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爱你生命的每一天
5441300000009

第9章 生命之虹(9)

那天晚上爸爸要看新闻联播,泓泓非要看少儿节目不可。爸爸说:“爸爸是个作家,得知道国家大事懂吗?”

泓泓说:“你又不是江泽民、李鹏!”

江泽民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李鹏是国务院总理,因为电视上经常出现他们的名字,泓泓也给记住了,但用他们的名字说事儿,这还是第一次。

爸爸说:“哦,只有江泽民、李鹏才能关心国家大事啊?”

泓泓却拐了弯儿,说:“你要是江泽民,我不就得叫江泓泓了吗?”

爸爸说:“江泓泓才更得关心国家大事呢。”

泓泓这才不吱声了,乖乖地跟着爸爸看起新闻连播来。

幼儿园放学之后,泓泓经常还要再玩一会,这样回家往往也就晚了。

那天回家又晚了,爸爸批评了几句,泓泓不服说:“你就别管啦!”

爸爸说:“没那事儿,爸爸不管谁管哪?”

吃饭时爸爸把泓泓的话学给妈妈听,泓泓不高兴了,对妈妈说:“把爸爸卖了吧!”

妈妈说:“把爸爸卖了,谁挣钱呢?”

泓泓说:“妈妈。”

妈妈说:“你妈妈挣不了多少钱。”

泓泓说:“那我挣。”

爸爸说:“你能挣多少钱哪?”

泓泓说:“十千八百!”

爸爸说:“就那么一点点啊?”

泓泓说:“一万!”

妈妈问:“那你爸爸能卖多少钱呢?”

泓泓说:“八百。”

妈妈说:“那还不够买一件衣服的。”

泓泓又说:“九百八!”

显然,在泓泓的脑子里九百八就是最多的了。

妈妈又问:“那你什么时候能挣钱呢?”

泓泓说:“爸爸卖了泓泓才挣,爸爸不卖泓泓就不挣啦!”

爸爸笑了,说:“你这个小东西,敢卖爸爸!”

泓泓说:“卖着玩儿呗!”

爸爸说:“卖你爸爸玩?那我卖你玩行吗?”

泓泓嚷一声:“不行!”跑掉了。

春节刚过,那天晚上睡觉前泓泓只顾玩,让她洗手洗脸总是不听,后来爸爸动员着、推着把她送到水池边,她手里却还是玩着一个红豆豆。

爸爸说:“给我吧,我给你拿着。”

泓泓不肯,说:“我得送给我的孩子。”

爸爸吃了一惊,说:“啊,你的孩子?”

泓泓说:“将来,将来我也得有孩子呀。”

爸爸问:“你要孩子干什么呢?”

泓泓说:“要不多寂寞呀!”

爸爸说:“好,原来是怕寂寞才要孩子的。”

邓小平逝世,家里电视上总议论这件事。那天回家,泓泓告诉爸爸说:“小朋友们可关心政治啦。”

爸爸问:“怎么关心哪?”

泓泓说:“小朋友们都对老师说,邓小平死啦。”

爸爸问:“老师怎么说呢?”

泓泓说:“老师没说话。”

因为泓泓经常关心政治,爸爸说:“是不是你说的呀?”

泓泓说:“不是,是xxx。”

爸爸问:“幼儿园里有没有唱歌的、弹琴的呀?”

泓泓说:“有。”

爸爸说:“邓小平死了怎么还唱歌、弹琴呀?”

泓泓说:“那是哀歌、哀琴。”

爸爸说:“这是谁告诉你的?”

泓泓说:“没有哇。邓小平都死了,那还不是哀歌哀琴哪?”

爸爸这才知道世界上还有哀歌哀琴一说。

泓泓学弹钢琴的时间定在每礼拜天下午五点,但有时也有变化。那个礼拜六早晨起来,林老师打来电话让泓泓上午十一点去,爸爸叫泓泓起床时说:“那天林老师说了,泓泓的小歌唱得不错。”泓泓很高兴,一骨碌翻身爬了起来。

爸爸说:“可不知道孩子的钢琴弹得好不好啊?”

