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礼仪金说:公务礼仪
5441500000017

第17章 书信往来(1)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工作越来越繁重,人们的业余生活越来越丰富。大家可选择的交际方式和沟通手段花样翻新,层出不穷。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现了一个新问题:书信要不要写,应该如何写?过去古人对书信是非常看重的,有道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实际上,目前不管社会如何发展,人们的沟通交际手段如何进步,书信仍旧是不可替代的。一般而言,书信具有以下三个作用:

第一,容易收存。现代社会,一条手机短信息可以迅速地传递过来,比书信迅速得多。但是,手机自身内存的容量有限,总是要旧的去、新的来,否则你的手机就没办法保存。E-mail可以保存许多信息,但电子邮箱容量同样有限。而书信则不同,它是实物,它可采用多种具体方式加以保存。

第二,传递感情。书信会有一些附加的因素在内,比如,信纸的色彩,信封的样式。女孩子有时候在信封上喜欢选择卡通、花蕾的图案。在选择信纸时,她们写情书的时候,喜欢用带香味的或者一缕清香的彩色信笺。这些都是她们精心选择的。诸如此类,好像电子邮件还可以考虑,手机短信则没有多大可能。但它们都没有书信那样令人感觉好,可以睹物思人。

第三,真情实感。一封好的信件,就像一件艺术品。它有情感,它有文字,它有书法,它有内容,它可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声情并茂地表达情感,这个恐怕是那种千篇一律、格式严谨的电子邮件或手机短信息所永远无法替代的。

现代人的沟通手段尽管多了起来,但也有人懒得动笔写信,甚至连一封信都不写了。我曾对我的学生们要求:一定要每个星期给爸爸妈妈写封信,要多写一些,而并不是因为有事才写。在信里,可以说说你的学习,谈谈你的生活,与他们交流一下你的生活和情感。它对父母们来说,就如同见到了自己的孩子一般,会觉得非常亲切。当然,有些人在这方面的表现得比较差劲儿。

有一天,一位家长跟我说,孩子给他写了封信,信上只有三个字:“爸:钱?寄!”难道父母是印钞机吗?就算需要钱,也要写个理由,要具体明确一下:要多少钱,怎么寄过去吧。这些都要写上,否则,就是不尊重父母啊!

书信的写作,从礼仪上来讲,大体上可分为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信文的写作。一封信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信封、封皮,信封上面的文字我们叫封文。另一个则是信里面那个瓤儿,信纸上写的东西我们叫作信文,或者叫笺文,它写在信笺上。从总体上来说,信笺是书信的基本内容。

第二个问题:封文的格式。封文的格式,在此指信封上那些文字的具体格式,以及寄交信件、收到信件时所要注意的问题。

书信礼仪主要就是由这几个具体的部分所组成的,其中最重要的还是信文的写作。它是重要问题,写信时每个人都需要注意。

书信是情感沟通的桥梁。在书信中自己所要表达的真情实感方面,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主要有以下两点:其一,真实、认真、准确地交流信息。就是要尽可能把你的所思所想认真地、准确无误地、及时地传递给对方。其二,一定要注意内容的规范性问题。不可乱写,不宜妄为,否则会词不达意,招致误解。

首先,我们来谈谈信文的写作。信文,即信里面的主要内容,我们一般把它的具体写法叫做信文的格式。信文格式是什么样的?就是一系列的条条框框,就是必须遵守的写作信文的基本规则。实际上,它就是信文的标准化写法。从基本内容上来讲,信文的具体格式涉及到以下三个点:

第一,信文的前段。信文的前段,实际上就是老百姓所说的信的开头。一封信你总得有个开头,明确信是写给谁的,它要谁去读。信文前段大致上可分为两项:其一,是对收信者的称呼。比如,“爸爸”、“哥哥”,或者“王经理”等等,都要有个称呼。其二,是问候语。比如,“你好”,“别来无恙”,等等。在一封书信里,称呼一般的标准写法是写在一封信的最前面,通常从第一行开始写。我们现在的信文一般都是横写的,所以第一行要顶格,即不空格。接下来,一般要写对对方的问候。问候语可以在称呼后面接着写,也可以另起一行,空两个格写。但是,二者都是独立成行成段的。也就是说,其他内容不跟它连续。

第二,信文的中段。此部分,就是一封信中间的部分,是传递信息最重要的部分。在这一部分,有以下这么几个点要注意。一是叙事要清晰,二是内容要集中。一封信,最好就是一事一议,所叙事件别太多。你说完东又说西,结果什么也没说清楚,让人如坠云雾,摸不着头脑,就劳而无功了。再者,为了表示条理清晰,最好是多分行,多分段。我曾经收到一位同志的信,从头到尾几千字,但就两段。第一段是问候语:“金教授你好”,然后一段就直接写事儿,连自己的署名落款都放在那个大段落里去了,把我都看晕了。整整三页纸啊,上百行,根本不分段。而且有的句子很长,有几百个字。读起来拗口,难为我啊。看起它来真的会有主次不分、头绪莫辨的感觉。所以说,信文中有两点一定要注意:一个是要清晰,另一个是要集中。

