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礼仪教材:中学生礼仪(初中版)
5440800000006

第6章 家庭礼仪(3)

拜访,一般是指前往他人的工作地点或私人居所会晤对方,或探望对方。有道是“亲戚一场,常来常往”。亲友之间互相拜访,或举行聚会,是联络感情的有效途径。中学生应当按照礼仪规范,积极地参与到走亲访友的活动中去。拜访他人时,应当注意的要点是:遵时守约,为客有方。

一、遵时守约

有约在先,是做客礼仪之中最为重要的一条。它的基本含义是:拜访他人,一般均应提前有所约定。这样做,既体现了个人教养,也体现出对主人的尊敬。预约拜访时,要注意三个方面的具体问题。

1.提前约定

拜访亲友时,应当提前约定,协商好到访的具体时间与停留的具体时间长度。对主人所提出的具体时间,应予以优先考虑。

若非特殊情况,一般不应前往他人工作单位拜访,免得有碍其工作。在一般情况下,主人本人认为不方便的时间,工作极为忙碌的时间,不宜打扰的凌晨与深夜,以及常规的用餐时间和午休时间,都不宜用做拜访的时间。

拜访亲友,一般选择节假日进行。视亲友居所的远近,一般同城亲友至少提前一天约定拜访时间。即便是亲人之间,也不提倡随意进行顺访,否则便会成为“不速之客”,打乱对方原来的计划。

约定拜访时间时,应当说明具体时刻。例如,“上午十点半”、“晚上七点半”等,不宜含含糊糊地说“上午”或“晚上”。如果不约定具体的时间,接待一方就无法合理安排迎客的时间,就有可能浪费很长时间等待客人,因而为其增添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当具体到达时间不能确定时,双方可以约定一个大致的时间,临近该时刻时再进行电话确认。

2.固定人数

拜访亲友时,应当说明前往的具体人数。与亲友预约拜访时,应当事先说明家庭成员中有哪几位即将前往,以方便对方有所准备。例如,有儿童前往时,接待一方可能会专门准备儿童食品等。如果要与对方商谈事情,则应当事先询问自己所要找的那位亲人当天是否方便,等等。

通常,双方参与拜访的人员一经约定,便不宜随意进行变动。做客的一方特别需要注意,切勿代为邀请预约人员以外的客人。否则,来宾队伍过于庞大,会令主人应接不暇、手忙脚乱,干扰其事先所做的安排。

3.如约而至

拜访亲友时,应当如约而至。约定拜访时间之后,必须认真加以遵守。不能因为对方是自己的亲人,就觉得“无所谓”。不能想去就去,不想去就不去。约定的时间不宜改来改去,否则对方会觉得受到戏弄。

如果有特殊原因,需要推迟或者取消拜访,应当尽快打电话通知对方。当下次与对方见面时,最好还要再次为此表示歉意,并说明一下具体原因。

二、为客有道

拜访亲友时,应当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使自己成为一个受欢迎的客人。届时,切切不要肆意而为,以免给接待一方带来不便,影响双方的关系。

1.上门有礼

登门拜访时,应当彬彬有礼,不要太过随便。登门拜访时,主要有以下三点需要注意。

第一,先行通报。

抵达亲友居所门外后,应首先敲门或按门铃,向对方通报自己的到来。

敲门之时,宜以食指轻叩两三下即可;按门铃的话,则让铃响两三声即可。若室内没有反应,过一会儿再按一次。

第二,问候施礼。

与主人相见时,应当向对方主动问好。不宜旁若无人、不搭不理。中学生尤其应当注意,到达亲友居所后,不要直奔关系要好的同辈而去,仿佛长辈并不存在似的。

中学生跟随父母前往拜访不熟悉的亲友时,如果不清楚具体如何称呼对方,应当在到达之前向父母询问。见到接待一方的亲友时,则应当第一时间以正确的称呼向对方问好。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还应当了解一下接待一方亲友的家庭成员组成状况,以免到时称呼错误,从而造成尴尬。

第三,轻装上阵。

做客之前,对个人的着装要进行认真的选择。拜访时的着装应当干净、整洁、高雅、庄重,不宜选择过分轻佻、随便的服装。鞋袜也一定要干净、整洁。

选择服饰时,还应当视对象而定。如果是拜访较为保守或年事较高的亲友,尤其不可以打扮得太过暴露、前卫或者非主流。否则,就可能引来对方一番不必要的批评,影响聚会的气氛。

进门之后,按照常规,应当自动脱下外套,并且摘下帽子、墨镜、手套,并且将其暂放于适当之处。如果携带了大一点的手袋,可在就座后将其放在右手下面的地板上。若将其置于桌椅上,则是不适宜的。这一规范,通常被简称为“入室后的四除去与一放下”。

2.客随主便

做客时,应当自始自终地坚持客随主便。中学生要做到此点,有三点要注意。

第一,应邀就座。

被主人邀请进入室内时,应主动随行于主人身后,而切勿抢先一步、随意前行。在一般情况下,主人会邀请来客在其指定之处就座,届时恭敬不如从命。

在就座时要注意三点:其一,不要自行找座。无论与对方多熟悉,都不要径直跑到别人卧室,或坐到别人的床上。其二,与他人同至时应相互进行谦让,尤其要礼让长辈。其三,最好与其他人,尤其是主人,一起落座,而切勿抢先落座。

