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老板就做老板的事(珍藏版)
5436900000017

第17章 塑造品牌,在客户心中占位(3)

“勾兑”在白酒行业是很普遍的做法,且用川酒勾兑也能保证质量,但民众并不知情。如果秦池能在第一时间召开新闻发布会说明这一问题,获得消费者的理解,或许可以逃脱失败的命运。但那时的秦池经营理念尚不成熟,完全不懂危机公关。秦池当时的认识是,品牌就等于名牌,而打广告就是建设品牌。在品牌维护方面,秦池也缺乏系统的管理,认为品牌知名度就是品牌资产。在品牌和广告的关系方面,秦池同样也存在认识的盲点--将广告与销量画等号。但事实上,广告不等于品牌。品牌有了,销量才会有;但销量上去了,并不等于就建立了品牌。因为广告能树立品牌,却不等于品牌。品牌出了问题,就得在品牌上做文章,而不是在广告上使力。品牌因媒体的报道而受到危害,这时应该做的是品牌维护,而非加强广告。

正是由于这一错误的认识,使得秦池出现品牌危机后,几乎无所作为。面对消费者走低的期望,秦池也未曾意识到这是品牌的质量属性问题,再次丧失了挽回机会。秦池的种种做法并未考虑到消费者,也没有和消费者沟通,这在塑造品牌过程中,是非常致命的。

显然,秦池只是一个通过短期的密集广告宣传打造出的一个“贫血”品牌,而能够让消费者长期记住的只有那种“营养丰富”的强势品牌。换句话说,看似强大的秦池其实从来就没有形成过自己的品牌优势,他们也没有关注消费者的需求和感受。他们的做法非常短视,考虑的只有收入和利润,没有对品牌进行一些基础性的投入,导致品牌陷于“贫血”状态。

6·品牌缺少议价权

当客户在一排同类的产品中选了你的企业生产的产品时,你肯定会很高兴。但你若问客户为什么选中这个产品时,客户也许说只是因为便宜。这时你是否会感到一阵悲伤?

本来,你的产品是为了创造客户价值,是为了获取更高的利润空间,是为了获得客户的高度认同而生产的。但如今为了销量,却只能低价销售。你会怀疑在广告上、设计上花的钱是否值得。

议价权的缺失是继品牌缺失之后更令企业恼怒的问题。企业为了创建品牌,做出了多方的努力,从定位、设计到传播区域等涉及品牌建立的方方面面几乎都做到了,但品牌仍不温不火,产品也卖不上价。之所以会出现这一问题,是因为企业并没有按照品牌生命周期规律成长。

品牌也像动植物一样,也会经历一个出生、成长、成熟和衰退的过程。它包括导入期、知晓期、知名期、维护与完善期、衰退期五个阶段。企业要发展,首先需要诊断品牌正处于哪个阶段,因为在不同的阶段需要做的公关活动是不同的。若企业由于资金不足,无法开展常规的、全方位的公关活动,那么如何才能用更少的资金来实现更好的效果呢?答案就是事件策划。

所谓事件策划,就是和社会热点事件进行嫁接,如此才能够比较稳妥地把品牌的知名度提升上来。但是这样做的难点在于如何能够巧妙地把热点事件和企业品牌有机嫁接。

每年都有很多社会热点事件,比如,2008年的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2011年的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等。很多时候,企业并未看到这些热点事件背后的商业传播价值,也没有很好地利用。

通常,那些打算推出新品牌的企业,都会按照传统方式列出一个广告要求清单,并要求广告公司按照所列要求来进行广告制作或商标和包装的设计。很多公司都简单地认为,赋予品牌个性和内涵的最好的表现方式就是这些广告、商标和包装。

有些公司在塑造正面的品牌象征方面并不积极。有些初创品牌往往喜欢独具一格,为了体现自己足够另类、独特,而制作出一些让人反感的广告,以为天天在消费者中间播放这些广告,品牌就能树立了,可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恒源祥曾经制作的“羊羊羊”广告,连续多次单调循环播出,变成了品牌噪音,不仅没有增强品牌效应,反而成了品牌毒药,使品牌形象大打折扣,品牌价值大为降低。

