间一向倡导“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重”。可是在国外,人们却大多强调的是个性独立、自强自爱、绝对自由,反对他人对自己的过分关心。因此,切不可随意运用中国人所习惯的关心、规劝,不分对象地以之去对待外国人。人家大都不会为此而领情,搞不好还会嫌我方人员多管闲事。

例如,当一个中国人向外国朋友建议:“今天天气这么冷,你为什么不多穿上几件衣服呢?”他不但不见得会感激此人的关心,反而可能认为这个人是在干涉他的个人自由。因为在他们看来,这纯粹是他们个人的选择问题。

万不得已非得那么做时,应当尽量使用委婉一些的语气,并且要采用商量、建议的方式,最好不要采用祈使句,免得对方听起来有“下命令”之嫌。要是以“如果我是你,我今天一定会多穿几件衣服”这一表达方式,来取代意思基本上相同的“你为什么不多穿上几件衣服”,或者“你应该多穿上几件衣服”,听起来就更易于被外国人接受。

2.批评有度

批评有度,即在一般情况下,对待外国友人的所作所为,只要其未触犯我国法律,不有悖伦理道德,没有侮辱我方的国格、人格,尚未危及他的人身安全,那么通常就没有必要去评判其是非对错,尤其是不宜当面对对方进行批评指正,或是加以干预。

中国人相交,彼此之间讲究待人以诚。遇上亲朋好友做了不太恰当之事,往往提倡犯言直谏,勇做诤友,及时对其不留情面地批评指正。但在国际交往中,这一做法却是绝对行不通的。在国际交往中,往往更讲究“君子不言他人之非”。

这是因为,一方面,外国人讲究的是独善其身,反对别人多管闲事。他们认定:除去法律明文禁止做的事情之外,其他任何事情自己都有权利去做,别人对此是无权干涉的。另一方面,由于中外文化、习俗本身多有差异,交往双方在日常生活之中的许多方面,是非曲直的标准未必一致,有时甚至大相径庭。国内许多司空见惯之事,到了国外却并不尽然。因此,以自己的见解去强加于人,显然是不适当的。

3.距离有度

距离有度,即与外国人进行交往应酬时,应当视双方关系的不同,而与对方保持与双方关系相适应的适度的空间距离。

中国的人多,因此一般人在人际交往中,对交往双方的空间距离不大讲究。有时为了表示亲近,有的中国人还喜欢有意靠近交往对象一些。可是,在国际交往中,人们却对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倍加关注。与外国人打交道时,与对方相距过近,会使对方产生“侵犯”之感;而与对方相距过远,则又会使对方感觉到冷遇。

根据惯例,在国际交往中,人与人之间的正常距离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四种,它们各自适用于不同的情况。

第一,私人距离。

其具体距离在0.5米之内。它仅适用于家人、恋人与至交。因此,有人称其为“亲密距离”。

第二,交际距离。

其具体距离大于0.5米,小于1.5米。它适用于一般性的交际应酬,故亦称“常规距离”。

第三,礼仪距离。

其具体距离大于1.5米,小于3米。它适用于会议、演讲、庆典、仪式以及接见,意在向交往对象表示敬意,所以又称“敬人距离”。

第四,公共距离。

其具体距离在3米开外,适用于在公共场所同陌生人相处。它也被叫做“有距离的距离”。

4.举止有度

举止有度,即与外国人相处之际,务必要对自己的举止动作多多检点,切勿因为自己举止动作过分随意,从而引起误会,或是失敬于人。

要在国际交往中真正做到“举止有度”,最重要的应当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不要随便采用某些意在显示热情的动作。

在国内,朋友相见时,彼此拍拍肩膀;长辈遇见孩子时,抚摸一下对方的头顶或脸蛋;两名同性的人在街上携手而行,等等,都是常见的亲热之举。可是,外国人却往往不能接受这些做法。