第二,限定范围。

中学生应当懂得尊重主人的私人空间和个人隐私,自觉地限定个人的活动范围。

一般来讲,做客的范围应当限定为客厅和餐厅。卧室、厨房、书房等处,未经主人邀请,绝对不可以自行前去参观。即便是关系较为密切的亲人,也尽量不要到对方卧室去。

在他人居所内,未经允许,不可擅自乱动、乱拿、乱翻主人的物品。在任何时候,都不可以随便开主人的橱柜和抽屉。对于台面上摆放的各种物品,则不可随便乱动。记事本、相册等私人物品,切切不可随意翻看。

第三,尊重主人。

中学生在做客期间应尽量服从主人的安排,不要擅自做主,打乱主人的安排。

一般来讲,拜访亲友时,对方会以家宴款待。在品尝菜肴时,应当表达感谢,并夸赞主人的厨艺。即便菜肴难以下咽,也不可当面指责或嘲笑主人。

3.适可而止

做客时,应懂得适时告退,适可而止。如果宾主双方对拜访的时间长度早已有约在先,则客人对此务必要谨记在心,并认真遵守。

假如双方并无具体的时间约定,则届时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不在对方家中留宿,则应当在晚上九点之前告退。如果中学生是单独前往拜访,则最好在天黑之前回家,以免家人担心。

在拜访之中遇有他人到访,应适当缩减停留时间,不要有碍于主人。

在出门时,应当向主人道别,并对其款待表示感谢。如果中学生是单独前往亲友家中拜访,则回到自家之后应该立刻给接待一方的亲友打电话,告诉对方自己已经安全到家,请其不必担心。离开亲友居所后,切不可擅自外出游玩,否则家人往往会十分担心。

三、特殊场合

与亲友交往之时,往往会遇到一些较为特殊的场合,如庆贺、探病等场合。此时此刻,切不可任意而为。

1.庆贺的场合

在亲友交往中的庆贺场合,一般包括家庭聚会、生日宴会、婚庆活动等。它们通常都是以促进家庭和谐、增强幸福感为主题。

届时在着装方面,一般以干净整洁、色彩明亮的服饰为首选。在婚礼等较为正式的场合,则应当选择庄重、高雅的服饰。遇到重大活动,如果自己对着装方面不太自信,可以专门向其他亲友请教,或者干脆请父母代为决定。

在语言方面,一定要注意特定的气氛。在庆贺的场合,要多说吉利话。向亲友道上一句真诚的祝贺,通常能为“人逢喜事精神爽”的对方锦上添花。祝贺用语的具体内容,应因人因事各异。因此,在具体使用时通常要求对对方的具体情况有所了解。如果对情况不甚了解,可以选择保持沉默。如果有人同自己交谈,而自己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一般可以点头或微笑示意。

参加一般性的家庭聚会,可向主人使用“周末好”、“假期愉快”、“春节快乐”、“身体健康”、“事业成功”、“生意兴隆”等祝贺用语。参加生日宴会时,要对其主角说“生日快乐”、“心想事成”、“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等。参加婚礼,则要对其主角说“新婚快乐”、“白头偕老”、“美满甜蜜”,等等。

在举止方面,应当保持较好的精神面貌,专心致志地参加活动。在庆贺的场合,绝不可以无精打采、唉声叹气、怨天尤人;也不要心不在焉、左顾右盼,或者充耳不闻、自娱自乐;更不能在庆贺场合搞恶作剧,从而令主人尴尬。

2.探病的场合

前去探望生病的亲友时,应当恰当地表达慰问、关心和祝福。

探望病人,通常要携带礼物前往。按照惯例,一般以赠送鲜花、水果、饮料或滋补品为宜。好的慰问品,可以使病人心情豁然开朗,促进其早日康复。在选择礼品时,要注意鲜花的“花语”和病人的饮食禁忌,以免引起对方不快。

如果是探望祖父母、外祖父母等关系十分亲密的长辈,中学生则可以自己动手制作礼物。例如,折纸鹤、幸运星,画一幅有意义的图画,或者自制一张贺卡等。中学生自己动手所制作的礼物,往往更能表达对亲人的爱和祝福。

前去医院探病,一定要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进入病房区时,要注意安静,脚步尽量放轻,不要大声喧哗,不要用手机打电话。遇到疾行而过的医务人员或坐在轮椅上、躺在担架上或滑动病床上的病人,则要进行礼让。

进入病房以后,如果看到病床周围有点滴瓶、插管和固定架等医疗器具,不可以随便乱动,以免妨碍治疗。看到痰盂便桶、血迹脓水等,不要面露厌恶之情,更不要掩住口鼻,否则病人会觉得自己被嫌弃。看到病人面容憔悴、体态消瘦等病态,即便与平时的印象相差很大,也不要大惊小怪,否则会影响病人的心情。

卧床病人由于有人到来,可能会坐起来进行接待,此时应尽量劝其躺下。如果病人仍执意要坐起来,则应上前搀扶。

与病人谈话时,应当亲切、热情。可以简单地询问其病情,说一些安慰的话,然后转入轻松、愉快的话题。例如,可以谈谈自己学习的进步、学校中发生的趣事、亲友的近况,等等。

不论病人的病情多么严重,都不能在其面前流露出哀伤、绝望的神情,更不能伤心而泣。凡是会使病人悲观、忧郁的话题,都应尽量避免。

探病期间,病人如有饮水、进食等需要,应主动予以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