妈妈走过来对泓泓说:“咱们今天去一弹,老师肯定得夸,说这孩子的钢琴弹得这么好哇。”

夸着,泓泓就穿起衣服来。但穿着,还要耍赖。

爸爸说:“孩子如果不好好的,老师肯定不高兴,说这个孩子连个钢琴都不会弹。”

这一说泓泓忽然哭了。原来这一段她的钢琴有了不小进步,爸爸这样说觉得伤了自尊心了。

爸爸赶紧改口说:“爸爸说的是孩子四岁的时候不会弹。”

泓泓还是哭,因为四岁时她已经会弹一点电子琴了。

爸爸又说:“三岁,孩子三岁的时候不会弹。”

泓泓还是哭。爸爸又说:“是一岁。”并且问她说:“你一岁的时候会弹琴啊?”

泓泓这才好些了,但直到妈妈拉着她的小手,在爸爸屁般上打了一下,才算是不哭了。

爸爸说:“这是光能听好话,一句不好的也不能听啊!”

早晨起来,爸爸让泓泓去漱口,说:“不漱口嘴那么臭,谁敢亲你呀?”

泓泓说:“要是漱了呢?”

爸爸说:“那就好香好香的呗。”

泓泓接下说:“好甜好甜。”

爸爸说:“象个香水味儿。”

泓泓说:“象个苹果味儿。”

爸爸说:“象个石榴味儿。”

泓泓说:“石榴好酸好酸!还不如象个杏子、桃子味儿哪!”

爸爸说:“象个莱莉花味儿。”

泓泓说:“好臭好臭。”

爸爸说:“象个玫瑰花味儿。”

泓泓又说:“好臭好臭。”

爸爸说:“象个月季花味儿。”

泓泓还说:“好臭好臭。”

爸爸说:“不对吧?你忘了爸爸养的月季花好香好香的吗?”

泓泓说:“好臭好臭就是好香好香的意思呀。”

爸爸说:“啊,还有这一说呀?”

为了一句话或者一件事、一个小问题,泓泓经常都要与爸爸对上一阵词儿的。

泓泓的钢琴学了两个多月,会弹几首练习曲了便骄傲起来。有时爸爸督促她练琴她就说:“你会弹吗?”

爸爸说:“我不会弹就不能管你啊?”

有几次爸爸用单手弹《东方红》和《白毛女》插曲,被泓泓听到了。那次她弹琴时没精打彩,爸爸告诉她弹琴必须打起精神,打不起精神就不可能弹好,她不服气说:“你会弹吗?”

没等爸爸反驳,泓泓又说:“哦对了,爸爸会,爸爸会弹《东方红》。”完全是一副嘲笑和不屑一顾的神气。

有一次在林老师家,林老师家的刘阿姨夸泓泓聪明,爸爸说:“这个小东西可骄傲啦。”

刘阿姨说:“这还不到时候呢,等自己会弹个小曲子了你就看吧。”

路上,爸爸告诫泓泓不要骄傲。泓泓说:“还是你不会弹呀!”

爸爸说:“爸爸不会弹琴可会写文章,你会吗?”

泓泓这才不吱声了。

有了一点小进步就骄傲,一骄傲就把尾巴跷到天上去了,连爸爸都不瞧在眼里,泓泓这个毛病很值得警惕呢。

爸爸去宾馆参加新任领导干部学习班,两个晚上没回家。那天晚上通电话时,得知泓泓的一副叫作《赶鸭》的画被选中参加省里举办的庆祝六一儿童节画展。那副画是爸爸在家时看着泓泓画的,构图、上色都是泓泓自己搞的;画的是一个扎着辫子的小姑娘,手里拿着一根柳枝,背对观众、面向池塘,正在牧鸭的情形;她的面前和脚下也有不少小鸭在浮游,而水塘的对面则是几座山和房子。爸爸只是提议,池塘边应该加一条表示堤岸的棕色线条。画中的色彩与生活和自然中的完全不同,连水都画成了红色。开始爸爸不理解,但泓泓说是老师让这样画的,老师说孩子的画就应该充满幻想,怎么漂亮怎么画。爸爸这才知道,如今孩子们的画,与自己记忆和想象中的已经大不相同了。