第二,不要采用不文明、不礼貌的动作。

有些动作,例如,当众挖鼻孔、抓痒痒、脱鞋子、抠脚丫、随意躺卧,或是在与人交谈时用手指对对方指指点点,高跷着“二郎腿”乱晃乱抖不止,早已被世人公认为是既不文明也不礼貌的。在外国友人面前,此举自然更是应当被禁止。

五、不必过谦

“不必过谦”规则的基本含义是:在国际交往中涉及自我评价时,虽然不应该自吹自擂、自我标榜,一味地抬高自己,但是也绝对没有必要妄自菲薄、自我贬低、自轻自贱,过度地对外国人进行谦虚、客套。如果确有必要,在实事求是的前提下,要敢于并且善于对自己进行正面的评价或肯定。

1.不必过谦的原因

在国际交往之中,之所以要求中国人了解并遵守“不必过谦”的规则,主要是因为这么做至少有下列四个方面的长处。

第一,这样做,会使人感到自己为人诚实。

要是过分地自谦、客套,弄不好就会给人以虚伪、做作的感觉。肯定自己,实际上对自己也是一种尊重。

第二,这样做,会使人感到自己充满自信。

不敢正面评价自己的人,通常会使人对其产生缺乏自信的印象。必须承认,自信也是现代人的一种风度。

第三,这样做,会使人感到自己光明正大。

如果不跟对方见外,不把交往对象视为外人,而是真正接纳对方、坦诚相见的话,显然就应该这样做。

第四,这样做,是国际交往中通行的一种做法。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样做就是在以实际行动遵守国际惯例。

2.不必过谦的要求

考虑到中国人的习惯做法,在国际交往中,特别是在面临如下情况时,务必要将“不必过谦”原则付诸行动。要敢于并且善于充分地从正面肯定自己,而切勿随意过分地否定自己、贬低自己。

第一,当外国友人赞美自己的相貌、衣饰、手艺时,一定还要记住落落大方地道一声:“谢谢!”

这么做,既表现了自己的自信和见识,也是为了接纳对方。此时此刻,没有必要因此而羞羞答答,也不必假客气,说什么“哪里,哪里!”

第二,当外国友人称道自己的工作、技术或服务时,同样需要大大方方地予以认可。

千万不要小里小气,一再极力对此做出不必要的否认。此时此刻的自我否定,往往有可能被外方人士当真。

第三,在国际交往中,当需要进行自我介绍,或者对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服务、能力、特长进行介绍时,要敢于并且善于实话实说。

届时,对自己确实存在的长处,要正面说明,并勇于认可。不要坐等对方找上门来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对于学生而言,如果不敢肯定自己,不会宣传自己,往往会在国外求学过程中错失良机。

第四,当同外国友人进行交际时,一旦涉及自己正在忙什么、干什么的时候,要如实地、具体地说明自己正在努力学习或认真工作。

无论如何都不要脱口而出,说自己是“瞎忙”、“混日子”、“什么正经事都没干”。如果这样回答,倒真有可能被对方看做是不务正业之人。

第五,当自己身为东道主,设宴款待外国友人之时,应当在介绍席上菜肴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说明“这是本地最有特色的菜”,“这是这家菜馆烧得最拿手的菜”,或是“这是我们为你特意精心准备的菜”。

只有如此,才会令对方感受到我方的重视。千万不要一面准备了丰盛的菜肴,一面却又过度地对其加以贬低,说什么“没准备什么好菜”,“这些菜都烧得不好”,“实在不成敬意,请凑合着吃吧”。外国人对此类说法大都难解其意。听了这种谦词,他们往往会因此而不领主人的情,甚至还会误以为主人对自己非常很不够意思。

第六,当有必要向外国友人赠送礼品时,既要说明其寓意、特点与用途,也要说明它是为对方所精心选择或认真准备的。

务必不要画蛇添足地说“这件礼品不像样子”,“实在拿不出手”,“没来得及认真挑选”,“这是自家用不了的”。此类过谦的说法,无疑会大大地降低礼品在对方心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