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中国如何拆解美国金融霸权
5442700000039

第39章 警惕美国金融霸权,维护中国金融独立(1)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经济金融化、金融全球化、金融自由化的日益深入,现代金融展示了它对主权国家战略的极端重要性。金融竞争已成为全球各国与经济同盟系统内部经济与社会发展稳定的一个核心性、主导性和战略性要素。

美国金融霸权对中国的挑战

金融以及金融发展问题将是21世纪全球各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稳定必须慎重处理的首要问题,也将是大国之间竞争、争夺与博弈的战略性新领域。在经济金融日益全球化和各国间发展不均衡的条件下,反对金融霸权,防止金融侵略,维护金融安全,将获得与传统意义上以反政治军事霸权、防止军事侵略、维护以领土与军事安全为主体的国家安全同等甚至是更为重要的意义。

在解析美国金融霸权,认识美国金融霸权实质的基础上,现在把视野转到中国。

奉行和平崛起的中国,无论是对美国经济霸权,还是金融霸权,在目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时期,都无意也无力终结。相反,中国是美国金融霸权潜在的威胁国家,面对中国崛起的客观现实,美国总要处心积虑地整垮中国。中国必须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构建立体的、全方位的防御网络,避免重蹈金融掠夺受害国的覆辙。

国家统计局于2011年3月发布的《国际地位稳步提高 国际影响持续扩大》报告中,宣布中国已于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随着中国GDP占世界的比重逐年上升,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

面对崛起的中国,美国政府与国会的反华力量蠢蠢欲动,除进一步通过军事霸权与强权政治遏制中国外,在经济上更是依赖其金融霸权,干涉中国金融主权,对中国金融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美国金融霸权对中国金融安全的威胁主要来自于以下方面。

美元特权对中国的威胁

中美贸易失衡是美国金融霸权的附加产物。美国一如既往地依仗其货币特权国的地位,形成了世界储备和贸易结算中对美元的“路径依赖”。在与中国的贸易结算中,有意无意地强制推行以美元为计价和结算标准,将其流通范围尽量渗透到中国境内。这促使美国有意维持巨额贸易逆差,中国也相应地出现巨额顺差。贸易逆差暗示美国仅仅通过印刷美元就可以得到中国产品,而且在逆差达到不可维持的程度时,美元可以通过大幅贬值来逃避偿还责任。因此,美国金融霸权和国家利益需要贸易逆差。

但是,美国贸易逆差使美国国内一部分利益集团受到损害,这逐渐转变为本土的政治压力,要求减少贸易逆差,保护本国生产者利益。这种矛盾其实反映了美国国内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之争。美国的政治体制决定了美国特殊群体的利益诉求一定会被某些别有用心的政治家操纵,成为捞取政治资本的最佳话题。这也反映在中美经济关系中,成为对中国施压,减少贸易顺差的最好借口。这种愿望显然违背了美国的根本利益,在金融利益主导的美国不可能得到充分实现,更不可能落实到具体的制裁措施中。

诱使中国持有巨额的美元外汇储备,严重影响中国对基础货币投放的调控能力。中国持有的巨额外汇储备正是国际储备货币国家与主权货币国家之间经济关系的一个缩影。如果没有金融霸权的地位,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长期保持大量的逆差而不出现经济崩溃。中国的长期贸易顺差是美国金融优势、强势美元政策和美国根本利益在国际收支账户上的集中表现,是由金融霸权主导的利益分配格局。

不断增多的美元储备,以人民币占款的形式留在国内,加剧了中国内部经济的失衡。再加上中国并没有很多的投资渠道可供选择,富裕的资金只能流向房地产等行业,加大了经济泡沫的风险。

外汇储备以购买美国国债、美元存款等低收益方式回流美国,等于中国给美国提供无息和低息贷款。

美元持续贬值,迫使人民币升值。这是近期美国金融霸权的集中体现。美国从自身利益出发,对中国施加压力,迫使人民币升值。美国甚至将此经济问题政治化,制造出中国廉价商品大量出口造成世界通货紧缩的谎言,以此达到迫使人民币升值的目的。

美国促使人民币升值的根本目的一方面在于,美国希望通过人民币升值,阻碍中国商品大规模进入美国,刺激产品的出口,缓解贸易逆差。另一方面,美国想以美元贬值的形式降低美国负债,进一步威胁中国外汇储备的安全。同时,同中国争夺未来“亚元”的主导权。

美国对中国的金融压力是极端自私的表现,如果中国处置不当,极易诱发国际游资冲击,引发中国金融和经济泡沫。1980年,美国就是这样一手制造了日本金融泡沫,历史的教训引人深思。

当然,如果人民币大幅升值,甚至形成国际化趋势,将会直接威胁到美国的资本流入,这也绝不是美国所希望的。

美国金融利益真正需要的是借助升值压力来逼迫中国开放资本市场。在这种目的的支配下,美国从2003年开始不断要求人民币大幅度升值。美国还凭借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按照自己的意志推行其政策。2007年6月,在美国的推动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布了一套监督各国汇率政策的新准则: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密切跟踪一些显示存在严重的干预外汇行为和根本上的汇率错位指标,以便确认哪些国家在不公平地操纵本国货币。但该准则指向发展中国家,并没有明确是针对中国,也不具有操作效力。实际上,美国对人民币施加的压力力度很有限,而且还得到了美国金融业利益集团的缓和与调解。

近年来,海外资本和机构大量涌入中国。外资金融巨头通过并购大肆攻城略地,资本市场开放快速推进。包括中美战略对话在内的一系列事件,都充分显示美国金融霸权真正需要的是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

美国跨国金融企业对中国的威胁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逐渐开放,美国的跨国金融企业逐渐进入中国,并力图影响和控制中国金融体系。

美国银行拥有规模优势、产品创新的优势和全球经营的便利,通过在中国设置分支机构、参股中资银行、组织银团贷款等方式参与中国金融市场。在某些利益集团的帮助下,美国银行逐步在与中资金融机构的竞争中赢得先机,侵蚀市场份额。

在非银行金融机构中,证券业的竞争力问题更为突出。中国证券公司的实力与美国投资银行相比,在国际化、公司治理、管理经验、客户网络、激励机制、品牌和人才等方面差距非常大,特别是受政策约束,根本无法与其抗衡。

美国国际游资对中国的威胁

国际游资在利益的驱使下,通过各种合法或非合法的渠道渗入中国进行套利、套汇。这一行径增大了中国国际收支平衡的难度,加剧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降低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对中国银行体系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产生了消极影响。

国际金融规则对中国的威胁

国际金融运作和竞争必须在国际金融机构的框架下进行,但国际金融机构的规则一直是在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主导下制定的。他们高举规则的大旗,极力在全球推行落实,并打压妨碍规则实施的国家,从而对中国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产生严重的外部压迫。这将影响到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在这些国际金融机构中应有作用的发挥,影响到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美国金融霸权对中国产业的威胁

依托于金融霸权的支持,美国处于产业链的高端,逐渐把劳动密集型等落后产业转移到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其自身则集中资源发展高附加值产业。产业转移国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和外围,核心技术和资本还要受产业转出国控制。

中美之间产业分工模式的本质是美国依赖中国的生产能力,而中国依赖美国的金融服务和资源配置能力。