画是幼儿园老师要的,没想被选到省里参展,而且是妇儿中心幼儿园中唯一一幅入选作品,这让爸爸很是高兴。

泓泓在电话上说:“星期五到星期天展览,妈妈要你领我去。”

爸爸正好星期五结业,便爽快地答应了,星期六上午果然打了一辆车,与泓泓一起去了省美术馆。因为去的有点晚,开幕式已经过去了。但人还是很多,不少小朋友都是从外地专程赶来的。参展的作品色彩绚丽、极富变化性、装饰性,有的确乎相当出色。但泓泓没有心思看别人的作品,一门心思要找的是自己的那幅《赶鸭》。

《赶鸭》被挂在妇儿中心专版(除了《赶鸭》,专版中的作品都是美术班学员们画的)显眼的位置上,爸爸和泓泓在画作前照了好几张相,出来后又专门在展厅和美术馆大门前留了影。每次照第一张时泓泓都很听话,但第一张过后,便要做出种种不雅或者捣乱的姿势来了。

看画展时爸爸几次提醒泓泓,入选是好事,但比起人家那些好作品还有不小差距,得继续努力才行。泓泓却一点都不谦虚地说:“以后我也能画好!”

的确,画展入选的小作者大多七八岁、十一二岁,大的还有十五六岁的,不足六岁的泓泓要算是最小的了。自年初爸爸送泓泓跟刘老师学画画,她的进步应该说是很大的,爸爸从内心里感到高兴和自豪。但愿泓泓能够不断进步,长大了真正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晚上泓泓吃西瓜,每一块都要先把种子剥掉再吃。爸爸批评说:“你还活得挺仔细的呢!”

泓泓说:“我和刘玉婷都活得挺仔细。”

爸爸说:“那有什么用?”

泓泓说:“能多活好多年哪!”

爸爸说:“多活好多年有什么用?”

泓泓说:“能保卫国家,把国家保卫得棒棒的,谁也不敢来侵略呀。”

爸爸说:“说大话呀?又没什么本事,怎么保卫?”

泓泓说:“将来我发明一个好大好大的、谁也不知道的东西,谁要是来侵略,就用它打他!”

爸爸说:“你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能发明啊?”

泓泓说:“不能。”

爸爸说:“那还是得好好学习吧?”

泓泓说:“嗯!”

晚上泓泓边看电视边跟妈妈拉呱说:“妈妈,在幼儿园里大家都爱!”

妈妈说:“啊?”

泓泓说:“就是。我爱xxx,刘玉婷爱xxx,宝宝爱xxx,大家都爱。”

妈妈说:“你爱人家什么呢?”

泓泓说:“就是喜欢呗!你没看电视上啊?”

妈妈说:“以后小孩不能说这种话,知道吧?”

泓泓说:“宝宝说,爱xxx不会幸福的!”

妈妈说:“你看,这些五六岁的孩子都说了些什么!”

泓泓却说:“真的,大家都是这么说的!”

香港回归在即,电视上每晚都是这类节目。

那天,泓泓忽然喊道:“再过二十天香港就要回归了,我好高兴哦!好高兴哦!”喊完继续画起画来。画完拿给爸爸一看,竟然是庆祝香港回归的。画面上是两只鸽子,一只蓝身黑尾,一只黄身绿尾,各自叨着一根绿枝合到一起,下面和旁边还有不少小鸟和彩带等等。

爸爸问为什么这样画,泓泓说:“两只和平鸽飞到一起不就是香港回归了吗?”