在品牌的塑造上,企业很容易陷入单向思考模式,只注意突出产品的特点,完全无视消费者的情感诉求,缺乏与消费者在情感上的沟通。

在品牌塑造上,企业如能为品牌打造某种个性来满足消费者的情感诉求,并不断加深与消费者的情感关系,那么消费者是很容易被打动的。这种情感因素往往能激发出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从而促使品牌得到更好的发展。

那些乐于付出情感、乐于与消费者沟通的企业,才能获得更多的议价权。

7·个性平庸,没有自我

现代广告教皇大卫·奥格威(David Ogilvy)曾说:“最终决定品牌的市场地位的是品牌本身的性格,而不是产品间微不足道的差异。”

人格应该是处于稳定状态的人格,不稳定状态、尚未成型的状态都不能称之为人格。品牌也一样。品牌个性就是表象化的人格,是经由不断的强化塑造出来的。在这个强化过程中,品牌需要个性独特、鲜明,并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人格化的品牌才能算得上具有独特性,若一个品牌不具备人格化的含义和象征,那么这个品牌就会缺少个性,趋向平庸。因此,品牌的个性特征是由品牌所赋予的人格特征所决定的,熟悉这些特征,才能成功塑造品牌个性。

稳定的品牌个性是品牌传播的第一要义。品牌若想久居客户心中,关键就看其是否具有稳定的个性。

同时,稳定的品牌个性还是品牌形象与客户体验产生共鸣的结合点。品牌若不具有内在的稳定性及相应的行为特征,客户则无从辨识品牌个性,当然也就谈不上与品牌产生共鸣,主动去选择该品牌了。长此下去,品牌的魅力也将消失殆尽。

如今的客户强调个性、强调自我,消费习惯也在飞速进化和改变。消费习惯是心理独立自我发展的外延和表现,个性和自我主张成为客户购买的决策依据。

这几年,中国汽车市场呈现出爆炸式增长,即使油价高、路况拥堵、停车费用高,也阻挡不了消费者对汽车,尤其是品牌汽车的追求和渴望。在众多品牌汽车中,奥迪汽车逐渐成为公务用车的代表,而宝马则成为商界青年才俊的代表。

原因何在?因为奥迪最初给自己的定位就是公务用车,强调安全、稳重、内敛。而宝马则强调舒适的驾乘感,强调积极进取、自我掌控、自我奋斗,而这正是商界青年才俊喜欢的精神品质。

品牌个性的本质在于帮助消费者认识品牌、区隔品牌、接纳品牌。因为品牌个性体现着品牌的核心价值,最能展现与其他品牌的差异。特别是在同类产品中,品牌的定位差异较小,只有个性突出才能给人与众不同的感觉,才能脱颖而出。

若品牌个性获得目标消费者的共鸣与接纳,那么它就会表现出很强的排他性,建立起品牌壁垒,而使其他竞争品牌难以模仿,进而促进品牌的持续经营。比如,苹果追求完美极致,阿迪达斯的坚固、时尚,索尼的特立独行,等等,都是其表现的品牌个性。

这些品牌个性不仅与目标消费者的个性相吻合,还吸引了众多潜在消费者,其强烈的排他性也使竞争对手难以与之抗衡。

8·架构混乱,定位模糊

某个生产钙片的企业起初给自己的品牌的定位是各类人群广泛适用。但如此一来,该企业的产品与同类产品相比,除了品牌名称不同外,包装、宣传、销售渠道、价格都没有什么两样。

上市后,该企业发现产品虽然占有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但仍未达到企业战略设定的目标。他们经过市场调研发现,该产品并未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起品牌。

为此,该企业又进行了一次市场调研。他们发现,两类人群最需要钙片,一类是骨骼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一类是骨骼钙质不断流失的中老年人。这两类消费者都非常特殊:青少年并不具备购买决策及分辨品牌的能力,中老年人不仅具有购买决策能力,而且对品牌辨认也很在行。