第三,信文的后段。这一部分,指的是一封书信的收尾之处。它通常并无多少实质性内容,但其格式上的要求却非常之多。一般人写起来信文,容易出的问题就是在信文的后段。信文的后段,一般又由下述几个具体部分所构成。

其一,结束语。结束语可以在中段的后面跟着写,可以单独成行,也可以不必单独成行。在一封书信里,结束语就跟我们要说再见差不多。

其二,祝福语。结束语就是告别语,然后就是祝福语,顺便表达自己的祝颂,例如,多多保重、祝贺春节、元旦快乐,等等。祝贺语一般怎么写呢?它有两个写法:一个写法就是在信文中段的最后,在结束语后面直接写。还有一个写法,即分两行来写。首先这一行不顶格,空几格,然后写:“祝您”,或者“谨祝”。下面就顶格另起一行写。比如,“顺祝”,这是头一行,前面空几格,然后“春安”则顶格写在下一行。

其三,落款语。落款语,即这封信是谁写的。落款语具体又包括两项:一个是写信者的姓名,一个是写信者和对方的关系。比如,我给我爸爸写信,落款就会写:儿子某某某谨上。表示晚辈和长辈的关系。然后,再写上日期。在有些情况下,如果长时间不通信,就要写上年月日,至少要写月和日。这样对方跟你认真起来,他才会知道这封信是你什么时候写来的。

其四,附问语。附问语,通常是对收信人身边之人的问候。比如,我写信给你,你是一位女士。我跟你年龄差不多,我跟你是同学,你正在热恋之中,或者刚刚结婚。我是男士,我担心你的男朋友看了这个信之后,会产生别的想法。出于一种礼貌,或者考虑周全的想法,我会顺便问候你的男朋友。我可以在中段结束之后,或者在落款语前后写上一句话,顺便向你的老公转达我的致意,顺便问你的爸爸妈妈好,顺祝你的家人康泰平安,等等。像这样的一句话,就叫附问语。

其五,补述语。当你写完了信,突然想起来还有一些内容没有写上去。书信不可能像电脑那样,随便插进去一段。写信时,你总不能在其中间剪去一段,然后再贴上去另外一段。反复打补丁,肯定不合适。所以我们就需要在信的末尾写上一些内容进行补述,此即补述语。在写补述语时,需要注意以下两条:

首先,一般可以不写。每一封信,都应该是在认真地进行了谋篇布局、深思熟虑之后再写。你在此后加一个很长的补述语,给人的感觉就是想说哪儿就说哪儿,一点也不严谨。当然,实在有事需要补述也是应该写上的。写的时候,应尽量简短,别太长。一般的补述语只宜叙述一两件事儿,别补述的事情太多。

其次,不要写到天地之间去。补述语一般都是写在信的最后,即落款之后,并应单独成行、成段去写。不要在信纸最上面写一段,而后想起什么事又在下面写上一段。左边写一段,右边再写一段,那样子给人一种乱七八糟的感觉,那样这封信就不美观了。

其六,附件。有时候信里面还会加一些附件。比如,公务往来,会夹上某些文附。有人推荐你到别的单位去,会在推荐信中把你的个人简历也一起寄给对方。那么,在信的后面就会注明:后附某某同学个人简历一张,请参阅,阅后退还。这些必要的说明,都要在信里交待清楚,否则人家就可能用碎纸机把它处理掉了。附件使用的时候,要注意的有如下两条:一是不要有碍信件的携带和交寄。附件太重了,不行;比信本身还重,更不行。二是要遵守国内、国外以及国际邮联有关邮寄信件的一些基本规则:不要夹带现金,不要夹带贵重物品,等等。否则丢了之后,后果自负。这是常识。

以上,就是有关信文书写方面所应该注意的一些事项。接下来,我们再来谈一谈有关信封格式方面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我们一般把信封的书写格式叫做封文的格式,它具体是指信封的标准化写法。对此问题若不注意,就会出现一些麻烦。比如,有时候,经常会有同志在信封的封文上乱写称呼。我在上大学的时候,我老爸给我写信,上面写着这样一个称呼:“金正昆同志收”。这信居然在我们宿舍相互传阅。因为我跟他们说写信的那个人是我爹,大家不相信,说哪有爹叫儿子“同志”的。我就问他们的父亲是怎么写的,他们就说都是写:某某儿子收。我说,其实那样写是不规范的。严格地讲,封文上的称呼是有特定含义的。请注意,收信人后面的称呼是给邮递员或带信人使用的。比如,邮递员把我爸爸写给我的信送到我这儿来了,上面写:“金正昆同志收”,就是请邮递员到时候称呼我“金正昆同志”。对方有时候不清楚我的性别,可以写:“金正昆先生收”。我爸爸写信给我,有时候也写:“金正昆先生收”。这正是懂得礼仪的人才这样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