爸爸说:“香港回归就让它回归吧,你干吗还要画画啊?”

泓泓说:“我要是不画一张画,香港就是回归了还有什么意思呀?”

爸爸说:“好,你这张画太重要了!”

于是让泓泓写上名字、日期,郑重其事地挂到墙上搞起了展览。

泓泓六岁了,站起来能到爸爸半腰高了。

那次爸爸出发去胶东渔村回来,泓泓忽然大谈起《红楼梦》来。先是说:“宝玉一个爷们儿,老是哭算怎么一回事啊?”

又说:“林黛玉怎么老是哭哇?”

还问:“老太太怎么也喜欢宝玉啊?”

又问:“宝玉那次为什么挨打呀?”

还问:“贾环怎么老说人家的坏话呀?”

爸爸觉得很奇怪,便问:“你怎么知道宝玉、黛玉的?”

泓泓说:“我看啦。”

爸爸问:“你什么时候看的?”

泓泓说:“你出发的时候,姥姥来,我们一起看的。你回来的时候刚演完。”

爸爸这才知道,泓泓是看了《红楼梦》电视剧,才生出那么多疑问和感慨来的。

泓泓还就《红楼梦》中的人物发起议论,说:“你看人家宝钗多好哇!又漂亮,又听话,又学习。”

爸爸说:“这么说你也喜欢宝钗了?”

泓泓说:“我就是喜欢宝钗嘛,人家多好!”

爸爸说:“好,评论家们总说黛玉是封建主义的叛逆者,宝钗是封建家庭的小宠儿,这下可怎么说?连孩子都喜欢封建主义吗?”

看来文艺评论与现实生活之间确是存在不小的距离,中国文化的许多东西是扎了根、入了人心的,不是用一个封建主义或者封建家庭就概括得了、说明得了的。

打从过了六岁生日,泓泓变得懂事多了,妈妈高兴地说女儿长大了。那晚不知怎么说起出国的事儿,泓泓说:“我不出国!”

爸爸问:“怎么了呢?”

泓泓说:“我不找洋丈夫!”

爸爸逗她说:“不害羞,泓泓不害羞咯!”

泓泓却理直气壮地说:“就是,我找好丈夫!”

爸爸说:“这都是谁给你说的?你知道什么是好丈夫呀?”

泓泓说:“知道。就是听话什么的。”又把眼睛盯着妈妈问:“爸爸是个好丈夫吧?”

妈妈笑了,爸爸却恨恨地说:“这个孩子,真是胡扯八道!”

泓泓发烧了几天,那天忽然又发起水豆。水豆特别多特别猛,把身上差不多全给占领了。那天晚上眼看痒得受不了,爸爸让她吃一片安定早点睡觉,但妈妈不同意她也不肯,没想过了一会儿她居然就睡着了。

第二天病情稍好,中午却仍然不肯吃饭。为了转移她的情绪和减轻痛苦,爸爸讲起自己小时候的故事。如那一次因为跟大孩子们上山玩,没跟家里说,爷爷奶奶疯了似地找了一天,傍晚回到家中时,爷爷上去一棍子就把爸爸给撩倒了。再如一次发疹子,奶奶姑姑去村里药社找王瘸子打针,爸爸怕痛,逃到南河沿的小树林里;奶奶姑姑四处喊让爸爸回去,爸爸从树上掰一个荆刺向腿上扎,一看痛得受不了还是不敢回去;直到估计王瘸子走了,才悄悄溜回家钻进被窝,可半夜王瘸子来了,一下子就把针“甩”进屁股里了。再如,一伙小朋友们在一起发坏,那一次竟然把人家的鸡、鸭翅膀别上,扔进到井里,惹得人家四处寻找和骂声连天……

爸爸讲一个泓泓笑一阵、比划一阵,尤其听到扔人家的鸡和鸭子的情节时,笑得可开心了,说:“爸爸,你小时候怎么这么坏呀!”