对企业来说,是继续用一个品牌生产两种不同的钙片,还是建立两个品牌用于区别细分市场?这就涉及了品牌架构问题。

品牌架构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1)多品牌架构。以宝洁公司为例,它就是个典型的多品牌公司,旗下拥有飘柔、海飞丝、玉兰油、舒肤佳、汰渍、帮宝适、吉列等一系列品牌。从这种品牌架构中,我们可以看到:一家企业不会用同一个品牌去做不同的产品,而是每种产品都有各自单独的品牌。

在多品牌架构下,每个细分品牌都拥有各自独立的消费群。这种品牌定位的精准度更高,与客户交流时也会更有成效。

(2)背书式品牌架构。雀巢可谓背书式品牌架构的典型。提到雀巢,人们往往将它和食品、营养联系起来,因此,在发展旗下品牌时,凡和营养有关的产品都采用了“雀巢”这个品牌,无关的则采用其他品牌。如在调味品市场,雀巢采用的是“美极”品牌,以此进行营销推广工作。于是, “美极”通过“雀巢”这个更有实力的品牌作为背书。背书式品牌架构,即品牌背后依靠的是一个实质的、成功的企业,它只会生产畅销的产品。

(3)单一品牌架构。宝马对自己的定位是全球最佳的驾驶机器。不管是企业还是产品,不管是汽车、摩托车产品,还是脚踏车产品,它始终沿用“宝马”品牌。

在选择品牌架构时,各个企业应依据自身的资源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多品牌架构适用于已经具备相当实力的企业。目前大多数中国企业都不适于这个战略,因为做好一个品牌对他们来说都已经很困难了,再同时操作几个品牌势必捉襟见肘。

根据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单一品牌架构可能是较为适合的。不过,在实行时,企业不仅要留意不同产品之间的连带效应,还要注意同一品牌下的不同产品的差异性不可太大,否则可能让消费者产生心理不适,从而导致品牌价值稀释。

关于品牌创建的方法就蕴含在品牌创建的理论之中,在本章第一节已有详细论述。这一节是有关品牌创建过程中需要了解的更为宏观的指导方法。

科学决策,找准方向

第十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说:“管理就是决策。”英特尔CEO格鲁夫也曾说:“我们并不特别聪明,只不过在激烈的竞争中,我们比对手做出更多正确的决策。”在塑造企业品牌的过程中,应该在详细的市场调研和科学的流程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决策,不可凭经验,想当然地“拍脑门”进行决策。

准确定位,做好品牌区隔

当今社会,同类品牌越来越多,但消费者的需求却渐趋个性化。在这种形势下,企业在塑造品牌时,一定要有准确的定位,同时保持自己鲜明的个性,与同类品牌有所区分。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应充分发挥自身规模小、机制灵活、市场反应迅速、区域性强、产品有特色和劳动力成本低等优势,进行特色定位、特色经营,在细分市场上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塑造出专业强势、区域强势的自有品牌。

整合营销传播,提升影响力

整合营销传播指的是根据企业品牌决策方向和品牌实施计划,将各种营销传播手段,如普通广告、直销广告、促销、事件营销、新闻传播、公共关系等手段整合起来使用,为品牌塑造提供全方位的传播支持,从而使其影响力达到最大化,并不断提升品牌的价值、形象和影响力。

品牌创新,脱颖而出

在产品性能和价值方面,消费者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因此,企业只有通过持续的品牌创新,从产品质量、功能、外观包装、服务等角度全面优化,充实品牌的内涵,才能不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才能让品牌保持长盛不衰。

品牌创新其实就是赋予品牌要素以创造价值的能力,即通过技术、质量、商业模式和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创新,增强品牌的生命力。对实力有限的中小企业来说,应将重点放在加强品牌的创新管理上,以实现品牌的长远目标,最终使品牌的竞争优势得以确立,然后再进一步在细分市场寻找自己的独特性,打造自己的品牌优势,然后获得利润,最终在市场上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