一中午又说又乐,泓泓精神为之一振,不仅吃了饭,水豆也在不知不觉中消了好多。

那天下午爸爸练书法,泓泓抖着小精神站在旁边看。听妈妈说爸爸写的是一个“龙”字,便说:“给我也写一个。”

爸爸当即给泓泓写了一个“龙”字,并且题了一行字说:“小女泓泓忽出水豆,痛苦之状令人心焦。今日好转,令父写龙字以示之,父欣然矣。但愿小女如龙之飞腾也。丁丑年冬月。”

晚上爸爸将字贴到泓泓屋里的墙上,泓泓病好后几次告诉来玩的小朋友说:“这是我爸给我写的龙。我爸小时候可调皮啦!”

爸爸的长篇小说《骚动之秋》获得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后,报纸电视上经常出现爸爸的名字。原先泓泓就认识刘玉民三个字,也知道《羊角号》,这一次又知道了《骚动之秋》,于是经常指着报纸上的标题说:“《骚动之秋》,《骚动之秋》!”

妈妈问泓泓:“爸爸得了大奖,成了大作家,你将来能不能也成大作家呀?”

泓泓说:“不,我要当钢琴家!”

妈妈问:“能得大奖吗?”

泓泓说:“能!比爸爸的还要大!”

妈妈说:“听见了吗?你闺女说比你还要大呢。”

爸爸说:“好啊,那就等着瞧吧!”

1998年元旦到来。早晨,爸爸特意去买回圆宵、年糕。年糕是年年高的意思,圆宵就要解释一番了。爸爸先是告诉泓泓元旦就是每年的一月一号,一月一号就是元旦。

泓泓听后说:“元旦元旦,圆圆的鸭蛋。”接着又说起顺口溜来:“圆圆的鸭蛋不好看,一口吃了二斤半。”

爸爸说:“你的嘴那么大呀?”

泓泓又说:“圆圆的鸭蛋真好看,一口吃了四斤半。”

爸爸说:“那不更多了吗?”

泓泓又说:“圆圆的鸭蛋不好看,一口吃了八斤三。”

爸爸说:“这是大象吧?”

于是,父女两人笑成了一团。

春节前五六天妈妈又病了,那天爸爸领泓泓去买过节的衣服,回来的路上,见一个清扫工的十多岁的小女儿正在帮着妈妈扫院子。

爸爸说:“那天看见一个卖东西的小女孩帮着妈妈卖东西,有板有眼的。那个孩子跟她妈学卖东西,这个孩子跟她妈学扫院子,你跟你妈学什么呢?”

泓泓略略想了想,大声道:“我跟我妈学长病!”

那逗得爸爸一阵大笑,回家后妈妈却恨恨地说:“好你个小闺女子,看我不揍你的屁股!”

泓泓却只管笑着跑开了。

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每晚播放电视连续剧《水浒传》,为了让泓泓也能看一看这部古典文学名着,爸爸特意为她调整了学钢琴的时间。开始并没有什么,看到晁盖死后,宋江一心求朝庭招安,尤其是捉到高俅后竟然以礼相待,不许林冲报仇的情节时,泓泓十分气愤。

那天出去的路上爸爸问:“宋江这个人好不好啊?”

泓泓说:“好恶心!”

爸爸问:“怎么个恶心呢?”

泓泓说:“他对坏人还那么礼貌,也太礼貌了吧!”

爸爸说:“好,还是孩子说得对,恶心!”

正月十三,《水浒传》播完后大家都感到很悲切,第二天上幼儿园回来,爸爸问泓泓:“你们小朋友都看《水浒》了吗?”

泓泓说:“看啦。”

爸爸问:“他们喜欢谁呀?”

泓泓说:“喜欢林冲。”

爸爸问:“为什么呢?”

泓泓说:“因为林冲英雄,有本事。”

爸爸又问:“那小朋友们最恨的是谁呀?”

泓泓说:“最恨宋江。”

爸爸问:“为什么呢?”

泓泓答:“他不让林冲杀高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